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杂志简介
本刊是福建省公安厅主管、福建警察学院主办的研究犯罪学、警察科学、法学的社会科学理论期刊,是我省公安系统唯一的一份学术期刊,属本科学校学报。本刊的宗旨是为公安教学、科研以及公安业务工作服务。 本刊是福建省公安厅主管、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和福建省警察学会协办的公安理论刊物,本刊面向全国发行,是法学和公安学科刊物中颇有影响的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用名《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龙源国际期刊网、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犯罪与对策、警学研究、法学论坛、公安科教 、教育教学、警察公共关系、警察战术、刑事法学、行政法学。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1.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2.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4.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5.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6.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7.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8.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2018年《福建警察学院学报》02期投稿论文目录查询:
论食品犯罪现象李双其;
虚拟现实警务教学训练探析许发见;杨杰;
加强社区群防群治工作之我见王命强;
公安派出所开展城中村消防监督检查的困境及对策李远和;
对加强无证旅馆管理的思考张文华;
物流寄递业治安管控问题的思考姚昕悦;
收录论文:对加强无证旅馆管理的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小旅馆迅猛发展,与之相随的是治安乱象丛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对此,要规范和加强家庭式旅馆业管理、破解无证旅馆整治难问题必须改变以往单靠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思路,开拓新思路,探索新理念,强化整治工作,零容忍,严查处,提高管理水平,结合科技手段,打防并举、疏堵结合,坚持多点发力,形成合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综合治理。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时代公安警务训练之变革————作者:郝鹏翚;南兆营;王雷;
摘要:随着科技及实践的发展,公安警务训练逐步完善,但仍未完全适应现代警务实战需求。人工智能凭借数据分析、智能交互、智能评估等技术优势,在优化训练内容、提升训练效能、增强训练实战适应性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现阶段,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公安警务训练须正视数据安全、技术适配、成本投入、伦理规范等诸多挑战,可通过搭建公安数据共享平台、优化AI警务训练系统、明确伦理及法律边界等方式,提升人工智能算法适应性,进一步推动其...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守正出新——基于法治理论的实践向度————作者:雍自元;
摘要:马克思主义法治观认为法律应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良善是法的价值蕴含;“法”应当包含自然法的精神、适应社会道德情感;司法公正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为了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过程当中;司法机关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
溯源、要义与价值: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作者:杨梦雪;
摘要: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思想精髓,发轫于习近平主政地方到中央任职的政治实践,是在“两个大局”的宏阔背景下,对国家文化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到关键节点的积极响应。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什么是文化遗产”“为什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构成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指向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价值功能与路径选择。...
历史谱系与现实考量: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核心内涵与发展————作者:林晓萍;陈新锦;
摘要:毒品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系统工程,禁毒人民战争则是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路径。20世纪90年代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以来,中国禁毒界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禁毒人民战争”这一表述也开始频繁出现,但学界却因诸多原因而缺失对其内涵的系统深入研究,且对禁毒人民战争与禁毒国际合作之间的从属关系存在较大争议。观照禁毒人民战争的历史谱系可知,其概念源自人民战争思想,生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禁毒历史实践。从国际毒品治理...
从建议到决定:侦查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效力的厘清与重构————作者:郭烁;王海硕;
摘要: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贯彻“慎押”刑事工作要求的重要手段,但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检察院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后无法直接解除已批准的羁押措施,只能向公安机关发出建议。这种“柔性效力”造成了批捕权和解除权的分离、羁押期间的变相延长以及国家赔偿中决定撤销者与责任承担者分离等诸多困境。无羁押必要性之决定是检察院解除自行作出的批捕决定,而非仅是对公安机关自决事项进行法律监督。可以将侦查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活动解释...
警务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以4种典型警务模式为视角————作者:郭帅;李楠;杨博娟;
摘要:中国警务现代化的本土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点、彰显中国力量、服务中国人民的警务模式,其中以“一村一警”“警务广场”“微警务”与“智慧警务”为典型。“一村一警”符合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既顺应了公安改革趋势,又彰显了“情理兼顾”的价值认同;“警务广场”关注社会公众的主体感受,强调用基层百姓的感受考量社会治安问题;“微警务”通过信息发布、在线服务、互动交流等方式“嵌入”公众生活,将警务产...
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之不足与完善————作者:何立荣;叶子俊;
摘要:我国在立法上已经引入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的相关理念,展开了分级处遇体系的初步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的理论基础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恢复性司法理论、国家亲权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及标签理论。但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现存罪错行为分级标准模糊、专门矫治教育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两大方面的问题,导致未成年人罪错行为临界预防与根源治理的实效性较为有限。对此,可以通过明确罪错未成年人行为分级标准、重构罪错未成...
比较与重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体系的域外经验与中国路径————作者:张家珠;
摘要: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体系目前呈现出过度聚焦“保护性”导向的态势,而适宜的做法是平衡惩戒与教育矫治的关系。从应然角度看,对“刑事本位”与“福利本位”的权衡,构筑了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处遇制度的基石。从实然角度看,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尚有不足之处,三分法的分级标准并未达成共识,干预措施也存在缺漏。因此,应正确理解我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现有的分级标准还需整合、完善和创新。借鉴英、美、...
基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现代化演进的法理逻辑与路径——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考察————作者:张健;季坤;魏彰宏;
摘要:中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晚近百余年,基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回望晚近百余年的龙泉社会,发现在基层民事纠纷解决模式演进中,中央主导与地方实践并存,内生型秩序与外发型秩序融合,基层法院兼具司法属性和综合治理性。未来应当妥善处理中央立法与地方司法之间的关系,变革基层民事...
《民法典》优良家风条款的实施机制研究————作者:李付雷;
摘要:《民法典》第1043条第1款增设优良家风条款,为建设优良民风、社风和党风提供了法律保障。应从两个角度推进优良家风条款贯彻实施:一是在司法裁判过程中,作为法律原则适用于民事案件中,具体包括漏洞填补、规则选择、价值宣示和规则解释4个路径。法院应当准确识别案件争议点,穷尽寻找可适用的法律规则,加强释法说理的法律论证,依据比例原则对判决结果进行检验。二是发挥转介特别法的管道作用,授权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党...
投稿须知
摘要:<正>《福建警察学院学报》原名《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创刊,是全国省属公安专科院校率先创办的学报之一。本刊为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出版,大16开,112码。本编辑部实行匿名审稿,公正公平地遴选稿件。我刊按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编排,为使来稿符合规范要求,现特作如下说...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犯罪风险及其治理————作者:林翔;纪镔偌;
摘要: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构建的虚实融合数字社会,在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数字生活体验之际,也给网络犯罪治理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为响应国家数字治理政策导向,顺应元宇宙发展趋势,提升网络犯罪治理效率与效果,针对元宇宙网络犯罪呈现出的新态势,应从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及提高用户网络安全主体意识等方面入手。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有效应对并遏制元宇宙视域下的网络犯罪风险,维...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人才选用相关论述的理论意义、核心要义与实践价值————作者:郑会青;林锋;
摘要:科技创新人才是驱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人才选用相关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科技人才观的与时俱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人才选用相关论述强调倡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路线,要求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协同创新,强调科技人才体制的创新。这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行动指南,...
论AIGC视域下舆情智能引导、风险及应对————作者:许发见;钟明曦;
摘要: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助力网络舆情智能引导的内容创新、手段演进,并引领舆情引导进入“智能化”新范式。AIGC舆情引导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法律伦理层面、技术层面以及制度机制层面的风险。因此,应明确网信部门的舆情引导和监督的合法性;建立统一的数据质量标准和管控规范,提升语义理解技术;加快制定AIGC舆情引导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舆情智能引导管控监测机制
新时代公安院校警体类课程思政融合研究————作者:陈子琳;
摘要:警体类课程是公安院校的基础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警体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是优化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政工作的现实需要。以警体类课程特点为基座,厘清融合的内涵与意义,有利于公安院校实现价值引领、培育忠诚警魂。针对警体类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缺乏系统性、教师缺乏对警体类课程思政融合的深入理解,以及学生缺乏内生动力的问题,应完善警体类课程体系与内容构建,多措并举提高警体类课程教师思政水平,转变警...
纵深推进反腐败刑事法治体系建设————作者:彭澎;董智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完成了从运动反腐、制度反腐到法治反腐的转变,当前刑事治理在反腐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目前反腐败刑事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在政策、立法、司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刑事政策转型受制于传统反腐方式,刑事立法受法局限性的束缚,以及纪检监察体制尚不成熟导致刑事司法反腐效能不彰。为此,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刑事政策、立法及司法等制度的完善,加强法律实施,树立和维护反腐败刑事...
AI 2.0时代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益重塑——以信赖法益为中心————作者:阮方晓;
摘要:AI 2.0时代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存在多个主体责任区分不清、构成要件界定不明的问题,这是由于该罪法益存在争议导致的。既往有关本罪法益的界定有单一秩序法益观、复合法益观和双层次法益观,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适用上存在不足。因此,可以引入具有公私属性的、在AI 2.0时代有诸多价值的信赖法益作为本罪法益,并且从内部、外部和事后的视角来看,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保护的法益是国民对网络空间管理秩序平稳安全的信赖...
海南省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犯罪研究————作者:王敏;王婷;
摘要: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是一项针对消费者本人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国家税款的“套代购”行为是利用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的产物。该行为涉嫌走私犯罪,具有走私产品相对稳定、涉案人员多为年轻群体、网购平台为主要销售渠道以及犯罪模式较为固定、组织性较强等特点,一般涉及多个犯罪主体。预防和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犯罪要坚持“打、防、管、控”一体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反走私综...
刑事侦查中个人信息的分类分级体系和隐私保护——兼论强制性措施标准的转型————作者:何家俊;
摘要:个人信息分类分级制度的生成应从制度本身和制度前提两方面着手,充分考量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模式、个人信息和隐私逻辑关系,立足具体的分类分级制度建构。两大着眼点均应在刑事一体化理论的指导下,分别进行相应调适。制度本身需将刑法中个人信息分级标准进行调整,以契合刑事侦查的运行样态;制度前提需考量“侦查之上”“侦查之外”“侦查之中”3个维度,架构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平行-混合”结构。根据调整后的信息内涵、信息类...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作者:龙大轩;
摘要:中华法系是一套卓然不群且数千年传承不息的国家治理体系,涵盖了整个古代中国法律的制度、思想和文化。中华法系经历了夏商西周的“礼·刑”时代、春秋战国秦的“法·律”时代、汉朝至清末的“礼法”时代,以“和合”为总体特征。“仁”是中华法系的文化基因:一方面,法律制度的设计创制以仁义道德为指导;另一方面,法律制度的实施运行以维护仁义道德为追求。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特质,阐扬其义理、精神和价值,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国家级中国行政管理
- 省级城市党报研究
- 省级法制与经济(下旬)
- 省级党政研究
- 省级新疆人大(汉文)
- 北大核心学习论坛
- 省级《中国法学前沿》
- 北大核心《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决策借鉴
- 省级《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省级天津政协
- 北大核心法医学杂志
- 省级西部学刊
- 北大核心开放时代
- 省级南风窗
- 国家级《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省级大庆社会科学
- 省级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社会
- 北大核心党史纵览
- 省级四川统一战线
- 国家级领导决策信息
- 南大核心证据科学
- 省级《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国家级《海峡法学》
- 省级大江南北
- 北大核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