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律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政治与法律

《政治与法律》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1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5-9512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查看政治与法律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政法论坛》政法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江西警察学院学报》警察职称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政治与法律》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政治与法律》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把政治学和法学融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公开发行的政法类期刊。

  《政治与法律》恪守“研究政法理论,推动法制建设”的编辑方针积极推出国内外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其特点是:面向实际,不发空论;注重理论、不就事论事;力求观点新颜,言之成理,为学科建设和法制建设服务。她是政法界的学术论坛,政治理论研究的向导,政法实务工作的助手。创刊25年来,《政治与法律》以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文字精炼的办刊特色,受到中外广大读者的欢迎。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4年,《政治与法律》被评为首届“中国中文法律核心期刊”;还被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04年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评定为“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载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998年国学术期刊 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热点问题”、“法学专论”、“经济刑法”、“立法研究”、“学术争鸣”、“案例研究”等栏目。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2014年05期目录参考:

  1 主题研讨 ———我国过失犯理论的发展与适用研究过失犯的危险犯:以中德立法比较为视角 陈兴良 2-15

  2 客观归责与过失犯论 周光权 16-26

  3 过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 车 浩 27-36

  4 民法中辅助占有状态的刑法解读 马寅翔 37-47

  5 法国法人刑事责任归责机制的形成、发展及启示 陈 萍 48-56

  6 宪法文义解释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刘 国 57-64

  7 论连带债务中的追偿权之行使 宋 刚 65-73

  8 加框链接的著作权法规制 崔国斌 74-93

  9 合同联立问题研究 陆 青 94-106

  10 论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互交织的解决路径———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 63 条第 1 款 吴光荣 107-115

  11 论小产权房征收之衡平补偿 李祎恒 116-127

  12 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之界定 李大勇 128-136

  13 论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联合行使诉权 杨仕兵 137-144

  14 共同共有财产的执行与代位析产之诉的制度构建 童付章 145-154

  理论界杂志投稿:试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化大预防

  内容提要: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落实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必须要坚持惩防并举的原则,积极融入到社会化大预防的格局中去,抓好这几方面工作:首先是以参与社会化大预防为基础;其次是以执法办案为重心;再次是拓宽职务预防犯罪的新视角;第四是在推进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中有作为;第五是对接好媒体。

  关键词:理论界,检察机关,社会化大预防,着力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决定》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由此可见,普法已成治国方略,反腐败将从方针政策走向法制化,党和人民的意志也将通过规范性的法律法规体现出来。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落实好《决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坚持惩防并举的原则,积极参与到社会化大预防的格局中去,大有作为且任重道远。

  政治与法律最新期刊目录

单位犯罪刑事制裁的优化————作者:时延安;

摘要:单位犯罪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统筹考虑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立法活动,在刑法立法方面应考虑调整和增设有关单位犯罪及其刑事制裁的法律规范。全面构建单位刑事制裁体系,应当在坚持单位组织体责任理论并厘清其应有内涵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单位的刑事可罚性,进而明确对单位的刑罚目的,即一方面对单位犯罪同样要坚持责任报应理念,另一方面要突出预防目的的实现,重点强调改造和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的意义,在少数情况下考虑剥夺犯罪能力...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再检视————作者:陈海锋;

摘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是我国侦检衔接的重要机制,其直接源于打击犯罪的需要。然而,机制初建的规范偏离了法制,而不断开展的实践也偏离了规范本身。无论是宪法还是刑事诉讼法,目前都没有为这种机制提供明确的规范支持,而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也不充分。以配合为主的检察提前介入侦查,与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的客观中立角色不符,削弱了其法律监督职能。以“诉讼职能说”“法律监督说”或“综合说”为主要基础的理论...

我国商事职务代理规则定型的解释方案——以印章型商事代理权为进路————作者:钟凯;

摘要:《民法典》职务代理条款的商法化明显不足,解释论上关于商事代理规则定型的各种方案,效果也不尽人意。不少职务代理权源学说出现阐释上的“合成谬误”,晚近司法实务存在混淆越权行为与表见代理体系分工,签名与印章关系处理失衡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忽视印章本身的商事职权推定效力。尽管不同情形下印章与职务签名的权利表彰权重存有等差,但其职权表彰原理相通、规范构造相似。更重要的是,在缺乏职权外观系统构建及职务签名公示...

劳动法典编纂视域下劳动关系概念的厘定————作者:朱军;

摘要:劳动关系概念是编撰我国劳动法典无法回避的基础问题。在理论层面,劳动关系认定宜采用类型思维的法学方法。劳资双方通过“合意”建立劳动关系,但为避免资方通过滥用强势地位单方决定合同类型,应最终以合同的实际履行为准。劳动关系的人格、经济和组织三大从属性统合于“劳动”从属性。劳动从属性的实质是资方仅有权针对工作履行进行指令管理,而无权侵犯劳动者人格。经济从属性有两种基本内涵,前者侧重“生存依赖”之意,指收入...

假想防卫成立要件的事实认定:规范视角与判断标准————作者:黄忠军;

摘要:体系性地建构假想防卫要件事实的判断标准,是刑法理论及时回应实践诉求的应有之义。假想防卫事实认定的实践逻辑,以及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和刑事指导案例的相关阐述,分别从位阶顺序和规范依据两个视角为标准的确立提供了框架性指引。首先,关于假想防卫的前提要件即不法侵害存在与否的事实认定,采用事后标准说作为视角标准,具有形式与实质的双重合理性;其次,以刑事指导案例的相关阐述为“规范”依据,通过归纳实践规律提炼的“...

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责任主体多层次体系的构建————作者:石一峰;

摘要: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责任中关于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区分引发了广泛讨论,而责任主体多层次体系的构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首先,应以可归责性程度作为责任主体层次区分的依据。可归责性判断包括指向预见性的归责能力和指向控制力的归责事由两大基本要求。违反信息披露义务中不同责任主体在预见性和控制力上均存在差异,此决定了责任主体的层次性。其次,鉴于过错归责、过错与原因力综合判断等传统责任区分方法的局限性,可引入更契...

中国合宪性审查的类型化区分————作者:朱学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传统的合宪性审查概念难以周延解释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实践。整体而言,我国事实上存在两种性质、三种类型的合宪性审查。根据审查主体对合宪性审查是否享有裁量空间,可以将合宪性审查分为羁束性合宪性审查与裁量性合宪性审查两种性质。羁束性合宪性审查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基于法定职责的合宪性审查与基于依宪执政要求的合宪性审查两种类型;裁量性合宪性审查则是指基于宪法监督...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完善备案审查说法说理探究————作者:李雷;

摘要:党和国家多次明确提出“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备案审查说法说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备案审查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公民在备案审查中具备双重身份,备案审查是立法监督的重要方式,说法说理则是对备案审查工作的监督。说法说理逐渐由一项技术演变为一种义务,是实现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和监督过程的完整性。结合备案审查制度的功能定位以及审查现状,未来应当明确适当说...

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规则的立法缺陷及其弥补————作者:刘志伟;

摘要:当下中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规则的立法安排,遵循的是分业格局下少数业务交叉的经营逻辑,但混业已在实践中借助“兜底补充”和“混业例外”条款从特殊走向一般。执行“兜底补充”和“混业例外”条款中权力行使的错位、越位与缺位,并非简单源于概括授权,更深层的原因是“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业务分级分类的制度设计缺失。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规则的设计缺陷伴随立法而生,但直到新近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同业化、表外化和同业业务、表...

《政治与法律》征稿启事

摘要:<正>《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将政治学和法学熔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设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特稿”“主题研讨”“专论”“经济刑法”“争鸣园地”“实务研究”“域外视野”“史论”等栏目,积极推介国内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现诚邀海内外的法学研究者、法律工作者来稿。一、本刊倡导严谨治学,欢迎选题独到、论证充分、学术内涵丰富、提出问...

备案审查在宪法监督中的定位、完善重点及合宪合法性检讨————作者:刘松山;

摘要:备案审查与宪法监督有一定关系,但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甚至过于乐观地认为备案审查就是宪法监督。完善备案审查制度需要分步骤扩大备案范围,以制定法律的方式对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程序进行规定,建立起全国人大常委会终局裁决的制度以及对法律违反宪法的审查监督制度。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积极意义不可否认,但其中可能存在的合宪合法性问题也需谨慎研究。宪法、法律设立...

具有损害生态环境重大风险认定的动态体系论————作者:王清军;

摘要:重大风险认定采用动态体系论,有助于破解多重利益衡量难题、实现重大风险事实认定向法律认定的顺利转化、克服传统“要件——效果”模式弊端。可尝试以行为是否获得许可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被保护对象的特殊性、损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损害后果的严重性四个要素构建重大风险认定动态体系。若行为是否获得许可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这一要素具有较高充足度,则能够径行给出重大风险存在与否的认定。被保护对象的特殊性...

法律解释方法的位序问题再思考————作者:雷磊;

摘要:需排序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文义解释、体系解释、主观语义解释、主观目的解释、历史沿革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六种,比较解释和合宪性解释并非合适的排序对象。在法律论证的视角下,法律解释方法属于同位阶规则,这决定了解释方法的位序是“顺序”而非“位阶”。法律解释方法的论据属性要求一种运用顺序模式,而其理由属性要求一种优先顺序模式。在两种模式中,方法排序均可被确定为“文义解释—体系解释—主观语义解释—主观目的解释—...

刑法交互解释及其实践运用————作者:石聚航;

摘要:近年来,在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争论中,由于学术立场的差异,双方对于诸如目的解释等具体解释方法的态度泾渭分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法解释方法的适用。与此同时,实务中出现由于机械理解刑法而进行的不当裁判。反思上述两种现象,根源在于缺乏交互思维。应当倡导刑法交互解释,刑法交互解释中的论证包括内部交互论证和内外交互论证两个环节。在内部交互论证中,强调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相互验证功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妥当...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功能定位与优化路径————作者:秦天宝;

摘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内容。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遵循从外源到内生、从边缘到核心、从个别到体系的演化逻辑,呈现出本土化改造不彻底、法律系统不兼容以及制度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其核心在于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功能定位不清晰。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功能定位应当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连接政府监管和企业自治的“桥梁”,是多元共治主体的连接点,是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衔接性制度设计。自愿披露为主、强...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责任主义困境及其化解——从行为时点到结果归属————作者:邓毅丞;

摘要: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与责任主义的冲突,传统的化解方法是调整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行为时点,并由此衍生出实行模式和责任模式的对立。这种方法论注重实行行为和责任行为的关系,却忽略了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整体评价的实质根据,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和转移论题等误区。精神障碍状态是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的介入因素。如果原因行为创设足以让行为人在精神障碍状态下实施结果行为的类型危险性并使该危险现实化为结果行为,原因行为...

刑民行交叉案中空白罪状的补充与适用————作者:庄劲;

摘要:填补空白罪状时,刑法应否从属于作为补充规范的民事、行政规范,取决于补充规范在空白罪状中居于何种地位。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依赖于授权立法理论和法秩序统一原理,应立足于空白罪状的法律解释结构。补充规范并非刑法的法律渊源,而是刑法的解释渊源。补充空白罪状,就是参考而非遵照补充规范解释空白要素的过程。在空白罪状中,刑法和补充规范存在位阶关系,作为解释渊源的补充规范须服从于被解释的刑法。若二者存在价值目标、...

《立法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条款的体系解释————作者:邢伟星;

摘要:《立法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条款建立了国家立法授权机制,但学界对以上条款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权限仍存在认识分歧,有必要予以厘清。在立法领域,我国宪法意义上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系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权力一元化基础上二次分配自身立法职权,权宜调整国家权力体系中的立法权分工,建构并运行国家授权立法体制的机制。在理论层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授权受到授权事项和立法权...

《政治与法律》征稿启事

摘要:<正>《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将政治学和法学熔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设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特稿”“主题研讨”“专论”“经济刑法”“争鸣园地”“实务研究”“域外视野”“史论”等栏目,积极推介国内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现诚邀海内外的法学研究者、法律工作者来稿

论无讼文明————作者:贺海仁;

摘要:无讼是儒家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之道”的实践方案。“以德化诉”与“以德化争”提供了两种解决纠纷的方案,旨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通过“知本”蕴含的无讼关系原理,孔子、康子和子路分别提出了中国传统社会解决纠纷的三种模式,突显了无讼作为理想类型的价值。无讼关系揭示了中国先贤关于人之关系究竟为何的理论假设,预设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伦道德,人与他人是共存共生的关系。中华民族无讼观是中华民族宇宙观...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政治与法律》政法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238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