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与关节炎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风湿病与关节炎

风湿病与关节炎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0-1073/R
国际标准刊号:2095-4174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上一本期杂志:医学研究通讯国家级医学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交通医学交通系统医学期刊

   《风湿病与关节炎》国家级医学期刊,创刊于2012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之一。2012年3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风湿病与关节炎》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突出中国风湿病学特色的专业学术期刊,以风湿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防为主,涵盖与之相关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突出临床实用性。办刊宗旨是:报道风湿病与关节炎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高我国风湿病与关节炎疾病诊疗水平服务。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栏目设置

  大医真言、当代名医、国医传承、名师高徒、继承创新、学术探讨、专家论坛、述评、成果汇、临床研究、规范与标准、病症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临床报道、中成药园地、经验真谛、专题笔谈、专病集萃、验方验法、针灸推拿、外治、杂合以治、治未病、调摄护理、康复与理疗、患者教育、生活与饮食、专题讲座、释疑解难、热点透视、研究生园地、继续教育、文献研究、医经研读、综述、医案医话、病例讨论、病案报道、民族医药、现代进展,相关学科、前沿动态、学科建设、思路与方法、百家新声、会议纪要、八面来风、信息站点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社征稿要求

  1《风湿病与关节炎》基本要求文章有新意,科学性强,有理论或实践指导意义;表达确切、术语规范、语言精炼、内容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资料可靠、论证严谨。论著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不超过5000字,临床报道1500~3000字,病例报告500~1000字。

  2《风湿病与关节炎》书写中文采用宋体,外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并注意大小写及上下角。文章正文使用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要求标点准确,注意,、。”〉)》等后标点不能占第1格,“〈(《等前标点不能留在最后一格。所有数据应核对准确无误。正文中如需使用英文缩写,要求其首次出现处按照“中文全称(英文全称,英文缩写)”的格式书写,例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3题名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不要在论文题名处标注,而应在文稿首页下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或×××课题(编号)”;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

  4署名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多个作者分属不同单位者,请自行排序,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明。第1作者单位全称以公章为准。作者姓名和单位各占一行,居中书写。

  阅读推荐: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学报》宗旨是报道海南医学院及海南省的科研、教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临床医疗工作中的新技术,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等。为海南省内外医疗科研、教学人员及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为推动、促进海南省医疗卫生工作作贡献。本刊以新颖性、学术性强,重点报道地方病、热带病为特色。

   风湿病与关节炎最新期刊目录

叙事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实习护士同理心培养中的应用————作者:赵文颖;赵晓晖;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实习护士同理心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选择25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实习护士,应用叙事教学法进行带教,带教前后采用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进行同理心水平测评,带教结束后运用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对实习护士进行访谈。结果:带教前实习护士同理心水平为(91.52±7.14)分,带教后实习护士同理心水平为(106.80...

怀念中日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矢野宥三先生

摘要:<正>矢野宥三先生(1939年3月19日—2006年8月14日)毕业于富山大学,是日本羽毛寝具株式会社社长、日本中医药普及学会理事长、日本药膳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成立于1983年9月(原痹症学组),时任组长为路志正老、副组长为焦树德老,我和杜甫云教授是学会秘书,都是焦树德老师的门生。杜甫云教授赴日学术交流时,在矢野宥三的公司就职,从而我有幸与矢野宥三先生相识相知。1996年矢野先生带团参...

疼痛程度在关节炎和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研究————作者:李振威;张超;张军;皮红林;

摘要:目的:探究疼痛程度在关节炎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预防和控制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进展提供依据。方法: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选取4908例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描述、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关节炎、疼痛程度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中介模型。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疼痛程度在老年人关节炎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老年人关节炎患病率为9.8...

骨关节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双向因果风险关系————作者:冀浩然;方柯;周忠云;王萍;

摘要:目的:探讨骨关节炎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双向因果风险关系。方法: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平台中,选取单关节或多关节骨关节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筛选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其中,使用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采用加权中位数法以及MR-Egger法确保结果的稳定性。结果:MR分析揭示了基因预测的骨关节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增加不存在风险效应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作者:王旭;高钟丽;桂银莉;常琼洁;陈运转;

摘要: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例并发ONFH的患者组成ONFH组,同时随机抽取51例未并发ONFH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SLE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ONFH...

中医药干预关节软骨下骨血管新生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者:魏晓涛;何志军;张玉昌;刘涛;王威威;

摘要:骨关节炎是一种普遍的慢性关节疾病,其发病涉及关节软骨退化、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等多重因素。近年来,研究显示关节软骨下骨血管新生在骨关节炎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软骨下骨血管生成加速了关节软骨钙化和异常骨形成。相关细胞因子(如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软骨下骨血管生成紧密相关,能调节这一过程,并抑制异常骨重塑及血管生成。中医药作为传统疗法,通过调整体内气血流通和活血化瘀等机...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的因果关系————作者:陈炳坤;成彬;陈安明;刘红伟;黄延峰;唐浩熙;李林海;

摘要: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算法,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相应的阈值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GWAS)中选取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并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进行评估,以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多种结缔组织疾病之间风险关联性。同时利...

自我调节疲劳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感知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作用————作者:肖杨杨;曾苹;卜梦兰;谢莎莎;石国凤;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在疾病感知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类风湿关节炎295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得分(42.15±8.83)分,疾病感知得分(4...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低骨密度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者:杨晓彤;纪伟;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低骨密度的发生率高,可增加患者骨折、脊髓损伤、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严重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将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低骨密度的主要危险因素归类为一般危险因素和强直性脊柱炎特定危险因素,并总结归纳了各危险因素作用于骨密度可能的发生机制,以期协助临床早期防治和规范诊疗。针对以上危险因素,提出重视高危人群筛查、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护关节功能、加强患...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恐动症的研究进展————作者:吴丽萍;肖丽娜;赖菡青;郭璇;周迅;

摘要:恐动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较为常见,使患者运动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对恐动症的概念、测量工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合理选择评估工具,明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给予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干预、分级暴露运动、疼痛管理策略和中医护理技术等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期降低患者恐动发生风险,改善健康结局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负性情绪现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者:周潇潇;刘媛航;韦伊宣;黄红霞;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为炎性腰背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会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影响心理健康。通过筛选近几年国内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负性情绪相关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产生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病耻感,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主要有疲乏、疼痛、经济压力、残疾风险、社会支持受限等。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指导,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旴江医家谢星焕诊治筋骨痹特色采撷————作者:王珍珍;徐卫东;

摘要:筋骨痹作为影响全身功能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清代旴江名医谢星焕善治筋骨之病,由其毕生临床经验编撰而成的《得心集医案》,展现了谢星焕从寒湿相搏,客于经络;酒湿内蕴,化热成痰;郁火焚血,瘀血阻络;津液枯槁,筋失濡养等病机出发,在治疗上谨遵三因制宜,活用古方;审证求因,注重病史;经腑同治,攻补兼施的学术思想,遣方用药以祛邪养体并重,疗效颇佳,可为后世借鉴

马永桢教授分期论治痛风经验————作者:兰小雨;陆燕;马永桢;

摘要:马永桢教授认为,痛风发病乃内外相和,并且湿邪贯穿始终,强调先天脾失健运、肾气不化为病之本,痰饮湿浊留滞、湿热瘀阻不通为标。根据痛风的发展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4期进行辨治。高尿酸血症期常见脾虚湿蕴证,治宜理气健脾、助运化湿,予四君子汤合四妙散加减;急性发作期常见湿热内蕴、痰浊痹阻证,治以清热利湿、泄浊通络,予自拟热痹消方化裁;慢性关节炎期常见脾虚湿盛、痰瘀互结证,治宜扶脾顾正、化痰逐瘀,予二陈汤合桃红...

脱疽的证治————作者: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王颂歌;杨英;冯文杰;付建利;娄玉钤;张攀科;刘传慧;

摘要: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与脉痹相关的脱疽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脱疽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3候5型:正虚候(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邪实候(寒湿阻络证、湿热毒盛证),瘀血候(血脉瘀阻证)等。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肾-骨-髓-脑探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的神经机制————作者:黄祖儿;许云腾;张海凤;卓俊宽;王鼎珍;秦艺菲;李西海;

摘要:《黄帝内经》“肾主骨生髓,髓充骨养脑”理论提出肾-骨-髓-脑之间在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方面内存联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痿”范畴,病变在骨,病位在肾,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肾-骨-髓-脑间在不同层次存在共性,天癸竭、肾精枯,则生髓不足、骨失荣养,与绝经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通过对激素水平影响参与骨代谢过程相似,为解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形成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壮医毒虚理论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思路————作者:李艳云;李凤珍;

摘要:毒虚致病理论是壮医病因病机中核心组成部分,壮医毒虚致病理论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责之“外毒”和“内虚”的作用导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三道(水道、气道、谷道)和两路(龙路、火路)运行不畅,毒素(尿酸、尿酸钠晶体)积聚于关节、骨骼、肾脏等而发为痛风。壮医学认为,“调气、解毒、补虚”为其治病之本,临床上运用壮药联合壮医外治法治疗痛风疗效确切

基于TRPV1通路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探讨《武威汉代医简》之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作者:张昊;田雪梅;

摘要:四肢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症状,而炎症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的重要原因。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与细胞内外Ca2+浓度密切相关,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促进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介导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TRPV1通路可通过调节细胞内Ca2+浓度以减轻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的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齿状突加冠综合征3例————作者:徐浩洋;王占奎;

摘要:<正>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是指患者突发急性颈痛伴随颈椎活动受限、发热,且影像学上表现为齿状突上方或周围出现大小不一、高密度、不规则的钙沉积影,犹如齿突戴上了一顶皇冠,因而得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慢性病变造成的破坏性关节炎,容易累及颈椎,在临床中RA合并CDS很容易被忽略,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报道。笔者在临...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作者:李仪杰;刘亚东;李进敏;王丽欢;杨焕;杨斯然;叶斌;

摘要: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 1)在骨关节炎中潜在的调控机制,为今后研发骨关节炎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SIRT 1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蛋白质脱乙酰酶,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叉头盒O家族成员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SRY-Box转录因子9、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去乙酰化及相关通路蛋白,缓解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细...

抗阻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防治肌少症的研究进展————作者:郑海鸥;才柠鸽;范红芬;卢林菊;周静;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肌少症会极大地增加患者衰弱、跌倒、骨折的风险。运动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抗阻训练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水平和关节功能,增加肌力,延缓骨骼肌衰减。临床中,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探索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自觉运动的意识,减少跌倒、骨折风险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 风湿病与关节炎国家级医学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yixue/766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