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论丛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政法论丛

《政法论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016/D
国际标准刊号:1002-6274
主办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查看政法论丛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政工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金陵法律评论》律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政法论丛》创刊于1985年4月,同年10月10日出版创刊号,季刊,内部发行;1987年10月从内部发行变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本刊以繁荣社会主义法学、促进学术交流、扶持人才、为三个文明建设和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为办刊方针和宗旨,倡导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原则,坚持政法与学术导向性,强化质量意识,追求高品位,实行开放办刊,积极传播和吸纳国内外优秀的法学成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即以法学为龙头,注重导向性、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越来越受到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界、高校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维普、万方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法学理论、专题研究、法史研究、域外法学、法律实务、法学方法论与法律逻辑。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从政治司法到法律司法 王广辉,Wang Guang-hui

  2.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兼及法律方法论的实践功能 厉尽国,Li Jin-guo

  3.能动司法:型构“善政”政治图景的司法哲学——从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的民主与善政谈起 周祖成,祁娜娜,Zhou Zu-Cheng,Qi Na-na

  4.我国现行宪法修改制度的评析及其完善 伊士国,Yi Shi-guo

  5.美国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评析 黎建飞,阿梅娜•阿布力米提,Li Jian-fei,Ameina Abulimiti

  6.论间接正犯的着手 马松建,蒋兆乾,Ma Song-jian,Jiang Zhao-qian

  7.比较法上逮捕规则的共性分析 申世涛,Shen Shi-tao

  8.19世纪英国大学法律教育的开展 韩慧,Han Hui

  9.新加坡宗教事务的法律治理 冯玉军,Feng Yu-jun

  10.外在机缘与内在理路——当代日本的中国法制史研究 陈新宇,Chen Xin-yu

  11.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考察与借鉴 张云鹏,Zhang Yun-peng

  12.论著作权制度中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平衡 丛立先,Cong Li-xian

  13.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立法规制的现状与重构 李浩成,Li Hao-cheng

  14.法律解释规则及其运用研究(上)——法律解释规则的含义与问题意识 陈金钊,Chen Jin-zhao

  15.论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历史演变 魏胜强,Wei Sheng-qiang

  16.“悬疑推定”论——以我国民商法典型语境为中心的实证分析 张昌明,Zhang Chang-ming

  1.论题学:修辞学抑或辩证法? 舒国滢,Shu Guo-ying

  2.新修辞学理论的基本立场——以佩雷尔曼的“普泛听众”概念为中心 雷磊,Lei Lei

  3.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的四重意蕴 聂长建,Nie Chang-jian

  4.“二元协商”模型对我国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刘超,Liu Chao

  5.也论生态整体主义环境法律观 刘卫先,Liu wei-xian

  中外企业家杂志官网投稿:《东盟人权宣言》及其与西方人权规范的冲突

  摘要:第二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发布了《东盟人权宣言》。促进和保护人权是东盟共同体政治合作的重要内容,《东盟人权宣言》的发布是东盟构建政治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步骤和新里程碑,是东盟内化国际人权规范、建立本地区人权体系、强化东盟人权促进和保护的重要成果,为今后东盟制定人权法律文件、与对话伙伴国开展人权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基础。然而,东盟这一重要人权合作成果无法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可,社群主义与普世主义、东盟方式与干涉主义的伦理差异,构成了《东盟人权宣言》与西方人权规范之间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中外企业家杂志官网,东盟人权宣言,西方人权规范,社群主义,普世主义,东盟方式

  政法论丛最新期刊目录

论大数据时代人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法治回应————作者:何士青;

摘要: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思维存在物的三位一体,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统一决定了人的生存方式是诉求物资、交往互动、能动创新等方面构成的有机系统。人的生存方式随着根植于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演进而迭变,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是人的生存方式变革添新的重要助力。大数据技术的勃兴推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推动人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形成。以法治方式对人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作出回应,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期盼的必然之举...

论数据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作者:张晓君;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流动的跨国性和复杂性使得数据管辖权的冲突日益凸显,如何协调各国数据管辖权,已成为国际上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在厘清数据管辖权的性质与内涵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管辖权冲突的诸多表征进行分析,揭示出数据管辖权价值取向的博弈、国家权力结构的力量对比、数据主权与长臂管辖的对抗等因素,是构成数据管辖权冲突的内在根源。通过自我约束、依赖双边与区域合作机制以及遵循传统国际法原则等已有方...

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之反思——以诉讼标的论争为线索————作者:袁中华;

摘要:从诉讼标的论争可以发现,传统的新说及旧说具有鲜明的概念法学特征,而相对说则具有明显的论题学倾向。概念法学重视外部体系而忽视价值问题,论题学重视价值而忽视了法规范的拘束以及法体系的意义,而当下主流的评价法学则通过倡导价值导向思维和内部体系建设,从而能致力于正当的裁判和正当的法秩序。对此,在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上应当坚持评价法学,从而既能恰当处理外部体系从而达致法概念、法规则层面的统一、协调,又能恰当处...

民事判决既判力的理论探源与体系优化————作者:汪蓓;

摘要:有关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讨论因对客观标准内涵的过度偏重而形成以客观标准、主观标准、时间标准概括全部内涵的疏识。在本源辨正上,为正本清源,考证古罗马法史源头及其近现代流变发现,诉讼标的等同于客观范围这一《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的观点并非亘古不变的真理,应消除对英美法系既判案件效力理论的误读,引入全景式的多维视角,博采众长而非单一偏重某一法系理论。在客观标准方面,应当在诉讼标的之外增加已决关键争点与特定形成权...

基于损失厌恶的数字营销及其法律规制————作者:应飞虎;

摘要:损失厌恶作为一种认知偏差会较大程度地扭曲人的决策,这种心理弱点多年来被经营者通过多种路径运用于营销之中,表现为制造或增强消费者的损失感、消解消费者的损失感以及运用特定表述以激发消费者的损失厌恶等。社会的数字化运行使这种应用更为普遍,并对消费者造成了更深切的影响。由于损失厌恶是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机制,传统法律并不应对与之相关的问题。针对损失厌恶在营销中的大规模运用,我国目前的法律也没有予以系统规制。因...

行为经济学视野下免费的法律规制————作者:段礼乐;

摘要:从传统交易到数字经济,免费从一种营销行为演变为广泛存在的商业模式。免费商业模式中,消费者看似没有为商品和服务支付价款,但支付对价的形式、时间和主体发生变化,因此,交易中不存在真正的免费。免费模式可能导致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问题,并且,在免费模式中,经营者通过多种方式操控消费者认知和行为,导致消费者权利隐蔽受损、消费体验下降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免费模式进行有效的规制回应。免费模式在数字经济领域广泛存在,...

论基于民事交易习惯的出罪————作者:周光权;

摘要: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仅根据习惯法对被告人定罪或进行重罚。但基于交易习惯出罪则是可能的。对于存在交易习惯但一方主张被害的情形,由于交易行为的正当化基础存在,可以将被告人的行为评价为没有制造和实现法益风险,认定其阻却构成要件。基于交易习惯的出罪事由有较为广泛的射程。对于存在交易习惯的场合,当事人之间的系列交易可自动纳入合同整体之中,对其中某些提货不付款等行为可以否定诈骗犯罪成立;对于存在与交易相关的强制性...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逃税罪的界限————作者:孟红艳;

摘要:厘清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逃税罪的不同构造,有助于实现对涉税犯罪的准确定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特殊诈骗罪,其构成要件包含了骗取国家税款行为和造成国家税款损失的要素;逃税罪不符合诈骗罪客观构成要件的定型性,不是特殊诈骗罪,这是其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法定刑悬殊的关键。对于实践中争议极大的“富余票”虚开、“有货代开”“变票虚开”、少开发票等情形,都应当认为行为人不是通过虚开骗抵的欺骗方式造成税款损...

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的风险类型与法律规制————作者:黄锫;

摘要:训练数据对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基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和大模型的技术原理,会存在训练数据侵权风险、训练数据偏差风险和训练数据泄露风险等三种风险类型。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的侵权风险主要包括大模型预训练时使用作品类数据可能会违反《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个人信息数据可能会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等两种情形。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的偏差风险主要包括价值性偏差风险、时效性偏...

论违约救济的填平原则——以《民法典》第584条为中心————作者:王利明;

摘要:填平原则是违约救济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的正当性体现为维护矫正正义、保护交易预期、救济受害人的损失。填平原则包括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两方面,就积极功能而言,该原则确立了实际损失赔偿与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可以并存。在适用填平原则时,要明确实际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并存的具体情形,填平原则的消极功能有利于合理限制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妥当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填平原则的适用范围不限于法定损害赔偿,可扩张适用于合同司法...

“易自然”道涉外法治————作者:王贵国;

摘要: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政府提出构建涉外法治的理念。法律为法治之主要内容,而法律必以其本民族的文化为基础,反映其价值。《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亦为诸子百家之源,对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构建涉外法治提供了哲学与文化的基础。涉外法治之构建应以吸引外资和促进对外经贸关系为近期目标,以实现宇宙的万物和谐为终极目标,近期目标为实现终极...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规范构造————作者:杨绪峰;

摘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保护的是公司、企业的财产法益,不应掺入公共法益的内容,更不应强调“二元罪质”的构造。竞业禁止义务本质上是禁止利益冲突,“损失”和“获利”是利益冲突在不同主体视角下的两个面向,这契合公司法上归入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剥夺“获利”的返还进路还是弥补“损失”的填补进路,都旨在保护公司、企业的经济利益,借助该思维方式可以统合本罪不同条款的解释逻辑。“国有公司、企业”仅限于国...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摘要:<正>1.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论文应有英文题名。2.作者单位。置于作者姓名下方,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且要有相应的英文。3.内容摘要。文稿须附200~300字的中文和英文内容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文章主要观点的浓聚和缩写。不能出现“本文(文章)和作者认为……”、“本文(文...

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的体系化构造————作者:王影航;

摘要:版权技术措施制度嵌入传统著作权法,面临着提供超版权保护、侵蚀消费者权益、引发其他现代性风险等体系性争议,亟需从版权保护效益最大化与风险治理精准化的法治需求出发合理定位并系统整合版权技术措施“禁止性-例外性-义务性”三类规范。近年来,我国以《著作权法》修订为契机梳理零散的版权技术措施保护法规,但仍未实质解决相关体系性问题。为强化版权技术措施制度体系化构造,应进一步修正禁止性规范,明确仅禁止为他人提供...

元宇宙舆论安全法律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作者:李寿平;

摘要:元宇宙是综合集成多种电子信息技术的新一代网络空间,具有用户身份虚拟、时空拓展且空间自治、内容用户创造且不可篡改及算法主导等特征,其信息安全治理主要是基于代码和区块链技术展开的分布式治理,天然具有逃逸监管的属性。我国现已确立规制网络空间用户虚拟身份,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数据安全等法律机制,但现行法律在元宇宙的适用有待完善,且注重事后监管和内容监管的传统信息安全监管模式有待改革,舆论安全监...

智能技术变革下教育的系统性风险及其法律规制————作者:袁曾;

摘要:智能技术的能力跃升对当前教育构成了现实风险。智能技术拉平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认知差距与学术积累差异,冲击了阶段提升的教育基础制度,但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不匹配等教育鸿沟并未缩小。智能技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巨大,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路径已转变,而课程体系设置面临与发展脱节的实际,教育法治对于受教育者的培养重心应随动调整。必须重视教育权力中心向技术资本转移的风险,高度重视认知权力的争夺,拓展智能技术...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公共法律服务的理念、特色与体系结构——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出发点————作者:黄东东;

摘要:十八大以来,公共领域结构性变迁孕育着一种新的公共法律服务理念,凝练成“服务性”“公共性”“系统性”等丰富而独特的意涵。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公共法律服务的中国特色,体现为党委领导下的国家主导性、范围的广泛覆盖性和资源的法定保障性。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体系既包括纵向的层级体系,也包括横向的内容体系。制度体系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体推行,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可及性与均衡性提供了可能,并逐渐形成市场型...

数字时代司法触达的发展、挑战与制度完善————作者:沈伟伟;

摘要:“司法触达”这一概念根植于现代法治体系,其核心在于最大程度地通过司法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传统上,司法触达面临着法律服务成本高、司法运行不畅、公众法治意识薄弱等多重挑战。随着司法机关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这些传统挑战正逐步得到缓解。数字化手段有效降低了诉讼成本,提升了办案效率,增强了公民法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民对司法触达的需求。从比较法视角上看,我国在司法系统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

经济法体系的制度工程学解释————作者:单飞跃;

摘要:“调整对象-经济法体系”的主流叙事,忽视了经济法体系化的素材。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二元结构,未能充分反映我国政治家眼中的经济法形象,致使法学家与政治家在问题意识上相互碰撞,也严重削弱了理论研究对法治实践的解释力。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工程,经济法体系的主干可以从一般经济法和特别经济法两方面进行把握:一般经济法即竞争法、财税法、金融法、贸易法、资源法和行业产业法等领域法确立的主要板块,特别经...

数字社会中的经济法理论拓展——基于时空、行为和风险的分析视角————作者:甘强;

摘要:数字社会的数字时空产生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带来了数字风险,从而推动了经济法时空理论、行为理论和风险理论的拓展。在数字社会中,经济法的时空观是数字时空,数字时空的时间具有永恒性、空间具有物质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同构性、时间和空间是可分离的,并具有数字化、分享性、情境化和建构性的特征。经济法的信息行为是以信息流为核心要素的信息行动,其主体要素呈现为行为主体具有信息化的特征,平台成为重要主体并出现了无主体的...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政法论丛》省级法学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267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