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警察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是由河南警察学院主办的刊物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安理论研究刊物。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为办刊指导思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新闻出版工作的相关规定,深入研究社会治安、公安工作、公安教育等重大课题,探索公安改革的新路子,积极研讨公安执法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交流公安保卫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公安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公安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业务素质,服务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学报以发表公安学术理论文章及相关学术论文为主。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新农村治安、犯罪学批判、警察法治、刑事侦查与治安研究、警务研究、法学、刑事技术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政法学术刊物,是由北京市公安局主管、北京警察学院主办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学报于1988年4月创刊,刊名为《北京警院学报》,是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的持有准印证的内部刊物,为16开本,48页,季刊。1993年学报改为双月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新安全格局“六大统筹”场域视界探赜————作者:刘展鹏;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中明确提出“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而“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必然要求对新安全格局的场域视界进行界定。新安全格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发展,其场域视界的确立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基础上,由国家安全利益...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推动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河南警察学院为例————作者:徐晓慧;
摘要:文化是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文化育警对于公安院校政治建校、政治建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公安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当前公安院校文化育警还存在诸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及现代河南精神的有机内核,赓续公安英模精神为主要抓手,进行具有公安特色的学科、专业、课程、人才、社会服务等育人体系建设,必定能够推动公安教育高...
网络暴力的综合防治:基于结构要素的分析————作者:高红;
摘要: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整体呈现出对象无差别化、方式多样化、行为人低龄化以及实施模式组织化、专业化和技术化等特点,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网络暴力形成涉及四个结构性要素,分别为原发案事件、网络用户、网络信息和社交平台,而网络规范的缺失致使网络暴力蔓延,进而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应通过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增强网络暴力治理的系统性;明确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加强对超级平台的治理...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特征实证研究————作者:王超;
摘要: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中的19436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裁判文书进行信息抽取、统计分析、数据建模等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帮信罪在各年份、各省份和各地区的分布不均衡;帮信罪的犯罪构成特征与理论假设存在差异,法院对“明知”的认定较为宽松;影响帮信罪的主要量刑情节是认罪认罚等从轻情节;帮信罪适用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的比例非常高;帮信罪适用简易程序能够提高司法效能。基于以上情况,应加强刑法对网络帮助行为的规...
新时代国家安全史学论纲————作者:王林;
摘要:国家安全史学是国家安全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构建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史学,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需要。目前的国家安全史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系统性不强、缺乏学科融通、研究空白领域较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学科的独立性以及学科的归属等方面,理论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史学研究,要遵循历史性...
统筹发展和安全背景下中国式犯罪治理现代化:历史演进、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作者:韩泽洲;
摘要:犯罪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犯罪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和安全是国家治理的两大基石,其动态平衡主导了中国式犯罪治理现代化战略布局的调整优化,推动了安全优先的运动式治理、发展优先的综合治理、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多元化治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彰显了人民性与实践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内在机理。为应对社会环境变迁和犯罪形势变化,中国式犯罪治理现代化...
规范视角下轻罪前科封存全覆盖的分层构建研究————作者:苟震;郝宝军;耿锐;
摘要:前科制度在对行为人进行特殊预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行前科制度导致对行为人的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同时存在,从而无差别地造成了所有犯罪人回归社会难的问题。为此,有必要以规范性评价为视角构建前科封存制度。在以规范性评价为视角的前科封存制度下,规范性评价有条件地保留,非规范性评价尽可能弱化,但在不同性质犯罪的前科封存条件设置和制度执行上存在着难题。因此,应当分层构建全覆盖的前科封存制度:明确不同性质...
论刑事证据向监察证据的转化——以《监察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为研究视角————作者:梁思;
摘要:《监察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刑事证据可以在监察程序中适用,但对适用的案件范围、证据种类、具体规则等均未明确。需明确第六十九条针对的是刑事证据的适用而非刑事诉讼中所认定事实的适用。基于监察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差异,应当将证据适用限定在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将刑事证据进入监察程序的方式划分为司法机关等主动转递与监察机关主动调取;应肯定证人证言的证据转化资格,畅通各机关间证据互通渠道,搭建证据协同流转...
社会治理视域下命案综合预防机制研究——基于2021—2024年A省589起命案的实证分析————作者:刘晓华;张兵;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于当前命案预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A省2021年至2024年命案数据实证分析,找出当前命案发生的内在机理和客观规律,发现当前命案预防工作中存在预防观念滞后、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不完善、预警预测机制不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以社会治理指引新时代命案预防工作,探索从源头预防、系统预防、依法预防三个维度构建新时代命案综合预...
刑法与前置法之衔接不畅及其解决对策————作者:牛忠志;陈紫雪;
摘要:对于刑法规范与前置法规范的立法衔接不畅,首选的是立法修改途径,一是准确把握犯罪的内涵与本质,坚持犯罪与一般违法的严格区分;二是严格把握“前置法”外延,确保与刑法对接的前置法“口径”不会陷入不当的扩张;三是根据刑法目的和增设新罪的立法目的,限缩具体犯罪的罪状设计;四是倡导附属刑法规范的实质化;五是促进法定刑配置与行政处罚合理衔接,并注意与密切关联犯罪的法定设置之横向平衡协调。在立法没有修改的情况下,...
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述评(2013—2023年)————作者:王燕飞;牟仕昊;
摘要:2013—2023年,有组织犯罪研究整体呈现出学术推进的状态。以CNKI检索中的“主要”与“次要”主题词对其文献进行分析可知,这一研究整体上呈现出4个趋向,并展现出不同主题的学术力量差异性。在各领域中,学界在基本概念的界分研究上有较大争议;能够敏锐洞察有组织犯罪的演化形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研究形成热点;对《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研究力求接地气。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学界需要整合学术力量,创新方法,力求取...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摘要:<正>根据本刊定位与研究热点难点,确定2025年度重点选题指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选题,欢迎广大作者投稿,优稿优酬,网络首发。投稿网址:https://hlkd.cbpt.cnki.net/WKG/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hlkd。1.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公安建设2.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化育警研究3.数字公安的法治建设研究4.《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研究5.《道路交通...
性侵男童犯罪的生成规律及治理策略——基于75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作者:王瑞山;董钰颖;
摘要:相比较性侵女童犯罪,性侵男童犯罪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需要加强研究。本研究发现:性侵男童犯罪主要发生在夏季白天的犯罪人生活或工作场所;犯罪人以中青年人为主,多数无固定职业,熟人作案比例高;犯罪人的行为方式以身体接触式侵犯为主;被害人重复受害现象严重,且被害的留守男童远少于非留守男童。性侵男童犯罪的脚本包括犯罪准备、与被害人建立联系、犯罪实施和犯罪终止或持续四个阶段。防控性侵男童犯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口袋化及其限制路径研究————作者:李欣磊;张素敏;
摘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罪一跃成为排名第三的大罪,其不断扩张折射出该罪的口袋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表层特征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整体案件数量激增;深层特征是司法机关对该罪主观明知的认定标准虚化,客观行为的认定标准泛化。究其原因,主要受从严治理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模糊适用推定规则来界定主观明知的范围,不当扩大该罪的客观行为类型这三方面原因影响。对此,应当摒弃单一的从严治网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双轨制保密宣传教育制度发展及实践探索——关于新《保密法》第九条的思考————作者:蒋剑云;
摘要:新《保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将保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正式确立了双轨制保密宣传教育制度。这给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历史条件下,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统筹好国民教育体系与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两个建设维度,健全保密宣传体制机制,丰富保密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完善保密宣传评价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宣传教师队伍,不断促进保密宣传教育工作高...
构建反诈预警劝阻工作体系的实践逻辑与对策前瞻————作者:王枫梧;郑修;
摘要:反诈预警劝阻工作能够有效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生成和发展。构建反诈预警劝阻工作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准确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构建反诈预警劝阻工作体系面临着劝阻专业能力不足、部门协同机制不畅、预警信息精度不高等现状和问题。对此,应从提升劝阻专业能力、畅通部门协同机制、提高预警信息精度等方面完善反诈预警劝阻工作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总体”概念探微————作者:蔡艺生;黄学儒;
摘要:通过聚焦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总体”概念,全面解析其理论内涵、实践应用及未来展望。通过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及理论地位,从价值属性和具体含义两个维度深入探讨“总体”概念,揭示其在域外与域内视域下的价值。在实践应用部分,分析“总体”在引领国家安全战略构建、优化资源配置及应对复杂安全挑战中的作用,具体涉及战略目标定位、原则确立、能力培育、途径规划、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与策略优化,以及基于“总体”理念的...
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派出所主防建设的耦合逻辑、价值解构与实践路径————作者:梁志康;化国宇;
摘要: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优秀社会治理经验,聚焦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而派出所作为市县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承担着基层治理重任,是公安工作的基石,两者间存在领导主体、工作重心、价值导向的耦合,因此通过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派出所主防建设具有坚实的逻辑支持。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派出所主防建设契合社会治理转型需求,具有理论、制度、权利、效能等层面的价值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派出所主防建设,可以从深化党的领导、推...
算法时代的预测性警务:实践样态、多重风险与规制路径————作者:孙其华;
摘要:预测性警务虽然诞生于“前算法时代”,但随着算法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多源数据的驱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预测结果的智能升级,呈现出新特征,诱发了新风险。因而亟待深入研究算法时代的预测性警务,以纾解执法风险,规范算法权力。预测性警务的所蕴含的风险主要包括算法训练过度侵犯个人隐私,算法自动化对个别化判断的侵蚀,以及算法操纵下的歧视风险。对此,应当明晰算法决策的边界,建立算法预测的门槛,及时发现...
法规范确证:事后行为出罪的理论依据————作者:刘子良;
摘要:法益恢复说、违法性减轻(阻却说)、刑罚减免事由说、责任刑和预防刑折抵说以及刑事政策需罚性考量说等以法益恢复为根据的诸学说在论证对事后行为出罪依据上存在结构性缺陷。盖因刑罚目的和罪刑关系等学说仍未实现向法规范确证的功能性转变,依旧停留在法益理论的窠臼之中。对法益的恢复和对损害的赔偿,并非刑罚之目的,维护作为社会维护者的法规范才是刑罚应然之举。并且,法益恢复只能为免刑提供依据,无法证成免罪的合理性,故...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今日中国论坛》
- 省级山东青年
- 省级 政协天地
- 国家级中国纪检监
- 国家级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学理论
- 北大核心日本学刊
- 北大核心决策借鉴
- 国家级人民周刊杂志
- 省级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跨世纪(学术版)
- 省级《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 省级《宁夏党校学报》
- 省级延边党校学报
- 省级楚天法治
- 省级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 省级新视线
- 省级大江周刊(论坛)
- 省级公安月刊
- 省级西藏发展论坛
- 国家级《理论与改革杂志》
- 省级《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 省级党史文苑纪实版
- 国家级青年探索
- 省级《党史博览》
- 省级山东工会论坛
- 省级《检察风云》
- 省级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 省级福州党校学报
- 省级山西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