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医学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354/R
国际标准刊号:1671-8925
主办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主管单位:卫生部
查看中华神经医学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研究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大众心理学心理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神经外科期刊,创刊于200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主办,杂志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其特点是神经内外科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适应了当前神经医学整合与发展的趋势。2004年第一军医大学集体移交地方,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鉴于《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在短短两年的办刊时间里取得的巨大进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同意接收我刊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自2005年1月起我刊的主办单位由改为中华医学会,成为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一员。

  《中华神经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医学专业期刊。吴阶平副委员长题写刊名,王忠诚院士、王正国院士、鞠躬院士、钟世镇院士、李春岩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徐如祥教授任总编辑。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已经打破了传统模式,更加强调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神经内外科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已从过去的按专业分工走向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的创刊,正是顺应了神经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论著、研究快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讲座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社简介

  1、《中华神经医学》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中华神经医学》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中华神经医学》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阅读推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广州医学院学报》医学学报征稿,创刊于1991年,由广州医学院主办。本刊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栏目有论著、临床、交流、实验技术、短篇报告、中医中药、综述等医卫文章。

  中华神经医学最新期刊目录

TTC3基因变异致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作者:杨慧敏;刘海滨;张庆彪;杨莉;邱世彦;徐那;朱丽萍;李玉芬;

摘要: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infantile epileptic spasm syndrome, IESS)是一种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多于婴儿期发病, 高峰发病年龄为4~9月龄, 典型临床特征为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度失律和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或倒退[1,2]。IESS的病因复杂多样, 主要为遗传因素[3]。目前已发现WDR45、KCNQ2、SLC1A4、RARS2、UBA5、IARS2、PHACTR1、T...

IGF2BP2抑制剂CWI1-2对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替莫唑胺耐药性的影响————作者:伊木然·伊拉木;陶震楠;孙毅;杭春华;

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mRNA结合蛋白2(IGF2BP2)抑制剂CWI1-2对SHG-140、LN229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以及替莫唑胺(TMZ)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1)体外培养SHG-140、LN229胶质瘤细胞株,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0.1、0.2、0.5、1.0、2.0、5.0 μmol/L CWI1-2作用24、48 h对2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范梦妍;李菁;段传志;史怀璋;刘爱华;孙晓川;范锋;李进一;刘朝;徐浩文;王林玉;姚智强;钟海龙;张笑闻;林日金;万佳鑫;张楠;刘惠翔;张佳镁;管生;

摘要:目的评估Neuroform Atlas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处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MCA分叉处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破裂动脉瘤28例(60.87%), 未破裂动脉瘤18例(39.13%);所有患者接...

慢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与认知记忆能力、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冉星雨;刘雨茜;孙晨;罗文晰;陈伟能;苏凤娟;徐福平;裴中;

摘要:目的基于MemTrax迈睦睿记忆测量程序探讨慢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自2024年4月至2024年9月收治或院内广告招募的220例慢性失眠(每周失眠≥3 d, 病程≥3个月)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 根据PSQ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失眠组(7~10分)、中度失眠组(11~15分)、重度失眠组(16~2...

3种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作者:宋平;李知阳;雷盼;华秋伟;高论;江洪祥;周龙;叶晖;陈谦学;蔡强;

摘要: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SSICH)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再出血、脑水肿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94例SS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126例)、立体定向钻孔引流组(98例)、开颅血肿清除组(70例)。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其中术后残余血肿、水肿体积情况基于3D ...

全麻下术中滑轨CT辅助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短期运动功能疗效分析————作者:赵有让;王艳敏;王永勤;田毅;刘献志;陆卫风;

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术中滑轨CT辅助的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短期运动功能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STN-DBS手术治疗的48例PD患者, 其中全身麻醉21例(全麻组), 局麻27例(局麻组)。2组患者均在复合手术间完成手术, 术中通过滑轨CT确认电极位置, 术后定期门诊程控随访1年以上。比较2组患...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神经导航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作者:高鑫;师忠杰;彭逸龙;王占祥;毛建耀;

摘要: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准确定位是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化, 基于影像学数据的神经导航系统已逐渐应用于各种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中[1,2,3]。但是, 由于神经导航系统价格昂贵、操作步骤相对复杂, 且使用场所常局限于手术室, 因此很难在全国医疗机构尤其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及其相关设备目前已应用于...

重视难治性脑积水的诊疗————作者:林志雄;冯华;张旺明;肖格磊;陈景宇;刘智强;

摘要:难治性脑积水(RH)的诊疗水平是体现脑积水整体诊疗水平的关键。然而, 目前对RH的定义未有一个明确概念和范畴, 且该类患者治疗困难, 治疗失败率高。本文围绕RH的定义、常见原因及分类, 感染性RH的治疗策略, 负压性或低压性脑积水的治疗困境, RH治疗的未来方向等内容进行介绍, 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RH诊疗的重视

定量磁敏感图在认知障碍疾病脑铁沉积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孙若寒;孟垚;谢小华;许静;董艳红;

摘要:铁在大脑内参与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传递以及髓鞘形成等多项活动, 外周铁代谢紊乱及脑铁过量蓄积将通过炎症反应及异常蛋白质表达等病理机制造成认知行为能力下降, 导致认知障碍疾病。定量磁敏感图(QSM)作为新型的无创磁共振成像技术, 可通过定量测量脑铁沉积, 明确认知障碍疾病与铁稳态失衡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本文现围绕QSM技术在认知障碍疾病脑铁沉积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金丝桃素通过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元铁死亡及铜死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作者:金贵敏;段婷婷;朱圆圆;于明;徐宇浩;

摘要:目的探讨金丝桃素(Hyp)对急性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缺损、铁死亡和铜死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Hyp低剂量治疗组(L-Hyp组)、MCAO+Hyp高剂量治疗组(H-Hyp组), 每组15只。后3组小鼠采用线栓法制备成MCAO模型。造模后24 h L-Hyp组、H-Hyp组小鼠分别予0.5 mg/kg、1.0...

紫杉醇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实验研究————作者:司宸铭;何艳艳;李天晓;梁佳;刘耀;刘阳;李晨卿;马驰;Hui Ferdinand K;贺迎坤;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紫杉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诱导作用, 探索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新型分子机制。方法 (1)细胞培养及鉴定:将VSMCs诱导培养成合成型血管平滑肌细胞(sVSMCs)后, 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VSMCs与sVSMCs中平滑肌蛋白22-α(SM22-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无创脑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王爰凯;兰宇飞;郝飞云朵;张曼卿;李磊;左博明;李扬;谢欣耘;郭洪波;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也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无创脑刺激(NIBS)如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聚焦超声和经颅光生物调节被广泛用于AD患者的治疗。目前NIBS虽然能够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是其疗效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现围绕近年来NIBS治疗A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胡诗俊;李虞蒙;刘涛;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神经系统第一大退行性疾病, 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保护神经元和突触是逆转AD进展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富含包括蛋白质、RNAs、DNAs等在内的多种干细胞成分, 因其强大的促进神经修复和抑制神经炎症能力而有望成为AD治疗的潜在选择。本文对MSC-Exo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AD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MSC-Exo在AD的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

关于《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初期颅内脑电模式的研究》一文的更正

摘要:发表于我刊2024年第23卷第12期1211-1217页的《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初期颅内脑电模式的研究》一文中, "慢去极化漂移"均需修改为"慢极化漂移", 英文摘要中"slow depolarizing shifts"修改为"slow polarizing shifts", 特此更正

NRG-1/ErbB信号通路对周围神经肌肉系统的调控作用————作者:马铭;王艳;赵明月;吴珊红;

摘要: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缓慢, 骨骼肌由于长期得不到神经的支配、缺乏营养物质和神经电活动刺激而逐渐产生肌萎缩。神经调节蛋白-1(NRG-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结合可激活多个细胞内复杂的信号网络, 对神经和肌肉产生影响。本文围绕NRG-1/ErbB信号通路对周围神经、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NMJ)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失神经后肌萎缩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者:周芷馨;徐运;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手段。近年来, 血浆生物标志物在AD的诊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AD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种类、检测影响因素及其在AD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疾病进展监测中的潜力进行综述, 以期为开发更准确、便捷的AD早期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底节钙化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作者:李秋菊;刘斌;严芳;张文波;郑贇贇;王宇卉;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基底节钙化(BGC)的发生率以及BG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3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其是否为AIS分为AIS组(n=380)与非AIS组(n=350),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进行1∶1匹配消除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后, 比较2组患者间BGC发生率的差异, 以及采用单...

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张笑闻;李菁;李西锋;段传志;刘爱华;史怀璋;徐浩文;马南;姚智强;范锋;刘朝;李进一;钟海龙;范梦妍;万佳鑫;林日金;刘惠翔;张佳镁;张炘;管生;

摘要:目的评估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瘤内扰流装置治疗的1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术后48 h内行头颅CT...

≥8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闫旭东;葛晗明;韩楠楠;马浩均;王雁飞;李仕林;李腾飞;吴宇伦;卢姣云;史文珍;马晓娟;张小波;张格娟;常明则;

摘要: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EVT)与标准药物治疗≥8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 分析EVT后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69例≥85岁AIS患者, 其中接受标准药物治疗患者28例(标准药物治疗组)、接受EVT患者40例(EVT组), 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比较EVT组和标准药物...

基于ClinicalTrials.gov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注册现状分析————作者:贾晓乐;张婉婉;于尔澜;吉训明;吴川杰;

摘要:目的分析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注册现状。方法检索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中自199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RCT项目, 分析其注册时间、地点、样本量、完成情况及设计类型、研究内容、结局评价方法。结果 (1)本研究共收集195项RCT。1994~2004年、2005~2014年、2...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