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人权》杂志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其宗旨是通过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人权状况打开一扇窗户,为探讨古今中外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开辟一个学术园地,为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对话的论坛。《人权》杂志为双月刊,以中、英两个文种出版,设有新闻特写、人权论坛、观察思考、争鸣、环球观察、调查与研究、人权答问、论点摘编等栏目,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设有新闻特写、人权论坛、观察思考、争鸣、环球观察、调查与研究、人权答问、论点摘编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2 立根原在群众中 叶小文; 1-2
3 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面旗帜 陈士球; 3-7
4 建构中国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 付子堂; 8-11
5 人权概念的语用学分析 陶菁; 12-24
6 基本权利:立法权正当行使的内在限度 易有禄; 25-37
7 看守所被羁押者的人权保障 程雷; 38-48
8 动力与能力:迁徙自由的法律化 王耀海; 49-62
9 移徙工人权利的国际保护标准 陆海娜; 63-75
10 人民居住权的法律保障:中国台湾与大陆的比较 李永然; 76-87
11 反恐怖主义与人权保护:非洲的视角 保罗•安德鲁•格瓦查; 88-97
12 《残疾人权利公约》视角下的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理念变迁与制度创新 刘文静; 98-114
13 腐败:现代人权的敌人 约塞•阿维拉•赫雷拉; 115-124
14 关于使用“特定群体”称谓的建议 许尧; 125-133
15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保障富足、有尊严、健康和文明生活的人权宪章 李红勃; 134-144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人权议题——“法治中国与人权”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于文豪; 145-155
17 中国人权讯息 冯媛; 156-160
编辑之友征稿:社会新常态下提高全民守法意识探析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公民守法意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对法律的认识逐步理性化,但知法不等于守法;权利意识逐渐提高,但义务意识淡薄;学法积极性逐渐增强,但信法意识不够强烈;初步形成了法律价值观,但守法习惯尚未形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受传统重礼轻法观念、现实社会领导干部不守法及媒体错误导向、法律信仰缺失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新常态下全民守法意识必先使全民从信法、用法,逐步走向全民守法,
关键词:新常态,全民守法,法律信仰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以来,理论界对公民的法律意识研究较为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具体的守法层面的探讨,却尚显不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任务提了出来,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全民守法意识的提高。因此,探讨新常态下全民守法意识,尤其是其提高的现实路径变得十分迫切。
人权最新期刊目录
国际人权法与人道法在武装冲突中适用的比较研究————作者:卢玉;
摘要:目前俄乌冲突尚未平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升级,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为了更好地保护武装冲突中的战争受难者,澄清国际人权法与人道法在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关系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国际人权法与人道法适用的比较研究需从三个问题进行逐步深入:其一,国际人权法是否适用于武装冲突;其二,若国际人权法得以适用,其与国际人道法是如何相辅相成、互补发展的;其三,在国际人权法和人道法共同适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加强人权研究 构建中国人权自主知识体系————作者:白玛赤林;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依托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提炼原创性概念,发展我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当也必须更加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加强人权研究,形成从中国出发、有中国表达的人...
注释体例举要
摘要:<正>(1)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2)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引用非原始资料时,请注明“转引自”。(3)引用同一文献在首次后样式为“同注? ”,可标注页码;非直接引用也可标注为“参见注?”;在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释引用同一著作时,第2个及以下的注释用“同上注”或“参见上注”;并根据需要标注作者名、页码。(4)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出作者姓名。(5...
中国古代“明德慎罚”理念之人权思想探析————作者:戴军;
摘要:“明德慎罚”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治理理念之一。“明德慎罚”理念由周朝初期著名政治家周公旦明确提出,其思想脉络可上溯至尧舜时期。虽然历代剥削阶级统治者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并不可能实质性地完全实现这一原则,但是,就其政治理念及其丰富内涵,尤其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在4,000多年前就能够形成如此成熟的治理理念而言,无疑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客观上也对后世的国家政治法律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推进社...
律令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及其制度表达——以唐代狱囚的权益与保障为中心————作者:刘晓林;
摘要:唐代狱囚在监禁期间享有衣食、医疗、卫生、休息、殡葬等权利,特定条件下还给予婚丧假期。《狱官令》规定了各项权利与保障措施,还规定了监禁期间戒具的使用规范;《断狱律》针对司法官吏保障不力及相应违法行为规定了明确罚则。审讯必须遵循判官亲问、亲仇回避、据状纠问、察情审理、立案同判等程序与实体要求。唐令对于司法官吏不得已而实施的拷讯在工具、方式、对象、数量等方面作了全面、细致、严格的限制,并对违反限制的行为...
人的尊严的法律保护:从规制“仇恨言论”说起————作者:黄文婷;
摘要:人的尊严的法律保护,可从规制“仇恨言论”的角度加以研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表明,人的尊严成为限制表达自由的根本价值。法律保护的人的尊严具有三层次内涵,作为人类存在的生命尊严、作为特定群体的成员尊严以及作为独特个体的个人尊严。三层次内涵共同指向人是目的这一核心要义,表明人不能被贬损为纯粹的手段而被伤害。人的尊严的内涵决定了尊严离不开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保护。传统上,人的尊严保护主要依靠国家,但在网络...
平等原则的具体化:宪法第33条第4款的释义学重构————作者:柳建龙;
摘要:传统宪法理论认为,宪法第33条第4款确立了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然而,随着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其理解发生了变迁,日益被视为平等原则的具体化,只是学说上未能作充分论证。经分析可以发现将该条款理解为“权利义务一致性说”存在制宪史上的反证、欠缺内在融贯性、宪法功能的错位等诸多问题。回归其具体背景,则可以将其作为反特权条款构成平等原则的特别注脚,由此实现本款与其他宪法条款的和谐解释
从挑战到共识:新兴权利保障的中欧视角——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综述————作者:郭敏;毛俊响;
摘要:在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上,来自16个国家的6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开展研讨。会议认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人的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催生了许多新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为传统人权赋予了新的数字化形态。不断涌现的新兴权利概念给传统人权理论体系带来了挑战,也引发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理论和实践的诸多争议。在经济平等与社会权利,特别是...
征稿启事
摘要:<正>《人权》是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国内第一份人权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创刊20余年来,《人权》立潮头发先声,承载历史使命,担当时代责任,记载了我国人权理论研究与人权事业发展同步伐齐奋进的光辉历程,成为展现我国人权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促进人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中华典籍中的基础性人权理念及其与西方的差异————作者:赵建文;
摘要:中华典籍中的基础性人权理念主要包括三类:天人合一世界观影响下的秩序与自由的理念,以人为本或以仁为本价值观影响下的人的主体性和人权来源的理念,天下大同人生观指引下的人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的理念。其中,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秩序与自由的理念比西方国家的“理性选择”下的秩序与自由理念更有益于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规范原型形成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4条,“仁”和“人最为贵”的理念被分...
“效果导向”的中国人权话语国际传播机制————作者:姚璐;梁添爱;
摘要:当前中国人权话语的国际传播多为“传者导向”模式,即重视传播者对人权话语的输出,而忽视了基于阅听者效果反馈的策略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人权话语国际传播强实践、弱话语、少理论、缺认同的特征。进而,我国人权事业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人权问题依旧是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污名化的重要场域。“效果导向”的中国人权话语国际传播机制旨在针对这一问题,重拾阅听者在传播链条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凸显人权话...
中国人权信息(2024年11-12月)
摘要:<正>11月1日—2日,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与广东工业大学人权法治研究中心在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主办“2024年工商业与人权师资研讨班”。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中国工商业与人权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11月7日,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指引》,用于指导平台企业充分听取工会和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合理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
人类尊严能够取代人的尊严吗?————作者:吴佳昊;
摘要:人类尊严理论通过识别某些人类固有特征,将人作为万物之灵,并使个体因作为这些特征的载体而有价值。在此理论之下,个体被要求积极行为以彰显人性本质,参与政治以服务社群。总体而言,这一有关尊严的解释范式,创设了特殊的自主性概念并提供了实现方法,借助对人类价值的重视促进了政治的世俗化。人的尊严学说预设了个体的内在价值,通过对国家课以法律义务的方式,捍卫个体的自治与平等地位。囿于本质主义与共同体本位的立场,人...
论酷刑之恶及其可允许性——以克莱默的酷刑观为线索————作者:张竹成;
摘要:在酷刑的法学与哲学研究中存在两个难题:酷刑何以为恶(难题1)、是否存在可允许的酷刑(难题2)。难题1的要点在于证明酷刑之恶的特殊性,难题2的要点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理论兼顾定时炸弹假想中的“拒绝放任直觉”和“特殊性直觉”。现有主流方案都是失败的。但是,马修·克莱默的酷刑观可以同时回应两个难题中的要点。对于难题1,克莱默选择以施刑者为中心的视角,主张酷刑会破坏施刑者的道德整全性;对于难题2,克莱默认为...
论作为社会地位的人之尊严——一种自下而上的路径————作者:陈旭辉;
摘要:人的尊严是当代道德哲学、政治学、法学中的核心概念。爱廷森所提出的“社会地位论”认为人的尊严是社会构建的产物,它关注的是作为人最基本的平等社会地位,指向的是他人的羞辱或贬低行为,这既包括消极地禁止这类伤害,又包括积极地帮助人们免受这类伤害。不同于传统尊严理论的论证思路,社会地位论从尊严的社会实践出发,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尊严论证路径,避免陷入尊严概念无尽的价值纠缠,为证立人的尊严概念提供了新理由。同时...
论数据权利保护的宪法规范逻辑————作者:郑贤君;
摘要:数据权利是个人对自己数据和信息享有的所有权和处分权,其主体是自然人,且为一项宪法基本权利。早在《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颁布之前,一些国家的宪法就规定了个人数据权及同意原则。目前研究将宪法委托和制度保障作为数据权利的宪法规范依据,数据权利仅成为客观规范和国家保护义务。这一认知消解了基本权利抵制公权力侵犯的防御权品质,忽略了数据权利的公法保护,混淆了数据权利和数字权利之差异。数据权利的伦理品质是个人自...
论可行能力视域下的数字弱者保护————作者:杨俊鹏;
摘要:数字化生存和发展既是数字社会人权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更是数字弱者保护的旨归。当前,数字弱者保护的“权利进路”忽视了“能力进路”核心关注的个体性差异、行动的过程性、权利质量和数字能力发展,因而在内容与成效上弱于能力进路。可行能力视域下,数字弱者表现为数字权利弱化和数字失能的复合状态。技术权力对个人权利的挤压、个体性差异之内在能力不足、结构性失衡之结合能力羸弱是数字弱者问题的本质逻辑。为此,需将可行...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际可诉性:国际监督与国家主权的平衡————作者:狄磊;
摘要:旨在化解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困境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生效已有十一年,但这并不意味着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困境得到根本解决。回溯缔约史,各国就经社文权利在国内法上的可诉性达成了宝贵共识,但对个人来文程序的受理范围、受理方式、受理标准以及实质问题的审查标准等国际可诉性问题顾虑重重。《任择议定书》通过以来,其接受程度以及个人来文程序的运行状况并不乐观,这进一步凸显并加深了经社文...
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 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作者:李晓;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强化人权执法司法保障是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的目的,审判机关在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好“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各项部署,在执法司法的全过程全环节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数字时代“人”之法学概念的调整————作者:程迈;
摘要:传统法学中的人被定义为有尊严的理性人,即具有自我选择决定能力的主体。个人在国家之中生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人实践自己理性提供便利条件。进入数字时代之后,个人自治空间越来越难以维持,在个人与国家的二元结构中解读人的概念日益缺乏周延性,人类也正在看似失去对理性的垄断拥有地位,这些新时代现象使得传统的人的法学概念面临着解释力日益不足的窘境,从中产生出对人的概念进行调整的需求。在调整过程中,应当放弃人类...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中北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天津社会科学
- 省级《犯罪研究》
- 国家级中华儿女
- 省级大江南北
- 省级《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草地》
- 省级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
- 省级《廉政文化研究》
- 省级《档案春秋》
- 省级理论与当代
- 省级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上海城市管理》
- 国家级《台湾工作通讯》
- 省级《学习月刊》
- 省级国防科技参考
- 省级西部观察
- 省级《电子知识产权》
- 北大核心青海民族研究
- 省级《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国情国力
- 省级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 国家级国际援助
- 国家级武警工程大学学报杂志
- 省级地方治理研究杂志
- 北大核心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文明
- 国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
- 省级《上海党史与党建》
- 国家级台海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