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社会政策研究

社会政策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0-1428/D
国际标准刊号:2096-2274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主管单位:民政部
上一本期杂志:党员文摘党建信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派出所工作国家级政法杂志

   《社会政策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和中国民政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社会政策研究》杂志在北京创刊。这是国内第一本以社会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

  《社会政策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社会进步。是一本集学术、政策、应用和实践于一体的是国家级学术期刊。

  《社会政策研究》是国家层面发行的社会政策研究专刊,要发挥引领研究、促进交流、追踪前沿的作用。要引导社会政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聚焦社会领域重大问题,形成具有前瞻性、可行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阅读推荐: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杂志坚持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民主与科学》杂志致力于传播科学精神、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勇于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形成《民主与科学》的鲜明特色风格。

  社会政策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形势、战略与进路————作者:原新;金牛;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目标,需要科学认识人口形势特征的新常态,包括少子化与减量化交汇、长寿化与老龄社会交叠、出生性别比偏高与社会性别比失衡交互、人力资本优质化与高等教育“双千万时代”交织、流动迁移活跃与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交融、婚姻家庭简约化与缩减化并行。基于此,亟待把握人口与生产力相适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业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等集成战略,...

流动人口何以共享社会救助资源:焦点、制约与路径————作者:刘璐婵;祝建华;

摘要:目前流动人口在常住地难以共享救助资源,宏观制约因素在于社会救助制度受制于户籍制度与属地化管理原则以及不完善的救助制度顶层设计,导致救助项目滞后与匮乏、救助资源配置失衡,进而催生“救助洼地”;中观制约因素在于人口流动挑战了当前社会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引发了财政事权与决策权的冲突、增加了财政转移支付的难度、造成财政支出责任失衡,进而抑制了地方政府救助动力,令流动人口救助需求遭到拒斥;微观制约因素在于人...

政策工具是否实现了政策价值?——1978—2023年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政策的变迁与成效————作者:吴光芸;周芷馨;

摘要: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当今社会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重要议题。当前妇女权益保障政策的应然价值与实然政策工具之间仍存在结构性脱耦,课题组构建了“政策工具—政策价值—政策变迁”的分析框架,采用NVivo软件对1978—2023年共226份政策文本进行计量统计及内容分析,探究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政策变迁中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并辨析其承载的政策价值理念。研究发现,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政策变迁历经了政策调整期(1978...

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下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若干对关系————作者:岳经纶;周到洋;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兜底性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柱,不仅承担着减贫、促进社会公平和保障社会稳定等多重职能,而且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多重矛盾和张力。尽管“十四五”期间通过提标扩面、优化专项救助等多项改革措施,力图实现“应保尽保”的政策目标,然而政策实践中却暴露出了“标提围扩量减”悖论,以及政策叠加、福利悬崖、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本文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要求,认为我...

国家能力、灾害压力与清代长三角的慈善组织发展:基于QCA方法的联动效应研究————作者:周嘉豪;

摘要:传统福利实践与国家能力以及灾害压力高度嵌入。已有研究对清代慈善组织形成的条件和机制缺乏深入探讨。通过建立清代苏浙皖三省慈善机构数据库,本文探究了慈善组织的内在规律,提出了理解该地区慈善能力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三省各府级行政区的慈善机构涌现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在慈善发展较好的地区,官僚与民间资源配比情况与是否面临灾害压力构成两大基本维度,前者可分为均衡发展型、官僚助推型与民...

教育公平与收入差距——基于教育隐性补贴再分配效果的估计————作者:杨穗;赵小漫;李实;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和省级教育经费支出数据研究发现,2013年以来基础教育各级支出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总体缩小,教育隐性补贴的再分配作用增强。但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当前的教育总投入和生均经费支出仍然偏低,制约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实现。要从保障多渠道教育资源投入、增强教育隐性补贴再分配功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来提升教育公平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全面推进教育共享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的社会阶层:研究议题、脉络与进路————作者:杨城晨;吴依萍;张海东;

摘要:新的社会阶层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生相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群体,其崛起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本文从研究的核心议题和脉络两个维度对近年来社会学关于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社会流动、参与社会治理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社会心态和政治态度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呈现了当前学界研究的总体面貌。在此基础上,本文关注到信息社会的到来和社会的变革给社会学形成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相应地,文章...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就业群体:身份认定与收入保障————作者:党生翠;王实荻;

摘要:新就业群体劳动形态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职业风险较大。随着平台企业和平台劳动者之间劳动争议增多,新就业群体的收入保障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网约车行业为例,比较了欧美国家和我国对于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身份认定和收入保障的不同路径,分析了各自的政策困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欧美国家对于新就业群体属于雇员还是独立承包商的身份界定摇摆不定,导致劳资双方激烈博弈。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劳动者...

社会比较、相对剥夺感与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基于深圳市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作者:陈蕾;张佳靖;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随迁老人日益增多,其城市适应与社会融入等问题愈发凸显。利用深圳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对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进行系统考察,并分析社会比较对社会融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有别于以往的横向划分,本文将社会融入由内往外划分为五个维度后,发现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水平整体较一般,家庭融入较好,而社区参与水平极低。第二,随迁老人的社会比较倾向、相对剥夺感整体水平较高。第三,社会比较对随迁老...

西方关于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认识的发展——基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视角————作者:丁建定;

摘要:西方关于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的认识,包括自由放任主义阶段的“理性社会制度”、“大家庭联盟”以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国家干预主义阶段的“人民之家”、“守夜人”以及“福利国家”,第三条道路阶段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社会投资国家”等思想和主张。西方在上述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关于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的认识,成为指导和推动其不断改善社会治理的状态和效果的重要理论基础。西方关于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的认识具有系统的...

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有效:重要意义、实践探索和改进建议————作者:侯新毅;王伟;湛礼珠;

摘要: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强调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和实现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分析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有效的重要意义、实践探索、面临问题和改进建议,认为基层治理有效是巩固党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以理念、制度、机制、方法等创新为重点,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有效不断推进,但在治理体制、治理方式、多元主体发挥作用等方面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

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婚姻家庭辅导政策考察————作者:郝海波;

摘要:婚姻家庭辅导旨在促进构建平等、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在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婚姻家庭辅导政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规范确立到深化发展的演进过程,现已成为婚姻家庭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家庭功能不断弱化以及婚育文化观念日益淡薄,中国婚姻家庭辅导政策亟须适时进行结构性的创新与调整。为此,本文系统回顾中国婚姻家...

共富型慈善:慈善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江亚洲;徐东涛;

摘要:在共同富裕进程中,慈善发挥作用的经济社会背景已发生深刻变化,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慈善形态,共富型慈善或可成为未来我国慈善发展的方向。本文构建了共富型慈善的“主体—议题—策略”分析框架。共富型慈善的主体关系呈现为一个层次分明的“三圈”结构;促进精神生活富裕、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参与突发灾害救援是共富型慈善优先关注的议题;实现共富型慈善要发挥慈善混合分配方式的作用,实现财富...

中国第一代“少子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基于生命历程视角的分析————作者:乔晓春;

摘要:本研究以1950—1975年出生的群体为研究对象,该群体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两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并经历了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一孩”政策的实施阶段,成为该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从而形成了中国首批少子老年人。2010—2035年,这一群体将逐步进入老年阶段,他们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赡养父母的最后一代人,同时也是首批因子女数量减少而面临赡养资源不足的老年人群体。这一现象给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时应势深化改革创新 着力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作者:蒋玮;

摘要:<正>2024年10月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继2019年首次对民政工作作出系统性重要指示后,再次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政事业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并明确工作要求,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职责定位、改革方向、重大任务、价值取向、领导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我们因时应势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

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论纲————作者:林闽钢;

摘要: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标配,托底有力的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成熟定型的标志。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成为国家治理的托底性工具,其制度属性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救助、人口大国的社会救助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救助,具有积极主动、温暖如家,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物质+服务、综合帮扶的鲜明特色。在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

再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张力————作者:汪华;翟一鑫;

摘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乃至于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的重要施政目标。主流观点认为,再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不过,再分配与初次分配的关系,以及再分配对于推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仍具较大的讨论空间。正确认识再分配与初次分配的关系,方能把握再分配对共同富裕发挥作用的可能空间。通过对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本文认为,初次分配属于制度性范畴,而再分配则是政策性范畴。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制度性的,如...

剧变时代、顽劣问题与共创:不确定环境下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变————作者:王超;赵彤;

摘要:在当今剧变时代,社会治理面临日益复杂的顽劣问题,传统的治理范式难以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挑战。本文以共创范式为核心,探讨如何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与创新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本文首先分析了剧变时代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顽劣问题的特征,指出传统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局限性。其次,本文通过对共创范式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揭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实际案例“村长工作坊”,本文展示了共创范式如何在乡村振...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协同————作者:王震;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之间的政策冲突及其协同路径。传统的分解式的医疗服务定价模式基于对单个项目的成本补偿,而医保的前瞻性打包支付则基于不同病组的比价关系以及医保支付总额。二者之间的冲突既体现为医保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也反映在医保内部政策的不一致上。在医保成为主要战略购买方的背景下,应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协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现由分解式定价向打包式定价转变。对于具备条件能...

医疗资源共享与医患关系改善:基于城市医联体建设的考察————作者:何庆红;朱凤梅;王震;

摘要:构建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亦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本文以城市医联体建设为例,采用2012—2022年三个地级市医疗机构年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医疗资源共享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医联体建设实施后,医疗纠纷例数显著下降15.8%。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医联体建设通过发挥技术效应和管理效应,显著提升了医联体内二级及以...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