《开放时代》Open Times(双月刊)曾用刊名:广州研究,1982年创刊,是大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属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本刊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为己任,欢迎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探讨的学术理论文章。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开放时代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1.125;总被引频次:967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670;综合影响因子:1.233
开放时代栏目设置
专题、人文天地、经济社会、法学政治、批评、随笔、阅读。
阅读推荐:前进论坛
《前进论坛》(月刊)创刊于1961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辖前进论坛杂志社编辑主办。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刊。知名文化人士石光树和李汉秋先生分别出任社长和主编要职。中国学术期刊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开放时代最新期刊目录
公示
摘要:<正>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统一换发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开放时代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25年3月10日——3月25日
“换药”:华北解放区中共军队战伤救治中的技术与人文————作者:慕君毅;
摘要:战伤救治是高度依赖外科技术的医疗行为,其中“换药”扮演着关键角色。土地革命时期与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军队主要采用“多换为好”的技术理念救治伤员。尽管频繁换药给伤员带来较大痛苦,但救治期间医务人员的关心、陪伴使得医患关系颇为和谐。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形态的转变使战伤救治亟需技术变革以提高救治效率。中共卫生部门在充分吸收苏联等国战伤外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创伤新疗法”,主张换药频率“少换为好”。出乎中共意...
四沙妹————作者:杨小彦;
摘要:<正>~
以风土记反思民族志————作者:张帆;
摘要:继权力批判和表征危机之后,近年来人类学对民族志展开了新一轮反思,指出民族志是在由万物构成的不同世界中穿梭、转译和对话的过程,从而消解启蒙认识论之下人与非人、文化与自然等的分裂,进而拓展“社会”概念的内涵。本文回到中国的风土记传统以推进这一反思,通过对风土记文本的分析,展现了一种将“风”(人、事)和“土”(地、物)纳入民族志对象并落实于将养生息的生命-技术-象征结构的路径。本文认为,风土观构成对现代...
口述史研究的两个理论视角:记忆与叙事——兼评口述史的专业化与非专业化之间的张力————作者:刘亚秋;
摘要:在口述史方法被跨学科、跨领域广泛使用时,其专业化问题成为该学科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口述史的专业化不仅涉及如何做口述史等实践问题,还涉及如何从更深层次看待口述史料的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后者决定了口述史料的质量。而以记忆和叙事为理论视角,有助于对后一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记忆理论的集体记忆范式和文化记忆范式的张力中,可以看到口述记忆与文字记忆的重要差异,这为反思口述史料的局限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
国家、阶级与世界革命——从20世纪20年代关于国家主义的争论谈起————作者:刘琪;
摘要: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之路上,国家性质及其定位始终是每个国家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对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中国思想界的国家主义之争进行梳理,由此明确我们如何踏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之路。本文首先介绍国家主义者的相关论述,接下来着重讨论新兴的共产党人对国家主义者的批驳,进而结合孙中山及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讨论这场争论的核心命题所在。本文指出,国家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产生有其必然性,而共产党人意...
从“欧战”到“世界大战”:一战在华反应的思想轨迹与影响————作者:余露;
摘要:今日习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最初通称为“欧战”,转换到“世界大战”的根源不在于战争的规模,而在于中国与大战的关系。战争初起,国人已意识到其为“世界级”但仍以“欧战”名之,基本还是旁观心态。“世界大战”之称开始于日本参战之时,成型于中国对德国断交之后,反映中国参与和影响大战、与世界同步的积极态势。大战尾声至战后,“世界大战”作为名分日显重要,体现中国作为“世界”一分子,直接面向“世界”,积极寻求...
数字难民研究:概念、议程和本土启示————作者:朱政德;胡泳;
摘要:数字技术加剧了人类社会的不稳定性,难民、公民的边界愈益模糊,造就了规模递增的数字难民。由此,源自未来学、科学技术学的数字难民研究相继兴起:前者因逐渐暴露煽动道德恐慌情绪的意图而被国际学界抛弃,但在中国不减其热度;后者在晚近跃居国际学术热点,被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等人道主义组织应用于救灾现场的人道传播,但在中国缺乏共鸣。受未来学的束缚,中国数字难民研究窄化了对数字难民的界定,秉持半批判性思维审...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中国经验——基于国家部委典型案例的实践解构与理论阐释————作者:逯浩;李海涛;温铁军;
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批遴选并发布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实践案例。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该领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其理论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亟须深化学术表达。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空间资源、生态公共品、生态消费品三个层次的价值...
建构一种积极的学术自主性——兼论学术自主性与知识体系自主性的关系————作者:夏倩芳;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学术场域,何为学术自主性和学术自主性何为,并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学者们知识活动的方式和知识产品的品格,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思想氛围。鉴于前人已经对消极的学术自主性作了深刻反思,本文尝试探讨一种积极的学术自主性。本文主张的积极的学术自主性,是一种主动、进取、能动的学术实践,以建构性的知识创新为核心目标。首先,它包含一种明确的...
政党如何塑造社会认同?——围绕列宁灌输理论的讨论————作者:徐书鸣;
摘要:现代社会存在各种类型的政治社会组织,与它们相比,政党有什么不同的特征?本文认为,现代政党(主要是大众政党)的特质是其承担塑造社会共同体身份认同的任务;通过对列宁灌输理论的思想史分析,本文提出现代政党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一任务,是因为早期的社会革命家试图通过政党去塑造民众的阶级意识,并进行相应的理论构建和革命实践,从而为社会革命的发生创造可能性条件。列宁灌输理论的出发点是构想如何在落后于西欧的俄国发动...
中国村民自治的返本开新————作者:陈明;
摘要:正确认识和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村民自治的现代转型,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看,只有在大部分公共事务能够依靠市场或政府调节,地方性公共领域显著缩小之后,小共同体内部的民主自治才是可欲的。传统社会的地方自治和改革开放后的村民自治,都是国家藉由地方性中介降低乡村治理成本的一种操作方式,而非成熟规范的自治形态。新时代以来,乡村现代化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空前提升,由此带来农民形态、社会关系和...
“刑起于兵”的百年迷思:一段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作者:赖骏楠;
摘要:作为法律史学通说之一的“刑起于兵”说,认为中国古代法起源于上古血缘团体间的战争。该学说与古代“兵刑合一”观有本质区别。“刑起于兵”说诞生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思想盛行的近代语境,并以中国民族西来说及其附带的上古种族战争画面为前提。当代“刑起于兵”说基本延续了近代“刑起于兵”说的内核,但淡化了种族战争这一叙述背景。“刑起于兵”说存在理论前提有伪科学性质,核心史料运用不当,对古代文献和学术重视不足,比...
征收、运输与分配——红四军粮食给养问题研究(1927—1930)————作者:马学军;
摘要: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给养关系到红军日常的军需民食和革命根据地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的红四军从上井冈山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再到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一直面临着粮食给养的困难。红四军通过废除军饷,实行官兵平等,打土豪筹粮筹款,开展土地革命,重视普通民伕,建立集中化的给养统筹机构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粮食的征收、运输和分配困难,也重塑了官兵民伕的关系。然而,红四军仍存在...
非宪政民主国家的可信承诺:问题与争论————作者:谢振达;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尝试从信誉的角度理解制度,并认为宪政秩序有助于国家作出广泛的可信承诺,以实现秩序巩固和经济发展。但是,这些文献大多认为只有自由民主、多党竞选才是正当和有效的体制,并将其称为自由民主或宪政民主秩序。来自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则认为,在非宪政民主秩序下,国家也具备能够缓解可信承诺问题的制度主义路径。上述问题与争论构成本文的主要理论困惑。文章从权力分享和产权保护出发讨论非宪政民主国家的可信承诺何以...
《社会》2025年第1期目录
摘要:<正>~
《开放时代》2025年第1期目次
摘要:<正>~
《文化纵横》2025年2月号目录
摘要:<正>~
《开放时代》2024年第6期目次
摘要:<正>~
师生辩证法:文明史视野下的群众路线————作者:白钢;
摘要:本文试图以“师生辩证法”这一范畴,对群众路线进行更具哲学与文明史意味的阐发。师生辩证法,即党与人民互为师生,通过互为师生学习共进的辩证过程。这一概念在哲学史上的“前辈”,是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本文以“颠倒的主奴辩证法”概括苏俄社会主义实践之成就与局限,以师生辩证法概括毛泽东思想对以党建理论为核心的列宁主义最重要的继承和超越,以中西传统中的师生之义,勾勒师生辩证法之文明论源流,进而探索其与构建人...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省级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国家级《理论探讨》
- 北大核心社会主义研究
- 省级社会科学辑刊
- 省级今日东方
- 省级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 省级中州统战
- 省级社会心理科学
- 国家级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省级党员文摘
- 国家级劳动保护
- 国家级方圆法治
- 北大核心环球法律评论
- 国家级世界
- 南大核心思想战线
- 省级《行政与法》
- 省级《北方法学》
- 省级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社会科学论坛
- 北大核心《学术论坛》
- 北大核心江汉论坛
- 南大核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党史文苑
- 省级《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国家级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 省级《兵团党校学报》
- 省级欧洲研究
- 省级机构与行政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