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杂志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探索杂志

探索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0-1019/D
国际标准刊号:1007-5194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查看探索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台湾研究杂志国家级政工类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武警工程大学学报杂志中国知网收录刊物

   《探索》杂志简介

  《探索》Probe(双月刊)1985年创刊,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本刊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探索》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探索》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72;总被引频次:1052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836;综合影响因子:0.477

  《探索》栏目设置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建设、政治学研究、经济论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理论探讨、学术争鸣。

  《探索》杂志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2018年《探索》杂志02期论文目录查询: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价值与建构钟明华;董扬;

  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吴怀连;

  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对科技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张三元;

  政治学研究

  治理视阈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张紧跟;

  收入不平等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刘一伟;

  “四直为民”机制:基层整体性治理的新探索任敏;

  协同共治:中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当代建构朱碧波;李璐燕;

  探索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治理满意度缘何影响公众的国家稳定感知——基于政府权威和政治价值观的作用分析————作者:郑建君;郝泽一;

摘要:国家长治久安不仅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实践标准,公众的治理满意度对国家稳定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既有研究对二者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条件的关注相对不足。基于善治理论、合法性理论和文化价值观理论,将政府权威作为中介变量、政治价值观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 000份有效数据的分...

数字技术创新的共同富裕效应——基于277个城市的经验证据————作者:唐任伍;史晓雯;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数字技术是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内生动力。基于城市经验证据研究数字技术创新的共同富裕效应,对理解和评估中国数字技术创新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技术、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从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构建包含“富裕”“共同”“可持续”三个维度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依据我国277个城市2008—2021年...

界面整合与流程可视: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减负的实践探索与内在机理——基于重庆市G镇“141”基层智治体系的观察————作者:刘元贺;

摘要:近年来,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尽管数字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应用效果呈现出复杂性:一方面,数字技术在某些场景中实现了减负增效;另一方面,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数字负担”的新困境。因此,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来揭示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减负的内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数字技术影响基层负担的理论认知,还能为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提供智力支持。重庆市G镇“141”基层智治体系在职责体系调整的基础上实...

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原则与进路————作者:燕连福;杨进福;

摘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传承与创新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却高度契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从激活目标来看,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世界性、革命性、发展性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性、民族性、和谐性、变通性,有助于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社会融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中华文明创新发展。在激活原则方面,需秉持指...

村企协作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实践机制与内在机理——基于四川省Y村的个案分析————作者:青觉;王敏;

摘要:乡村社区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促进乡村社区和谐稳定、充满活力并实现振兴是社区治理的基本目标。作为特殊社区类型的灾后重建型乡村社区,其治理不能简单地因循以经济理性为出发点的技术理路,而应该尝试其他有效的治理路径,避免“二律背反”现象的发生。村企协作是灾后重建型乡村社区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村企协作助力灾后社区重建及其治理效能的提升重在依据既定的历史与现实情境,结合治理目标来调试治理的组织结构并促进...

“同球共济”: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共识的精神力量————作者:吕朝辉;

摘要:“同球共济”精神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同舟共济”精神投射到国际关系中的生动写照,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属性。“同球共济”精神继承自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外交实践经验,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合作、和睦共处、和谐共生的普遍向往,是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共识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精神的出场,凝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智慧和经验,从精神层...

社交机器人的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启示————作者:邢国忠;赖希然;

摘要:新型数字化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为社交机器人的流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新型社交机器人展现出自动化传播内容、社交性搭建网络、中介性融入社会的特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社交机器人在传播虚假信息、参与热点议题以及传播政治信息等方面的行为,也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具体而言,社交机器人可能通过垄断意识形态传播源头、解构意识形态原有内涵、干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及塑造意识形态对象...

基于综合集成法的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应用逻辑、体系重构与未来展望————作者:吴光东;

摘要:超大城市面临治理主体多元化、对象复杂化和过程动态化等多重挑战,其发展和有效治理是当前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超大城市作为开放复杂巨系统,传统方法、层级化决策以及独立静态数据的治理模式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治理挑战,不利于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现有治理体系缺乏方法论指导且...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向度、限度及进路————作者:侯勇;肖洋;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的集合,包括基础理论型知识、方法论型知识、实践应用型知识与政策规范型知识,体系化地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基本形态。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类人”知识生产能力,为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生产提供重要技术工具,能够开辟知识生产的人机协同新模式、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赋能知识生产的智能化范式构建。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

自我革命的党性维度:内在关联、逻辑理据和有效路径————作者:何克祥;孙妙;

摘要: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性锻炼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一个重要维度和重要抓手,也是一条重要路径。党的自我革命与党员党性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抓好党员的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基础性重大意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注重党员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党性原则贯穿于自我革命的全过程及各个层面;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增强党员党性的必然要求。而理解党员党性修养、党性锻炼“何以能”为党的自我革命注入强大实...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特质研究————作者:徐俊;

摘要: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回答“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命题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系统的言说体系。就其基本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从生成动因看,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既是总结和汲取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形成规律性认知、彰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成就增强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新征程各种现实挑战强化忧患意识、塑造国际形象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战略考量;...

共同富裕的空间分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逻辑——基于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作者:王阳;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已经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研究视角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有研究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不同视角来讨论共同富裕的理论意义,虽展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多重性和实践复杂性,但也导致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念的阐释上,而缺乏实践体系的建构。基于空间视角认识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内涵,为破解这一理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作者:王传发;

摘要:厘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命题,需要从共同体建设的一般性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核心地位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需求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其蕴含的政治势能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需求、党的政治势能供给及其实现机制三个维度是剖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进路。从需求层面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增进共同性为旨归,以情...

韧性视域中面向城市复合风险的应急预案建设————作者:易承志;郑欣;

摘要:应急预案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编制和管理好应急预案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复合风险日益凸显,现有侧重于单一风险和静态场景应对的应急预案建设已难以满足现实需要。韧性视域中的城市复合风险经历了由单一风险到多重风险、多重风险关联产生复合效应以及复合风险的非线性演变过程,呈现出多源性、交互性...

从规划到治理:超大城市韧性提升的复合逻辑————作者:吴佳;

摘要:随着复合型灾害的深度演化,多灾种风险的叠加与共振加剧了危机后果,而治理体系与方式的适应性不足进一步放大了危机效应。面对复合型灾害环境的新挑战,建设韧性城市已经成为超大城市抵御灾害冲击的重要选项。在实践探索上,当代中国的韧性城市建设经历了借鉴域外经验、探索和运用新兴技术、形成国家与地方发展的韧性话语等阶段,构建了相对完整的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提升了超大城市的韧性水平。在理论认知上,基于发展与安全同构的...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理论内涵与建构路径————作者:胡洪彬;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要求。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建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境况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建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需要坚持系统思维,从理论上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施主体、面向对象、基本内容和运行程序等作出具体分析,以实现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作者:马福运;孙慧洁;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是一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中国式现代化的准备、探索、推进和拓展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生成场域与实践基础,不断充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内涵与结构体系,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进现代化的精神表征,而且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进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互动互促的内在机制在于,作为党...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保证————作者:徐芳;

摘要: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两个大局”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需要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保障其顺利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文化理论成果,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举旗定向、原则与目标等根本问题,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现代化建设环境的长治久安,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思想引领、文化导向以及政治保障等重大思想保证功能。习近平...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作者:张贤明;张旭瀛;

摘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民主实践的优秀成果,不断疏通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结构性梗阻,拓展制度体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的互构逻辑——以文明性为视角————作者:刘卓红;李斌;

摘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体两面”,两者呈现相向而行、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共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中华文明发展,都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发展和文化创新中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和融入现代文明元素,从而达到两者相互融合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强大的现代文明元素推动中华文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实现社会文明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