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以弘扬中医药学术、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为根本任务,以高校学术层次、学术成就、学术优势为基本依托,通过不断加强刊物的学术内涵建设、编排规范建设以及提高出版印刷质量,体现本刊品位与档次;通过不断推出专题组稿栏目,构筑高层次、高水准、别具一格的报道网络,体现本刊风格与特色。我们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中医药领域各学科、各专业学术研究成就与动态的基础上,还开设了诸如“优秀临床人才策论”“专家述评”“博士之光”“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文献研究”“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等专栏,进一步体现了本刊的特色。
截至目前,本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6大检索系统10余种检索刊物的主要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首批收录的315种期刊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统计和分析用期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联合开发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首批刊源。我刊分别被世界著名检索系统: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学文摘》(IP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列为正式文摘刊源。2001年本刊成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推出的首批“中国期刊方阵”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获奖情况:1989年获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编辑质量优秀学报一等奖;1990年获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2008年两次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2006、2008年两次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获得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比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始终是各位读者和作者的知心朋友,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和订阅,让我们编者、读者、作者共同在这块学术园地中耕耘出累累硕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89年获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编辑质量优秀学报一等奖;1990年获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2008年两次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2006、2008年两次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获得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比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栏目设置】
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内经》十二原本义探析 赵文麟,谢晓佳,纪智,朱华超,郭文,刘清国
舌苔与病、证探讨? 张昕洋,郭子宁,ZHANG Xin-yang,GUO Zi-ning
清热活血组分对急性脑梗死火毒证大鼠NF-κB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研究? 梁晓,张允岭,王新祥,刘雪梅,郑宏,姚婷,王建伟,LIANG Xiao,ZHANG Yun-ling,WANG Xin-xiang,LIU Xue-mei,ZHENG Hong,YAO Ting,WANG Jian-wei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开通网上全文阅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疏肝清热健脾法对广泛性焦虑大鼠脑内bax、bcl-2表达的影响? 董宁,唐启盛,赵瑞珍,罗斌,王雯龙,DONG Ning,TANG Qi-sheng,ZHAO Rui-zhen,LUO Bin,WANG Wen-long
截断疗法与常规疗法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治疗作用的比较? 董莹莹,吴珺,陈丹军,李根茂,葛东宇,邱泽计,郝钰,DONG Ying-ying,WU Jun,CHEN Dan-jun,LI Gen-mao,GE Dong-yu,QIU Ze-ji,HAO Yu
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的蒲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研究? 李钢,许舒娅,赵丽敏,卢广英,孙道涵,王亚利,唐雪阳,彭平,姜艳艳,石任兵,LI Gang,XU Shu-ya,ZHAO Li-min,LU Guang-ying,SUN Dao-han,WANG Ya-li,Tang Xue-yang,PENG Ping,JIANG Yan-yan,SHI Ren-bing
蒙药复方森登-4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 萨础拉,白埔,董玉,邢凯霞,SA Chu-la,BAI Pu,DONG Yu,XING Kai-xia
基于DPPH、FRAP法的薄荷药材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徐晶晶,刘斌,XU Jing-jing,LIU Bin
中药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应用若干问题探讨 李丽,刘颖,肖永庆,LI Li,LIU Ying,XIAO Yong-qing
我国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徐思群,靳琦,王慧,李孜,蒋祥,吕媚,谭巍,XU Si-qun,JIN Qi,WANG Hui,LI Zi,JIANG Xiang,LYU Mei,TAN Wei
大黄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邓艳芳,屈乐,宋亚南,蒋燕,DENG Yan-fang,QU Le,SONG Ya-nan,JIANG Yan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及内分泌相关分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许咏思,赵国桢,嵇波,齐丹丹,郭孟玮,任晓暄,赵雅芳,张露芬,李晓泓,朱江,张鹤,宋艳,刘亚利,张平,HSU Wing-sze,ZHAO Guo-zhen,JI Bo,QI Dan-dan,GUO Meng-wei,REN Xiao-xuan,ZHAO Ya-fang,ZHANG Lu-fen,LI Xiao-hong,ZHU Jiang,ZHANG He,SONG Yan,LIU Ya-li,ZHANG Ping
临床医学论文:试论健康教育及服药记录卡在防治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 健康教育,顺范记录卡,高血压,临床医学论文
由高血压所导致的致死、致残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应充分重视并加强高血压的防治[1],为此本科设计创作了适合高血压患者使用的健康教育及服药记录卡,本科从2009年9月-2010年9月使用此卡,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伏毒阻络辨治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思路探究————作者:席虎;杨文明;李浩;谢文婷;杨悦;翟舒;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展必经的病理阶段,可归属中医学脑络微癥积范畴。本文基于伏毒阻络学说,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转归及中医药干预策略。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起病特征与伏邪理论“伏潜而后发、毒深而难愈,发可辨、伏不可觉”的特点十分相似。本团队结合临床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性为本微虚标微实,以五脏六腑微虚为本,气、火、痰、瘀等伏邪胶结酿生伏毒...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辨治荨麻疹性血管炎————作者:刘珂依;田野;杜悦;西子晔;章昊旻;卢思思;李鑫;李玲玲;
摘要:荨麻疹性血管炎是皮损似荨麻疹但组织病理上呈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改变的皮肤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玄府为调控气血津液、营卫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络脉为气血运行的通路,两者相伴而行,内通脏腑,外达肌肤毛发,流通气液,润泽肌肤,护卫肌腠。本文基于玄府—络脉理论阐释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病因病机与治法,认为风邪外袭、玄府郁闭为本病的始动因素,玄络失养、湿热互结为本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环节,玄病及络、络脉瘀闭为...
基于肠-脑轴探讨“疏肝调神”针刺对抑郁障碍小鼠肠道菌群、脂多糖和海马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作者:吴炳鑫;李雅雯;韩思博;黄熙畅;马俊业;梁雪松;吴倩;符文彬;
摘要: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针刺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小鼠模型肠道菌群、脂多糖和海马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抑郁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模型组小鼠采用CUMS方法复制抑郁障碍模型。针刺组小鼠在造模第15天于“百会”“印堂”“合谷”“太冲”...
基于PI3K/Akt/NF-κB通路研究百秋李醇对肺热证小鼠的改善作用————作者:李林泽;李毅;乔灏祎;焦家康;张奇;伍小芳;赵星宇;赵尹铭;王淳;张建军;王林元;
摘要: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研究百秋李醇对肺热证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首先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百秋李醇治疗肺热证的潜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关键靶点”网络图进行通路分析。随后,将40只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银花(5 g/kg)组和百秋李醇低、高剂量(20、40 mg/kg)组,每组8只。各组小鼠麻醉后,空白组予PB...
楼英纲目辨证理论探析————作者:高宴梓;于智敏;
摘要:纲目体是一种新的史书体裁,起于南宋大儒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楼英将“纲目体”引入中医药领域,他熟读古代典籍,通审诸家之弊,吸取经史书传中的丰富思想方法,经过反复的思维重构加工,最终创立了“纲目”医学理论。“纲目体”思想对楼英影响深远,他不仅将它用于医学著作的编撰,还成功运用于中医学理论的创新之中。在疾病辨治方面,楼英提出了纲目辨证理论,即以阴阳为二纲,以气血、表里、上下、虚实、寒热为十目,构建为...
基于动力系统理论的2型糖尿病“未病-已病”演化规律与临界转变识别策略研究————作者:王诗尧;石康乐;于越凡;雷聪;杨方燕;孟庆刚;
摘要:目前2型糖尿病(T2DM)早期识别和筛查方法存在缺陷,以血糖指标作为诊断标准难以反映糖代谢系统失稳的系统演化规律,无法识别T2DM发生前的临界转变关键时期。人体复杂系统中的结构、状态变量与中医“藏”“象”相对应,结构和状态变量在时间维度上共同决定了系统状态变化的景观。T2DM的发病呈现从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到胰岛β细胞失代偿导致血糖明显升高的负-正反馈动力学特征,存在血糖稳态到T2DM疾病稳态的临界转...
从“血寒积结胞门”探析乳腺癌的病机与治疗————作者:张一鸣;刘芬;葛杉;王子健;赵静;李璐宁;蒋树龙;
摘要: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由于乳腺癌发病与女性生理特点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乳腺癌亦属于妇人杂病范畴,可尝试在妇人杂病视角下进行论治。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篇》第8条对妇人杂病病机的相关论述,“情志起居,虚寒郁结”是乳腺癌发生的初始病机,“血寒积结,凝坚在上”是乳腺癌形成的关键病机,即情志失调、起居不摄使虚、寒、郁三者杂合侵袭胞宫,日久寒瘀积结胞宫,循冲任二脉上逆阻滞乳络,...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作者:蒋峰;唐家杨;钱向毅;潘海;何奥龙;魏小棋;肖金陵;王伟;郭淑贞;
摘要:目的 构建符合中医证候特征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鉴定DCM心衰毒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干预靶点。方法 1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DCM心衰毒证组,每组5只。阿霉素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5 mg/(kg·周),于每周第1、4天注射,给予普通饮食、饮水;DCM心衰毒证组在阿霉素组基础上给予42°白酒(10 mL/kg)隔天灌...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浅析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作者:顾晓通;刘陆阳;孙月;周凯龙;李梓华;杨漪;梁帅;孙慧媛;
摘要: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是制约国际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中医学认为,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与阴阳失衡相关。故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解析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的核心病机与治法。“阳化气”反映心脏功能改变,“阴成形”反映心脏形态结构变化。...
基于“年长则求之于府”从“六腑-玄府-络脉”探析中风病辨治思路————作者:赵迪;梁晓;魏竞竞;苗丽娜;张云帆;刘红喜;刘悦;王柳丁;张琦;张允岭;
摘要:老年人群中风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基于“年长则求之于府”的观点,探讨“府”的内涵,认为老年人中风病发病具有滞塞郁涩的特点,提出从六腑、玄府、络脉论治中风病,三者所形成的串联宏观与微观的气液代谢通道是老年人中风病发病和治疗的关键。六腑失降、浊阴上冒是中风病发生的前提条件,阳气怫郁、玄府郁闭为中风病发病的主要动力,痰瘀毒结、络损府败是中风病损伤的核心环节。治疗上,急则通腑畅玄,缓则通络开玄,持则通补达玄。...
基于“脑-肾-膀胱”轴及任脉、督脉论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作者:张畅畅;姚园;王妍筎;胡万春;谭天辉;杨卓欣;曹雪梅;
摘要:以“肾生髓合膀胱”理论为指导,首次提出“脑-肾-膀胱”轴的概念,从经脉循行和生理功能角度来看,任脉、督脉是“脑-肾-膀胱”轴的纽带。肾精不足、脑神失主、膀胱失约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核心病机,从“脑-肾-膀胱”轴功能失司和任虚督损两方面,提出以“一针二药三导引”的整合模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一针”,即以《素问·骨空论篇》“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为理论指导,运用“调任通督”针法以调和阴阳、益气固...
基于逍遥散方证科学内涵探究中医“病-证-方”研究范式的构建————作者:郝闻致;李晓娟;薛飞飞;陈家旭;
摘要:病证结合、方证相应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临床诊疗实践的根本遵循。但当前,以病证生物学基础、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核心的“病-证-方”关键科学问题尚未完全阐明,围绕“病-证-方”研究的系统范式尚未建立,制约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临床实践的发展。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是方证相应治疗指导下肝郁脾虚型...
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补中益气汤调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作者:王兰亭;翟钊晗;鞠首信;孔亮;丁杰;肖瑶;陈怡然;王智民;
摘要: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干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小鼠的机制。方法 48只SPF级NOD.H-2h4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的低、中、高剂量组(4.10、8.19、16.38 g/kg),硒酵母片组(0.026 m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自由饮用0.05%碘化钠溶液8周以建立AIT模型。模型建立后,各给药组小鼠通...
心阳片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作者:康锦花;梁朋朋;周小雄;刘澳;杨忠奇;吴红彦;
摘要:目的 基于铁死亡探讨心阳片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阳片低剂量(0.34 g/kg)、中剂量(0.68 g/kg)、高剂量(1.36 g/kg)组和培哚普利组(0.607 mg/kg),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予假手术操作,其余各组予以主动脉弓缩窄术构建慢性心衰模型。造模结束后第3天,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
基于王旭高“治肝三十法”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从肝论治————作者:陈晔欣;崔改雯;胡聿昕;高子衡;洪含章;林茂炫;王琳;
摘要:基于王旭高“治肝三十法”,总结从肝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证思维。肝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内热、精损、伏风及肾络癥瘕的聚散消长等病机演变关系密切。王旭高“治肝三十法”全面揭示了肝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治肝的临证思路。肝郁化火可致内热始生,肝郁及虚可致精损络痹,肝木失和可致内风相煽,在不同环节加重了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进展。治疗上常宗“治肝三十法”内涵,早期可从肝治热,疏肝气、清肝火、祛湿热以解其郁、除其热;中...
津络学说探析————作者:张婧裔;李冀;
摘要:津液作为机体的基础物质,历代医家对其生理特点和功能已有丰富认识,但对津液的具体布散路径尚不明晰。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将津液的循行纳入气络与血络的范畴,这种观点较笼统,不利于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因此,本团队提出将津络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津络类似概念的源流进行考证,并结合西医学相关研究成果,解析津络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期阐明津络是以津液为核心,以络脉为骨架...
基于“虚-瘀-毒”病机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作者:魏小棋;范昕怡;蒋峰;柴王静;肖金陵;李芳赫;高阔;于雪;王伟;郭淑贞;
摘要:目的 基于“虚-瘀-毒”病机构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价。方法 研究采用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叠加高脂饮食的方法构建HFpEF小鼠动物模型。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L-NAME组、高脂饮食组和模型组。通过10、16周的造模,对小鼠的宏观体征(毛发、精神、二便、口鼻、爪体状态等)和心功能进行全面观察和采集,...
医易及坎离视域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机探微————作者:周康宁;王俊宏;
摘要:古之医家,言医易同源者众多。医易皆关乎阴阳太极变化,易言事物阴阳变化之理,医言人体阴阳盛衰之机。本文基于对医易同源的思考,从医易及坎离视角出发,结合儿童生理特点,着重从心、肾、脾、肝论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肾水之源,与其最有关者为心,为一体两用。故在肾之用,必推于心;养肾之方,必及于心,此含坎离相交、水火既济之理,此理数一致,实本乎天地生成之序。心居上,肾位下,下以奉上则精气上行,上以润下则神息下纳...
基于五神藏理论浅析《金匮要略》以心为主导的神志病辨治观————作者:邹鹏;程锴;夏敏隆;李梦含;王淑贤;孔慧;赵琰;翟昌明;鲁放;
摘要:神志活动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体健康与否最为外在的表达与最易被获取的信息。神志的正常活动与脏腑气血系统的正常运行密不可分,是统一整体。《黄帝内经》五神藏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的神志活动由五脏所主宰,即五脏为体、五神为用,且突出体现了五脏藏神、实为一体,心主神明,分属四脏的观点。在此基础之上,《金匮要略》以脏腑辨治神志病,融五神藏理论于其中,形成了以心为主导,兼调四脏气血的独特辨治方法,...
探讨温和灸通过调控AMPK/PGC-1α信号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保护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小鼠卵巢功能的作用————作者:房延苏;尹尧丽;沈梅红;罗佳;
摘要:目的 探索温和灸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小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动情周期正常的SPF级雌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 Compound C组,每组20只。通过连续14 d灌胃雷公藤多苷[75 mg/(kg?d)]造模。空白组每日仅灌胃生理盐水;艾灸组于每日灌胃雷公藤多苷1 h后进行温和灸,双侧“肾俞”“中脘”与“关元”“中脘”隔日交替,...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 国家级《医师在线》
- 国家级《中国中医药咨讯》
- 国家级《中国医疗美容》
- 省级《内科》
- 北大核心《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 国家级《中华理疗杂志》
- 北大核心《河北医药》
- 国家级《中国校医》
- 省级《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北大核心 眼科
- 国家级《食品安全导刊》
- 国家级中国信息界(e医疗)
- 北大核心《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省级陕西医学检验
- 国家级《中国医学工程》
- 省级《河南外科学杂志》
- 省级《实用医药杂志》
- 省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 国家级 风湿病与关节炎
- 省级药学研究杂志
- 省级《家庭医药》
- 北大核心《实用老年医学》
- 省级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江西中医药
- 国家级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北大核心《国际肿瘤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省级药物分析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