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274/D
国际标准刊号:1672-9285
主办单位:北京市政法职业学院
主管单位: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政法学刊》政工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政法论丛》省级法学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应用法学研究为突出特色,编辑部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学报》知名度逐渐提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北京市一级期刊(01)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学者专论、理论与实践、外国法制、比较法学、法学教学研究、案例评析、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关于构建现代政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陈 勇 邢彦明 1-8

  2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探索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颜九红 9-14

  3 谈谈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 郭林虎 15-18

  4 论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及识别标准 李 峣 19-24

  5 澳门博彩法律制度对内地彩票业立法的启示 江德平 25-29

  6 立法语言失范现象及修辞选择——解构《宪法》中的“母亲” 张玉洁 30-35

  7 法庭话语中的语用预设分析 彭 洁 36-40

  8 论我国刑事诉讼审前司法审查范围的确定 吕升运 41-45

  9 倒卖车票犯罪的网络异化及其反思 唐一文 46-50

  10 公司登记制度中证照关系透析——以“先证后照”至“先照后证”为中心 周小龙 51-54

  11 印度网络谣言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汤 磊 55-59

  12 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审查规则及启示——美国最高法院FTC v. Actavis, Inc. , et al. 述评 何 鹏 60-65

  13 论“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 李忠勇 高洁如 66-70

  14 对法院专递送达法律地位的“思辨”与“思变” 熊理思 71-74

  15 论裁判文书伦理化的保留与倡导 袁 博 75-78

  16 公诉环节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实践困境及其破解——以某市轻罪重判案件抗诉的调研为切入点 王 超 79-84

  17 深刻把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科学内涵 李进诚 85-88

  18 形式主义“3W”论 杨玉泉 89-92

  19 论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基本领导方法 朱 明 93-95

  20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谢利苹 96-98

  21 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要做到“四个满意” 楚 萍 99-100

  22 走向乌托邦主义的历史想象 李 伟 101-104

  期刊投稿论文代发:美国战斧导弹的发展与实战综述

  【摘要】美国现代远程高科技精确打击武器的代表是战斧巡航导弹。本文介绍了战斧导弹武器发展情况,归纳了战斧导弹在局部战争中的使用特性,以及分析了该导弹在美军未来装备中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期刊投稿论文代发,远程高科技,战斧导弹

  一、引言

  战斧远程巡航导弹是美军信息化条件下的首选空袭兵器。在多次局部战争中,美军战斧系列导弹已使用了2 000多枚,其突出特点是打击成功率高、实战使用多、作战效果好、性能优异。因而,对于战斧巡航导弹的实战情况、性能特点以及未来技术发展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新春寄语

摘要:<正>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象更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期刊物。值此之际,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多年来关爱和支持《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发展的新老朋友致以春天的问候和深深的敬意!《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自1987年创刊以来,始终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法治建设并肩,站在法学理论前沿,与业内的专家学者一起,为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献计献策。本刊设置专题(专论)、法学理论与实践、法治建设、案例研...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途径探索————作者:曹军;

摘要:面对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高校需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与发展,以此奠定理论基石并给予实践引领,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二者有机融合,提升育人工作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为高校提供科学、可行的协同育人路径,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

资产支持证券欺诈发行下主体责任分配逻辑的重塑————作者:米新丽;赵格格;

摘要:基于对投资者保护的考量,过往司法裁判一般适用“管理人全责论”的合同编裁判路径去界定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导致名义发行主体与实质发行主体责任错配。随着全国首例资产支持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案被宣判,《证券法》及其配套规范首次作为裁判依据去分配原始权益人、管理人和其他中介机构之间的民事责任。由于资产支持证券与标准化证券仍在“面对面交易”“机构投资者”等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司法裁判应在可裁量的范围内,对证券虚假陈...

行刑衔接视域下污染环境犯罪的治理路径——以欧盟《环境犯罪指令》为借鉴————作者:王帅;李婧雯;

摘要:环境犯罪同时涉及行政、刑事责任,完善的衔接机制是充分调动环境法律体系规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之间呈非对应结构、法益保护理念还不到位、法律中缺乏具体的操作细节和明确的界定、实践中经济刑罚与环境恢复性措施适用难达预期等问题,导致我国环境领域行刑衔接不畅,影响了环境治理效果。欧盟2024年《环境犯罪指令》通过明确法益内容、量化入罪标准、优化刑种、创设刑法独立环境合理划分了行政与刑事责任,...

商业判断规则的本土适用研究————作者:郑正;

摘要:商业判断规则解决的是董事的经营决策行为致使公司或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由于我国缺乏明确的依据,导致司法适用中存在商业判断规则能否作为裁判依据的观点分歧,以及适用要件不明确的问题。国外商业判断规则中,以典型案例为代表形成了主观性审查、客观性审查与独立性审查三种司法审查标准,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对司法审查标准逐个进行评析,并尝试提出商业判断规则引入的构建方案

行政公益诉讼审前程序的优化路径——以“可诉性”价值导向为视角————作者:王凤;杨康;

摘要:高质效办理公益诉讼检察案件的“可诉性”标准促进了行政公益诉讼审前程序的监督与司法属性互融。应以“可诉性”为遵循,侧重把握立案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责”范畴和行政违法“可能性”,检察建议环节的行政违法“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加强行政公益诉讼审前程序办案的精准性和规范性。应以“可诉性”标准弥合行政公益诉讼审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实践割裂,通过加强审前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衔接强化前者的司法属性,同时要完善起诉必要性规...

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机制研究————作者:王晶;安百鸣;

摘要:检察业务分析研判是检察现代化发展中把握全局、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是对检察业务工作实行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研究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机制,以实现检察现代化为目标,探索提升机制效能的可行路径和发展方向。文章通过纵向分析、横向比较和深入调研的方法,结合现状及问题,从角色定位、信息保障、机制完善、方式更新、队伍建设五个维度出发,总结经验规律并借鉴先进做法,提出建设和完善检察数据分析研判机制...

新时代下醉酒型危险驾驶罪适用研究————作者:李鸿静;黄涛;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社会治安管理的完善,重大的刑事案件已经较之以往少了很多,而更多的犯罪类型都集中在了一些社会危害相对较小的犯罪,而以醉酒所引发的危险驾驶罪最为典型。醉酒驾驶的特点为案发率高,很多案件危害并没有那么大,却给行为人打上犯罪的烙印,对犯罪行为人伤害较大,并且也会由于犯罪导致行为人有前科从而株连到其无辜的亲属。应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措施,预防醉驾...

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尹维达;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人工智能不仅为传统的司法裁判过程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还在提高效率、改善判决质量和改变决策方式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系统地分析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法律应用,从裁判程序的基本构成到人工智能对裁判效率和判决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在法律文书生成、智能法律咨询以及案件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展望法律环境下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法律界与技...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法律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书记员工作实务”为例————作者:刘星;

摘要: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岗位胜任力为标准,针对高职法律实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深入分析“书记员工作实务”这一典型课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现与岗位需求的紧密对接。重点改革措施包括构建基于岗位特点的职业认同感,通过仿真教学构建职业认知体系,利用岗位技能大赛提升职业进取心,通过课证融通明确...

职业教育赋能创新创业的模式构建与应用————作者:陈展;

摘要:作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赋能,强化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与实用性,还促进了教育体制的革新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职业教育在赋能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仍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学生参与不足等现实挑战。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赋能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校企合作模式、项目导向模式和数字化赋能模式,旨在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高校航空安保专业体能训练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作者:刘宁;

摘要:构建我国高校航空安保专业体能训练体系的理论基础,应分别从不同方面分析航空安保体能训练体系的概念、航空安保职业体能的特征以及相关理论,重视理论体系在航空安保体能训练中的重要性、基础性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能训练理论指导训练实践,改善身体功能能力,提高技术动作效率,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科学指导制定体能训练计划,设置体能训练内容方法,选取有效评价方法与评分标准,最终为提高航空安保职业所需...

职务犯罪监检衔接的实务观察和制度完善————作者:王元浩;谢永宏;

摘要:职务犯罪监检衔接机制的运作涉及两个主体和两个程序,具有不同的地位和性质,构建合作顺畅、相互制约的制度化监检衔接机制很有必要。对A省职务犯罪案件监检衔接工作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认罪认罚从宽有程序障碍、提前介入的衔接机制不完善、管辖分工衔接机制存在缺陷、退回补查的运行程序不够细化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推进职务犯罪监检衔接工作,可从增设监检衔接特别程序、完善认罪认罚工作的衔接机制、明确提前介入的规制程...

违法排污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研究——以私设暗管违法排污行为展开————作者:刘雨昕;白子义;

摘要:治理暗管违法排污行为是环境司法和环境行政执法的重要议题,为减少暗管违法排污行为对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的影响,我国环境相关法律特别是《水污染防治法》对私设暗管违法排污行为逐渐进行清单式监管。但由于私设暗管违法排污行为本身的特殊性、隐蔽性导致该违法行为的污染程度高、证据搜集难、查处难度大,实践中关于私设暗管违法排污行为的法律规范在概念界定及法律适用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基于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司法案例,进一...

数字法治时代下航空安保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作者:郭靖;

摘要:数字法治时代背景下,航空专业对航空安保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挑战。解析航空安保专业人才在数字转型、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等实践方面的困境具有必要性。对此,航空安保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紧跟航空基层需要,构建“懂法律、重安全、通技能、强责任”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辟“校企零对接、上学即就业”实训培训基地以及优化师资结构,实现多元化教学质量和效果。基于此,通过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人才培...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融入思政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作者:刘卓;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与“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主要表现为二者理论同源、内核同质、目标同向。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融入思政课,需厘清二者间的逻辑机理,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人民”主线塑造课堂、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民”范例激活课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民”逻辑沉淀课...

试析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作者:董玮佳;佟尧;

摘要:我国2023年《行政复议法》将行政复议定位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其理论逻辑的起点在于人民群众对于行政争议解决方式公正、高效、低成本的需求。行政复议相比于行政诉讼与信访,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所以其自然而然能够成为行政争议解决的主渠道。然而在实践中,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体现得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行政复议优势并未完全发挥,表现为与行政诉讼同质化明显,相比于信访也没有显著优势。所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编辑体例

摘要:<正>一、文稿编辑1.编辑:论文标题使用三号黑体,以20字以内为宜,可以使用副标题;作者姓名使用四号宋体,置于标题正下方,若有多位作者须按序排列;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使用小四号宋体;“[摘要]”(小四号黑体)200字左右,“[关键词]”(小四号黑体)3-5个;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全文使用固定值25磅行距;全文字数以4000字—8000字为宜。2.英文: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附于文后。3...

未成年人犯罪分析与预防对策——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作者:夏天缘;肖于波;

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并未阻止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仅靠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和法律政策的严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罪后惩罚的代价是巨大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不能仅依赖政府和司法的强制力量。应鼓励倡导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其他社会力量在未成年犯罪预防体系中发挥作用,坚持防治大于惩治的原则,从未成年人所...

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探索————作者:邵会敏;

摘要:伴随国际交流的加深,中国刑法学不断融入全球法学研究的浪潮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和发扬自身特色,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问题。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在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坚持走法治道路,致力于构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不仅能传承和发扬中国刑法学的智慧,更是对当前全球法学变革的积极回应。为此,文章结合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及内容,提出科学、全面的应对策略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