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社会科学》杂志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际刊号ISSN:1003-3637;国内刊号CN:62-1093/C,邮发代号54-2。所刊文章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前瞻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倡导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取刊发高质量、高水平并写作规范的文章。
杂志栏目: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政治学研究 、法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 、学术争鸣。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经济、社会、法学、政治、管理、新闻传媒、出版(书评、编辑)等学科领域,并适时开设跨学科专题研究栏目,努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
办刊宗旨:坚持“双百”方针,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除照例设有哲经文史四大栏目外,还定期或不定期设有社会学、法学、论理学、丝绸之路。
杂志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
复合影响因子:0.781 综合影响因子:0.454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02期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石仲泉;郑宁波
“自在的”文本与“虚在的”作品——伊瑟尔的文学文本/文学作品观..............周启超
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论.....................................................刘青汉
论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李晓禺
命赋厥初:先秦古赋体制例说..................................................马世年
新诗遇到了抗战 这是千载难遇的机会——论老舍的抗战新诗创作..................杨剑龙
毋暇:晚清诗界革命前期重要诗人..............................................胡全章
论王符对汉代经学散文风格的突破.............................................戴建业;李晓敏
“物感说”与毛泽东文艺反映论思想...........................................马晓彬
丁玲与朴景利的人生及创作之比较研究.........................................万红
《恋爱中的女人》中掌击的深层文化意蕴.......................................徐敬珍
论莫言小说的中国想象.......................................................孔小彬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策略与审美风格.............................................朱永富
“中国学”的本土化.........................................................张耀铭
“中国模式”和中国学.......................................................秦宣
“中国模式”论的外国陷阱...................................................莫世祥
海外中国学研究新进展.......................................................施雪华
文化自觉与本土中国学.......................................................罗中枢
本土中国学构建意义与前景...................................................何一民
建立与完善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叶继元
鸣网郑重承诺:
1.期刊推荐
网站所有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正规刊物,具有国内国外双刊号。凡增刊、假刊、各类专刊、版权有争议的未经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非法刊物均谢绝合作与发表。
2.写作指导
我们拥有众多来自各领域专业知识过硬、写作经验丰富的的论文编辑团队,并拥有一批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您的论文发表把脉献策。如果您有需要,我们将以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标准竭诚为您服务,直到您满意为止。
3.投稿保证
对于收到的论文稿件,本公司会有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处理,保证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意见,并根据发表要求以及您的需要负责审核、润笔等工作!
4.客户投诉及建议
鸣网专门设立了客户投诉电话,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不满之处,或有相关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本站客服人员,我们的相关负责人会第一时间为您解决和答复。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服务人员满意,请转告你身边的同事和朋友。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甘肃社会科学》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甘肃社会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传统仕宦家训的政德教化及其当代价值————作者:陈延斌;
摘要:传统仕宦家训之所以重视政德教化,受中华民族政德建设思想的影响,由家训撰作训家教子宗旨决定,也与家训作者仕宦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传统仕宦家训政德教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核心思想包括清廉自守、仁爱百姓、勤勉为政、宽法省刑、执政公允、笃守名节等。为提高教化实效,传统仕宦家训政德教化形成了日常训诲、箴铭镜鉴、建章立制、家风濡染、罢祭削谱等方式方法。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传统仕宦家训的政德教化无论内容还是方式方...
论党内法规之于党内权力的功能定位————作者:刘长秋;
摘要:作为适应管党治党需要而产生并存在的一种法治规范,党内法规之于党内权力的功能定位存在着两维性。一方面,党内法规需要宣示和保障党内权力,以维护党的权威,确保全党能够统一行动;另一方面,党内法规需要规范和制约党内权力,防治党内权力被滥用,以最大可能地保障党员权利,避免党的事业走弯路。受传统法学思维惯性的影响,学界不少学者对党内法规之于党内权力的功能定位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重党内法规规范和制约党内权力的一面,...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视角下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完善————作者:蒙慧;王雅菲;
摘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一个由若干单项党内法规制度构成,且各部分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复杂系统。当前,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一系统仍存在从“比较完善”到“完善”的现实差距。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工具,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能够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马克思主...
从“次生”的交换抽象到再生产过程的“先验”——对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再反思————作者:谢亚洲;王劲坤;
摘要:在《资本论》中,抽象劳动作为资本实体的一种社会先验形式,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价值抽象的推动力。但是,马克思对抽象劳动的理解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在张力。“新马克思阅读”通过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认为抽象劳动是一种在交换中构建起来的有效关系,其来源于流通过程中以货币为目的的商品交换,只有在交换过程中被耗费的具体劳动才能充当特定量的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从而使构成抽象劳动之基础的抽象得以完成。而价值...
“养形”与“忘形”——庄子形体观探究————作者:罗安宪;武刚刚;
摘要:庄子之形体观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为“养形”,第二层为“忘形”。养形强调对于形体的重视、养护,以实现“保身”“全生”。忘形强调忽视形体之美丑与残缺,追求更为重要的先天之“德”,即“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养形是庄子形体观的基础性层面,虽重视养形但反对追求长生不死,反对刻意的“以术养形”及过度的“以物养形”,强调养形需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忘形是庄子形体观更为重要的层面,之所以要忘是因为“德”比形...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机理、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作者:陈永胜;张健;
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日益融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诸领域与各环节,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历史地看,民主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技术的进步为更高维度的民主创造前提条件,但民主还受到制度形态的制约。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进步非但未能促进民主,反而...
破产抵销权正当性之批判————作者:彭运朋;
摘要:对破产抵销权的正当性,学理上的效率说、公平说、担保说、自然正义说在细致检验之下都无法成立。第一,藉由抵销简化债务履行过程的效率说明显不适用于破产情形。第二,债权人之间的公平、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公平在破产程序开始后应有主次之分。破产抵销权损害债权人之间的公平,也与旨在维护这种公平的破产撤销权及破产重整相冲突。具有牵连性的债务援引《企业破产法》第18条亦可相抵,且与适用第40条相比还更为细致、周延。...
气即本体——论中国哲学史上的气学传统————作者:沈顺福;
摘要:中国哲学史上是否存在着气学一派?学术界一直有争议。针对佛学以空来虚化形体之物的世界观,张载提出变化的万物并非虚空,而是以气为其本体,作为本体的气是万物生存的终极本原。王廷相为了纠正程朱理学重理轻气的世界观,再次主张气是本体。他把气分为三类,即元气、生气(阳气、阴气),其中作为本体的元气其实是性,作为元气的性与阴阳气质结合,共同形成了合“理”的世界,其中的理出自性或元气,故元气是存在之本体。王夫之吸...
审美理念的表达何以可能——论康德美学中的表现主义————作者:唐红光;
摘要:依赖于审美理念概念的表现主义对于鉴赏判断的辩护是不可或缺的,在论证结构上它与形式主义相互补足,构成演绎的“一个证明两个步骤”。把握康德美学中表现主义的关键在于以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双重视角探究审美理念的成因、构成、功能等诸要素,从根本上回应“审美理念的表达何以可能”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艺术美所以能表达审美理念,是通过激发审美主体的想象力与人们不能直接经验的事物产生某种联系,而且这联系有别于人们表达理性...
论晚清“废科举”的多层文化指向————作者:陈维昭;
摘要:中国科举制度曾以其“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而享誉国际,对东亚国家科举制度的建立和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晚清却被彻底废除。我们不能以“人拾我弃”的直观现象去断言晚清废科举的成败得失。晚清废科举由废八股发端,这不仅因为晚清的八股文体已萎缩成一种锢蔽文明、导人于无知的考试文体,更因为这种文体以经学信仰为基础。明、清科举是依据“六经治国”思想去设置其考试科目结构的,八股文体处于这个科...
表现论的难题及其解决————作者:章辉;
摘要:艺术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主观心灵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表现就是艺术的要务之一。表现论的难题体现在情感是位于个体难以描摹和揣测的幽暗领域,而艺术品是存在于公共领域可感知的物质客体,两者在本体论上不可通约。现代表现论认为,艺术家感受到了某种东西,因此他要创作艺术品去表现他的情感,这种情感最终借助艺术媒介传达给了读者。但是,艺术表现不同于日常表现,艺术的情感表达也不同于情感激发,以现代艺术为参照,传统...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两个伟大革命”的逻辑理据与路径选择————作者:徐奉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炼“建党精神”、系统阐释“自我革命”概念、复原和再构“社会革命”话语,并将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纳入社会革命话语体系。伟大建党精神和“两个伟大革命”百年相从、同向同行,分别构成党奋斗的精神主线与实践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两个伟大革命”的话语理据、历史理据、实践理据和价值理据,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两个伟大革命”的关系,以及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两个伟大革命”的运行机理。传承...
论延安戏剧生产的审美共同体建构————作者:杨馥宁;李有军;
摘要:延安时期,戏剧工作者开展了以秧歌剧、秦腔、新歌剧等为代表的戏剧生产活动,产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对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戏剧工作者主动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在戏剧生产中表达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与大众建立了同感互酬的情感共同体;他们自觉承担联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使命,通过戏剧生产活动凝聚人心,建构了具有改天换...
“东林”作为一个文学社派的客观存在——从东林党的历史争议说起————作者:张涛;
摘要:以顾宪成、高攀龙、赵南星为首的吏部文人频遭“构党”陷害,复社名士吴应箕便以《东林本末》还原东林文人群体“非党”历史真相。东林“是党”“非党”成为学术焦点和问题,其中的瓶颈在于,学界多囿于学科的“自闭性”而忽略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东林文人的官宦身份,自然在朝难脱朋党之嫌。这也是事实。但以“东林党”作为研究线路,显然未能全面认知当时社会语境。明万历以后,科举文社成为文坛常态。东林书院成立后,这些削职回...
生成经济的科技、产业影响与全球竞争格局————作者:李沫阳;李晓华;
摘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形态——生成经济,不仅重新定义了价值创造的方式和过程,而且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GAI技术基于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处理,实现了超越人类直觉的创新性生成,推动了从内容创作到生产制造等各领域的范式革新,通过效率提升、数据利用、产业革新等机制,对科学研究、生产效率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对生成经济的竞争已超越算法、算力、芯片等技术范畴,逐...
秦汉封检题署制度的变迁及其意义————作者:金玉璞;代国玺;
摘要:秦汉的封检题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发生了重大变革。秦及汉初的封检题署,仅在发文时由发文机构撰写,原因在于文书的收发分曹运作,且题署内容需要严格与所封文书内容相对应。官文书的封检题署主要由接收地、启封机构、传递方式、紧急程度四部分构成。实物与私文书的封检题署皆无传递方式。西汉中后期的封检题署,分发文与收文两个阶段撰写,原因在于文书的收发由分曹运作转变为统一管理。官文书在发文阶段仅记录目的地与传递方式,在...
孙代中心型家庭的形成与实践机制——以陪读家庭为中心的讨论————作者:吕德文;任知言;
摘要:基于三代家庭结构及下行式家庭主义理论,构建孙代中心型家庭的分析框架,探讨当前农村家庭对子代教育资源倾斜的形成机制。在此过程中,农村家庭阶层向上通道变窄与城乡教育差异扩大,是孙代中心型家庭策略形成的外在驱动;对教育方式的理性抉择及家庭情感价值的寄托,为其内在驱动。通过内部资源、伦理与情感的深度整合,农村家庭强化了对孙代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孙代中心型家庭的形成。这种策略隐藏着农村家庭在资源、情感与伦理分...
生成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策略————作者:杨青峰;
摘要:ChatGPT、Sora和Midjourney等生成式AI大模型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经济形态——生成经济。生成经济即以算力、算法、数据等产业为基础,以大模型平台为依托和生产工具,以本质为数字创新的人机协同内容生成为主要生产方式,以深层生态化网络为组织形式,以立体化多元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分配、流通和变现的高级数字经济形态。以复杂经济学和数字创新理论为分析工具,深度解析基础产业、大模型平台、深层生态...
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与路径————作者:钟德涛;杨玉萍;
摘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出场逻辑、历史发展逻辑、要素联动逻辑,即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空间向度的基本要求、党领导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的历史传承和激发新质生产力要素活力的效能选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助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区域及城乡发展的协调性、提高科技成果创新力与适应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应当看到它在资本要素流动、城乡二元结构、...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与驱动机制————作者:贾海刚;孙迎联;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作为数字驱动的先进生产力,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生产要素迭代升级中形塑出数字乡村建设的优质动力。新质生产力衍生的新型生产要素形态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主体支撑、介体更新、客体承载与核心动能。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仍面临“新素质”劳动者与数字农业新业态错配、“新介质”劳动资料与数字工具新样态应用异步...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武钢政工
- 省级统一战线学研究杂志
- 省级山东人大工作
- 国家级中国人大杂志
- 省级《法制与社会》
- 省级红旗文稿
- 省级大江南北
- 国家级刑事技术
- 国家级国际公关
- 国家级中国法律
- 省级海南档案
- 省级中国贫困地区
- 省级人民之声
- 国家级资治文摘
- 省级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省级《建设者》
- 省级前沿
- 省级《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 国家级福建党史月刊
- 国家级《中国审判》
- 省级延边党校学报
- 省级人大建设
- 省级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半月谈
- 南大核心台湾研究集刊
- 北大核心学习论坛
- 国家级台湾研究杂志
- 国家级社会与公益
- 北大核心广西民族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