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档案》档案论文投稿,创刊于1984年的双月刊,它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和探讨档案学理论,普及深化档案专业知识,交流档案工作经验,开发信息资源,弘扬民族文化,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山西档案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3、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4、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429;总被引频次:334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277;综合影响因子:0.200
山西档案栏目设置
人物档案、国宝档案、壁画档案、古风晋韵、馆室业务、专门档案、档案与社会、晋档动态。
山西档案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阅读推荐:湖北档案
《湖北档案》创刊于1986年,是档案工作专业月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档案工作经验,探讨档案学理论,普及档案业务知识,发表档案史料,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
山西档案最新期刊目录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数字资源知识融合研究————作者:赵雪芹;向正鹏;
摘要: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文化领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牢牢把握数字时代的文化话语权,我国提出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存量不菲的档案数字资源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助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有必要研究档案数字资源的知识融合问题。首先,从文化价值、知识服务、知识组织三个导向分析用户对档案数字资源的需求,然后,提出面向文化数字化的档案数字资源知识融合框架,并重点阐述数字档案的知识描述、知识抽取与知识融合过...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基于六个典型案例的研究————作者:支凤稳;郭诗悦;陈依萌;韩梦娇;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新技术和文化内容创意形式,文化遗产档案活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有助于文化遗产工作的提质增效,促进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在梳理基于人工智能的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案例的基础上,明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特征,结合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提出人工智...
跨学科视角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作者:王彩虹;
摘要:面对数智化变革浪潮,传统档案学理论体系难以为继,亟须在多学科视角下重塑档案学知识谱系和学科范式。在分析数智时代档案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先从技术驱动、管理变革、需求牵引等维度剖析档案学理论变革的时代动因。接着探讨了档案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路径,并通过审视档案学元理论、基础理论的创新图景,构建与时俱进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与学科框架,以期为档案学理论变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档案数据治理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作者:耿继静;
摘要:档案数据治理是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围绕档案数据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先阐述了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和方法,分别从投入、过程、效果三个层面设计了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级指标体系模型。最后针对档案数据治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从优化治理机制、完善标准规范、提升资源质量、创新应用服务等方面探讨了治理效能的提升路径
电子档案安全立法对警务工作模式创新的研究————作者:郭霓;
摘要:电子档案日益成为维系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资源,但也面临着信息被泄露、篡改、损毁等多重安全风险。在大数据时代,以预测分析为代表的新型警务模式也对相关法律提出了新要求。在梳理电子档案安全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警务的运作机理及面临的挑战,提出通过系统完善电子档案安全法律规范、规范数据治理、明晰预测逻辑与执法逻辑边界等路径,推动电子档案治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升,为警务变革和创新赋能
档案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研究————作者:雍赟;
摘要:为推动档案数据安全治理与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化进程,系统梳理了档案数据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相关法律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制度设计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国家、行业、档案机构、公众等多个维度,系统探讨了档案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化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构建科学完备的治理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融入文化大数据的档案数据资源开发策略————作者:李娜;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数据成为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厘清档案数据资源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聚焦大数据环境下档案数据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从战略引领、夯实基础、深化应用、协同创新四个维度,提出了推进档案数据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策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作者:朱訚;
摘要: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是新时代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系统梳理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市场分析与定位、推广渠道与策略、品牌建设与营销等推广策略。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了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与合作机制等优化策略
人工智能背景下多模态档案资源开发策略————作者:李祥宇;孔祥君;
摘要:基于人工智能背景,围绕多模态档案资源开发,从阐释必要性、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探索策略优化路径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指出深度开发多模态档案资源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档案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馆藏资源全面数字化、壮大新时代档案文化品牌的必然选择。随后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模态档案资源语义关联、知识挖掘等方面的应用路径。最后从构建人机协同的资源开发模式、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等角度提出策略...
增强现实技术在档案数字展览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刘燕;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其中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引发广泛关注。在详细梳理增强现实技术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技术在档案数字展览中的应用价值、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可行性实践策略,旨在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丰富档案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理论,并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提出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档案数字展览中的应用策略,也为拓展增强现实技术在...
档案数字化外包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作者:汪敬;
摘要:档案数字化外包在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档案数字化外包的特点入手,系统分析了这些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技术、安全、进度、质量、成本五个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FMEA方法开展风险评估的思路和流程。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从组织、技术、法律三个层面设计了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提出了加强组织保障、强化技术管控、健全法律规范等一系列具体策略,以期为档案...
社会记忆视角下口述档案采集与开发策略————作者:祁永良;
摘要:基于社会记忆理论,探讨了口述档案在采集、整理、开发、利用等环节中的策略与方法。社会记忆视角为口述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在选题策划、访谈实施、编目著录、档案展示等过程中要关注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互动,深入挖掘口述档案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口述档案应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在传承社会记忆、服务社会大众中彰显其独特价值
加强档案工作数字化升级的治理————作者:徐辛酉;
摘要:<正>档案工作从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升级,既代表发展的纵深推进,也呼唤治理的协同共进。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于2002年底印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拉开了我国档案工作数字化升级的大幕,由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文件立卷归档、成立“电子文件归档研究组”、开展档案管理软件测评与筛选等,逐渐过渡到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大范围施行、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深入推进。尤其在2013...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作者:商闯;张薇;
摘要:档案开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彰显档案工作价值、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体现。当前,传统的档案开放利用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人文研究对档案资源深度挖掘、语义关联和知识发现等方面的需求。先系统探讨了数字人文背景下推动档案开放利用的创新路径选择,再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生态体系构建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人文导向的档案开放利用体系框架
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化与市场化路径探索——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作者:王力伟;
摘要:当前,档案数据要素在价值认知、市场化配置等方面存在短板。鉴于此,在分析档案数据要素内涵、特征与价值属性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化路径,并重点在技术融合、资源建设、场景应用等方面阐述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关键举措,进而从确权、定价、交易、平台建设等角度探讨档案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深化档案改革、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作者:周华;
摘要: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面临着法律地位、真实性、安全隐私等方面的法律挑战。应从法律层面提供有力保障,明确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完善真实性、可靠性认定规则,健全安全隐私保护和长期保存制度,建立管理标准规范。要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技术支撑、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构建涵盖形成、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的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法律保障机制
基于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路径探索————作者:杨蕾蕾;
摘要:面对新时代大背景下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需求,探讨了基于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在资源整合方面,应建立多源异构档案资源的语义关联机制,构建标准化档案文化基因库,建立跨界资源协同机制。在技术赋能方面,可利用数字孪生、AIGC、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驱动档案文化场景复原、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确权。在传播与产业化方面,应发展元宇宙场景下的沉浸式档案文化体验,推进档案文化IP开发与品牌建设,延伸档案文化产业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档案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作者:范书珍;
摘要:档案数字化转型为海量档案数据的积累奠定了基础,但档案数据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深度学习的出现,为破解档案数据挖掘难题带来了新契机。通过系统梳理深度学习在档案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进展,探索了以深度学习驱动的档案数据分析新范式,为档案数据挖掘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指引
数智赋能档案资源的模式与路径————作者:张文雅;
摘要:在数智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正有力推动档案事业加速向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在此背景下,档案资源的形态、结构、组织方式与管理模式正经历重塑与变革。立足数智环境下档案资源体系的转型发展,系统梳理了数智驱动下档案资源重构逻辑,深入分析了数智技术在档案资源领域的赋能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推进路径。旨在为档案资源的数智化变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助力档案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档案保护对策————作者:刘春辉;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大数据环境下非遗档案保护的现实需求,从体系构建和路径创新两个维度提出相关策略,旨在推动非遗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学理支撑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省级四川劳动保障
- 省级《法治与社会》
- 省级神剑
- 省级长江论坛
- 北大核心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 省级社会科学辑刊
- 北大核心法学杂志
- 省级楚天法治
- 国家级《中国海商法年刊》
- 省级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 南大核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韩国研究论丛
- 国家级《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法治人生
- 北大核心 中国青年研究
- 国家级华北民兵
- 国家级方圆法治
- 北大核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资治文摘
- 北大核心《人民论坛 》核心期刊
- 省级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 国家级工会博览
- 省级钢铁文化
- 省级《党的建设》
- 省级天府新论
- 北大核心中国人才上半月
- 省级各界文论
- 北大核心法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人口与计划生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