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279/R
国际标准刊号:1007-659X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厅
上一本期杂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医药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及时报道中医药科研、教学、医疗成果及学术动态,反映中医药学术水平,着重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继承与发展并举,重视学术争鸣,扶植中医药人才成长,不断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为宗旨,以中高级中医药科研、临床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1977年创刊,公开发行,是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统计源期刊

  1995、2000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优秀刊物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理论与方法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研究生答辩、论文选登、学术争鸣、中药研究、实验研究、医史文献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F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情志病证研究创新团队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无

  (F0004)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园文化长廊夜景 林庆国(摄影)

  “973”药性理论研究

  (483)平性药药性理论探讨 邓家刚 孙冰 张作记

  信息之窗

  (486)慢性应激引起DNA损伤机制揭开 无

  (486)糖皮质激素有助伤后预防关节炎 无

  “973”药性理论研究

  (487)《中华本草》收载止痛中药药性规律研究 李明 郭瑞华

  理论与方法研究

  (489)论中医学阴阳理论的科学属性 田进文 郭妍

  (492)《黄帝内经》阴阳变易思维探讨 全敏 鲁明源(指导)

  (494)对“小肠”的再认识 任国峰 吴修符(指导)

  (496)喻昌“温阳”学术思想浅析 张仁岗

  (498)浅述王孟英认证精准、善察转机的学术特色 张蕾

  (500)从《金匮要略》虚寒肺痿证谈肺阳虚的辨证论治规律 张福林 陶汉华(指导)

  (501)论《圣济总录》对推拿医学发展的影响 王文升

  临床研究与报道

  (503)半夏厚朴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江丽平

  (504)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徐毓华

  (506)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张宁 刘家义

  (508)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行性探讨 卫义兰 李敏 聂哓伟

  中级职称医学论文范文: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现状, 寻求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快速发展的途径。方法通过比较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在业务开展程度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中所存在的差距, 借鉴国外先进经脸, 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学将成为国内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学监护,医院药学,中级职称医学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广大群众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呼声将日益高涨, 如何让患者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偏头痛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关键问题思考————作者:吴宏赟;支洪伟;李海涛;崔文强;魏盛;徐向青;张继伟;

摘要: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梳理中医防治偏头痛临床研究思路,加强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相结合的偏头痛临床疗效评价,加强以脑功能影像为实验手段的偏头痛中医临床机制研究,基于方法学进展探索新型临床设计方案。厘清中医防治偏头痛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规范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保障中医证候诊断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合理设置安慰剂对照,制定体现中医特色的疗效观察指标,建立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大枣篇————作者:吴苏果;彭雪;阳伟红;杨向军;刘军舰;尤旭颖;白湘玉;袁红霞;

摘要:大枣于《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上品:“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笔者以《神农本草经》为耳目,汇总含大枣经方,分析发现大枣主心腹邪气,多配伍茯苓、桂枝,如苓桂枣甘汤;主安中养脾、身中不足、少气与桂枝配伍,如桂枝汤;少津液主与白芍配伍,如黄芩汤;主助十二经、四肢重,常与当归、细辛配伍,如当归四逆汤;主平胃气、通九窍,以麦门冬汤为代表方...

运用敦煌医方从肾分期论治阿尔茨海默病————作者:屈宏德;杜振华;马骏;李应存;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AD发病的根本病因为肾精亏虚,导致髓海失养、精不舍志、化生痰瘀,从而影响记忆功能。敦煌医方具有独特的文献和临床价值,结合治未病思想,临床上以补肾为核心分为三期治疗AD:无症无虚者注重食补和锻炼,可选用敦煌神仙粥以食疗;无症肾虚者选用敦煌四时常服方等以平补肾精;有症肾虚者可选用敦煌补益壮身方合八公神散以补肾填精、化痰...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健脾通络方抗大肠癌机制————作者:崔文文;袁秋环;孙景仙;管忠安;

摘要:目的: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健脾通络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5-FU组、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构建CT26.WT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组予健脾通络方23.11 g/kg灌胃,每日1次;5-FU组予5-FU25 mg/kg腹腔注射,隔日...

瓜蒌薤白半夏汤调控心脏FGF21因子干预冠心病痰浊壅塞证的机制研究————作者:官帅;王海宇;孙滕;张志伟;赵启韬;

摘要: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痰浊壅塞证(CHD-TZ)的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10只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LAD)手术作为普通冠心病(CHD)组。50只大鼠灌胃高脂乳剂HEF,构建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10只作为高血脂组;其余40只分为4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瓜蒌薤白半夏汤后行LAD手术,构建CHD-TZ模型。剔除造模失败大鼠,最...

以本草考证为据探讨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作者:薛亚;王嫣斐;梁爽;杨京;张立超;贾婷婷;

摘要: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中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会因历史变迁、地域差异以及药材部位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本文深入研究古今本草文献,对中药基原品种的变迁、中药饮片的名称以及功效进行详细考证,发现当前使用的部分中药饮片与古代记载的品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在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融入本草考证知识,为处方点评提供新思路,以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

中医导引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概述————作者:邵霞;王宁;王花欣;马婷;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明显。传统中医导引术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深入分析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在缓解骨质疏松症症状、预防骨质减少、增加骨密度以及调节和改善骨代谢状态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及不足之处,充分评估导引术的临床优势,旨在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运动疗法处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发挥中医导引术在骨质疏松症...

调气护脉指导中风预防的理论与实践————作者:唐赛雪;丁元庆;高振梅;李雪君;于成;李佳静;徐向青;

摘要:以《黄帝内经》“气脉常通”“调气使平”无伤血脉的理论为指导原则,基于“郁损六经血脉”是中风发病前核心病机,提出以调气为主导,以杜绝与解除诸郁为手段,以保护血脉预防中风为目标,构建调气护脉预防中风理论与临床方案。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防护,未病调气护脉,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既病调气护脉,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并重,临证察虚实、分郁类,提出具体治法方药

基于营卫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病————作者:赵嘉睿;张伟;

摘要: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病(SS-ILD)是一种常见的间质性肺病,中医治疗SS-ILD具有一定的优势。营卫以阴阳为本、以流通为用、以络脉相连。SS-ILD早期以津液不布、肺叶失养为特点,应治以补中益气、养阴生津;中期以营卫不通、肺痿不用为特点,应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散结;晚期以邪毒深陷、诸脏失和为特点,应治以扶正固本、解毒消癥

《治痢捷要新书》“伸阳气之权”与痢疾辨治探微————作者:家泽宇;李军祥;史瑞;孟捷;毛堂友;许冰;王珂;陈宇;

摘要:清代医家丁国瑞在其著作《治痢捷要新书》中提出了“治痢宜伸阳气之权”的独到论述,认为阳气功能失常是痢疾的病因及其病理结果,在治疗痢疾时,应重视调复患者阳气,以使脾胃运化恢复正常。本文从《治痢捷要新书》出发,分析探讨其从阳气角度出发治疗痢疾的独到见解,并附临床验案加以阐释,以期为痢疾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痢疾明辨》辨治痢疾经验拾粹————作者:陈宇;王珂;家泽宇;史瑞;

摘要:《痢疾明辨》为清代吴士瑛所著,该书总结了吴士瑛辨治痢疾的经验心得。从病因、辨证、自初症到坏症的病机及处方、六种特殊痢疾的辨证施治以及痢疾和泄泻的鉴别进行阐述。病因上强调暑、湿、热三邪之气与食积相互蕴结,结合《黄帝内经》伏邪理论,提出“伏邪致病”。辨证上,继承其老师舒驰远的思想,分列六经四纲,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四纲即陷邪、秋燥、时毒和滑脱。对六种特殊痢疾的辨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系统辨证脉学中的信息点与信息流探析————作者:刘天俊;宋晓宾;邵欣欣;滕晶;齐向华;

摘要:传统脉学对脉象的描述较为模糊,缺乏对脉象物理属性的描述,和桡动脉及桡动脉周围组织信息的辨识,成为脉诊传承和与现代科学体系接轨难以逾越的壁垒。系统辨证脉学是在传统脉学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本文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脉象信息点和信息流。认为信息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本单元,在脉象系统中以脉象要素的形式存在,表征机体内部的某一因素,并与生理、心理和病理形成映射关系。将信息点以区块的形式有机链接在一起,...

基于山东省60年气象资料的六气交司时日研究————作者:高寰宇;金铸钰;宋咏梅;

摘要:目的:基于客观气象数据,比较大寒和立春分别作为六气交司时日的合理性。方法:从中国气象数据网获取山东省域内1962年至2021年的气象资料,求取每日平均2 m空气温度(t2m)、平均2 m露点温度(d2m)、总降水量(tp)、平均10 m风速(uv10),分别以大寒和立春为六气交司时日,逐年汇总六步时段的气象数据。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载气候特征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比对均值和变异系数,统计两组气...

基于半制备液相色谱法从槐米水提液中制备芦丁————作者:徐春梦;卢琪;赵新芝;石典花;张学兰;

摘要:目的:基于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建立一种从槐米水提液中快速制备芦丁的方法,为芦丁标准品的快速制备提供参考。方法:以槐米水提液析出物得率为指标,优选出槐米水提液最佳提取和静置方法,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芦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验证并计算其纯度。结果:槐米水提液析出物的最佳制备方式为取槐米2 g,加入15倍量水,加热回流1 h,趁热过滤,将滤液于25℃下静置24 h,...

《扬州画舫录》医学珍闻考略————作者:孙琰;段晓华;

摘要:文章以《扬州画舫录》卷十二《桥东录》四则医学珍闻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详考其中药方组成、特殊用药和部分医家的行医经历,厘析医家的诊治思路及文本和情节中的存疑之处:赵鸿远以崔氏八味肾气丸加细辛治愈风寒湿侵袭的鹤膝风;汪彦超以破蕉扇边为引疗风疾,提示蒲葵叶可能对特定风疾有效;李钧与李炳当为一人,一则舍证从脉治伤寒的医案示其诊治思路;杨天池或为新安医学发源和传承的代表人物,其于小儿痘疹疾病的诊治功力不俗

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网络药理学的蒙药珍珠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作者:彭斯格热希;陈英松;特格喜白音;春兰;色林格;

摘要:蒙药珍珠作为传统蒙药材,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美白护肤、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脏、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出卟啉、柯蒲醇、亮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化合物,借鉴中药质量标志物“成分有效性”概念,探寻与珍珠药理作用的一致性,将以上化合物确立为珍珠的质量标志物,并为今后珍珠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54篇

《医学三书论》考略——兼论清代地方医学教育————作者:李嫣然;陈丽云;

摘要:《医学三书论》由周亮斋选定、沈棣怀纂辑,约成书于雍正二年。据考证,现存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孤抄本、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刻本、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刻本。该书内容主要分为“灵素类经”“伤寒原经”“本草纲目”三类,以及附刻“论名医医书”“明医讲学叙”,每篇文题为原书条文或中药名称,文末附简单评语,论述内容精辟、视角独特。《医学三书论》收录的文论皆为讲医会医学同道讨论、辨析后所作,且依据官方推行的地...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作者:张美;张蕾;杨雯晴;武继彪;阚东方;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为今后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of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关于中医药治疗AS的相关文献进行图谱绘制和分析。结果:CNKI数据库纳入文献4 183篇,WOS核心数据库纳入文献1 040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知母篇————作者:景燕燕;尤旭颖;王坤宁;袁红霞;

摘要:《神农本草经》载知母性味苦寒为中品“,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以《神农本草经》中知母功效为纲,对其在《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的配伍规律进行归类分析,发现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主要配伍石膏等,代表方剂白虎汤;“肢体浮肿,下水”主要配伍白芍、桂枝等,代表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补不足”主要配伍酸枣仁等,代表方剂酸枣仁汤;“益气”主要配伍人参等,代表方剂白虎加人参汤。除《神农本...

会厌逐瘀汤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刘媛媛;刘轶凡;宋咏梅;

摘要:以会厌逐瘀汤为研究对象,检索现代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会厌逐瘀汤治疗的常见疾病及证候分布情况,并按照疾病、兼证、症状三种情况对加味药物进行分类,对会厌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会厌逐瘀汤加减可治疗咽喉部及全身疾病31种,血瘀为咽喉部疾病的重要病机,并常兼有气虚、气滞、痰凝等证,其主要的加味药物有黄芪、党参、郁金、石菖蒲、木蝴蝶、射干等。研究还提示临床疾病治疗时应注重咽喉的重要性,部分疾...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