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6-1263/D
国际标准刊号:1672-4828
主办单位:社会工作杂志社
主管单位:江西省民政厅
上一本期杂志:复旦公共行政评论行政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社区城市建设规划期刊

   《社会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厅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份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263/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4828。1988年创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际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题写刊名,著名专家学者陆学艺、郑杭生、卢谋华、王思斌、王青争、孙士杰等担任学术顾问。创办以来,得到国内社会学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关怀和支持,得到了全国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和广大民政、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

  社会工作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收录情况: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社会工作栏目设置

  特别策划;社会;法制;论坛;时评;经济;国际;文化。

  社会工作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阅读推荐:福建人

  《福建人》FuJian People(月刊)2013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第一本以福建人、福建事为主要内容的人物综合类刊物。《福建人》杂志关注从古至今、各行各业各层面的福建人,关注福建人的精神内核和生存状态,关注福建的建设和发展,杂志以客观平实的视角,以故事性、知识性、人文性、阳光性为理念,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历史上的福建人和福建人正在创造的历史及未来,以期为时代留印记,为历史留镜鉴。福建人全国公开发行,每月1日出版。欢迎海内外关爱福建的各界热心人士,热爱福建家乡的海内外福建人士乡贤共襄盛举,为建设八闽美好的未来一起努力,奋斗。

  社会工作最新期刊目录

“位势”与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作者:王思斌;

摘要:“位势”(Wei Shi)既是多学科的研究内容,也是具有中国文化含义的概念。本文用“位势”概念和相关理论阐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重建和发展,认为这种重建和发展是在众多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社会工作教育的承载者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占有结构性位置并发挥能动性,从而获得相应的位势和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应用好时势,获得更高位势,发挥优势效能。本文指出,“位势”可以成为阐释和分析社会工...

再识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理论、实践与伦理的考量————作者:黄锐;孙斐;

摘要:专业关系被视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与基石,但到底什么是专业关系一直以来似乎并不清楚。本文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既有研究予以回顾,尤其是从理论、实践与伦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进而尝试回应这一问题。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工作理论的演进,专业关系在指涉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信任合作关系的同时,需要考量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系统以及更广泛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专业关系的社会工作实践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需要保持距...

社区韧性的理论发展、论争与本土建构————作者:许云云;彭华民;

摘要:社区韧性是近年来风险治理的一种主动探索,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概念,研究者对其理解存在差异与争议。本文通过梳理社区韧性的概念起源、产生的政治背景及理论发展发现,已有研究较多是在行动层面探讨社区已存在或可习得的“在那里”的客观能力的表征观,忽视了结构层面的社会环境与权力关系的影响,这种二元分立的讨论是片面而不足的。社区韧性的研究逐渐转向满足社会系统所要求的动态、具备适应能力...

习近平关于社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阐释专题征稿

摘要:<正>2024年11月6日,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欢迎订购2025年《社会工作》杂志

摘要:<正>全年6期订阅价246元/年2025年《社会工作》杂志由江西省民政学会征订发行。请添加“《社会工作》发行微信号”(15279188622)。订阅方式:1.扫描二维码;2.直接汇到江西省民政学会(银行或者邮局,勿汇个人)。我会收款后开具税务发票(含电子发票)。订阅单位(个人)将详细的订阅信息、开票信息发至邮箱:mzqkfx2018@163.com(或者微信)

社会工作的价值共识与时代之新————作者:张勇;

摘要:社会工作价值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理论发展与实践走向。社会工作自身所具有的规定性属性决定着社会工作具有个人增能、社会进步、国家目标与人类解放等共识性价值内核。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为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语境与实践场域。在此语境和场域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工作价值实现了对传统个人权利保护和能力增能之价值的超越,蕴含着对群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尊重与...

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作者:关信平;张凡丽;

摘要:中国过去有长期的社会工作经验,但缺乏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工作建设在引入西方成熟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对社会工作知识本土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显著成就。但是,面对新时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迄今为止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短板,需要打破过去对西方知识引进和本土化的固有藩篱,构建起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这个过程包括对来自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大量知...

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作者:徐道稳;

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确立了基本方位。构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和西方社会治理理论,最终实现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生态与心态适配:费孝通的社区发展思想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作者:张若珊;

摘要:在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们对“社区为本”的倡导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同时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如社区生计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联、自然的工具性价值与情感性价值、社区动员困境的应对等。费孝通在“行行重行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生态和心态为双重焦点,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与心态秩序为核心概念的社区发展思想。通过梳理费孝通的相关著述,发现费孝通的社区发展思想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借鉴意义:将社区置于“...

情景嵌合与共生赋能:内生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路径研究————作者:赵一红;马灵均;薛雨;

摘要: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以政府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而内生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是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关键。本文基于场域理论,以B市b社区为例,运用参与观察与访谈法,探索社区治理过程中内生型社会组织与社区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合作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内生型社会组织的内生性优势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提供了基础;而逐步引入的市场力量推动了社会组织与社区关系从依附到共生的转变...

文化活化+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研究————作者:陈玉生;黄滢滢;

摘要:社会工作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丰富中国文化建设和实施文化活化战略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文化社会工作角度,分析了G市L社区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竹编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项目“筑福行动”案例。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在实施“筑福行动”时要兼顾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策略,挖掘竹编工艺社会性功能。这种策略渗透在社会工作活化竹编文化的主体化、生活化、公共化、社会化四个发展方向,引起非遗传承人、青...

资源、认知及行动:社会组织技术应用的机制研究——以A组织数字化转型为例————作者:李琼;赵鑫;

摘要:数字技术应用是社会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资源—认知—行动”的分析框架,本文以A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为个案,分析其技术应用行为变迁过程及其发生条件的演化机理。研究表明,数字技术经过团队引进、系统上线到迭代优化在组织内有效运转起来,推动组织从行政资源占主导的资源依赖结构成功转型为融行政、市场、社会及技术资源于一身的资源容器。这一转型背后实际是由技术合法性不断强化所推动。其中,绩效合法性驱动市...

数字社会工作:实践进展、总体特征与未来议题————作者:刘冰;陈沐瑶;

摘要:数字环境已成为当下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社会行动的外部环境,社会工作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数字手段和进入数字空间,数字社会工作应运而生。本文归纳了数字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兴起与发展,以及当前数字社会工作的优势和风险,从场域转换、内容拓展、方式创新和能力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数字社会工作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孪生空间相互映射、数字包容应运而生、线上线下虚实结合以及供需主体双线能力提升。数字社会工作的未来议题包括...

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伦理的挑战与应对————作者:赵芳;刘思彤;

摘要:文章运用系统综述方法,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社会工作在场景、关系、权力、信息、责任和技术6个维度上面临“不在场互动”与人际疏离、数字侵犯与边界模糊、数字资本差异与社会不平等、数据依赖与隐私保护、黑箱与责任争议、工具理性与人的主体性让步等伦理挑战。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要注意技术应用的公正性、安全性和包容性,警惕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对人自主性的影响。鼓励社会工作者参...

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的伦理困境与实践路向————作者:周巍;李开;

摘要:在互联网、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工作服务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日益密切。这一趋势给社会工作服务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不少伦理困境。本文以珠三角地区G机构为案例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该机构一线社会工作者、机构管理者、服务对象、督导老师以及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协会人员等共46人展开深度访谈,构建了以增能理论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场景中社会工作服务数...

概念本土化:近代中国的社会服务语义溯源与演迁————作者:王茹薪;

摘要: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作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关键概念,自20世纪初从西方引入中国后沿用至今。通过回顾近代中国社会服务概念的翻译过程和语义演迁发现,社会服务概念本土化从由外向内的知识引进出发,经由内生主体的自主阐释,走向了国家话语的意义表达,将具有西方宗教意涵的社会服务转变为适应中国本土化与现代化的理解。这一方面源于其所表征的“助人行为”被赋予了公共事业和专业方法的双重叙事...

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如何获得信任?——Y乡镇社工站依附性的生成————作者:尹忠海;胡宇;

摘要: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有效且持续参与社会治理的前提。本文以行政绩效—组织声誉为分析框架,探讨了Y乡镇社工站依附性的生成过程,并解释其信任困境的形成原因和生成逻辑。政府为了提升行政绩效,根据政策方针和组织声誉赋予该机构制度信任,并通过项目制将其纳入治理体系。然而,机构依赖政府获取服务资源的发展模式使其具有明显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集中表现为行政绩效、组织声誉、信任三角逻辑的混乱,具体表现为对...

社会工作机构介入服务的“趋同”现象研究——基于C市W街道社工站的案例分析————作者:刘杰;李泽宇;

摘要:通过不同路径进驻同一地域的社会工作机构却呈现出服务“趋同”现象,既无法灵活回应日趋多样的群众需求,也背离了社工站建设的政策初衷。本文借助以迪马奇奥和鲍威尔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学派视角,以C市W街道社工站为案例,运用“逻辑—资源—服务”的实践框架剖析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研究发现,服务“趋同”现象是社会工作行业、项目落地点街道、提供服务的具体机构这三方侧重追求不同合法性的行为逻辑,以及与被逻辑主导的资源...

《社会工作》2024年总目次

摘要:<正>~

习近平关于社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阐释专题征稿

摘要:<正>2024年11月6日,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社会工作江西省社科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819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