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675/D
国际标准刊号:1003-3815
主办单位:中共党史研究室
主管单位:中共党史研究室
查看中共党史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
下一本期杂志:刑事技术法律杂志

   《中共党史研究》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全国性党史学术期刊,其前身为 1981 年创办的《党史资料通讯》( 1983 年改名为《党史通讯》)。1988 年,《党史通讯》与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党史研究》(创办于 1980 年)合刊,改为现名。

  《中共党史研究》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全国性党史学术期刊,其前身为 1981 年创办的《党史资料通讯》( 1983 年改名为《党史通讯》)。1988 年,《党史通讯》与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党史研究》(创办于 1980 年)合刊,改为现名。《中共党史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中央党史研究室始终非常重视办好这份杂志,从其创刊以来,一直由室里主管业务的副主任(副部长级)担任杂志主编,具体负责政治和学术把关。

  办刊宗旨编辑该刊以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宗旨。近些年来,该刊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新时期的党史研究为重点。

  刊物定位

  《中共党史研究》是一份政治性强、学术品位高的党史专业性杂志。作为党中央研究中共党史的学术机构的重要窗口,该刊及时反映中央对党史研究工作的最新要求和指示精神,及时反映党史研究、教学的最新成果,所刊登的一些重要文章起到了引导、规划、总结、推动全国党史研究工作的作用,在全国学术界尤其是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受到读者好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1]

  栏目设置编辑本刊主要辟有专题研究、探索与争鸣、见证历史、人物研究、研究综述、学位论文选登、地方党史研究、史实考证、书评等栏目。[2]

  期刊荣誉编辑本刊是中共党研究权威刊物,社科双奖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一级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期刊奖”。复合影响因子:0.572 综合影响因子:0.352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一九三八年任弼时赴共产国际汇报的历史考察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基层人民武装研究——以胶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心

  中共七大的地缘战略:背景、生成及分析

  抗战初期中共对陕甘宁边区外围国统区乡村上层的社会动员——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中共党史研究篇目索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党的建设

  试论党的七大对从严从实优良作风的弘扬

  历史转折关头的责任担当和战略思维——谈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阅读推荐: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月刊)是全国唯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本刊面向现实、面向当代,刊登探讨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论文,提供丰富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信息,是一切从事教学、科研和宣传的理论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党政干部以及所有关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人们的忠实朋友。刊登国内外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文章,翻译、介绍各国在这方面的论著和研究动态。

  中共党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考察(1991—1999)————作者:黄岑玥;

摘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农民为保障对象的全国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于“自助为主、互济为辅”的原则,该制度采取完全储蓄积累模式,要求农民按月或按年长期缴费。实践中,为简化工作手续,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部分县市率先引入商业保险运行机制,推出0—60岁一次性投保模式。1994年以后,新投保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运用,它在解决基层投保工作难题的同时,带来...

全民族抗战前期中共对中原战略区的规划与经营————作者:李雷波;

摘要:南京沦陷前,中共基本以河南省委为中心开展中原战略区的组织重建工作。长江局成立后首先提出“武装保卫河南”的方针,准备中原游击战争。中央则酝酿八路军南下方案,最初经营重心偏于豫西豫南,意在利用伏牛、桐柏、大别之连绵山势,上接陕甘,下系江东;花园口决堤后,始重点筹划豫东及鄂豫皖边;武汉会战后,中央出台“发展华中”战略,基本以河南作为中心进行设计。后因河南战局长期稳定,始将重心转向苏皖。虽远未完成在中原敌...

习近平关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作者:许先春;

摘要:<正>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问题单列专章,作出系统谋划,深化和拓展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战略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深邃思考。深入学习领会、研究阐释好习近平关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有利于切...

《中共党史研究》二〇二四年总目录

摘要:<正>~

体用之间:“改革开放政策史”视野下的史料学问题————作者:赵诺;

摘要:<正>改革开放史将成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增长点,近年来似已成为学界共识。既然是“增长点”,那么就意味着此论域尚处于起步或未成熟阶段。大体而言,一个新兴史学领域的崛起或者说对某一时代历史的最初发覆,一般首先仰赖史料特别是一手史料的挖掘和利用。同时,史实重建、框架形成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学术视角、理论关怀的嬗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历程再探————作者:刘照峰;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先是被禁止,后被允许在贫困地区推广,直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尽管这一过程的根本动力在广大农民,但不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农民选择双包到户。实际上,根据各地双包到户推行的实际情况,中央在每个阶段都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指导,经历了三次政策转向。中央关于双包到户的政策转向也在各省的政策规定中反映出来,各省的相关政策规定虽不是亦步亦趋,但也基本与中央保持一致。三次政策转向反映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

“第一届改革开放史研究组稿调研座谈会”综述————作者:周孜正;

摘要:<正>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兴领域, 改革开放史研究对于解释中国经济发展、总结中国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近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一直在努力推动改革开放史研究,不仅多次组织“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学术笔谈栏目,而且刊发了一批有影响的专题论文

从实行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考察————作者:陈金龙;

摘要:<正>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我国经历了从启动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既蕴含着改革概念内涵的演变,也经历了改革实践重点的变迁。考察从实行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演进脉络,有利于深化对改革历史的认识,洞察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

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作者:曲青山;

摘要:<正>《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简称《编年史》)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积累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应该总结出来、坚持下去、推广开去,为今后更好地完成重大编研任务、推动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遵循。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九五三年税制改革前后的商业与财政————作者:林超超;

摘要:1953年新税制因在宣传中提出“公私一律平等纳税”原则,引起极大争议。通过梳理新税制出台前后的商业与财政状况,可以看到1952年底国营商业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与1953年初税制改革的启动,都是中央政府从商业流通领域增加财政收入的尝试:前者可减少商品流通成本,加速资金回笼;后者为确保每个流通环节的税征到位。新税制出台后,在市场供应中出现的“公退私进”,不是取消国营商业税收优待的结果,而是源于同期国营商...

“第七届中共党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综述————作者:张亮;

摘要:<正>学术贵在传承,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术领域,中共党史研究在知识生产、治学之道、学术规范等方面自有其独到之处。2017年以来,由《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搭建的学术平台“中共党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促进青年学者成长与持续提升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化水平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中共党史研究篇目索引————作者:吴志军;

摘要:<正>~

究竟何为重要的中共党史研究?——“碎片化”问题再思考————作者:应星;

摘要:<正>中共党史研究虽然有其特殊的学科属性,但在研究的基本方法上还是与史学贯通的。而以第一手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解读为研究基石,一直是实证史学的看家本领。不过,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论及史家三才时,尽管并称史才、史学和史识,实际上更重视史识,因为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义显然在文与事之先

中共概念史研究的资料及其使用问题————作者:李里峰;

摘要:<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制、传承、借鉴和发展了一系列基本政治概念。这些概念既是中共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探索的结果,又为中共的理论创新、制度建构和政治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引。近十多年来,概念史方法被引入党史研究领域并取得长足进展,在理论和实证层面涌现出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时至今日,中共概念史已成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等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中共早期组织扩展的时空格局(1920—1927)————作者:王龙飞;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并未急于扩充党员,而是慎重识别和寻找志同道合者。直到1924年第一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中共才由辅助国民党转向重视发展自身组织,继而在四大上决议将党由“宣传小团体”改造为“群众性的党”。在空间上,以上海和北京为策源地,中共组织首先向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省会城市扩展,并辐射周边省份,省域内的中共组织则迅速向县及区村延伸,这既得益于交通通信等现代条件,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激...

力求把握胡绳的文章、言性与天道——《大师是怎样炼成的》怎样塑造胡绳的大师形象————作者:郑宁波;

摘要:<正>胡绳是当代中国颇具传奇色彩的重要人物。他履历丰富,在政治和学术两个领域耕耘,且皆取得突出建树。他心路独特,前半生径情直遂,近知天命之年却遭遇挫折,在经历30年迷茫之后,晚年又能大彻大悟,再度焕发学术青春。他才华卓著,学识渊博,既精通多门学问,又超越单纯学问家的局限性,具有思想家的特质和风范。他平实而深刻,至诚而练达,谨严而开明,是道德文章俱佳的仁者和智者

进入革命的“事务”层面——“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的运用————作者:李里;

摘要:<正>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日趋活跃,已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领域。除了理论方法日趋多元化以外,大批党史资料的整理出版为党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大批史料集的整理出版,以往许多罕见的党史资料也进入研究者的视角。这些党史资料在丰富研究材料的同时,对研究者的既有研究视角、问题意识与分析方法形成冲击,从而推动了党史研究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货币的历史考察————作者:肖安淼;

摘要:特区货币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计划在深圳经济特区发行的一种可与外币自由兑换的货币。发行特区货币的方案提出后,中央反复权衡、慎重考虑,最终决定不予实施。学界对于特区货币多有提及,但主要关注对外开放对于相关决策酝酿过程的影响。本文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突出其中的地方因素,以及这一历史过程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新时代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历程及启示————作者:肖鹏;袁金辉;

摘要:<正>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1)、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鲜明标识度的重大举措,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上海、浙江私股定息发放研究————作者:王毅;

摘要: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后,国家从1956年七八月开始向私股股东发放定息,直至1966年9月取消定息。在此期间,定息所蕴含的意义不断发生变化:首次发息时,兼顾定息的政治、经济双重含义;工商界整风时,不断加强定息的政治象征意义,弱化了其经济赎买作用;讨论定息延长方案时,赎买作用更多演变为对困难私方的经济救济。定息的发放过程是“以企业为基地”改造资本家方针的具体贯彻,也是和平赎买、和平改造政策...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共党史研究杂志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643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