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简介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04年,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发行,内容涵盖亚太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理论与实践,重点突出亚太海洋领土争议、海上安全、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海洋法律与商业秩序、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问题与亚太安全之间的关系。同时,本刊也将聚焦亚太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区域热点等诸多现实问题。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旨在将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中国国内研究与国际学术研究相结合,及时刊登和发表上述问题领域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战略性、创新性、专业性和学术性”为办刊宗旨,设有“亚太海洋热点透视”、“亚太安全纵横’、“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动态观察”、“非传统安全聚焦”等相关栏目。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坚持高标准原则,努力确保所刊文章的学术创新性。为确保本刊的学术质量,兹将本刊投稿的有关事宜告知作者。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亚太海洋热点透视、亚太安全纵横、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动态观察、非传统安全聚焦等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2018年《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03期投稿论文目录:
《十九大报告》与中国外交的新时代秦亚青;
当前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利益交换分析祁怀高;
理解印度的太空事业发展——基于威望动机的视角陈翔;
中等强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变化及趋势影响丁工;
收录论文:理解印度的太空事业发展——基于威望动机的视角
【摘要】:威望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资源,包含平等诉求、荣誉渴望与位势追求等三个递增层级,是国家目标的精神维度。威望追求是体系内行为体的常见现象,大国的太空战略及博弈体现较为显著。近年来,印度太空事业发展迅速,其中就有着深刻的威望动机刺激。具体来说,印度大力推进太空开发及积极参与太空国际治理,以展示自己在体系中独立自主地位与参与世界事务的平等权利,并显扬本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以增强国家的荣誉与名望,最终极目标是促成大国地位的形塑与大国身份的被承认。可以说,威望是理解印度太空事业发展的深层视角,是洞悉印度国家大战略的独特路径。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进动力、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作者:张洁;
摘要: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在多种行为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年,中美博弈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受此牵引,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等行为体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并引发地区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次区域安全态势的差异性改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发展、新变化。随着特朗普再次执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将更趋复杂多变。鉴于此,中国应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
大战略视角下美军海上战略智能化转型及其影响探析————作者:高望来;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全球海洋秩序的变革。从大战略视角看,自二战后至今,美军海上战略智能化转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45年至1992年的智能化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至2015年的智能化应用发展阶段以及2015年至2025年的智能化蓬勃发展阶段。在新的战略形势下,海洋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大国战略竞争的焦点领域,国际海洋秩序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海洋治理困境日益凸显,全球海洋生态安全面临新的机...
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及调整————作者:梁甲瑞;
摘要: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海外基地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并且是经过长期战略部署形成的。这不仅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的映射,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战略思想。通过梳理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历程,可以识别出四个明显的阶段,即局部扩张期、局部战略扩张期、局部维持战略惯性期、全面战略扩张期。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有规可循,其演变脉络具有内在的逻辑。概括而言,其战略...
从美苏黑海撞船事件看中美在南海的风险管控————作者:刘金源;
摘要: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是冷战后期美苏海洋权益争端的典型案例。该事件是美国在敏感海域持续推行“航行自由”并导致苏联采取强硬对抗措施的缩影,凸显出双方就无害通过权的法理诠释存在显著分歧。此事件一度引发国际社会对冷战局势可能升级的担忧,但美苏双方随后展现了卓有成效的危机管控能力。在紧张局势下双方仍然保持外交渠道的畅通,表达对话解决争端的政治意愿,迅速升级既有的预防性协议,最终达成法理共识,实现了某种程度...
数字空间主权化的理论探析与实践挑战————作者:袁梅诗;
摘要:数字空间主权化是建构全球数字秩序的重要命题。这里需要厘清数字主权与数字空间主权的本质差异,前者强调国内数字治理,后者则聚焦跨国权威建构与边界重塑。基于海底光缆的案例分析,文章揭示三个核心发现:流动性取代传统领土的固定性,成为数字空间主权的关键特征;空间属性重构主权安全观,数字安全战略取向从防御型转向争夺跨国流动性优势;数字企业崛起为塑造数字空间主权的关键力量,促使国家在维护主权权威与企业合作之间寻...
“三海联动”:美国海上制华策略及影响————作者:贺先青;
摘要:南海、东海和台海(“三海”)问题事关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美国出于海洋霸权护持的战略需求,不断强化“中国威胁”认知,提升针对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反制水平,意图利用中国周边海洋矛盾,推动“三海”问题的“安全化”进程,通过“三海联动”策略实现高效制华。操作实施上,美国通过构建“三海”叙事逻辑,打造遏制中国的军事基地网络,采取多样化军事威慑行动,构建众多双边、小多边盟伴网络,强化海上制华态势。美...
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背景下的中俄海洋合作————作者:张建;
摘要:海洋对于中俄两国各自国家利益、对外战略和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海洋观都朝着“海陆并重”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在其“转向东方”战略的背景下,采取了加快远东及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重塑供应链等措施,从而强化自身在双边、多边层面的参与度,为中俄在双边、区域、国际秩序构建和全球治理层面带来了海洋合作的新机遇,此举将进一步助推双方的海洋合作,促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但中俄海洋合作仍存在合作维...
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的美国涉华金融制裁演变及应对策略————作者:贾力楠;
摘要:近年来,在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美国逐步升级涉华金融制裁,特别是在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期间,制裁手段日趋复杂。在美国“国会立法与总统行政令—政府部门规章—制裁清单与具体制裁对象”的三维制裁体系结构下,中国虽暂未遭遇美国大规模直接制裁,但针对其他国家的制裁间接波及大量中国主体,使其在非中国议题的制裁名单中的比例急剧上升。美国涉华金融制裁力度日趋升级,成为其应对地缘政治变动、遏制中国崛起和削弱中国全球影响力的...
美国“印太战略”涉缅甸布局及其影响————作者:张添;
摘要:美国拜登政府继承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对缅甸政策,继续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缅施压,继续推动特朗普首任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将缅甸拉入“印太战略”布局之中。尽管缅甸本身并非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核心,但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具有成为美国“战略锚点”的潜在特性,拜登政府遂以缅甸作为工具锚点,锚定以中俄为竞争对手的重点目标,以东盟为抓手的领导力路径,以及以盟伴为依托的阶段性调整方向。未来,尽管缅甸在美国“印太...
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演变、现状及挑战————作者:刘琳;
摘要: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近年来军事外交取得较多成果和突破的重要区域,这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积累了积极因素。冷战后,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总体持续向前发展,目前已经涵盖包括高层交流、军事培训、舰艇访问、联合演训、军援军售等诸多领域,且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实现了多方面重大转变。但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也面临互信不足、域外势力介入、东南亚国家政局变化及南海问题等因素的挑战。中...
美国的乌克兰危机叙事与霸权护持————作者:刘琼;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关于霸权衰落的讨论层出不穷。面对日渐式微的霸权地位,美国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护持霸权,并利用国际事件巩固全球领导力。在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前后,美国利用自身优势和联盟网络,积极运用作为美国霸权护持核心机制的叙事力和传播力,企图加强其全球霸权地位。叙事力通过背景设定、身份塑造和情节编排,赋予美国行动“合法性”;传播力则通过情感动员、规则限制和信息操控,协助美国设置议程、...
论日本提升全球资源获取能力的背景、手段与成效————作者:田正;
摘要:安全与发展是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核心议题。伴随全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大变革,全球安全与发展问题愈发突出。资源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底层要素,围绕资源占有、规则制定、技术变革三个维度的大国竞争日益凸显。日本长期处于资源占有的劣势地位,基于自身安全与发展需要,战后日本致力于提升全球资源获取能力,在持续强化资源占有、推动资源领域的规则制定、促进资源领域技术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然而,日本的资源自强之路常受制...
冷战后美国朝核政策的嬗变及其深层困境——基于强制外交与威慑理论的考量————作者:付宇;
摘要:冷战结束远未消弭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与军事对峙。自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朝鲜的围堵施压,却未能阻止朝鲜跨越“核门槛”。当前,美朝核政策重点正从强制朝鲜弃核转向管控朝核风险、维护美在大国竞争与东北亚格局中的主导权,但亦未取得预想成效。冷战后美国的朝核政策同时包含了强制外交与威慑的意涵,其困境主要源于对朝政权基本安全诉求的严重忽视,以及对朝鲜半岛复杂情势与历史纠葛的简单化处理。...
南海问题新特点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2024年度“南海论坛”综述————作者:常娜;
摘要:2024年南海局势复杂多变,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之一。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南海局势,为维护我国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为促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4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南海维权法律战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南海问题与中国—东盟关系”“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等议题进行了深...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日本政治信念的变化与安全战略调整————作者:陆伟;
摘要:日本对外政策制定立足于国家战略利益目标确定、国际环境判定以及对对手威胁界定的基础之上。决策的判断依据与政策手段的选取,受到政策精英政治信念的影响。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日本政策精英的政治信念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对日本政府关于安保政策的官方文件的操作码指标进行测算,证实了日本政策精英的政治信念在岸田时期已进一步显示出消极和悲观的强现实主义色彩。哲学信念重新界定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塑造了日本的风...
中日韩合作的结构性解读与战略再定位————作者:张暮辉;
摘要:自1999年以来中日韩合作已走过25个年头,其间充满曲折。近年来,国际关系学界越发关注“小多边主义”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塑造作用,而中日韩合作则构成了这样一组小多边框架。虽然三边合作模式存在灵活、高效等优点,但也存在一系列内部结构性弊端。具体来说,中日韩合作的脆弱性来自双边性的过剩与多边性的不足:三国往往倾向于通过双边外交进行协调和谈判,导致中日韩合作的收益被双边模式稀释和抵消;同时,双边冲突往往“溢...
国际海洋法对陆源放射性污染的规制效果——基于“气候变化案”影响的讨论————作者:张诗奡;
摘要: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法碎片化问题的制约。“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折射出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的国际法规则局限性。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否适用“预防原则”以及是否可以引述外部规则等问题有关。国际海洋法法庭在“气候变化案”咨询意见中对上述问题有所触及。“气候变化案”自身在程序合理性与合法性层面存在瑕疵,但其法律论述可能影响未来海洋法规则实践的发展。该案实体部分针对“预防原则”与外部规则...
制度性权力场域下的大国博弈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作者:岳圣淞;
摘要:中美战略博弈的持续深化,使得制度性权力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体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体系稳定运行的核心关切。通过对国际关系中制度性权力认知的学理性溯源,并结合对历史上大国竞争中制度性权力互动行为的分析发现,主流范式对制度性权力的运作机制认知存在明显不足,对中美战略博弈背后制度性权力流转的重要影响缺乏应有的关注。话语权力是支撑制度性权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制度性权力实践的重要手段...
人文性海洋资源及其战略运用——海洋强国建设的演进探析————作者:王旭;
摘要:海洋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海洋强国的基础支撑。海洋资源可分为自然性海洋资源和人文性海洋资源,后者由前者转化而来,包括海洋国家身份建构、制度性权力、外部信任预期三要素。战略性运用人文性海洋资源,需要处理好国家战略与海洋战略、战略性与具象性、内部发展与外部话语这三对关系。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自然性海洋资源率先得以挖掘运用。当前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对海洋强国建设的影响凸显,中国需要进一步重视人...
美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政策、逻辑及其安全效应————作者:葛汉文;
摘要: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主导、为创造和维护国际和平实施的重要政策工具。美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缔造者和重要参与方之一,其政策态度往往决定了后者的使命、规模、运行与成效。1948年以来,美国相关政策经历了阶段性摇摆和选择性参与过程。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争、力求“规制、主导”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倾向与实际影响力下降时企图“抵制”多边行动的矛盾,以及美军对参与维和行动的认知与其认定的“核心使命”存在背离,是...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国统一战线》
- 北大核心人口与计划生育
- 省级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 省级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 省级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管理观察
- 省级非常关注
- 省级防务视点
- 省级求是
- 省级《社会建设》
- 南大核心东疆学刊
- 省级人才瞭望
- 省级新疆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 国家级台海研究
- 北大核心行政法学研究
- 省级唯实
- 北大核心中国人才上半月
- 省级新疆画报
- 北大核心《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青海民族研究
- 省级楚天主人
- 省级广东党史
- 省级钢铁文化
- 省级党史博采(理论版)
- 国家级中国改革农村版
- 国家级小康(中旬刊)
- 国家级东欧中亚研究
- 北大核心党史研究与教学
- 省级《法制与社会发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