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杂志简介
《历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最早的一本综合性史学期刊。是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倡议创办的历史学专业刊物。毛泽东同志就创办《历史研究》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郭沫若先生是《历史研究》编委会的召集人,他撰写的发刊词论述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必要性,同时认为“认真能够实事求是的人,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然会逐渐地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接近而终于合辙。”
《历史研究》主要发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各种专业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刊登史学研究动态、读史札记和史学著作评论等。百家争鸣、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是《历史研究》编辑部同仁始终坚持不懈的办刊方针和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
《历史研究》栏目设置
专题研究、史家与史学、学术述评、读史札记、讨论与评议、书评、海外新书评介、读者来信
《历史研究》杂志收录情况: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推荐期刊:《军事历史研究》
《军事历史研究》是研究军事历史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季刊,该专业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内容涉及广泛,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到战术,从军事文化到军事人物均涵盖其中。主要栏目有新时期军事研究、人民军队史、现代军事、近代军事、古代军事、世界军事、军事理论与军事思想研究、军事文化研究等。
历史研究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亚洲草原早期游牧文明的形成————作者:邵会秋;
摘要:公元前2千纪的青铜时代是中亚草原地区早期游牧文明孕育和形成的时期。在公元前1千纪初,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文明出现于亚洲草原地区。它与之前的青铜文化相比,有诸多创新性特征,包括确立游牧经济的主导地位、出现成熟游牧机制;骑马术普及和骑射作战的广泛应用;武士贵族成为社会统治阶层;出现王权和国家、建造王陵级墓葬和大型礼仪中心;形成以草原动物纹装饰风格为载体的原始宗教或信仰。它与农耕文明的形成路径及认定标准并不...
两周时期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探析————作者:陈民镇;
摘要:西周时期,周人自称“我有夏”。迨至春秋,一些诸侯国自称“诸夏”。“诸夏”观念是“夏”观念的延续和发展,二者均蕴含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并体现早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夏”相比,“诸夏”涵盖的对象更多、地域范围更广,且进一步强调文化认同。周人在“有夏之居”营建成周,“有夏之居”与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开始发生叠合,在此基础上,春秋时期“诸夏”与“中国”也发生叠合,二者均被赋予文化共同体内涵
第六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八届历史学前沿论坛预告
摘要:<正>为持续深化中华文明理论研究,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文明史知识体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联合中国历史研究院专项工作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拟于2025年11月在上海举办第六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八届历史学前沿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将围绕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内涵、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及其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展开深入研讨
以“禴祭”为中心看殷周礼制转向————作者:夏虞南;
摘要:殷周之际的礼制转向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甲骨卜辞中的“龠”与“彡龠”、西周金文的“大禴”和《逸周书·世俘》中的“禴祭”仪式,呈现前后承续的历史脉络。“禴祭”是以音乐祭祀祖先的仪式,可伴随多种厚祀仪式,在殷周礼制中有通神功能和政治意义。周人继承殷商祭祀礼仪,将“禴祭”纳入其礼乐制度的设计中,融入周人对礼制伦理的构建和政治理念,实现礼制重心从厚祀到乐祭的根本转向,反映周初对殷商礼制的继承性创新,是周...
第十二届青年史学家论坛预告
摘要:<正>为推动社会形态与土地制度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联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于2025年10月在重庆举办第十二届青年史学家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社会形态”,将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以及中外土地制度比较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宋代城市厢制演进路径——兼论“唐宋城市革命论”————作者:来亚文;
摘要:唐宋之际大多数城市形态并没有发生剧变,只是在城市管理制度上,发生从里坊双轨制到厢制的转变。宋代城市大体形成“以厢统界”及“厢坊分立”管理格局。在治安管理上,厢官职能被加强,而街巷门禁制度得以放宽甚至废除;在户口和赋役管理上,城市联户制度与乡村地区同步发生转变。元代录事司制是对宋代厢制的强化。明清废除录事司制后,更重视城墙、巷栅等物理分隔设施建设以及基层自治力量
辛亥革命时期西北治理体系的终结————作者:章成;
摘要:1911年末,西北各地陆续爆发革命。末任陕甘总督长庚期望在“守甘”基础上“复陕”,利用清廷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构建的西北治理体系作紧急布控,统筹全局战事。南北和谈期间,长庚致力于“勘定西北”,为清廷力保立足之地,并提出以边疆拱卫中央的设想,站在革命军对立面。清廷倾覆之时,他又企图在西北“再造王室”,对抗共和。最终,晚清西北治理体系随清廷覆灭而终结,民国时期西北各省不再以区域整体形式参与国家政治架...
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兵士”群体的阶级分析————作者:刘辉;梁姝;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最初将近代“兵士”群体与土匪并称为“兵匪”,视其为“非阶级化的游离无产者”,凸显其危险性;自1923年末,开始更多使用“游民无产阶级”一词指代“兵士”整体,认为其也有革命性。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又以脱离劳动时间长短为标准,揭示“兵士”群体复杂的阶级构成,尤其是破产不久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流氓无产阶级的存在及危害。这一系列转变,为开展兵士运动、大量吸收“兵士”群体加入红军并有针对性地改...
20世纪30年代美国驱逐墨西哥移民考察————作者:梁茂信;朱浩颉;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为减少社会失业率,美国政府禁止有合法身份的外籍人就业,并以“公共负担”等名义将其驱逐出境。被驱逐者来自多国,墨西哥裔最多。美国人刻板地认为,墨西哥裔严重依赖公共福利,并担心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从墨西哥传入美国。然而,美国的驱逐政策不但未能缓解本国失业问题,还给移民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痛苦。更重要的是,美国移民局常常执法过度或越俎代庖,剥夺被驱逐者正当权利。其种种歧视性做法,与处理国内...
古埃及王室人物形象和王名破坏探析————作者:史海波;李智琳;
摘要:<正>雕像、浮雕和墓室壁画是古埃及王室人物形象的重要载体。雕像通常由石料或金属制成,以三维立体形式展示王室人物形象,包括表情、姿势、服饰和名衔等细节。浮雕和墓室壁画是以石墙或岩壁为基材制作而成的二维图像,呈现供奉、祭拜、战争、加冕等仪式场景或叙事主题。尽管王室纪念物的形制各有不同,但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
四十年来我国敦煌学发展及展望————作者:郑炳林;
摘要:敦煌学在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后的40多年中获得长足发展。40年来我国敦煌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敦煌文献系统整理不断推进、敦煌学研究蓬勃发展、跨学科交叉与融合愈发显著等方面。未来敦煌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于,加强敦煌非汉文文献研究、推动敦煌学研究时段前后贯通、拓展敦煌学研究地域、拓宽敦煌学研究视野、继续深化敦煌佛教研究
“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蓝公武————作者:周月峰;
摘要:除胡适、李大钊外,蓝公武也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重要参与者。蓝公武认为“主义”是第一位的,问题全靠主义制造;在研究之外更需鼓吹主义,形成民众运动,实现“根本解决”。但他将十月革命的成功理解为俄人信奉社会主义“与昔日之信奉宗教无异”,看重主义抽象性的“神秘的效力”,堕入唯心主义。蓝公武主张宣传主义,与回避主义的胡适不同;但他未明确具体信仰,与逐渐择定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不同。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震撼,使...
新时代古文字学学科建构————作者:黄德宽;
摘要:以跨学科视角回顾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古文献学等学科对古文字学形成和发展的推进,从古文字材料整理、各类工具书编纂、古文字考释和专题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可以勾勒出我国古文字研究和学科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古文字研究和学科建设,要围绕加强理论综合研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以及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等关键环节,着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古文字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新兴交叉学科
百年徽学的成就及趋势————作者:唐力行;
摘要:徽学是区域学研究的典范。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百年徽学已走过发端、筑基和深化三个阶段。徽州文献,尤其是徽州文书被誉为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后又一次重大发现。徽州文书大量整理出版,极大促进了徽学的深化。徽学研究经由社会经济史、区域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的路径,借助新材料研究新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后来者应注重公共的徽州文书资料库建设,厘定徽学重要概念定义...
20世纪60年代美亚学者的现代化论争————作者:张杨;
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体系日臻成熟。在冷战影响下,美国试图借助学术渠道向海外传播特定现代化知识体系,并促其实现“在地化”。现代化理论向亚洲传播过程中,美亚学者围绕现代化诸多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揭示出美国跨国知识传播战略背后的政治考量,以及隐含其中的复杂政治博弈。同时,论争亦表明,亚洲学者对各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并致力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历史研究》2024年总目
摘要:<正>~
祭祀制度与晚商王权————作者:腾兴建;
摘要:武丁、祖庚时期,商人相信鬼神权威,神权力量强大。商王通过掌握主祭权、假借鬼神名义发号施令等方式,借助神权巩固统治,但神权的强大又制约王权进一步发展。因此,从祖甲开始,商王通过调整祭祀制度强化王权。祖甲时期形成的周祭制度突出历代先王崇高地位,体现王权至上性;廪辛、康丁时期形成的祊祭制度重视直系血统传承,是商王以宗法强化王权的重要举措。周祭、祊祭等祭祀制度的盛行,反映神权逐渐跌落、王权逐渐增强。到商末...
蒙元帝玺制度演变新论————作者:周思成;
摘要:蒙元时期帝玺制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受中原宝玺制度影响,在文书行政中“杂用金宝”。贵由汗、蒙哥汗时期,帝玺作用日益突出,展示了大蒙古国独特的统治思想和对外关系理念。忽必烈时期定型的元朝帝玺制度广泛采用金制。经成宗到顺帝的因革损益,元朝帝玺逐渐成为皇权象征符号和朝廷文书行政中的关键信物,其间一度引入汉唐礼制中的“八宝”。玺印作为中原王朝传统统治技术,对推动草原家产制政...
“阿贾克斯行动”对英美情报合作模式的形塑————作者:刘金源;李卓霖;
摘要:二战后,英美出于防御苏联的需要开始联手构建情报合作体系。1953年,两国在针对伊朗的代号为“阿贾克斯”的隐蔽行动中,首次开展实质性情报合作。通过扶持反对派、操纵舆论等手段,英美推翻敌视西方并坚持石油国有化政策的摩萨台政权。借助“阿贾克斯行动”,英国不断将自身安全义务让渡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考虑,美国逐步接过对抗苏联的大旗。“阿贾克斯行动”推动英美情报合作模式形塑及未来隐蔽行动开展。英美推行的以干涉...
旅莫支部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作者:孙会修;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级干部的基地,旅莫支部将批评训练视作党员教育重要内容,在批评训练中坚持集中领导,反对泛民主化思想,注重锤炼成员党性和革命技能,摸索出以五步阶级分析法为核心的系统化训练方法。通过党员训练,旅莫支部认识到加强党员入口管理的重要性,推动中共中央改党员登记制为预备期制,对组织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旅莫支部训练经验推广至国内后,改变了国内党组织批评训练的面貌,有利于组织开展针对性训练,...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法制资讯》
- 省级东北亚学刊
- 省级韩国研究论丛
- 省级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省级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 国家级武警工程大学学报杂志
- 省级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兵团工运
- 省级时事魔镜
- 省级山西青年
- 省级法治人生
- 省级人民政坛
- 省级领导文萃
- 北大核心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 省级中国减灾
- 省级今日湖北
- 省级理论界
- 省级《政府法制》
- 省级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今日海南》
- 省级《法制与社会》
- 省级西南民兵
- 省级山西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人口与计划生育
- 国家级研究生法学
- 国家级解放军生活
- 北大核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省级湘潮(下半月)
- 北大核心浙江社会科学
- 国家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