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建设》(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档案学会主办,学术性、指导性、史料性兼容,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档案专业,面向社会各界,热诚欢迎赐稿、赐教。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学术园地获明珠奖栏目。
档案与建设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视点、信息传真、学术新苑、业务纵横、时代风采、环球视野、档案广角
档案与建设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陕西档案
《贵州档案》档案学刊物。交流省内外档案工作经验,宣传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档案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介绍档案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
档案与建设最新期刊目录
档案数据溯源:内涵、特征与模型构建————作者:张昊;
摘要:档案数据是档案学者反思档案与数据关系时凝练的档案学术语,具有档案与数据的双重属性。文章立足档案数据的生命周期,研究如何应对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和故事化过程中档案数据的变动;提出“档案数据溯源”的概念,在与数据溯源、档案元数据和档案数据化的对比中明晰其内涵,借助“五态四化”的档案对象空间转化视角深入解释档案数据溯源的单态溯源、溯源难度攀升、信息价值回归和数据价值回落的特征,并参考PROV,结合Ri...
可解释人工智能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初探————作者:李思艺;王振杰;陈子忆;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在展现其强大功能的同时,与之相伴的应用风险也在不断凸显,令关于算法透明度及其衍生技术的可解释人工智能渐入研究视野。文章梳理了可解释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三类可解释人工智能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场景,即档案资政、档案开放审核、档案数据治理,以期丰富档案领域的技术研究视角
基于叙事传输理论的数字人文获奖项目叙事技巧研究与启示————作者:王萍;赵柯人;
摘要:叙事传输是一种从用户体验出发,通过特定叙事技巧改变用户态度的故事信息说服机制,对其的科学合理运用可为数字人文项目提质增效。文章运用质性的案例分析和归纳法,以“数字人文奖”平台典型获奖项目为案例来源,从叙事质量、个人因素、情景因素三个维度搭建获奖项目叙事内容得以成功传输的分析框架,最终得出可供我国数字人文项目开发借鉴的叙事技巧,即守正创新,提高叙事质量;促进共鸣,贴合用户情感;开拓意境,雅正叙事情境...
关于《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第5部分:档案保管服务(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思考————作者:李海涛;林可楠;
摘要:2024年6月《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第5部分:档案保管服务(征求意见稿)》公布并面向档案学界业界广泛征求意见。研究结合近3年来我国档案服务行业相关系列调研结果,从部分标准与档案保管服务行业的适配性、可操作性、内容表述与编制格式等维度针对该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思考。最后,遵循标准设定的适用性、操作性、规范性原则,从强调标准符合档案保管服务行业发展实际,清晰操作程序并形成量化标准或方法,规范标准内容及术...
数智技术背景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现状、困境和对策分析————作者:马双双;凡晓辉;周冉瑶;张静;
摘要:数智技术背景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对深化国民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解码中华文明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网络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活化主体、活化技术、活化内容与方式、活化宣传四个维度对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活化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数智技术背景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存在主体协同效应尚未发挥、技术应用尚不全面、资源建设尚不完备和活化宣传尚不到位等...
招聘需求视角下档案人才专业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作者:姜欢;曹玉;张石;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对档案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是适应职业发展需求的关键。文章通过对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近五年的人才招聘情况进行调查,共收集25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的172条招聘信息。围绕档案人才专业化能力的核心要素,对岗位需求、专业、学历、工作经历、年龄等招聘条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总结实践部门对档案人才专业化能力的需求特征,表现为多元融合的专业知识、系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守正创新...
展望“十五五”:档案事业改革创新三题小议————作者:郭硕楠;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档案事业“十五五”规划提供了坐标参考。文章从经济改革、科技创新、人才教育三个向度专题分析档案事业“十五五”时期发展新方向。其中,经济向度创新包括档案资源要素化、档案产业发展和档案工作团体标准建设;科技向度创新包括档案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和档案工作与技术创新双向融合;人才教育向度创新包括档案学科联盟建设、档案人才教育“十五五”专项规划制定与实施,以及打造档案人才培育实体空间
清代漕运知识库构建研究————作者:宋雪雁;赵小旭;
摘要:清代漕运对于维持清朝中央政府政治、军事、经济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古籍知识库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基于本体理论设计清代漕运知识库,将其分为数据资源层、本体模式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服务层,包含数据可视化、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功能。文章在完成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复用和自建设计清代漕运本体,利用Neo4j图数据库和Visual Studio Code开发工具,集合多种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清代...
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中“职责分离”的重申——兼论信息级档案开放审核相关问题————作者:郭朗睿;
摘要:当前档案开放审核中广泛存在着职责不明晰的问题,导致协同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和运作。为此需要引入“职责分离”概念,将档案开放审核拆分出不同的阶段任务,并明确各参与主体差异化、不重叠的职责。档案主管部门应推进档案开放负面清单制定,档案形成(移交)单位负责根据负面清单对归档文件进行信息标注,国家档案馆负责根据信息标注情况形成审核结果。除此之外,信息级档案开放审核中的相关问题在职责分离视角下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档案赋能申遗:泉州市档案馆实践路径与经验探析————作者:马安妮;隋鑫;
摘要: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市档案馆在该项目申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厘清档案部门与申遗工作相辅相成的内在逻辑,然后梳理泉州市档案馆参与泉州遗产项目申遗的历程,探究泉州市档案馆助力泉州遗产项目申遗成功的做法,最后归纳其成功经验主要在于打造申遗档案中心管理模式、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库、讲好串联性遗产故事,为我国各地档案部门发挥效能、...
我国海外离散档案数字化回归研究————作者:蔡娜;吴沅积;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大批历史档案流失海外,过往实践显示出离散档案的实体回归难度较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为离散档案回归探索新的数字化路径。文章根据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数字化回归”理念,从文化传承视角出发,通过历史回顾和困境剖析,结合卡塔尔数字图书馆“数字遣返”计划和“汉典重光”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案例,阐述归纳出离散档案数字化回归的文化传承价值、协同合作趋向和技术支撑需求,并立足新的文化使命,从坚定文化自信...
新时期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模式探析——南京医科大学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创新实践————作者:陈逸寒 ;李茜倩;
摘要:南京医科大学一直以来将资源体系建设视为档案工作重中之重,以机制之变聚合主体动能、以理念之变破解流程难题、以站位之变拓展宣传效能、以方法之变推动数智转型,并就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组织基础的关键点、丰富编研成果和展示形式以用促建、参与高校治理提高档案资源质量等方面结合实践进行学术研究和探索创新,形成筑网、建链、强点等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
关于“十五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前瞻研究的征稿启事
摘要:<正>“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即将开启,这是档案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也是面向实现全国档案事业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节点。为更好地谋划“十五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本刊诚邀广大档案人就“十五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问题展开前瞻性探讨。一、征稿内容1.“十五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主要挑战;2.“十五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框架、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等设想;3.“十五...
信息组织理论视角下全宗理论的重新审视————作者:黄新荣;赵夏;
摘要: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的核心环节,信息组织理论为档案整理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在梳理档案整理相关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指出全宗理论在应用层次、适用机构、理论实质三方面的局限,并探讨了信息组织理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潜力,提出通过“实体—信息—知识”三个层面有序组织,重新审视全宗理论,以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新需求
谈谈“档案”与“建设”————作者:覃兆刿;
摘要:<正>1996年的一个夏夜,我从路灯下的旧书摊上挑得《半农杂文》。原来,“叫我如何不想她”的刘复先生,竟也对敦煌卷子和太平天国文书如痴如醉。遂草成一文并投寄《档案与建设》,仓促初见,她留给我清新、慧眼、温雅的印象。次年,以曹喜琛先生为主任的首届教育部档案学教指委成立,滥竽其中,我又于珍珠泉边喜闻任遵圣先生长期赠阅该刊的承诺。尤其,“拙论”早期申说,有几篇顺利见诸该刊,更令我一睹她专业、理性和前瞻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档案馆智慧编研的应然态势、实然困境和使然策略————作者:邢变变;刘阳;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档案馆智慧编研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档案馆智慧编研显露出档案数据处理智能化、编研作品呈现多样化、用户服务推荐智慧化等态势,存在语料构建成本高、技术应用难度大和相关人才储备少等困境,需要推进全国档案资源集成与整合,加强语料安全控制;扶持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技术应用风险;开展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提升档案编研水平等
身份认同视野下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档案开发策略研究————作者:杨荣熙;隋鑫;
摘要:黄埔军校同学会档案作为“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档案资源之一,从身份认同视角对其进行开发,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梳理黄埔军校同学会档案的内涵、保存与开发现状,指出在身份认同视角下黄埔军校同学会档案对于增强个体认同与群体认同的独特价值,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维护认同基础、加深认同联结、扩大认同效益三个层面展开策略分析
强化“十五五”时期档案文化赋能:以供给侧数字化改革推动档案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作者:杨光;刘越男;
摘要:为强化档案文化赋能强国建设,以供给侧数字化改革推动档案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应是“十五五”时期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质量跃升新台阶的重要着力点。推进档案文化创新应确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双擎驱动,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坚持文化创意引领;三是跨界融合,打通领域业态边界,推进场景融合创新;四是分步实施,优先重点领域探索,有序推进整体布局。落实四大重点任务:一...
关于《“十五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编制要点的思考——基于多维政策文本的分析————作者:嘎拉森;丰雨欣;王长圆;
摘要:“十五五”时期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编制该时期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党中央和国务院“五年规划”编制政策、省级区域档案“十四五”规划及相关行业“十五五”预研成果,进行多维度政策文本分析,为《“十五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不同维度政策在指导思想、规划制定原则与过程、实施和保障措施方面存在共性,在发展目标与任务上有差异。为此,规划编制应树立系统思...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的档案行动:“十五五”规划的新视角————作者:周毅;
摘要:国家数据治理体系和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等是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的重要背景,也是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实现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型时必须关注的重要因素。文章在阐释可信数据空间基本涵义、主要任务等基础上,对档案机构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主要短板进行了分析;从理念、目标、行动与能力等方面,对将档案机构作为可信数据空间重要节点、强化档案数据处理流程的可信控制与经验复制、深化多源数据融合利用与场景创新和确认档案机...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天中学刊
- 北大核心《法学论坛》
- 国家级中国青年
- 省级新世纪周刊杂志
- 省级青海政报
- 国家级《海峡法学》
- 国家级方圆法治
- 北大核心社会保障研究
- 省级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特别关注
- 省级政治思想史
- 省级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西部学刊
- 省级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省级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兵团工运
- 省级江佑论坛
- 省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省级广东党史
- 学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国家级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 国家级领导决策信息
- 北大核心改革
- 省级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 省级《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决策咨询通讯》
- 国家级《时代法学》
- 国家级公安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