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北方法学

《北方法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3-1546/D
国际标准刊号:1673-8330
主办单位:黑龙江大学
主管单位:黑龙江大学
查看北方法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东方法学》法律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学报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北方法学》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北方法学》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北方法学》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由当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20多位法学专家组成编委会。创刊以来,以高水平的学术质量、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客观的学术尺度,得到法学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所发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转载、转摘量一直居于前列,在国内法学界和法学期刊界取得了良好的声誉。读者对象:法学理论研究人员,法学教育、司法理论及法律实践工作者,法学专业博士、硕士及本科生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理论法前沿、部门法专论、专题研究、外国法研究、中外法史研究、实践论坛、名家讲坛、青年学人论坛等。

  2014 年01期目录参考:

  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之实与虚--以我国台湾地区借名登记契约之相关问题为说明 林诚二,LIN Cheng-er

  论碳排放权设质依据及立法建议 徐海燕,李莉,XU Hai-yan,LI Li

  旅游法上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分析--兼论旅游精神损害赔偿的可替代性 杨振宏,YANG Zhen-hong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应向谁承担违约责任 朱慈蕴,ZHU Ci-yun

  后立法时代的中国公司法可诉性 赵万一,张长健,ZHAO Wan-yi,ZHANG Chang-jian

  股权二分论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 蔡元庆,CAI Yuan-qing

  论传播淫秽、色情物品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以无被害人犯罪为视角 董玉庭,黄大威,DONG Yu-ting,HUANG Da-wei

  本质上争议的概念:理解强奸的一种进路 丁延龄,DING Yan-ling

  政策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研究 张弘,赵方圆,ZHANG Hong,ZHAO Fang-yuan

  中国刑事案件中的涉鉴上访及其治理 陈如超,CHEN Ru-chao

  TR IPS 协定下为公众健康限制商标使用的合法性评析 李霞,LI Xia

  法学话语中的法律解释规则 陈金钊,CNEN Jin-zhao

  法官受制定法约束的理论谱系及其评价--基于德国法学方法论视角的考察 王祖书,WANG Zu-shu

  地方“土地财政”之合宪性控制 周刚志,ZHOU Gang-zhi

  十告九诬:清代诬告盛行之原因剖析 姚志伟,YAO Zhi-wei

  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断裂与缝合--第三人介入情形的责任类型分析 朱晶晶,ZHU Jing-jing

  《北方法学》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一)来稿应是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亦不接受一稿多投的文章。对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本刊将予以追究。

  (二)论文应严谨遵守学术规范,内容表述清晰通达,不欢迎缺乏规范、晦涩难懂的稿件。

  (三)来稿篇幅一般应在6千~2万字之间,特别优秀稿件可以突破字数限定。

  (四)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技术处理或技术删节,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说明。

  (五)来稿请附中英文的篇名、作者名、论文摘要(200~300字)及关键词(一般3~5个)。

  (六)本刊采用匿名审稿制,来稿请勿寄给编辑个人或通过个人转交,一律邮寄本刊编辑部。为严格执行匿名审稿,请作者将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职称、学位、职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个人信息,单独放在首页,稿件正文不要体现上述信息。

  (七)来稿请用A4纸打印,同时把电子文档寄到本刊电子信箱,文档存为Word文件格式。

  (八)本刊概不退稿。来稿一经决定采用,即发用稿通知;3个月未收到用稿通知,请作者自行处理。

  (九)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作者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入,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民商法硕士论文:有条件赋予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

  摘 要 要有条件地赋予个人以国际法主体地位,首先要界定国际法主体具有两个要素,即能够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直接享有国际权利承担国际义务;而个人主要有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其次,可以发现现有的国际实践中规定个人拥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情形有授权性和惩戒性两种。

  关键词 民商法硕士论文,个人,国际法主体,特殊情形

  作者简介:丁雨晴,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凯尔逊曾言:“认为国际法主体是作为法人的国家的说法并不意昧着国际法主体不是个人。它意昧着,个人是按照特殊方式作为国际法主体的,是按照个人作为国内法主体的通常方式以外的方式作为国际法主体的。” 国际法从诞生发展至今,随着国际法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际法主体的范围也有拓展的趋势。而对于个人到底能否获得国际法主体地位,学界众说纷纭。下面,笔者将根据学者的观点,对个人在特殊条件下可获得国际法主体地位这一论题,做简单阐述。

  北方法学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生成物保护路径比较研究————作者:夏毓镁;

摘要: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逻辑,数据是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基础。通过对比国内外已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物寻求保护的司法实践,从人类作者身份、独创性认定以及创作工具论三个层面可以看出生成物不具有作品属性。提示词于人工智能系统而言仅是文本提示非直接指令,用户无法直接控制最终生成结果。结合生成物市场价值分析,版权保护路径并非当前最优选择。在保护路径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孵化器”功能可以为特定的商业成果提供过渡...

美国轻罪治理的多维检视与中国之策————作者:卞建林;肖峰;

摘要:轻罪治理是世界法治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如何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轻罪治理体系则有待从比较法的视域开展考察。美国的轻罪治理采取了与重罪不同的处理机制,在破窗理论与社会控制理论的指引下重点采取轻罪非刑事化和审前分流两大措施。轻罪非刑事化与审前分流在缓解轻罪数量迅速上涨与司法资源有限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因程序恣意、资源分配不均引发了一系列正当性危机。为此,美国各界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以应对轻罪治理挑战,其制度实...

论司法语境下的确定性——以司法裁判的证立为核心————作者:李梓豪;

摘要:司法语境下的确定性是法律确定性在适用中的具体体现,亦承载着司法的制度功能,在法理上投射为司法裁判的证立问题。该种确定性是指通过司法程序形成公正裁判,满足形式上的合法性要求与实质上的公平正义要求,尽量降低裁判在后续司法程序中被推翻的可能性。确定性在法律逻辑内部和外部分化出一阶标准与二阶标准,为满足前者需以充分说理保障法律推理的连续,为满足后者需在小前提的确认上运用法律论辩“穿透式”查明事实,在大前提...

论虚拟空间视域下安全保障义务的规范适用————作者:吴双;

摘要:对虚拟空间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关系主体应以“社会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标准来进行识别。安全保障义务人、受保护对象的身份自创设、加入活动场景时开始成立,至结束、脱离活动场景时终止。安全保障义务的存续原则上不受场所(空间)的物理边界影响。安全保障义务的发生标志在于活动的参与,安全保障义务的消灭包含受保护对象脱离活动场景、自甘冒险等情况。安全保障责任覆盖风险现实化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安全保障义务对应这三个阶...

基于“治因”而展开的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约谈————作者:张梦蝶;

摘要:未正确理解约谈条款的监管逻辑是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约谈实践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个人信息保护法》既规定了处理者的行为义务,也规定了处理者的组织义务。处理者组织义务的实现是通过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完善从而降低处理环境的风险系数来完成的,这要求约谈部门在理念上要由“聚焦于治理违法结果”转向“聚焦于治理违法结果形成的原因”。“治因”理念能否有效展开的关键,在于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约谈是否有效进行了风险规制与激励监...

公司董事的破产申请义务及法律表达————作者:邹海林;

摘要:在公司失去清偿能力时,董事有无破产申请义务,至今仍属理论上讨论的话题。自2007年《企业破产法》后,董事的破产申请义务一直都在讨论中,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相应研究,司法实务也曾有所触及,但实践中仍旧未能有效落实董事破产申请义务。《民法典》和2024年实施的《公司法》对董事破产申请义务未形成共识性的法律表达。《公司法》有关董事义务体系的再构造,为董事破产申请义务的解释和适用提供了制度基础,并有效...

流通理论视域下数据跨境的过程性规制研究————作者:赵毅;

摘要:流通理论下,按照商品流通的起点、枢纽以及终点三个关键环节,数据跨境流通的过程可对应划分为数据的生成和供应、处理和交易以及共享和利用三个阶段。对于数据跨境流通的过程性规制,在流通起点环节,应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重视数据隐私保护和相关数据安全问题;在流通枢纽环节,应在保证处理合法合规、公正透明的同时加强各国数据监管部门的合作;在流通终点环节,应当建立国际行业、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下的合规机制,在强调透明度和...

行政保留的制度价值与规范构造————作者:王东;

摘要:行政保留作为现代行政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其制度功能在于为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境下提供必要的自主决策空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行政事务。宪法基本原理、行政法基本原则为行政保留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行政自制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则为行政保留的存在提供了学理依据。行政保留具有灵活性、效率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具备保障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平衡、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权益的功能和作用。完善行政保留制度对于维护法治精神、...

法国担保法改革2.0:解读与启发————作者:韩京京;

摘要:为补全、完善2006年法国担保法改革,进一步保障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和法国法的国际竞争力,法国政府于2021年9月15日通过法令的形式对担保法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立法者广泛借鉴学理和吸收判例经验,对保证制度进行全面调整,进一步整合动产担保类型和完善动产担保登记系统,将不动产特别优先权并入法定抵押权,加强对抵押物受让人的保护,新增债权让与担保和货币让与担保。遗憾的是,立法者并未对记账货币质押等热点...

非法修改系统数据行为的定性研究——以《刑法》第286条第2款为中心————作者:肖中华;余昌安;

摘要:司法实务围绕《刑法》第286条第2款的适用,对于非法修改系统数据行为的定性问题产生了诸多争议。当前该款的认定呈现出明显的司法限缩迹象,使得争议被进一步放大化。该款的保护法益包括作为阻挡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秩序,以及作为背后层的数据权法益。该款属于具体危险犯而非抽象危险犯,应当合理界定其适用范围,发挥其规范价值。宜从采取的技术操作方式、删改数据类型、影响后果这三个方面对该款的结果要素展开实质判...

遗忘的角落:前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认定的法律问题————作者:秦前红;李天雨;

摘要: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认定事项上对前科人员进行区别对待的做法长期存在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践中。中央政府关于前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认定的规定经历了从宽松到严格的转变,地方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并不一致,可区分为支持与不支持认定前科人员享有相应养老保险待遇两类,具体呈现于地方规范制定和司法裁判实践中。不认定前科人员享有相应养老保险待遇在手段适当性和规定必要性上存在明显缺陷,并在个人、社会、政治三个层面均...

反思与重塑:刑事司法视域中的底限正义————作者:吕子逸;

摘要:底限正义,亦即司法正义的最低限度和基本要求。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基于对“最高正义”模糊性、正义体系内部分流以及司法体制核心需求的考量,底限正义存在的必要性愈发得到印证。同时,考虑到制度框架稳定性、内容配置合理性与底限正义价值优越性的需要,独立形态的选择应是底限正义较为可取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底限正义核心特征和实质内容的厘清,明确“基础事实准确性”“当事人主体意志真实性”“权益可救济性”和“基本...

平台互联互通的反垄断法多元机制协同规制路径研究————作者:陈汇臻;

摘要:服务与数据的高质量互联互通是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针对多种类型的平台拒绝互联互通行为,国家主要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事后行为规制以及超大型平台主体责任事前设权两条路径进行规制。但由于平台经济竞争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现有路径显然力有不逮,必须补充构建相应的反垄断法路径,引入多元机制协同规制来完整实现平台互联互通。具体而言,反垄断法路径需要在引入和扩展竞争中性原则的背景下,设计平台经济下独立的必需设施原则...

法益保护视域下妨害兴奋剂管理罪的立法反思与完善————作者:秦长森;

摘要:我国对妨害兴奋剂管理行为的刑法规制,经历了从“罪罚有据”的依附性治理到“严而不厉”的独立性入罪阶段,这深刻反映出立法机关严厉打击涉兴奋剂犯罪的决心。然而,该罪的制定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法益保护不足、立法定位不明等问题,因而有必要立足实质的法益概念,探索妨害兴奋剂管理行为侵犯的法益,并以此划定该类行为的刑事处罚边界。通过对当前体育政策的精准化识别,可将法益的存在面界定为“体育竞赛中公平...

高空抛坠物致害中建筑物管理人的地位及责任——以《侵权责任编解释(一)》第24、25条为中心————作者:杨立新;

摘要:《侵权责任编解释(一)》第24、25条就“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与具体侵权人的责任承担”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责任承担”两个问题,对《民法典》第1254条第2款的具体适用作出了司法解释,确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是高空抛掷物责任主体之一。前者是具体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承担责任的方法是未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物业...

宽恕的私法阐释————作者:张平华;董媛媛;

摘要:作为自然人的情感事实,宽恕具有恢复情感关系、填补精神损害等法律功能。宽恕是指表意人对实施侵权、违约等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的行为人表示谅解,使行为人应丧失而不丧失某种权利。《民法典》明定的宽恕仅继承人宽恕一例,此外宽恕还存在于和解之中,显现于离婚纠纷、劳动争议,遗赠和赠与中也有类推宽恕之余地。宽恕的性质属准法律行为,准用法律行为的部分效力规则和解释规则。以法律行为的构成为准据,可建立宽恕的一般构成要件...

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撤回权的规范定位与冲突协调————作者:熊倍羚;

摘要:同意撤回权与意思表示的撤回和撤销在行使对象和溯及效果上存在差异,该分歧本质上是同意撤回的性质争议。在行使条件上,同意撤回权面临主体范围不明确以及与法定许可界限模糊的问题。就适用对象而言,由于同意撤回符合“纯获利益”以及“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特质,8岁以上未成年人不宜适用监护人同意撤回模式。替代同意人为欠缺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撤回同意时须受到限制。就同意撤回与法定许可的关系而言,两者并存时必须择一适用...

合法预期保护原则下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完善————作者:杨洁;

摘要:《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明确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豁免的若干情形,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提供了便利。受数据出境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安全管理不确定性法律概念的双重影响,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的适用对象呈现变动特征。该变动特征对规章的安定性构成了威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实施是以行政许可形式呈现的具体行政行为,评估制度适用对象变更则属抽象行政行为。安全评估适用对象的调整,不仅触及行政相对人的既有利益,更影响...

论宪法精神作为合宪性审查标准的适用————作者:任喜荣;张伟;

摘要:《立法法》等将宪法精神确定为独立的合宪性审查标准。在该语境下,“宪法精神”的内涵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从外延上看,宪法精神与宪法规定、原则既关联又独立。既有合宪性审查实践表明,宪法精神具有独立适用的空间,但不具有次序上的优先性;宪法精神与宪法规定、原则出现在同一审查活动时,形成三重适用关系。在合宪性审查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应当围绕宪法精神作为合宪性审查标准的确定与适用主体、形式、适用空间...

稿约

摘要:<正>本刊秉持对学术品位的一贯坚守,持续关注法学理论和法治发展的深化研究,关注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提供阵地。2024年重点关注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研究:1.国家基金项目的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2.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3.数字社会治理问题4.比较法视域下的理论法创新5.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6.个人信息权益保护7.新公司法的教义学分析8.数据确权的实践路径9...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