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以反映中国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前沿水准与最新成果,倡导学术精神弘扬光大与科学文明的广泛传播为办刊宗旨,注重学术性、先锋性、理论性、专业性和知识性。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的国家期刊。是作者科研、晋级、职称评审等权威依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的国家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邓小平理论、经济纵横、党的建设、历史与文化、城外纵览。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内容与路径:《向导》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 杨连珍,刘德军
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思想比较 陈文剑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探索——以《共产党宣言》为考察文本 孙秦敏,王磊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张改凤
政治语境下“有权不可任性”的三重思考——兼谈学习《政府工作报告》 祝小茗,姜杰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历史轨迹、现实境况与实践推进 张霜,王颖
成都市基层党委依法执政的现状与法治路径研究 孟大川
完成土地确权在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李莉
成都市融入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对策研究 邢海晶,薛一飞
论城镇文态与生态合一化建设——以成都、北京等城市为例 王光龙
成都市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机制研究 于建华,任心甫,黄超,王颖
试论朱熹的“气象”及“气象浑成” 杨玉华
信仰与理性之间的自我观照——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 孙恪廉
试论大众传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刘红叶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王进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以成都市为例 李霞,车欣怡
新常态下成都深化统筹城乡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李新平,眭海霞,张晓雯
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 课题组
政治与法律投稿:中国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形态学比较
摘 要: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殖民城市集群住宅已经被今天的人们逐渐遗忘,甚至面临消失的命运。针对当前千城一面的中国建筑现状,通过对六个殖民城市的早期集群住宅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图形学分析,阐明不同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的形态、相互之间的区别、与传统住宅的关联,分析自然、社会及人文等环境因素对其产生及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住宅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期对现代城市住宅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政治与法律投稿,早期集群住宅,形态学,殖民城市
Abstract:Nowadays Chinese early mass-housing of colonial cities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have been gradually forgotten,even face the disappearance. Through morphology analysis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arly mass-housing in six cities,this article elucidated the type,the difference of them,as well as the association with traditional housing,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ities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ss-housing form, so as to reveal the inherent law of mass-housing development.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的重要论述探析————作者:崔发展;罗武婷;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高质量就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围绕我国现实就业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经济发展是稳定就业的根本和前提、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创新创业是扩大就业的动力核心、青年是稳就业促就业的重点人群等论点。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更具目标性、全局性、战略性地看待和解决就业问题,开创新时代就业工作新局面
百年视域下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演进、显著特征及基本经验————作者:时啸鸽;孙秀民;
摘要: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百年历程中经历了初创与奠基、探索与波折、重塑与发展和成熟与完善四个阶段,从而初步形成了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新时代以来,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呈现出制度规范的政治性、形式渊源的特定性和规范对象的广泛性等显著特征,并且积累了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正确方向和贯彻民主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等基本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奠定了基础...
恩格斯晚年发扬斗争精神的历史贡献与现实启示————作者:苗耀辉;田雪;
摘要: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恩格斯晚年积极发扬斗争精神,批判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恩格斯晚年在发扬斗争精神中进一步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新思想,对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阐释和传播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恩格斯晚年发扬的斗争精神对当今时代有着重要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恩格斯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论述探析————作者:张庭辉;陶正付;
摘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地位为出发点进行对外交往的外交方式,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实践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擘画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扎实推进,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的生成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支撑,是从理论维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深化,从文化维度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从历史维度上对...
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基于“两个结合”视角————作者:申怡铭;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形态的形成在唯物史观的角度上具有历史必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上具有理论应然性。在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时,要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加快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能够凝聚文化价值认同,把握文化价值引领,明确文化价值归宿,从而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在价值维度上...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价值蕴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者:姜涛;王晟;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开启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着严密的生成逻辑、系统的核心要义、深厚的价值蕴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改革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党的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时代启迪与积极主动适应国情世情变化的现实需要,共同构成了其生成逻辑;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七个聚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作者:郭美静;尹光义;
摘要:政党软实力是政党获得执政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政党软实力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文化凝聚力、自我调适力、制度规制力、社会号召力、形象吸引力等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因此拥有了强大的执政软实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更是推动其未来持续增强的精神动力。总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务必”话语的科学内涵、历史演进和价值意蕴————作者:高家玮;张涵;钟彬;
摘要: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务必”话语在党的政治话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丰富的内涵。以话语的叙事逻辑进行划分,党的“务必”话语主要包括谁在说的话语主体、说什么的话语主题等内容,呈现出政治性、科学性、文化性、发展性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务必”话语依语境的嬗变而呈现多样的话语形态,经历了“出场—重申—跃升”的演进。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党的“务必”话语既是历史回响,更是未来启迪,充分彰显...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欢迎各界人士惠赐稿件
摘要:<正>《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是由中共成都市委党校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办刊宗旨,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鲜明主题,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新成果。本刊鼓励探索创新,提倡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4.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究5.马克思主义经典及当代阐释6.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7.“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8.政治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研究9.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10.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11.习近平总书记...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学术思想关系探析——以唯物史观的形成为视角————作者:郭平平;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的一个分支。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文本,以唯物史观的形成为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学术思想关系进行初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同一性体现在无产阶级政治立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历史观以及考察社会历史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等方面,差异性体现在...
马克思恩格斯语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说————作者:丁冬雨;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生前并未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但他们的诸多论述却有着思想政治教育之“实”。归结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关于“宣传”“鼓动”“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等活动的论述,皆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实”的相关论述。而由于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因此,我们可以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的一般特性与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对其中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作者:汪功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篇”,集中回答了为什么要办教育、办什么样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价值维度阐述了办好教育的重大意义,从目标维度指明了实现什么样的教育蓝图,从实践维度阐释了怎样办教育的路径问题。既部署了我国教育发展面临“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桥或船”的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践、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标志着...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正确认识人口问题的三重维度————作者:童琪茗;李包庚;
摘要:人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前提,人口结构的波动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先声,从理论维度看,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初动力,是“生物人”到“社会人”的基本支撑。人口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提供了可能,并为实现社会解放创造先决条件。从历史维度看,人口是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充分条件,人口波动是社会发展的正常态势,“人口”到“红利”的转换过程以社会条件为前提。从实践维度看,人口结构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对人口结构转型,应在...
党的坚决执行力对长征胜利的意义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吴欣;
摘要:执行对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具有决定意义,红军长征是党的坚决执行力的典型实例。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经由坚决的执行而转化为红军切实的动员力、凝聚力和行动力,而执行过程也成为检验路线的契机、修正错误的依据,进而实现优化决策、汇聚认同、维护权威、巩固领导的多赢效果。长征的伟大胜利得益于由坚若磐石的理想信念、正确的路线与政策、对铁的纪律的自觉遵守、坚强的组织领导等铸就的坚决执行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新的文化使命之三维阐释————作者:吴诗洁;李桂花;
摘要:新时代明确了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任务,并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必须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的号召。从使命意蕴的角度看,新的文化使命体现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延续,蕴含着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使命彰显,预示着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使命引领;从使命本质的角度看,新的文化使命从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阐释其主要内涵;从使命要求的角度看,新的文化使命以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的形成脉络、批判要义及其当代意义————作者:林颖;王海霞;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是在冲破理性哲学中孕育出来的,它随着新世界观的产生而确立,并在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中得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予以肯定的同时,也看到了资本繁荣背后无法根除的顽疾,通过批判资本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的“野蛮”性,同时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为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邓小平充满生活质感的人民情怀————作者:李兵;刘红伟;
摘要:邓小平的人民情怀饱含深厚的人生底蕴,富有强烈的生活质感。基于和谐的家庭关系滋养了个人健全情感之上的亲情之爱,促使他将亲人之爱转化为人间大爱,成为他人民情怀的情感基础;在“三落三起”跌宕起伏的从政生涯中,他在社会“顶层”与“底层”之间切换,能够超然地观察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使人民情怀反复受到生命体验的锤炼,构成了他人民情怀的生活基础;从旅欧勤工俭学时起,他就选择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向————作者:丁威;周阿玲;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命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与价值诉求。明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路向,有利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要统一“党性”与“人民性”以固守其中国特色,必然要结合“魂脉”与“根脉”以汲取其建设养料,必然要兼顾“返本”与“开新”以框定其现代性内涵,必然要融通“自信”和“共存”以形塑...
新时代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路径探讨————作者:赵芳;郭祎;
摘要:党内法规是确保全党步调一致、统一行动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有利于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加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引领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进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文章全面分析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需要从强化党内制度意识、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培养党内法规专门人才以及充分发挥党内派驻机构监督作用,以协同发力,...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畅谈
- 国家级中国边防警察
- 南大核心重庆社会科学
- 国家级中国监察
- 省级福建理论学习
- 省级党史博采(理论版)
- 国家级领导决策信息
- 省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省级《青年学报》
- 国家级《法制与经济》
- 省级中国贫困地区
- 北大核心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 省级《政法学刊》
- 国家级党政干部参考
- 省级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复旦政治学评论
- 省级半月谈
- 北大核心 理论视野
- 省级《政法论丛》
- 省级《各界》
- 省级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 省级妇女之友
- 国家级军事历史
- 省级大江南北
- 省级行政科学论坛
- 国家级中国环境法治
- 北大核心天津社会科学
- 省级现代台湾研究
- 省级《法治研究》
- 国家级《海峡法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