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政治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由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并公开发行的政治类期刊(双月刊)。《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84年创刊,2003年1月公开出版。大16开本,64页篇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统战理论研究,鼓励对新时期统战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有益探索;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巩固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服务,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统一战线理论前沿问题、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统战调查研究、统战各领域专题研究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来稿请用打印稿并附电子文本,一般不超过8000字。稿件正文之前须有200字左右、精炼表达本文主要观点的“摘要”,并有3~6个反映本文主题的“关键词”。
二、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来稿请同时提供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和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位、联系电话)。
三、请严格遵守著作权法,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应予注明。文章所引注释和参考文献放在文末,并按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清楚。
阅读推荐: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思想政治杂志,前身是《陕西政报》,创刊于1950年4月。创刊号登载有第一届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马明方,副主席张邦英、张凤翙、韩兆鄂给本刊的题词。《公报》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政刊,是省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探赜————作者:卢鹏;
摘要:新时代以来,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阐述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统”思想的守正创新和对新时代民族问题的科学回应,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处理“四对关系”,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和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作者:杨卫敏;
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民营经济理论政策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有着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促进“两个健康”的深刻内涵,即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以国家立法形式推进理论政策方针的规范化法治化,开启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的阶段。要聚焦“共同发展”,从理论、实践和发展三个维度,进...
大团结视域下社会治理的理想目标与实现路径————作者:熊万胜;郑楷;
摘要:“团结”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治国理政实践的核心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了统一战线的实践。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实践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理念与实践推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也为人类社会的社会整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实践路径,即通过治理实现团结,通过这样的路径有可能达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团结形态,即治理性...
“两个结合”视阈下团结观的百年演变和两次飞跃————作者:许军;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团结”概念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逐步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团结观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和结合形成了团结观的两次飞跃,广泛联合、勇于斗争、共同体建设、广交朋友、辩证思维等一系列丰富内涵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展示了“两个结合”的强大动力,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周恩来与上海统一战线——以中共四大为中心的考察与探究————作者:袁哲;
摘要:周恩来留法期间,最早将统一战线思想落实于海外党组织实践并作出创造性的探索。1925年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周恩来以中共旅法组代表身份出席并发言,中共四大是周恩来开始早期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工作的第一步。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的探索为中共四大统一战线的决策提供了实践依据。中共四大后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党的工作,高效且灵活地贯彻中共四大关于统一战线的决策,并将早期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及理论探索融入上海统战工作...
中国革命中的“以水喻政”:一个政治文化传统的转化与发展————作者:龚城;
摘要:在中国革命中,以与水有关之意象比喻、类推政治道理的“以水喻政”文化传统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为政治宣传与革命文化的建构提供了重要支撑。具体表现为:政治关系的核心隐喻从君民、君臣的“舟水”论转向党群相依的“鱼水”论;治水意象从追求清静的善治隐喻转向批判社会的“死水”隐喻,并运用激荡之水意象服务于革命动员。基于“两个结合”视角考察“以水喻政”的现代变迁,既可管窥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构的历史脉络,也可为当代政...
全过程人民民主叙事与社会主义国家知识生产————作者:商红日;
摘要:叙事是知识生产的方式。对事物展开叙事研究,可以形成元叙事空间及其知识生产、再叙事空间及其知识生产,以及叙事实践空间及其知识生产的阐释。由此展开全过程人民民主叙事与社会主义国家知识生产的研究,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元叙事、再叙事,形成关于国家意义的原理知识的论说、关于国家四种能力及其体系的论说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国家长期稳定发展问题的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叙事空间向国家领域的深入拓展,促进了相关叙事体系、话语...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高校统战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作者:谭婷;
摘要:高质量发展虽然最早是在经济领域被提出,但是其精神实质必然涵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以及人才和创新高地,要以创新赢得高质量发展的先机。资源依赖理论最大的贡献就是将环境的“限制”性转化为“帮助”性,在这一理论视角下,统战对象、高校母体以及地方政府共同构筑了高校统战工作发展的核心...
宋庆龄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者:邵雍;
摘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宋庆龄先后当选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宋庆龄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并在这一政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热情宣传者、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坚决捍卫者、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及民主参政议政的忠实践行者,她所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可以看作是海外统战...
新时代中国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作者:卢志华;
摘要:在现代政治话语体系中,政党、民主、法治、治理、监督等都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般要素,新时代中国政治文明新形态具备这些要素,体现了其世界“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对应“特殊性”,新时代中国政治文明新形态之“新”,主要源于政治文明形态的出场语境、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政治的历史逻辑。其中,出场语境是前提条件,价值取向是基本方向,历史逻辑是根本依据。内容是“新”的载体,具体表现为:党的领导、全过程...
《政党政治研究手册》
摘要:<正>主编简介郭定平,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政治系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陈树渠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1999-2012)、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2004-2012)、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日本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学、现代中国政治与外交、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摘要:<正>《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为公开发行的政治类学术期刊。本刊坚持政治性,立足统战性,突出学术性,主要刊发与统一战线相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教、历史等领城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成果。学报所刊发文章曾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本刊是“202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也是“中国人...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5年征稿重点选题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与统一战线相关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与统一战线创新发展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现代国家建设研究统一战线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统一战线工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任务等相关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研究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深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
侨联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机制——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侨双创基地为例————作者:钟晓华;
摘要: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整合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关系、产业集群和生产效能的跃升。其中,以国外顶尖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留学生等为代表的新侨群体,是重要的创新生产要素,因此,引才引智成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重点侨务工作。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侨双创基地项目为例,以人才吸引力理论为视角,旨在分析群团组织如何通过建立新机制、构建新网络、开辟新赛道...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研究进展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作者:梁汉昭;
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华儿女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维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CiteSpace软件,致力于对过去3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500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文献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旨在明晰其研究特征,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研究表明,研究成果的数量随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而呈增长趋势;研究主题聚焦精神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的反思与展望————作者:冯月季;赵微;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丰富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符号资源,但在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的实践过程中,目前还存在整体谋划不足、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文化符号失衡、文化符号故事性欠缺、价值错位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的顶层设计,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文化...
构建和谐有序的人工智能社会关系——基于技术与法律互动关系的分析————作者:李峰;
摘要:人工智能立法存在技术安全与促进创新的双重价值取向,协调两者的冲突,方能构建和谐有序的人工智能社会关系。法律与技术通过相互提出问题、相互回应的“问题—回应”模式进行互动,进而达至相互适应。技术与法律的互动关系贯穿人工智能运用与发展的全过程。审视现行法律体系,对人工智能仍有基本的解释能力与规范能力,但技术进步使其面临立法需求的多重不确定性。根据人工智能国际竞争的实际情况,中国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立法应坚持...
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的实证研究————作者:尚红娟;吕玲瑶;
摘要:国情教育是内地(大陆)高校对港澳台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式教育。基于对来自22个省份和地区共607名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国情教育尚未成为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认知内地(大陆)以及身份认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国情教育在培根铸魂、重认中国的实践中,亟需群际接触理论、建构主义的系统化引导;在“知行合一”的国情教育模式中,消解其对内地(大陆)的刻板印象与偏见,重塑港澳台学生“新的...
邓伟志:化理念为力量,用笔报效国家————作者:潘真;
摘要:<正>邓伟志先生是著作等身的社会学大家,86岁了,最近又有新著问世。新著名曰《声音》。他笔下的所有文字,几乎都是在发声,发出社会学家对法治建设、文化教育、经济形势、国际关系等众多领域思考后的声音,有爱之深责之切的批评,更有对症下药的建言。他说“笔是我的第二生命”。他写文章、出书的目的,都是为了化理念为力量,用笔报效国家。我约邓伟志先生做访谈。这位认识了30余年的前辈,乡音未改,书生气依旧。似乎时光...
新时代统战文化建设要处理好的三对关系——以上海市为例————作者:肖存良;
摘要: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面,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统战文化可以分为主体文化和关系文化两种类型。在新时代上海统战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统战文化与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二者要适当区隔化,解决重复问题、遗漏问题和侧重点问题;二是统战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要积极推进统战文化大众化建设,让统战文化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文化的...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森林公安》
- 省级知识产权法研究
- 北大核心《现代国际关系》
- 省级杭州(周刊)杂志
- 北大核心党史纵览
- 省级今参考
- 省级学理论
- 国家级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欧洲研究
- 省级时代风采
- 省级新疆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 国家级《法庭内外》
- 省级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 省级浙江人大杂志
- 北大核心《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党的建设》
- 省级法治人生
- 省级《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 省级福建法学
- 省级新前程
- 省级纵横
- 南大核心甘肃理论学刊
- 国家级检察实践
- 省级南方周末
- 南大核心求是学刊
- 省级创新
- 省级人民中国
- 省级知与行
- 省级黄埔
- 北大核心《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