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史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政治思想史

政治思想史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2-1419/D
国际标准刊号:1674-8662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哲学分析哲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省级期刊

   《政治思想史》政治期刊征稿,创刊于2010年,是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刊物。连续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

  《政治思想史》杂志前身为《中西政治文化论丛》辑刊(2001年创办,到2009年共计出版了7辑),2010年正式改为期刊出版发行,并更名为《政治思想史》,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承办。

  《政治思想史》以批判性地继承中西政治思想传统中的合理因素,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创新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宗旨;主要刊发以下内容的学术论文:中西传统政治思想史研究、中西政治文化比较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潮研究,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同时也刊发相关主题的译文、评论、书评等。

  政治思想史杂志栏目设置

  教改论谈、教法与学法、命题研究、能力培养、资料荟萃、英语角

  政治思想史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政治思想史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方针,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先后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并荣获四川省优秀期刊称号。此次又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成为四川省入选本届国家期刊奖的唯一社科类学术期刊。

  政治思想史最新期刊目录

约稿启事

摘要:<正>一、《政治思想史》杂志前身为《中西政治文化论丛》辑刊(2001年创办,到2009年共计出版了7辑),2010年正式改为期刊出版发行,更名为《政治思想史》,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承办,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本刊为季刊,每季末月10日出版

“政者正也”——中国传统思想对政治的融贯性理解————作者:唐士其;

摘要: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实践中,“政者正也”是最核心的原则,它使中国古代政治具有明显的道德面向。古代政治思想与实践坚持道德与政治原则的“一以贯之”,通过强调为政以德、以正治国,以及政治中的上行下效,保证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性,使中国古代政治在规范上成为一种以正向引导为主的以德化民的政治

《贞观政要》中“为政以德”与“无为而治”的深度融合——中国帝制时代君主治国理想范式的分析————作者:张师伟;曹姣;

摘要:中国传统时代有着系统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其中儒家的“为政以德”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李世民等贞观君臣创造了把“为政以德”和“无为而治”融合起来的国家治理思想,一方面自觉弘扬“为政以德”,以儒家理想的君臣角色激励和规范自己;另一方面又在具体治理举措上贯彻“无为而治”,强调道家的轻徭薄赋、简政无为等。贞观君臣“以儒为主,儒道融合”的国家治理思想创造了盛世的治理效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

亚里士多德与孟德斯鸠论自然奴隶制————作者:罗轶轩;李筠;

摘要:亚里士多德与孟德斯鸠在自然奴隶制问题上的对立源于截然不同的人性观念。前者认为统领性实践思虑是人性实现的关键,这一能力的人种差异证成了自然奴隶制。后者觉得人性本质与这一能力无关,而在于毫无人种差异的生命保存,故而自然奴隶制是对人性的亵渎。这也导致孟德斯鸠在气候对人性的影响、正义战争的最终根据以及人性与德性的关系上与亚里士多德针锋相对。奴隶制虽已消失,但审视他们的这一争论对于理解追求平等的现代政治所面...

中世纪权利观念体系的形成————作者:陈岑;佟德志;

摘要:权利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础,从具体的权利形态视角对现代西方权利的中世纪起源进行分析对于理解西方权利尤为重要。中世纪权利观念是植根于中世纪语境的观念集合体,包括主体权利、财产权和生存权、抵抗权。主体权利的形成经历了从ius(权利、正义与法)到right(权利)的释义转换过程,是中世纪权利观念最具现代价值的核心。财产权和生存权是主体权利的两种主要形态。抵抗权是基于正义与法律至上原则、契约观念和自然权利观...

妥协理念与西方民主政治——概念史梳理及实践考察————作者:吕玉红;

摘要:妥协是民主政治必要且有效的执政理念与方式。古典时代的妥协概念具有仲裁和选择两种含义,早期欧洲各国的社会背景与认知差异却使其呈现出积极与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相。随着英国在妥协理念指导下和平建立现代民主政体,其积极意义得以发扬,妥协便作为原则和方法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使用。妥协理念体现的宽容精神、人民主体意识、和谐理念与民主政治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然而,当前西方社会环境愈加复杂,道德压力、竞选侵蚀治理以...

概念去殖民化、社群主义和共识民主——论夸西·维雷杜在非洲政治哲学中的“破”与“立”————作者:邓皓琛;

摘要:维雷杜自觉继承并发展加纳哲学传统,在非洲政治哲学中既“破”又“立”。于“破”,他提出概念去殖民化,批判用西方概念剪裁非洲传统思想,避免非洲人错误看待自身。于“立”,他主张重构非洲社群传统,使之回应当下的思想需求和政治现实,并从阿肯传统阐释出带有社群主义色彩的人格观。在反思独立以来不同时期非洲政治发展的弊端后,他从传统政治实践中汲取养分,提倡无党派的共识民主。尽管仍有局限,但维雷杜树立起利用本土资源...

哈特对传统“自然法权”学说的反思————作者:陆梓超;

摘要:“自然法”的古老版本声明了超验领域对人类社会规范的绝对主宰,而启蒙时代的“自然权利”理论与之密切相关,它声言存在着基于人之本性、超越实定法且具有普适性的“自然权利”。哈特指出“自然法”的谬误不仅在于对规范性与描述性领域的混淆,更在于对社会法则的演进作目的论理解而忽视其发生机制的偶然性。哈特通过援引康德“法权义务”论述,将“自然权利”简化为平等的自由分配原则,并通过“特殊权利-一般权利”清晰地刻画出...

戴维·米勒对复合平等理论的拓展————作者:李亚军;

摘要:按照沃尔泽所提出的多元主义正义,社会分配在结果上将形成一种复合平等的状况。但在米勒看来,沃尔泽没有对复合平等的含义作出明确的解释,也没有回答为什么会产生复合平等。为此,基于沃尔泽复合平等的基本思路,米勒对其进行了理论拓展:将复合平等解释为一种公民身份形式的身份平等,认为公民身份能够在社会分配中发挥协调作用,复合平等能够替代简单平等。不过,虽然米勒推进了复合平等理论的发展,但是他的尝试仍然存在一些理...

以人民变革反对建制国家——马基雅维利研究的新范式————作者:韩广召;王田;

摘要:在晚近马基雅维利研究的“民主转向”中,以奈格里和瓦特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质疑了长期以来以国家为中心研究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主流范式。他们认为,马基雅维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抛弃了古典共和主义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主张君主国和共和国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并且将国家战胜机运的德性置于人民反抗国家制度僵化的力量之中,要求政治体将人民变革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政治欲求纳入到既有的政治秩序中,保障人民的政治活力和创造力

政治理论视野中的爱国主义(笔谈)————作者:王海洲;高景柱;黄璇;朱慧玲;于京东;

摘要:<正>主持人按:这组笔谈的主要内容整理自2024年7月23日“政治学人·大学问”组织的圆桌论坛。在国家理论愈发获得人们重视的过程中,爱国主义理论也重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爱国主义理论中,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脉络?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具有什么样的典型特征与表现形式?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爱国主义应该如何界定?本组笔谈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平等派在何种意义上是民主主义者?————作者:李雨辰;孔新峰;

摘要:英国内战时期的平等派对西方现代民主话语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通过对之前议会派主权理论的批判继承,平等派不仅赞成较为广泛意义上的代表制,并且坚持一种偏个人主义的同意观点;其次,平等派一定程度上坚持成年男性普选权,且始终未放弃扩大选举权;最后,经过洛克、美国开国元勋及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进一步打磨,西方现代民主话语最终锚定于代表制民主。因此,由于其代表观点的个人主义意涵、同意观点的“人民”色彩,...

从郭嵩焘到严复:中国传统程式观念的现代转型————作者:涂明君;李曼;

摘要:19世纪70年代,少数知识精英开始零星地学习介绍公法程式,直到1890年前后,康有为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为实理,通过公理方法推导出公法,中国才发生从传统天理程式观向公理程式观的转变。戊戌变法前后,陈炽所表现的程式观以公理为基础,谭嗣同以数学方程式论证公理公法程式的普遍性。清末新政,科举天理程式观衰落,严复翻译《穆勒名学》从逻辑上强化了公理程式的正当性。公理程式观以现代知识之公理取代儒家经典之天理,...

世俗与超越的双重变奏——查尔斯·泰勒“自我”论说及其中世纪渊源————作者:何智坚;

摘要:查尔斯·泰勒以其鲜明的关于“世俗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论说享誉学界。但不应忽视的是,在“世俗”论述的背后,泰勒的思想亦有其深刻的超越性追求,而其直接接榫的精神谱系乃是中世纪的思想渊源,即以托马斯主义、“自然法”、“主体权利”、早期“个人主义”等为代表的精神遗产。尽管这些中世纪的思想资源在“现代”语境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却仍可为缓解世俗时代“灵性空虚”的出路探寻提供不同程度的借鉴。泰勒勾勒出的理...

从财产的生产到财产的耗费——巴塔耶的耗费财产观探析————作者:孙子豪;

摘要:作为当代法国的重要思想家,巴塔耶常被贴上“后现代”的标签。不过,在《被诅咒的部分》这一著作中,巴塔耶尝试以“耗费”或“消耗”为中心概念来展开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他看来,耗费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最终归宿,我们应当由财产的生产转向财产的无意义耗费。巴塔耶试图以财产的耗费来凸显个体的自由与内在性,使个体摆脱物的统治。不过,由于巴塔耶没能看到财产生产的积极意义,他只在耗费的具体形式中去寻找人类解放的希望,这最...

正常化时代中“法权利”的状况与可能性——福柯的法权利思想研究————作者:叶晨阳;

摘要:福柯对于法权利的激烈批判并不意味着对法权利的否定;相反,通过他的谱系学视野,法权利作为某种被相对化了的权力形式,仍旧保持着有效性,特别是在规训和正常化的时代中,法权利对于福柯而言,仍旧带有一种批判和抵抗的功能。但是,这种批判和抵抗,并不能从旧的法权利的意义上,即基于主权与普遍主体的真理的意义上来理解;相反,它们与福柯关于法权利的新构想,即基于特殊主体之真理的特殊权利相联系

约稿启事

摘要:<正>一、《政治思想史》杂志前身为《中西政治文化论丛》辑刊(2001年创办,到2009年共计出版了7辑),2010年正式改为期刊出版发行,更名为《政治思想史》,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承办,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本刊为季刊,每季末月10日出版

公共性的身体之维:以天下-政治为中心的探索————作者:李宸;方雷;

摘要:孔子所说的“天下”是一种对公共性的隐喻,标记出政治发生的场域。天下-政治的“无外”原则,是在国家边界和政治边界上同时成立的。不同于依赖权力系统的国家边界,政治边界以公共性为内核,是基于“人-身”联结的方式而确立的。以心灵和肉体二元对立为内容的身体二分法从未被孔子接受,孔子是把人的身体作为完整的、具备感通能力的身体,置于“人-身”联结之中的。因此,身体性关联而非通常的普遍意志或普遍利益成为公共性的基...

北宋时期“异论相搅”思想及其实践影响————作者:王智临;

摘要:为抑制臣权膨胀,北宋自赵匡胤开始全面推行重文抑武方针,同时探索了一套包括“异论相搅”在内的“驭臣宝训”,以防范诸臣“万口同议”而为非。“异论相搅”思想的政治实践,不仅令庆历新政草草收场,更成为熙宁变法进程的严重阻碍。反对派借“异论相搅”之名,通过“三不足”“游宴会”等流言、王安石借《淮南杂说》表达“异志”“不臣之心”的文字狱等手段打击变法派,导致王安石二次罢相,变法失利。“异论相搅”虽有强化皇权之...

从显赫政绩到高贵德性:西塞罗尊严思想研究————作者:冯飞;

摘要:与现代主流观点相比,西塞罗版本的“尊严”,静态地看是“高阶”的,动态地看是“向上”的。早期西塞罗主要在政治领域使用“尊严”概念,在古典共和框架下发展了一种追求卓越政治成就的“优绩主义”;晚期西塞罗以人的内在德性修养为着眼点论证“尊严”的配享资格,合乎逻辑地导出了一种推崇理性自律和人格升华的“至善主义”。从取向上看,西塞罗的“尊严”概念更加突出道德义务,同免于无理干涉的个人权利诉求没多少关联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