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政法学刊》是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社会科学学报,于1984年创办,1987年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标准,取得国内统一刊号(CN44-1007/D),是全国公安院校率先获准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2000年取得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3745),《政法学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性、应用性,始终保持刊物的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创刊多年来力求学术品位与应用价值兼备,倡导理论探索与施展研究并举,紧扣时代脉搏,紧抓时代热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达到外在形式与内在质量的完美统一,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厚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少文章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新华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刊物多次全文或摘要转载了其所刊发的学术精品,为繁荣我国法学、公安学、犯罪学的教学和科研做出了不懈努力,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公安司法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办刊质量在全国公安学校名列前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1992)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5)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公安论丛、侦察学研究、法学论坛、犯罪探索、刑事技术、公安教育。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低警戒度监狱功能定位与行刑特点研究 张晓菲,黄建华,徐平原,Zhang Xiao-fei,Huang Jian-hua,Xu Ping-yuan
2.城市反恐重要目标安全防范试点与研究 周庆,Zhou Qing
3.公安微博客对现代警务机制创新的影响研究 刘桂玲,Liu Gui-ling
4.公安院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的思考 周心捷,Zhou Xin-jie
5.警务实战训练内容体系分析 田文学,唐瑞民,Tian Wen-xue,Tang Rui-min
6.论海岩公安题材文学作品的情境创设及成因 赵理直,Zhao Li-zhi
7.社会矛盾的文化化解之路——以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为线索的尝试性探索周茜蓉,程金生,易劲鸿,Zhou Xi-rong,Cheng Jin-sheng,Yi Jin-hong
8.国家社会管理与法治的辩证统一 彭彩虹,Peng Cai-hong
9.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全球化的几点思考 于语和,刘顺峰,Yu Yu-he,Liu Shun-feng
10.解构与承继:《韩非子》法治理念的时代转换 周庆峰,Zhou Qing-feng
11.习惯法视角下的客家民间宗教——以五华县平安村为例 谢乃煌,Xie Nai-huang
12.论我国中小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构建——以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的选择为视角 李伟群,吴丹青,Li Wei-qun,Wu Dan-qing
13.宅基地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和“小产权房”问题为切入点 李集合,王欢,LI Ji-he,WANG Huan
14.税务和解对行政和解的扩张——以案件范围为中心 潘登,石琦,Pan Deng,Shi Qi
期刊发表论文范文:从亚洲内陆边疆到中间圈
摘要:拉铁摩尔在对中国边疆的研究中过于强调北方边疆,而忽略南部边疆,强调地理和经济因素对中国核心区域的范围的界定,而未能认识到南部边缘地带与核心区域互动的复杂性,以及这些互动在形塑华夏过程中的作用。王铭铭在“藏彝走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间圈的概念,这一概念涵盖了拉铁摩尔提出的内陆边疆地区,也包括了西南的藏彝走廊和东南的部分少数族群。在考虑中国的南部边疆问题时,从核心圈、中间圈和外圈三个圈层的互动角度来解读这种时代变化,对中国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期刊发表论文,内陆边疆,中间圈,多元一体,南方边疆,天下观
王明珂在对族群边缘进行研究时,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起来像个圆形。造成族群边界的是一群人主观上对外的异己感,以及对内的基本情感联系。中国的边疆在哪里,应该同样由围绕它周围的异文化族群来决定。中国历代的王朝更迭基本发生在内陆,来自海洋外的威胁只是晚近到清末才开始加剧,因此,在官方传统的史书中,对游离于帝国外的世界的描述具有明显的区别。同样是化外之地,亚洲内陆边疆的形象往往更为人格化,具有明确的世系和经济生活描述,只是在某些不符合中原伦理道德的习俗方面为史官所轻视。与之大相径庭的是帝国的南部边疆,包括西南边疆和海洋边疆,前者稍好,在史官的记载中虽然模糊不清,但有逐渐清晰的趋势;后者是帝国最不关心的区域,是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黑暗地带。
政法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知识图谱方案初探————作者:何健坤;黎永荣;
摘要: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对其打击和治理刻不容缓。在智慧新警务的背景下,大数据分析技术给打击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新思路,其数据分析涉及大量错综复杂的关系。知识图谱擅长结构化地表达客观世界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为大数据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分析中,有助于捋清案件中各个实体间的关系,并挖掘出更深层次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公众”的教义学诠释————作者:胡宗金;
摘要:我国刑法理论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公众”的含义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司法实践对于“公众”的认定欠缺统一而明确的标准。不特定对象说存在转移焦点、认定障碍以及实践困境等问题;普通投资者说误解了本罪的保护法益、存在逻辑漏洞、混淆集资方式。对于“公众”含义的界定标准,应当采用不特定对象与特定多数人择一说。“公众”包括不特定对象和特定多数人两种类型:不特定对象是指不限制参与者的人数和资质,投资者数量可以随时...
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司法适用————作者:刘玉林;
摘要: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行为助长偷拍、偷录等违法犯罪滋生蔓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依法予以规制。由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较为简单,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尚未出台,导致实践中难以适用该罪名并衍生出类案不同判问题。该罪“非法”是行政许可阻却违法性的特殊情形,内涵是“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供应商提供核心配件、核心技术、其他商家代发货等行为均对法益造成侵害,可以认定为“生产”“销售”行为。存...
数字平台施加高额违约金的惩罚性及其限制——基于案例的整理与研究————作者:李超;吴晓琳;
摘要:数字平台为实现平台治理目标,对违反平台规则的不特定商户施加的高额违约金具有惩罚性,对传统违约金规则构成根本性挑战。法院在适用违约金酌减规则时不宜直接否认高额违约金的惩罚性,亦要防止异化为数字平台不当获利的手段。为此,可通过意见征集与先期公示制度,矫正高额违约金条款在制定环节的利益失衡。鉴于数字平台施加的高额违约金不再局限于“守约方——违约方”构成的“一对一”主体关系之中,当高额违约金涵盖数字平台实...
公安行政裁量权不当行使的法律规制————作者:翁孙哲;
摘要:公安机关行使广泛的行政裁量权。为降低不当行使行政裁量权的风险,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实践中,已经发展出多种规制途径,如推行裁量基准制度,法院以明显不当和滥用职权标准来撤销公安机关的决定,对公安机关的行政裁量进行评价。认定构成明显不当的标准包括:没有考虑相关因素、处罚畸轻畸重、违反过罚相当原则和比例原则、违反平等对待原则和违背业已广受共识的惯例与规定等。认定构成滥用职权的标准包含:存在不正当动机、违反立法...
当前要人安保面临的挑战与风险防控之策——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袭为例————作者:曾祥星;朱家勇;
摘要:要人安保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人遇袭事件频发,无疑暴露出当前要人安保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情报信息收集敏锐度不够,预警与防范措施不足;活动场地风险评估不全面,整体安全意识淡化;现场管控存在明显漏洞,监测检查工作疏忽;现场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反应均显迟缓等方面。为此,安保部门应通过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思维,全面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情报预警机制,完善风险防范与研判;...
异种有期自由刑并罚原则问题及其优解————作者:彭辅顺;
摘要:从立法论和适用论角度考察,现行的异种有期自由刑并罚原则存在着不符合主刑体系的立法逻辑、与同种有期自由刑的并罚原则及其他刑罚制度不协调、并罚环节法官自由裁量权缺位、并罚结果罪刑不均衡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界虽然提出了“全部并科”“换算成同种有期自由刑后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并罚”“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并用”“限制加重原则和吸收原则并用”等方案,但都难以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异种有期自由刑并罚原则问题的...
不起诉案件中非刑罚处置措施的适用问题————作者:谭世贵;翁曼欣;
摘要:在轻罪治理的背景下,不起诉案件中适用非刑罚处置措施具有修复社会关系、预防行为人再次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但不起诉案件中的非刑罚处置措施存在适用数量较少且比例失衡、适用范围过大、适用方法不科学、适用程序严重缺失等问题,其成因与观念陈旧、立法粗疏、成本增加等密切相关。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遵循“预防修复为主、惩罚为辅”“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过责相当”以及“兼顾公正与效率”等原则,同时健全非刑...
供述类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合理使用路径研究————作者:张博雯;
摘要:随着刑民交叉案件不断增多、诉讼活动复杂程度日益加深,刑事与民事案件再难被视为完全独立的两个部分。在法治改革的大背景下,刑民交叉案件中关联证据使用“先刑后民”原则的法理基础发生动摇。由于供述类证据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若仍简单依照“先刑后民”的原则直接在民事诉讼中认可此类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则原本止步于刑事案件的司法不公可能借此传导至相关民事案件。一方面应原则性肯定供述类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证...
技术帮助权的法理证成、运行逻辑与体系建构————作者:曹立军;
摘要:技术与权力和权利的双向叠加呈现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导致既有的物质帮助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数字生活需要。作为一项新兴权利,技术帮助权的提出和证成具有现实意义。技术承载着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及资本三重内涵属性,相应地,技术赋权也呈现出阶层性特征。为此,可以将技术帮助权作为物质帮助权这一宪法权利的有益补充,通过二者的协同与配合来达成对技术弱势群体权利的充分保障。在体系建构上,技术帮助权规范是由防御...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反走私措施及其成效————作者:赵健超;
摘要: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改革开放之初在经济上取得一定成就,但随着门户打开,沉寂多年的走私活动再度泛滥,其严重性和危害性均达至空前程度。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有关打击走私的方针政策,不断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有效组织各地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持续集中整治走私贩私,深入推进反走私联合行动、专项斗争和综合治理。广东逐步扭转了严峻的反走私斗争形势,恢复了正常社会秩序,取得了打击走私的巨大...
走私涉疫类动植物及其制品犯罪的司法误区与澄清————作者:李迎寒;
摘要:目前司法实践在打击走私涉疫类动植物及其制品犯罪时,陷入以走私罪等罪名介入动植物检疫监管的误区,使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妨害动植物检疫罪“名存实亡”。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司法实践一方面应通过罪质厘清罪名之间的区别,如确定构成要件结果区分走私罪、限定危害性区分危害公共安全罪;另一方面应借助罪数形态认清罪名之间的联系:以想象竞合认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与妨害动植...
人工智能规制中的分级分类监管问题研究——对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基于风险”监管方式的思考————作者:袁锋;王子昊;
摘要: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生态变革迅猛,给世界各国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体系带来了全方位挑战。欧盟率先制定《人工智能法案》,在风险监管理论指导下采取“基于风险”监管方式,以人工智能系统为对象进行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基于风险”监管方式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独特意义,能灵活评估风险避免过度监管。然而“基于风险”监管方式存在忽视权利风险、缺乏公众参与的政策弊病,也引发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困难的现实...
“反走私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摘要:<正>广东历来是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前沿阵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走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提升走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能力和治理水平,广东警官学院与广东省公安厅打击走私局联合成立了反走私研究中心,旨在为反走私工作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为快速传播反走私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政法学刊》计划开设“反走私研究专栏”,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稿。征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政法学刊》2024年总目次
摘要:<正>~
“新型犯罪研究”征稿启事
摘要:<正>当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犯罪,传统犯罪呈现一系列新特点,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在组织形态、侵害对象、犯罪工具、犯罪手段等方面持续翻新,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并威胁人民群众安定生活。为了进一步探索犯罪的新变化,为打击、防范和治理犯罪提供理论支持,广东警官学院《政法学刊》近期向社会各界诚征“新型犯罪研究”稿件。征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内容:1.传统犯罪的新手段、新类型、新发展研究;2.人工...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连带责任的适用争议及其解决————作者:李激汉;黄明丽;
摘要: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三条中“连带责任”如何理解和适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可以直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条进行文义解释,即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需要对外承担“全部连带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只能通过体系解释理解连带责任的含义,即其应该包含“全部连带责任”或者“部分连带责任”。第一种意见明显与过责相当原则相违背,而另一种意见比较合理,但引入“部...
新时代公安院校校训精神的价值引领述析——以广东警官学院“一训三风”为例————作者:王庆利;
摘要:校训精神在公安院校文化育警,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广东警官学院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忠诚勇毅、博雅致用”之校训,践行“博文约礼、厚生善导”之教风,培育“乐学慎思、允文允武”之学风,弘扬“公正严明、笃学敏行”之校风,形成“一训三风”的校训精神,并将其精髓深植立德树人的精神沃土,价值引领文化育警实践,推动新时代文化育警工作迈向新高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检察民事公益诉讼问题研究————作者:李佩霖;钟晗;
摘要: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检察机关可就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检察民事公益诉讼面临着法律供给不足、公私权属交叉、损害难以界定、法律效果乏力等障碍。非物质文化遗产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进路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识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公私权属的分层并明确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范围,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原则明晰损害的界定,并应加强制度协同,实...
智能投顾模式下适当性义务的内容重塑与更新适用————作者:崔若雨;
摘要:在金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以投资组合理论与算法技术为双向支撑的智能投顾业务,成为金融科技的代表性实践,并显著推动了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然而,实现了金融与算法深度融合的智能投顾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加剧了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放大了适当性义务无法落实的风险。实践中智能投顾相关机构的适当性义务履行存在投资者测评不精准、适当性匹配不科学、告知说明不全面等问题。为应对上述困境,须明...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公安研究
- 省级当代江西
- 省级《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省级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 北大核心中共党史研究
- 省级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 省级《社会主义论坛》
- 国家级管理观察
- 国家级青年探索
- 省级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杭州(生活品质版)
- 国家级民主与科学
- 省级就业与保障
- 省级社科纵横
- 北大核心新视野
- 国家级《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 北大核心调研世界
- 省级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当代兵团
- 省级社会科学辑刊
- 北大核心中外法学
- 国家级管理科学文摘
- 省级《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当代劳模
- 省级 环球
- 省级《法制资讯》
- 北大核心《中国司法鉴定》
- 国家级国际公关
- 国家级四川档案
- 省级《群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