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医学期刊征稿,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有关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动向。期刊设置有学术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本刊是我国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引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CJN)、万方数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N)、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是相关领域广大硕博士毕业生和科研工作人员发表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的大舞台。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栏目设置
英文论著 、中文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军队双奖期刊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社征稿要求
1栏目设置:学术论著(可刊登英文论著和中文论著,一般不超过8000字,包括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正文结构上分为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5部分),研究快报(内容不超过3个版面,力求快、新,图、表不多于2个,参考文献不多于10个,结构分为引言、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部分)、综述(全面概括某一领域或某一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剖析优缺点,点评技术前景与难点,要求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解)等。
2来稿须打印稿一份,由于我刊审稿采用双盲法,稿件正文中请不要出现作者及单位信息,请用A4单面稿纸打印输出(同时E-mail发电子文档至编辑部);来稿须附单位介绍信,证明所做工作的真实性,稿件无失泄密,作者署名无争议,未一稿多投;英文来稿需附中文对照稿。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来稿需导师签字认可,编辑部方接收投稿。 3来稿包括封面页和正文
3.1封面页: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及单位、通讯地址、电话、E-mail地址。作者人数一般不超过6名;须有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第1、2作者的简介,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位、毕业学校、专业领域及通迅地址和联系电话,E-mail等。
3.2题目:简明确切地反映本文内容,一般不超过30字,中英文题目必须一致,题目中不要出现非公知公用的英文缩略词。 3.3作者:文章的主要责任人,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人员请勿列入,一般情况下作者人数不超过6人。由于审稿采用双盲法,所以除封面页外稿件中不要出现作者及单位信息。
3.4基金项目:来稿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在文章右上角以*标注,并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3.5摘要:中英文均采用结构式文摘,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和结论(Conclusion)四个小标题,一般不超过300字。
3.6关键词:4-8个,反映本文主要内容的词,最好是出自本专业领域的主题词表,一般不应缩写。
3.7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图法分类法给出论文分类号。
3.8引言:文章中应有引言或前言以简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以及问题提出的有关背景材料。
3.9方法:若为已知的方法应引用文献并做必要的说明,尤其是改变之处;未曾报道的方法应详述。
3.10图、表:力求少而精,凡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图题和表题中英对照,图表内容一律用英文表达,另纸附中文对照,供审稿用;半栏图宽度限制在7cm以内,全栏图限制在14cm以内,所提供图勿必清楚(照片需原版),图应尽量提供tif或jpg格式文件,文中所有的图请另外集中在一页输出,方便扫描处理;表格用三线表,表中各项要设计科学、合理。
3.11计量单位、数字及统计表达:文章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文中公式变量用斜体,常量用正体,若有特殊说明请标出;数字尽量用阿拉伯数字;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表示;显著性测定结果以*P<0.05,**P<0.01,***P<0.001三档表示。
3.12讨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指出本文的新发现、发明,与相关结果的比较、存在问题和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量后给出简要小结。
3.13结论:总结全文,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措词严密,文字精练。
3.14致谢:限于对完成本论文有直接帮助的贡献者。
3.15参考文献: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文献,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应与文后一致;文末参考文献各著录项请按GB7714的规定依次列出,按格式书写。并在引用文献题名后用方括号注明文献类型,常用符号如下:专著为M,论文集为C,报纸文章为N,期刊文章为J,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C,标准为S,专利为P,数据库为DB,计算机程序为CP,电子公告板为EB
3.15.1[期刊]序号著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写前3名,后加“等”或“etal”,英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例:[1]郑军,张荣,张立藩,等.下体负压条件下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特征[J].中华航空医学杂志,1993,4(2):74~77. [2]BaranovVM,KatuntsevVP,KabeshevaTA,etal.Theeffectofenternalinspiratoryresistancetobreathingonman''sorthostatictolerance[J].ThePhysiologist,1990,33(1):S133~S136.
3.15.2[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阅读推荐: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医学期刊,是目前唯一报道我国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两个学科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有关新进展的学术期刊。对内充分发挥学术导向作用,对外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反映我国水平。设有述评、航海环境医学、航海临床医学、航海心理学、高气压(潜水)医学、高压氧医学(包括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专业医学保障、技术与方法、医学管理、继续教育、综述、病例报告等栏目。中文核心期刊(2011)。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本刊药品、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名称撰写规范
摘要:<正>药品及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确需使用商品名时,例如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以药材研究为主题的论文,应注明药材的拉丁学名、鉴定人姓名及其工作单位。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需描述工作原理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中医药专刊征稿启事
摘要:<正>根据杂志发展举措,本刊拟于2025年8月推出中医药专刊,现公开征稿。征稿主题为“中医药在航天等极端环境作业人员健康保障中的研究与应用”,接收与中医药在航天、航空、航海、极地、高原等极端环境作业人员健康保障中的应用相关的学术论著、综述、专题论述、技术方法等类型稿件,投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中医药理论、诊断技术、实验、临床、针灸推拿、康养及新技术研究
禁食低代谢状态下大鼠能量代谢底物变化规律的研究————作者:隋修锟;吴峰;姜思羽;王海龙;张洪玉;杨超;郭雅秀;李莹辉;戴钟铨;
摘要:目的 禁食低代谢调节技术在长期载人空间飞行和地外极端环境生存中具有巨大应用潜能,深入研究禁食低代谢状态下机体能量代谢转换及新稳态的形成将为制定有效的长期禁食应用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禁食组(禁食1 d、2 d、3 d、5 d),通过血液生化检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分析不同禁食时间内大鼠体重、血...
关于本刊伦理审查的相关要求
摘要:<正>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原则,对本刊所有来稿作以下要求:一、凡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都需要获得志愿者、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及进行临床试验注册,并在文章中注明“本研究已通过XX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查批准文号:XXXXXX)”。二、凡是动物实验研究,必须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第七届编委会换届会议成功召开
摘要:<正>为进一步优化编委结构,汇聚更多学术资源,促进航天医学工程学高质量发展,提升杂志学术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举办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第七届编委会换届会议于2025年1月1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杂志新一届编委会成员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学术总监黄莹主持并宣读了关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征稿简则
摘要:<正>一、本刊报道范围1.航天医学相关学科:(1)航天基础医学——重力生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空间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2)航天实施医学——临床医学、中医药学、预防医学、遥感医学等;(3)航天环境医学——辐射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理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毒理学等;(4)航天心理学;(5)航天医学标准研究等。2.航天工程学相关学科:航天器环境工程、环境控制与生命...
面向空间微藻培养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气体交换性能研究————作者:刘通;毛瑞鑫;吴浩;张良长;刘力涛;王建霄;
摘要:目的 面向空间微藻培养需求,探究基于中空纤维膜技术进行微藻培养的气体交换性能和影响规律。方法 开展不同供气流量、膜面积和液体流速等参数对中空纤维膜组件CO2固定效率和固定速率的影响的研究,并通过拟合公式比较不同参数条件的气体交换性能。结果 供气流量和膜面积对组件气体交换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供气流量的增加,CO2固定速率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CO 基于非经典感受野亚区的轮廓检测方法————作者:章敬艳;范影乐;房涛; 摘要:目的 基于初级视觉皮层非经典感受野亚区外周抑制特性机理,提出一种新型轮廓检测方法。方法 模拟初级视皮层经典感受野受到外部刺激的响应特性,构建多方位二维Gabor滤波器模型,实现初级轮廓的提取。之后基于初级皮层非经典感受野亚区的结构特性,提出非经典感受野亚区侧抑制模型,实现纹理抑制。对于视觉信息传递的前馈机制,采用二维Gaussian函数模拟神经节细胞对信息的处理,信息跨层级传递,提高响应速率。模拟... 空间微重力环境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作者:马珺;刘子超;张兰涛;张峤;商帅;张倩; 摘要:空间站进入应用与稳步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航天员乘组轮换任务,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在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每月会流失1%~2%的骨质。航天员的健康表征,以及在太空中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微重力会导致负重骨骼的显著流失和极限负荷力下降。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太空中进行实验并不容易,航天领域出现了各种模拟微重力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骨骼丢失的机制。本文梳理了在太空和地面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机... 复杂人机紧耦合系统人因安全基本科学问题————作者:陈善广;张宜静;李志忠;葛列众;王春慧; 摘要:“四特”(特殊环境、特殊任务、特殊装备和特殊人员)条件下的复杂人机紧耦合系统因其人在环、人机交互频繁、人机相互影响大等特征,使人因相关的安全风险突出且具有典型性。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事故案例调研和工程实践总结,阐述了复杂人机紧耦合系统的特征,明确了人因安全的基本定义,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并从系统研制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了人因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框架,进而提出了人因安全相关假说和基本科学问题 长期空间飞行对人速度感知特性的影响————作者:王笃明;张欣琦;田雨;宋晓蕾;葛贤亮;王立东;赵瑞;孙宗晓;王春慧; 摘要:目的 准确的速度感知对于人控交会对接、空间机械臂遥操作等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开展在轨实验探究长期空间飞行对人速度感知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碰撞时间估计范式(TTC范式)开发实验软件,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刺激呈现,通过受试者在键盘上的按键反应数据来评估人的速度感知特性。通过地基实验,探究范式的可用性、可靠性,并量化分析重力内模型效应;通过空间站任务在轨实验,进一步考察长期空间飞行对人速度感知... 眼球运动对特发性颅高压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的影响————作者:傅楹迪;谢媛;邵雅琪;王宁利; 摘要:目的 选取特发性颅高压患者作为航天飞行相关神经-眼部综合征的地面模型进行眼动操干预实验,探索眼球运动是否具有减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的作用。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3名特发性颅高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收集全身基本情况数据,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并进行基线数据采集,包括眼压(卧位)及经眶B超视神经鞘复合体图像采集。然后对受试者进行眼动操干预,并在干预后10 min、30 min及3 d后再次测量眼压... 空间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系统的构建与性能研究————作者:张良长;樊浩楠;杨京松;毛瑞鑫;陈琳;李英斌; 摘要:目的 针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空间条件下的瓶颈问题,构建空间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系统并考察试验系统生化性能,为空间废水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构建基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的空间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系统,并通过77 d连续流试验,研究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PP)膜组件处理模拟空气冷凝水的生化性能。结果 两个膜组件平均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均能维持在90%以上,具备良好的有机物... 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质量准确测量设计与验证————作者:张喆;刘伟波;许志;张炎;郭建平;张煜;王院生;轩永;高玥;江泌; 摘要:传统的人体质量测量技术无法适用于微重力环境,而基于惯性原理的在轨人体质量测量技术的难题是解决失重环境带来的随机误差,主要为人体质心偏移产生额外力矩、非刚性的人体导致加速度非线性、体内脏器振动消耗机械能及测量装置本身的随机振动等误差。为解决上述难点,项目团队通过研究适用于失重环境的人体质量测量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直线加速度原理的技术方案,设计搭建地面专用气浮台实验和仿真平台,研究质量测量过程中运动轨迹... 超重环境对人的生理和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进展————作者:刘敏;宫献文;石玉生;李乃良;吴萍;吴斌;黄伟芬; 摘要:超重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及绩效均会产生诸多影响。我国航天飞行任务越来越密集和复杂,且深空探测与近地轨道飞行存在较大差异,对航天员的情绪以及特殊环境下人机协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随着高性能战斗机的不断发展,空战动作越来越复杂,飞机所产生的载荷也越来越大,对战斗机驾驶员的抗过载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超重环境对人体生理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系统,但超重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相应的评... Yes相关蛋白参与调控微重力引发的成骨细胞初级纤毛解聚和成骨分化抑制————作者:张亚楠;华君瑞;张天意;危文俊;王菊芳;何进鹏; 摘要:目的 研究模拟微重力对原代成骨细胞成骨分化、初级纤毛状态、细胞骨架结构及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乳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培养于三维旋转随机定位仪系统以模拟微重力效应,通过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能力,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Arl13b/γ-Tubulin及α-Tubulin分别指征初级纤毛和细胞微管骨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YAP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原代成骨细胞经模拟微重力处理2... 黄精活性成分芹菜素对抗尾悬吊模拟失重诱发的大鼠抑郁行为研究————作者:邓晓铌;张文娟;余宏;杨文辉;张浩;高硕;骞爱荣; 摘要:目的 筛选黄精中的抗抑郁活性化合物,探讨其对模拟失重引起抑郁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系统药理学筛选黄精中的潜在抗抑郁天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实验采用后肢尾悬吊大鼠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HLU组(尾悬吊组)和HLU+治疗组(尾悬吊+活性化合物灌胃组),每组8只。尾悬吊28 d后,通过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H&E染色观... 空间站出舱活动虚拟现实仿真设计与应用研究————作者:陈学文;晁建刚;黄伟芬;刘伟波;张炎;林万洪;赵阳;黄鹏;傅嘉豪; 摘要:针对传统实物/半实物仿真手段很难实现出舱活动全流程、全要素模拟仿真的难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突破物理环境限制的优势,建立出舱活动虚拟现实仿真系统。根据空间站出舱活动工程应用特点,以提升系统实用性和可用性为目标,融合虚拟图像的视觉沉浸感、现实操作的本体感及虚实空间感知一致性,设计一种满足逼真视觉感知和舱外作业操作要求的三维场景仿真、多模式手柄交互操作范式、连续操作动作的舱外作业仿真和交互操作虚实空... 针灸防治在轨航天员尿潴留的穴位处方文献研究————作者:梁若男;徐一丹;王迎冬;席强;邱继文;李鑫举;陈超;于艺;朱征;邓凯元;郭义;章明星; 摘要:在轨航天员急性尿潴留事件时有发生,目前的处理方法操作复杂且容易损伤尿道,会严重影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尿潴留的治疗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太空环境下尿潴留的成因与地面临床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穴位处方并不完全适用于在轨航天员的治疗。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在轨航天员尿潴留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结合针灸的中医作用机理和现代科学机制,从Pub Med、We... 硅橡胶密封材料在电解水环境中的老化寿命研究————作者:王玥;王毅;刘相;钱鸿昌;赵丕盛; 摘要:为了评估硅橡胶密封材料在电解水环境中的老化寿命,以压缩永久变形率为密封圈的性能变化参数,开展G146、G199和6144等3种典型硅橡胶材料在电解水环境中的老化试验,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对老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压缩永久变形保留率与时间的老化动力学方程,并对硅橡胶密封材料在25℃的老化寿命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硅橡胶G146、G199、6144密封材料在25℃时的老化寿命为21.3 a、9.8 ...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