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及时报道中医药科研、教学、医疗成果及学术动态,反映中医药学术水平,着重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继承与发展并举,重视学术争鸣,扶植中医药人才成长,不断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为宗旨,以中高级中医药科研、临床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1977年创刊,公开发行,是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统计源期刊
1995、2000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优秀刊物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理论与方法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研究生答辩、论文选登、学术争鸣、中药研究、实验研究、医史文献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F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情志病证研究创新团队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无
(F0004)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园文化长廊夜景 林庆国(摄影)
“973”药性理论研究
(483)平性药药性理论探讨 邓家刚 孙冰 张作记
信息之窗
(486)慢性应激引起DNA损伤机制揭开 无
(486)糖皮质激素有助伤后预防关节炎 无
“973”药性理论研究
(487)《中华本草》收载止痛中药药性规律研究 李明 郭瑞华
理论与方法研究
(489)论中医学阴阳理论的科学属性 田进文 郭妍
(492)《黄帝内经》阴阳变易思维探讨 全敏 鲁明源(指导)
(494)对“小肠”的再认识 任国峰 吴修符(指导)
(496)喻昌“温阳”学术思想浅析 张仁岗
(498)浅述王孟英认证精准、善察转机的学术特色 张蕾
(500)从《金匮要略》虚寒肺痿证谈肺阳虚的辨证论治规律 张福林 陶汉华(指导)
(501)论《圣济总录》对推拿医学发展的影响 王文升
临床研究与报道
(503)半夏厚朴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江丽平
(504)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徐毓华
(506)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张宁 刘家义
(508)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行性探讨 卫义兰 李敏 聂哓伟
中级职称医学论文范文: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现状, 寻求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快速发展的途径。方法通过比较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在业务开展程度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中所存在的差距, 借鉴国外先进经脸, 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学将成为国内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学监护,医院药学,中级职称医学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广大群众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呼声将日益高涨, 如何让患者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作者:张美;张蕾;杨雯晴;武继彪;阚东方;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为今后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of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关于中医药治疗AS的相关文献进行图谱绘制和分析。结果:CNKI数据库纳入文献4 183篇,WOS核心数据库纳入文献1 040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知母篇————作者:景燕燕;尤旭颖;王坤宁;袁红霞;
摘要:《神农本草经》载知母性味苦寒为中品“,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以《神农本草经》中知母功效为纲,对其在《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的配伍规律进行归类分析,发现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主要配伍石膏等,代表方剂白虎汤;“肢体浮肿,下水”主要配伍白芍、桂枝等,代表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补不足”主要配伍酸枣仁等,代表方剂酸枣仁汤;“益气”主要配伍人参等,代表方剂白虎加人参汤。除《神农本...
会厌逐瘀汤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刘媛媛;刘轶凡;宋咏梅;
摘要:以会厌逐瘀汤为研究对象,检索现代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会厌逐瘀汤治疗的常见疾病及证候分布情况,并按照疾病、兼证、症状三种情况对加味药物进行分类,对会厌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会厌逐瘀汤加减可治疗咽喉部及全身疾病31种,血瘀为咽喉部疾病的重要病机,并常兼有气虚、气滞、痰凝等证,其主要的加味药物有黄芪、党参、郁金、石菖蒲、木蝴蝶、射干等。研究还提示临床疾病治疗时应注重咽喉的重要性,部分疾...
基于ALLO介导海马脑区GABAARα4、GABAARδ亚基的白香丹胶囊干预PMDD肝气逆证机制研究————作者:高田田;高冬梅;戚语宸;申琦;王海军;魏凤琴;王杰琼;
摘要:目的:将白香丹胶囊作用于经前烦躁障碍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从四氢孕酮(ALLO)介导海马脑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α4、GABAARδ亚基的表达变化,阐述白香丹胶囊对于PMDD肝气逆证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激素诱导大鼠动情周期联合居住入侵诱导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白香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灌胃给药12 d(3个动情周期),采用居住...
通窍活血汤含药血清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的影响————作者:姜雅楠;张文毅;娄原;徐浩群;王媛;
摘要: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THD)对星形胶质细胞(AS)氧糖剥夺/复氧(OGD/R)的影响,并从AS影响谷氨酸(Glu)的代谢角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提取胎鼠原代AS并鉴定其纯度,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CCK-8)法筛选ASOGD/R的最佳造模时间以及THD含药血清对AS存活率、毒性的影响,THD含药血清抗ASOGD/...
基于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对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的影响————作者:陈若冰;张双喜;张梦梦;徐新树;杨青芸;
摘要:目的:探析薏苡附子败酱散对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阐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35 g·kg-1)、薏苡附子败酱散组(6.00 g·kg-1),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法...
黄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评价————作者:孙文秀;宋基正;李梦琦;石玉;胡豫;李凌军;
摘要:目的:基于磷脂复合物(PC)研究黄芩提取物(BA)自微乳给药系统(SMEDDS)的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以BA-PC为中间体,通过溶解度实验、绘制伪三元相图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BA-PC-SMEDDS的最佳处方;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稳定性、体外释放度进行评价。结果:BA-PC-SMEDDS最优处方为油酸乙酯为油相,吐温-80为乳化剂,二乙二醇单乙醚为助乳化剂;油...
胡荽药性的古今变迁研究————作者:毕海珍;周扬;
摘要:胡荽最早见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为经典的药食同源中药。通过查阅历代古籍文献,从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方法、使用禁忌四个方面对胡荽进行梳理。结果显示,《中药学》记载胡荽药性为辛温,归肺、胃两经,但历代各时期有微寒、微毒、归心经等不同的认识;胡荽发表透疹、开胃消食的功效古今记载一致,但其解毒、止痛、通肠利气等众多功效现已较少使用;古籍中记载胡荽有火制、酒制等诸多炮制方法,现代仅沿用洗净、晒干、切制...
厚朴酚抗肿瘤作用研究概述————作者:叶佳雪;王诗源;
摘要:厚朴酚对肝癌、骨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脑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等,此外厚朴酚能诱导肿瘤细胞自噬、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影响葡萄糖代谢和逆转肌肉萎缩。厚朴酚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抗肿瘤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76篇
调气舒脉指导建立全生命周期、中风全流程防治护康体系构想————作者:丁元庆;
摘要:对全生命周期、中风全流程病机进行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调气舒脉为总原则,建立针对个体、立足全生命周期、中风全流程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技术体系构思。脏腑损伤,气机失调,营卫失常,血脉病变,损脑伤神构成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环节,其关键是气病损脉,脉损及脑,脑脉俱损,髓毁神伤。由此构成中风发病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病机焦点,而气机失调、血脉病变贯穿中风全流程。提出以调气舒脉为总原则,针对病前、病中...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探讨《伤寒杂病论》仲景脉法————作者:卜瑞琪;韩宇;闫伟;滕晶;齐向华;
摘要:系统辨证脉学从位、数、形、动、质五个维度描述了脉体、脉管壁、血流和脉搏波方面的脉象信息,脉象要素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进而各系统间形成网络化的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逻辑,形成中医脉诊的“心智模型”。《伤寒杂病论》强调“脉”在辨证识病中的重要性,将脉形、脉位、脉势分别辨阴阳,以分析疾病之病性与动态转归。通过系统辨证脉学的视角,将仲景脉法分为阴阳、五脏、六经辨证脉法三大方面。结合五带六区七层理论阐释的“部位阴...
中医药与脑科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发展路径————作者:魏盛;阎兆君;徐向青;陈永君;
摘要: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科创新发展的不二途径,中医药与脑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必将带来整个中医药学科的长足进步与发展。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厘清中医药与脑科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可能的发展路径。学术思路为: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基于临床循证证据下的机制探索及应用转化。可能的发展路径为:中医藏象及病因病机理论的现代诠释、确有疗效复方或组分的分子及环路机制解析、防治脑病的中药新药及创新疗法转化开发。希望对中医...
基于“肾移热于脾”论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肠炎————作者:韩林志;宋凤丽;康宁;苑忠霞;胡汉琼;杨雅琪;李志明;李仝;
摘要:“肾移热于脾”是《黄帝内经》中脏腑寒热相移变生肠澼的相关论述,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肠炎病机相符。基于此句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肠炎之病机具有脾肾亏虚、湿热郁阻、阴火内生、肝脾不和、肠虚络瘀、伏邪隐匿的特点。治疗上,健脾补肾、益元气以治本,代表方如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调肝理气、泻阴火以治标,代表方如芍药汤、白头翁汤;调和升降、祛邪滞以复运,代表方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调和营卫、和经络以退热,...
泻南补北法中兼护中土的探讨————作者:湛文灏;谢韬;李停;田宁;
摘要:《难经·七十五难》针对“东方实,西方虚”的病理状态,运用“泻南方,补北方”的巧妙治法,却未提及中土脾胃“。补北方”之法能益金制火,相较于补土确有一举两得之妙,然土虚之弊仍未解决。在“东方实,西方虚”状态中,亦存在脾胃失调、中气不运、气血生化不足之病机。泻南补北本就包含护土之意,可间接充养中土。可再视其病情,调补中土,助五行制化协调。“肝实肺虚”兼有脾胃失调时,可辅以健运中焦之法,调畅气机,以达事半...
从“胆气春升”探析卒中后抑郁————作者:马雯璐;杜晓林;
摘要:总结“胆气春升”的理论本质及生理功能,结合形神一体观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在卒中后抑郁(PSD)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胆气春升”基本内涵有二:一是指其为人体提供阳气和能量,二是指其为气机始动之枢。其生理功能有三:化生人体阳气、枢转周身气机、司控精神情志“。胆气春升”对形神系统作用途径有三:化生阳气以养神、少阳枢转以维持形神稳态、温养元气以使气纳神存。PSD属形神俱病,卒中阶段偏于形病,...
基于百合病探析从心肺论治抑郁症————作者:刘齐齐;张浩;蒋希成;胡帅航;翟孟凡;孙佳归;
摘要:探讨抑郁症与百合病之间的联系,并基于百合病的治疗原则探讨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百合病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其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抑郁症的病机、症状与百合病相似,均与心肺功能失调有关。以百合病为切入点,探讨心肺在情志调节和气血调节中的作用,及抑郁症与百合病发病的联系。提出从心肺论治抑郁症,通过调节心肺功能、调养气血实现阴阳平衡、神安魄宁,从而治疗抑郁症。治疗方法包括辨虚实以达阴平阳秘,调心肺以期...
从六经辨证探析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治思路————作者:秦佳齐;李德魁;李遵旺;关雨晴;杨嘉玉;
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病机变化大致符合六经传变规律,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腰痹疾病的相关认识,认为LDD初期多以外感邪气为主要病因,病位在太阳,以汗而发之为主;LDD后期,以肾气亏虚为主要病因,病位多在少阴,以虚而补之为要。除太阳、少阴病外,LDD还可累及他经产生合病,根据具体病情大致可分为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太阳少阴合病、太阴少阴合病、少阴厥阴合病。治疗方面,病在阳者,...
叶天士从少阳论治耳鼻喉科疾病探微————作者:李卓立;王钊;马天一;谢梁震;李岩;
摘要:基于《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耳鼻喉科疾病相关医案,分析叶天士从少阳论治耳鼻喉科疾病之理论基础及方药立意。叶天士在耳鼻喉科疾病的辨证施治中针对温热类病邪闭阻官窍的病因病机以及病位深浅,治以轻宣少阳郁遏之热、清降少阳结聚之火与疏解少阳情志之郁三法,撷取苦丁茶、荷叶、桑叶、牡丹皮等质地轻薄、气味清香之品纳入耳鼻喉科少阳辨治体系。叶天士传承和发扬了源于《黄帝内经》的少阳理论,将少阳经络辨证和少阳枢机理论相结合...
不同等级和不同陈化年限艾绒的燃烧特性研究————作者:李虎元;高丽;康利平;张元;刘大会;陈随清;黄显章;
摘要:目的:从燃烧学角度研究艾绒等级和艾绒陈化机制。方法:采用热重分析法(TG/DTG)和同步热差分析法(TG/DSC),对不同等级艾绒和不同陈化年限艾绒进行热重实验和分析,从平均燃烧速率、热量释放、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等参数,研究不同等级艾绒和不同陈化年限艾绒的燃烧特性。结果:艾绒等级越高,燃烧速率越快,单位质量燃烧释放热量越高,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越好;不同陈化年限艾绒的热失重参数表明艾绒陈化2~4年后,综...
刘民叔《素问痿论释难》治痿学术思想探析————作者:郑润晨;李继明;任玉兰;
摘要:《素问痿论释难》为近代著名中医家刘民叔所撰。刘民叔认为痿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寒湿之邪,导致阳明失常,神气运行受阻;提出“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的认识,指出经脉动惕的本质为阳虚,阳虚日久而成痿,辛甘化阳温剂是治疗独取阳明的体现,治以辛温药物为主,总结出神农五药作为治疗痿病的重要药物,即附子、五加皮、紫菀、天南星、牛膝,善用仲景三方进行治疗,即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妇产科杂志》
- 省级《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海军医学杂志》
- 国家级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 省级《现代医院》
- 北大核心《中国糖尿病杂志》
- 北大核心《军事医学》
- 北大核心临床急诊
- 省级《医药前沿》
- 国家级现代中医临床
- 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
- 北大核心《山东中医杂志》
- 省级《新乡医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妇产科进展》
- 北大核心《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 北大核心《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 国家级中级医刊
- 国家级《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 省级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 省级《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省级检验医学教育
- 北大核心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杂志
- 省级《江苏预防医学》
- 南大核心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省级《现代养生》
- 北大核心《生态毒理学报》
- 省级《河南医学研究》
- 国家级《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北大核心《老年医学与保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