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江苏警官学报原为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6年9月。当年出刊两期,每期48页。1987年出刊4期,每期48页,第4期始以“江苏省内部期刊准印证(JS)第3115号”刊号出刊。1988~1993年,本刊按季刊出版,每期页数从52页逐步增加到80页。其中,1991年始以“JSXK字第038号”刊号出刊。1994年始,本刊改为双月刊。1995年始以“苏新编JSXK字第12063号”刊号出刊。从1994年至1998年,刊物每期页数从80页逐步增加到120页。从1998年第5期(总第59期)开始,本刊以“CN32-1506/D”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231X)正式公开出版,每期页数从128页逐步增加到目前的200页。2002年于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改建为江苏警官学院后改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
本刊从创刊号至1993年第4期(总第30期),冯正任主编;1994年第1期(总第31期)始,卜安淳任主编。本刊是公安学术期刊。
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刊载关于社会安全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章和相关的法学、犯罪学、社会学、政治学方面的研究文章,促进公安学术的进步繁荣,促进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公安学术研究工作者服务,为公安教育工作者服务,进而为科教强警和科教兴国作出贡献。
本刊注重学术质量,倡导学术规范,欢迎从多种理论角度研究分析有关社会安全的学术问题的文章和从理论层面剖析并研究解决社会治安或公安工作现实问题的文章。本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本刊是全国优秀文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提名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江苏省一级期刊
江苏期刊方阵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设置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侦查学研究,刑事法研究,民商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警事学研究、公安科技探索,公安工作研究,公安教育研究等固定栏目和道路安全研究,网络安全研究,防腐反贪研究,反恐打黑研究等机动性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执法为民的创新探索——泰州公安推行刑事办案“四回”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赵建生,ZHAO Jian-sheng
“平安义工”建设初探——以泰州海陵分局的实践为样本 孙桂银,SUN Gui-yin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预防措施研究——基于对平顶山市石龙区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董邦俊,梁璐璐,DONG Bang-jun,LIANG Lu-lu
论被害人介入犯罪刑事政策 荣晓红,RONG Xiao-hong
劳教废除后的法律制裁格局前瞻 李程,李会彬,LI Cheng,LI Hui-bin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边检反恐的法律蕴意 郭永良,GUO Yong-liang
量刑幅度变更后追诉时效溯及力问题研究 王桢,WANG Zhen
生态农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 丁锦玲,沈绿野,DING Jin-ling,SHEN Lv-ye
两岸跨境毒品犯罪司法互助问题探微——从D市检察机关涉台毒品案件办理情况展开 刘婵秀,LIU Chan-xiu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体系性建构——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分析范本 陈志鑫,CHEN Zhi-xin
监听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探析 吴承栩,WU Cheng-xu
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侦查措施拓展研究 聂江波,NIE Jiang-bo
中西方社会公共安全的多维视角研究综述 钱洁,QIAN Jie
循证矫正案例库建设研究 郑建桥,王伟,ZHENG Jian-qiao,WANG Wei
刑事错案的成因及对策——以37起典型错案为样本 方福建,钱文杰,FANG Fu-jian,QIAN Wen-jie
公安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的性质与职能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李铭,Li Ming
公安院校校局合作机制初探 王守忠,WANG Shou-zhong
公安文化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辩证关系探析 李广仓,LI Guang-cang
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关于刑事被害人的罪刑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洛阳性奴案”的案情,引出了本案关于四名女性被害人刑事责任的争议焦点,分析了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是否构成犯罪,得出了这四名被害人构成犯罪的结论且应当成立故意伤害罪。对于刑事责任承担的问题,应当从立法中的法定量刑情节和司法中的酌定量刑情节来衡量其责任。
关键词:社会科学杂志征稿,被胁迫行为,紧急避险,期待可能性,胁从犯,“洛阳性奴案”
一、案情回顾
据报道:“约1年前的一个晚上,其中一名女子与另一被囚女孩因争风吃醋发生打斗。李浩协助后者将前者打死之后,将尸体就地掩埋。”于是,这四位刚刚从火坑里跳出来的少女,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检察机关批捕,被关进了看守所。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债权窃取何以实现——偷换二维码案的教义学再展开————作者:罗树志;那晓燕;
摘要:偷换二维码案的定性争议主要围绕债权能否被窃取这一问题展开。规范性占有认为权利属于占有的对象,但该理论使占有的内容空洞化并导致盗窃罪的适用口袋化,不具有合理性。债权准占有制度认为对权利可成立准占有,但准占有无法类推适用占有的支配效力,而刑法中的占有恰是以支配力的存在为必要,故无法以民法中债权准占有制度论证刑法中债权占有的成立。债权可以被占有,但只限于特定具有物的特征,可被现实管领支配的债权、虚拟财产...
协同作战视角下的虚开数电发票犯罪预警流程————作者:张郁;樊丽瑛;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随着数电发票的出现,虚开数电发票犯罪也应运而生。此类犯罪易被仿效,对法益的侵害具有发散性和不可控性。为实现从事后打击向事前事中精准防范的转变,需在协同作战理念指导下,以“既对已有模型应用路径进行规划,又弥补部分地区模型缺失不足”为理想目标,对虚开数电发票犯罪的预警流程进行规划。鉴于税务部门、纳税人、公安机关为数电发票虚开防治链条中的关键主体,可依次规划税务部门数据监测流程、纳税人风险...
反诈预警劝阻协同机制初探————作者:王枫梧;郑修;
摘要:反诈预警劝阻工作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生成和蔓延,协同机制则可以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共治,实现社会治理价值目标。协同机制与反诈预警劝阻工作之间存在较高的耦合性和关联度,将协同机制内嵌于反诈预警劝阻工作中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反诈预警劝阻协同机制面临耦合关系构建乏力、建设主体动力不足、资源整合意识欠缺等问题。对此,亟须从组织运作机制、动力发生机制、主体参与机制、空间治理机制...
网络诽谤犯罪的追诉模式研究——以诉权配置为视角————作者:钱文杰;陈飞翔;
摘要:诉权是开启司法程序的钥匙,合理的诉权配置构成了司法解决纠纷、追诉犯罪的关键。针对网络诽谤犯罪,我国采取的“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追诉模式,隐含着一种《刑法》上“告诉才处理”与《刑事诉讼法》上“向法院自诉才审理”的紧张关系。基于实证研究发现,网络诽谤犯罪的追诉当中呈现出自诉案件数量远超公诉案件、公诉案件的定罪率远超自诉案件以及自诉案件的裁判结果多以不予受理为主等状况。与此相应,诉权配置之下自诉门槛过...
抽象职责不属于行政赔偿范围的思考——以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发布典型案例切入————作者:邹景霖;
摘要:当前部分司法案例反映出实践中对抽象职责界定不明,且抽象职责未列入行政赔偿范围亦饱受质疑。不符合违法性与不具备因果关系是其不属于行政赔偿范围的理由。抽象职责主要是行政机关宏观意义上的概括性职责。建议统一抽象职责概念与表述,建立抽象职责司法治理理念,以规范具体领域的单行法中的抽象职责为突破口,探索抽象职责的行政赔偿问题,提高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效率,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DeFi金融模式中的洗钱风险与侦防对策————作者:侯明成;张德智;
摘要:DeFi的自身架构及其匿名性和交易即时性对金融监管和反洗钱工作构成了新的挑战。针对借贷平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稳定币存在的洗钱风险以及DeFi协议层的关键组成部分,链上分析和行为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发挥有效的防范作用。同时,通过提高数据穿透能力和强化国际合作,可以进一步完善DeFi洗钱犯罪的应对工作。由此,技术与法律的深度融合为预防和打击DeFi洗钱犯罪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逃避、阻碍检查”刑事责任情节的分层认定与适用理路————作者:花扬;丁亚男;
摘要:在当前醉酒型危险驾驶犯罪“醉酒驾驶行为+血液酒精含量+刑事责任情节”的入罪与量刑模式中,刑事责任情节的理解与适用已经成为定罪与量刑的关键性因素。种类数量增加以及适用场域扩展促使刑事责任情节的认定与适用呈现出体系化特征。而“逃避、阻碍检查”情节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混乱与疑难,其原因正是抽象危险性判断缺乏体系标准、体系化运用层次把握不足、体系化外部衔接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因此可通过建构类型化因素的...
论取保候审的扩张适用————作者:郭振楠;
摘要: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犯罪结构和刑罚逐渐轻缓化趋势下,2022年“两高两部”对《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了修订,明确应当取保候审的对象,强化执行监管,完善配套监管措施以及规范工作衔接,进一步放宽了适用条件,增强了可操作性。检视之下,取保候审的预期价值并未完全释放,仍然存在认罪认罚案件取保候审适用率偏低,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评估标准不清晰,保证方式、监管技术...
城市网格化治理背景下公安基层工作的解构与重塑——以江苏省D市为例————作者:史家玉;邢盘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网格化治理应运而生,成为政府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紧跟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积极响应并主动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城市网格化治理进程中,努力实现警务工作的精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目前,公安机关在“警网融合”“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探索,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权责不统一、制度不完善、模式僵化...
醉驾善治的应然路径——基于规范确证的展开————作者:杜浩成;王志远;
摘要:当前我国醉驾治理正逐步摆脱“严罚”境遇,以提高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入罪门槛为主线的实践转型标志着我国醉驾治理步入新阶段。因现有制度安排在司法裁量和处遇措施两方面存在缺憾,既有的司法实践潜存“纵容”醉酒驾驶行为的风险。从生成机制视角分析,醉酒驾驶行为是认知偏差和风险社会的共同产物,因此可通过规范确证方式化解风险以实现醉驾善治。该种方式可概括为“宽以处遇,严以规范”,即在犯罪处遇层面,构建“沟通性”处遇措...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问题及应对————作者:阮曦晖;杨熠宇;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一支参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利用自身专业性特点来塑造国际法、推进国际法规则制定、参与国际治理改革和引导公众舆论。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运行中也面临诸如法律地位不明确、中立性不足、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的正当性、有效性。逐步明确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地位,建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有效规制,坚持更...
面向国家安全的社区韧性建设探讨——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作者:万正艺;
摘要:基层社区是国家新安全格局的关键节点。频现的各类风险挑战倒逼社区开展韧性建设以保障公共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优化社会治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借助“文化-主体-过程”分析框架,并结合实例研究,可以发现通过在社区弘扬“党建引领、协同互助”文化,培育“定位明确、积极参与”主体,生成“活动融入、自治实践”过程,能够形成互信互助的“熟人化”公共空间,从而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多领域的风险挑战。因此,面向国家安...
概念与理论:“情指行”一体化建设的“双元问题”探析————作者:刘阳;冯文刚;
摘要:“情指行”一体化是基层警务的新型机制模式,面临着“理论支撑困难”以及“元概念”“元理论”等方面的难题。从“情指行”基本关系的宏观视角入手,结合一体化总体概念来探讨这些核心理论问题,可以形成关于“双元问题”的初步认知和界定,即情报是始源性元概念,指挥是基序性元概念,行动是衍基性元概念。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明确“双元问题”范畴,并形成有关理论支撑方向以及各环节的“元概念”“元理论”和“‘情指行’一体...
论数字化视野下公安现代化建设历程及赋能影响————作者:王君;刘彬;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安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警务效能、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系统回顾,可以发现这一转型过程包含了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对公安工作现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推动了公安工作模式的变革、提升了警务系统协同能力、提高了警务服务效能与公众满意度。当前,随着大模型技术与警务元宇宙的深度融合,中国式公安现代化将获得持续创新动力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中的轻罪出罪路径探讨————作者:贾健;酒欣;
摘要: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总体上升趋势且具有结构轻罪化特征。根据国家亲权理论、恢复性司法等理论,畅通其出罪路径是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现实需要。实践中,未成年人轻罪出罪制度的运作还面临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出罪标准不明确、不起诉适用混乱、刑事和解流于形式以及相关教育矫治措施不健全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程序层面和实体层面通畅未成年人轻罪出罪路径。在程序层面,应通过不起诉处理予以程序出罪;在实体层面,应通...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研究————作者:顾向一;景莉莉;
摘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双向衔接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步骤和创新举措,二者的顺利衔接是有效惩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释的陆续出台给予实践丰富指导。通过对规范和实践进行检视,发现我国环保垂改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有冲突,双向衔接程序缺乏保障,证据认定、转换、审查存在困难,检察监督职能发挥存在瓶颈,阻碍生态环境“两法衔接”的有效运行。立足于生态环境行政执法...
网络侮辱犯罪的责任归属研究————作者:白昆冬;
摘要:在个体实施网络侮辱犯罪中,侮辱言论发起者因对侮辱行为所引发的结果具有支配性,理应承担侮辱犯罪的刑事责任;与侮辱发起者无意思联络的积极参与者责任的认定,应当围绕行为侵害法益的实质出发,不应过度关注“数量”所带来的危害表象;为他人实施侮辱犯罪提供实质帮助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视不同情况可能构成片面帮助犯或者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或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共同实施网络侮辱犯罪中,网络服务提供者成...
论有偿代孕行为的行刑规制————作者:李婷;
摘要:实践中有偿代孕频发亟待规制。当下,行政规制因法律位阶低、范围窄、效果欠佳,供给乏力;刑事规制中非法经营罪、非法行医罪适用偏差,供给阙如。代孕的行刑规制近乎缺位。有偿代孕需多主体共同参与,主体作用不同,规制手段亦有所区分。禁止有偿代孕意在保障代孕母人身利益与公共卫生秩序,其中,代孕组织者支配代孕流程,技术实施方凭借技术处于关键性地位,二者应予以刑事处罚;委托者难以把控代孕各环节,代孕母具有被害人身份...
类型化视域下间接规避技术措施行为的刑事归责路径————作者:郑博文;
摘要:间接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在信息网络空间中呈现出“独立性”与“从属性”,需要在个案中具体判断。对间接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宜围绕行为的法益侵害程度,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不同行为类型,在宏观层面调整出罪入罪、罪轻罪重的刑事政策以精准指引著作权技术措施刑法保护,避免出现“民刑倒挂”或保护不力的窘境;在微观层面应把握侵犯著作权罪内部不同行为类型的实质差异,以妥当适用罪名,并进一步廓清间接规避技术措施行为“情...
共同犯罪视阈下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作者:锁福涛;薛东;
摘要: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共犯认定的传统方法面临着共同行为认定难和共同犯意认定难的问题。以“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为依据,将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共犯认定的客观要件修正为以因果性为充分要件,主观要件修正为共犯“犯意客观化”。基于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行为对正犯行为的促进作用及帮助行为对正犯结果的实际效用,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的行为与正犯实行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当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以作为方式实施帮...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
- 国家级中国社会导刊
- 南大核心理论学刊杂志
- 国家级世纪风采
- 省级交大法学
- 国家级友声
- 省级法制与经济(中旬)
- 省级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 理论建设
- 北大核心国际问题研究
- 省级 视野
- 省级西部论丛
- 国家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省级《上海党史与党建》
- 省级《党政干部学刊》
- 国家级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 省级警察天地
- 省级西部法制文学
- 省级《群众》
- 南大核心台湾研究集刊
- 省级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广西民族研究
- 省级黑龙江画报
- 省级《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青海民族研究
- 省级神剑
- 省级法律与医学
- 国家级社会保障研究
- 省级工友
- 省级天府新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