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Social Science Journal(双月刊)1979年创刊,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社会科学辑刊》读者对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高校文科师生及党政机关干部。有英文目次及文摘。
社会科学辑刊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5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
3、影响因子:
截止2015年万方:影响因子:0.361;总被引频次:992
截止2015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94;综合影响因子:0.274
4、社会科学辑刊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辑刊栏目设置
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研究、人学研究、价值论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经济研究。
阅读推荐:社科纵横
《社科纵横》以“追踪时代发展大潮,汇集最新社科成果,展示西部开发风采,再现丝绸古道风情”为主旨,紧贴时代脉搏,服务社会现实,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刊物涵盖政治、经济、法学、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搭建理论宣传普及、学术交流探讨的平台。
社会科学辑刊最新期刊目录
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的困境及应对————作者:杨松;汪宓;
摘要:目前,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逐渐形成以欧盟、美国、英国、新加坡和新兴经济体为核心的五大合作圈,呈现全球竞争态势。不同经济体在国际数据流动竞争中,选择性地谋求深度数据合作,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呈现碎片化现象,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缺乏公平数据合作,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两极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代表性协议CPTPP将扩大数据自由流动理念对各圈的影响力,RCEP将提升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圈多元性,而DEPA将代表未...
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规范要义————作者:张力;
摘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规范要义在于发挥专门立法对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所需全部规范的系统整合能力,聚焦引导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规范体系生成。这包括,在民企与国企的关系维度,保障二者在交易关系中法律地位平等、在竞争关系中共同发展、在分工关系中长消有序;在民企权利义务与责任维度,加强向企业与及其经营者协同赋权、强化履责与赋权的正相关性;在民企企业内部治理维度,通过贯彻企业家精神构筑民企治理能力核心,以...
训诂与阐释的融通:朴素自觉与理论提升————作者:张玉梅;
摘要:宋儒朱熹义理训诂以集注等方式渐入阐释,西来汉籍古典诠释学也使用训诂机制中的“义构语境”法达成“天学”义理阐释。从经学史考察,考据训诂与义理训诂不可截然分割。从现代意义的学科视角观察,传统义理训诂和西来天学义理在理论建构方面处于朴素自觉的状态。当代学者将训诂阐释学在传统义理训诂与当代哲学阐释之间进行了融通。大型辞书与主流教材对“训诂”“训诂学”的概念界定存在多元性,包括义理训诂在内的中国训诂学有着优...
国民诞生之“场”:再读萧红《生死场》————作者:刘晓丽;
摘要:萧红《生死场》问世90年来,对其的研究论著持续不断,主要围绕民族国家话语批评、文本断裂论和流动说。“生死场”继“铁屋子”之后再次展示了国民诞生的复杂面相,从“麦场”到“生死场”、从“混沌之场”到“历史之场”的多层断裂是一种独特的文本编织方式。萧红把“混沌之场”和“历史之场”的冲突和张力保存在作品中,聚集起作品意义的最高动势,其断裂处呈现了国民诞生的多种形态,一种是从“小我”走向“大我”,通过为国而...
以文促治:乡村文化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推进路径————作者:陈文博;张璐洋;
摘要: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历史沉淀与精神依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与灵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空心化、传统习俗边缘化等问题对我国乡村文化的存续、发展与治理提出严峻挑战。溯本求源,千百年来中国乡村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与滕尼斯等人提出的“共同体”理论内涵高度契合。血缘、地缘与精神共同体的紧密联结,不仅塑造了乡村社会与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念,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当前,我们仍需通过强化血缘纽带...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作者:唐正东;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唯物辩证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在实践第一的前提下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等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在整体性和不断发展性两个维度上得到了提升,物质生产是社会...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与西方现代性的限度——兼评海德格尔论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思想关系————作者:刘贵祥;
摘要:劳动辩证法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同时也是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的核心,海德格尔对这一问题的评判和西方现代性问题联系起来。他认为在黑格尔那里,思想进入辩证法的维度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完成了劳动辩证法的现实化过程,因而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规定了“当今的世界现实”而且“就是这种世界现实”。重新审视海德格尔的上述三个基本论断,可以看到劳动辩证法问题作为黑格尔与马克...
人工智能的心灵哲学解释与价值规范————作者:顾肃;
摘要: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从认知理论和思维科学的视角对其本质和研究进路进行哲学解释和阐发。图灵主义理论从运作的实际效果看待人与机器思维之间的关联性。符号主义的进路和联结主义的进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机制。塞尔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观则试图否认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但也有人持与此不同的观点,他们基本支持图灵主义的思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利用需要尊重政治哲学中的平等、公正和权利观念,不得在人们之...
朝向田野:鲁迅对待民间文艺的态度————作者:刘思诚;
摘要:田野调查构成了我们在古今中外的文化视野中考察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学术话语。鲁迅与民间文艺相关的文学创作、论述和做法展现了他的田野调查意识和对田野调查相关问题的认识,田野也就构成了理解鲁迅对待民间文艺态度的一种视角。宏观的文化设计、中观的原则方法和微观的类化写作系统建构了我们理解鲁迅相关思想与实践的三个维度。无论是《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的倡议,采录绍兴目连戏的计划,出版《十竹斋笺谱》的署名方式,还是对...
殖民记忆的几种书写————作者:孙郁;
摘要:不同时空下的东北作家对日本殖民统治呈现了多样性的叙述语态,滞留作家的写作在隐晦里带有复杂的情思,而流亡作家的精神表达则酣畅淋漓,在现代文学中构成了奇观。他们面对侵略者的抵抗也不忘自我的批判,展示了沦陷地的生命体验。殖民记忆在东北作家那里一直含着复杂的元素,这与写作者和俄国、日本文化的纠葛不无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方式,一是自由意识的燃烧,二是人类学式的冷观。这表明,外来的文明包含着自身的反向维度,...
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形成、演进及其时代特征——立足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思考————作者:王先明;
摘要:20世纪的“新史学”是伴随着时代革命而兴的一个学术朝向。自20世纪初年梁启超揭橥新史学旗帜始,直至30年代之后新史学建构才基本完成。在以通史和专门史所构成的新史学学科的基本格局中,能够贯穿始终并持久地构成其主体性内容者,则又非社会史莫属。在新史学建构的百年行程中,不同话语体系的碰撞、交锋和交错递进,为现代学术史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学术研究取径上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相互碰撞和交锋中形成了相互摄取...
近代以来日本人论的“中国”谱系与内在机理————作者:谭建川;
摘要:“日本人论”是聚焦日本国民性格、解读日本社会发展模式的著作体系。从明治时代到平成时代,各时代的日本人论代表性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各异。总体而言,“中国”被设定为与日本具有不同性质的“他者”,且大多数时候被描写为具有负面形象的弱势的“他者”。日本人以此强调优秀的国民性,构建独特的民族特性,并为侵略或敌视中国寻找依据。日本人论的“中国”与日本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成为深入解析日本国民性格及...
物业嵌入型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转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作者:白维军;宁学斯;
摘要: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基于扎根理论对青岛市城阳区Q小区“物业+养老服务”案例的研究表明,物业嵌入型养老服务模式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一条有效路径。“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以小区里的物业公司为牵头人,利用该模式深入社区和快速响应的优势链接政府和其他养老服务主体,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补的养老服务运转、发展和保障机制,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
异类麻烦:对巴特勒酷儿理论的批判性反思————作者:王垚;
摘要:巴特勒的酷儿理论致力于解构与重构酷儿的异类身份,对于我们从一个微观的视角去审视酷儿理论的颠覆性内核具有启示作用。巴特勒将酷儿理解为一种非总括性的麻烦,是一种话语的效果和暂时的身份,也是颠覆的空间、抵抗的场域。巴特勒认为,应保护其用法不被完全定义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仅动摇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以及异性恋等稳定化概念,同时也开启了抵抗性别的政治管控和规训实践的戏仿策略,显现出身份增衍以及主体的抵抗潜能...
培育青年精神主动的三维建构:价值意蕴分析、核心要义阐释与实践路径探索————作者:王维国;涂美焕;
摘要: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青年作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实现他们的精神主动是青年发展与强国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青年发展而言,精神主动是实现其精神成长的基石;对于强国复兴而言,精神主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培育青年精神主动主要包括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底色、以爱国主义激活精神动力、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
优势视角下农村养老服务的结构失衡与体系构建————作者:李静;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典型特征之一,其内涵特质、目标实现、动力激发均决定了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当前,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双重特征。因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弱化、企业提供农村养老服务动力不足及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能力不高,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长期存在供需脱嵌与结构失衡。为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优势视角与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存在多维度耦合,可为新时...
以强化农业科技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构想————作者:高鸣;杨维诚;
摘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挑战。立足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强化农业科技能够有效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切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够切实保障和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但在科研投入结构、重点领域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难以有效应对新时代的各方挑战。我国强化农业科技还需进一步构建“产...
大数据视域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定位与实践启示————作者:覃漩;
摘要: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提出以来,其基本定义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议围绕着这一问题产生,即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使当前时代可以被称作一个新的阶段,而不仅仅是前序革命的延续。从技术、经济、社会组织与工业生产的角度出发,能够为是否可以将第四次工业革命视为一个独立阶段这一长期争议提供说明。大数据、机器模拟、计算机学习等新兴工具的产生,使得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从理论驱动向数据驱动的“逆操作化”...
论“《诗》无达诂”的经学诠释学内涵————作者:姜哲;
摘要:“《诗》无达诂”是汉代经学思想中极具原创性的诠释学命题,然因其在后世文学批评中被逐渐替换为“诗无达诂”这一更具普泛意义的文学阐释命题,其经学诠释的“原初意义”遂为文学阐释的“后起之义”所遮蔽。而在中国经学与西方古典学、释经学的绮错比观中,不仅“《诗》无达诂”的经学语境会以一种再解释的形式被“还原”,且“诂”“训”与“exegesis”亦能在比较视域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再借之以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符...
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演进路径与发展展望————作者:李剑;陈龙;
摘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其演进路径与发展方向根植于中国特有的资源禀赋与制度框架。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历经深刻变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发展历程与发展逻辑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纵向串联式”不同的“横向并联式”特征。伴随着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呈现从“三化”向“六化”转变的时代特征,流通模式不断创新,流通效率明显提升。当前,我国农产...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省级理论界
- 省级纵横
- 国家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省级广西党史
- 省级 环球
- 省级台声
- 省级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杂志
- 省级今参考
- 国家级中国社会导刊
- 省级海峡通讯
- 省级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金陵法律评论》
- 北大核心新疆社会科学
- 国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杂志
- 省级《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政治经济学评论
- 省级《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省级《党政干部论坛》
- 国家级领导科学论坛
- 省级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 省级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办公室业务》
- 省级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清华法治论衡
- 省级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
- 省级社会
- 省级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杂志
- 省级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