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生物力学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医用生物力学

《医用生物力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624/R
国际标准刊号:1004-7220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查看医用生物力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医学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疾病控制杂志》核心医学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1992年起改为现名,季刊。本刊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是国内唯一一本公开发行,积极反映医学生物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医、理、工各学科相互了解和合作为目的学术性刊物。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物力学领域中有关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分别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已被列为统计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且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系列刊物之一。

  【栏目设置】

  内容包括生物固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流变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造影红细胞对剪切流中肿瘤细胞黏附的影响 傅怡,吴洁,孙仁,丁祖荣,董澄,FU Yi,WU Jie,SUN Ren,DING Zu-rong,DONG Cheng

  利用非均匀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支架对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孙烁然,黄昌盛,汪垒,施保昌,SUN Shuo-ran,HUANG Chang-sheng,WANG Lei,SHI Bao-chang

  Hybrid手术对颈椎力传导方式的影响 莫中军,都承斐,樊瑜波,MO Zhong-jun,DU Cheng-fei,FAN Yu-bo

  颞下颌关节骨骼肌肉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刘梦超,吴信雷,林崇翔,潘璐璐,陈龙,朱形好,方一鸣,吴立军

  信息动态

  基于有限元仿真和遗传神经网络的轿车-行人事故重构 刘文君,李奎,苏森,王雪蕊,范箫翔,尹志勇,LIU Wen-jun,LI Kui,SU Sen,WANG Xue-rui,FAN Xiao-xiang,YIN Zhi-yong

  多根螺旋体鞭毛在二维微小周质空间内的受力特性 费继友,曾俊雄,高铁瑜,朱江楠,徐勋,王悦,FEI Ji-you,ZENG Jun-xiong,GAO Tie-yu,ZHU Jiang-nan,XU Xun,WANG Yue

  数值模拟松质骨中流动电势分布 刘述伦,王璠,LIU Shu-lun,WANG Fan

  髋关节置换前后不同步态下股骨应力分布 唐刚,王建革,罗红霞,TANG Gang,WANG Jian-ge,LUO Hong-xia

  压力下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对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刘阳,安美文,芦莹,陈凌峰,茹孟洁,LIU Yang,AN Mei-wen,LU Ying,CHEN Ling-feng,RU Meng-jie

  医学论文发表:整体护理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的应用

  【关键词】医学论文发表,整体护理,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摘要】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是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如何使患者有效地配合,完成检查非常重要。笔者应用整体护理,评估患者,提出了知识缺乏、精神困扰、舒适状态的改变、潜在并发症4个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医用生物力学最新期刊目录

踝关节扭伤史人群坐站转移中的姿势控制模式及肌肉协同特征分析————作者:柳璇;李磊;李晨;倪新迪;高迪;刘晔;

摘要:目的 探究踝关节扭伤史人群在坐站转移(sit-to-stand, STS)中的姿势控制模式及其肌肉协同特征,为优化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12名踝关节扭伤史受试者(踝扭组),同时匹配12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组)。使用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和表面肌电测试仪进行STS动作采集。在Visual 3D中构建刚体模型,结合Matlab 软件计算人体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

基于长短时记忆模型与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估算跑步地面反作用力曲线————作者:周玉林;赵峻辰;李翰君;时会娟;刘卉;

摘要:目的 应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以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所得下肢关节点坐标作为输入变量,估算跑步过程中的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s, GRF)曲线。方法 采用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59名业余跑者跑步动作下的视频图像和动力学数据。建立LSTM模型,以Theia3D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获取的11个下肢...

竞技跆拳道前横踢动作进攻腿的运动协调特征————作者:周佳杨;贾孟尧;马勇;刘林;蔺世杰;

摘要:目的 探讨竞技跆拳道运动员在得分状态下前横踢动作进攻腿的运动协调特征,为教练员制定分阶段、分环节的精准训练策略从而提升运动员动作效率与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15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不同运动阶段的运动学和表面肌电信号等相关数据,采用连续相对相位法(continuous relative phase,CRP)计算关节协调性及其变异性(variability of continuous re...

不同牵引位点及方向在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时对上颌骨及上牙列的影响————作者:张倩文;姜春苗;刘沂;马翔宇;尚添玮;杨志洁;范存晖;

摘要:目的 分析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矫治上颌发育不足时不同牵引位点及方向对上颌骨及上牙列的影响。方法 构建颧上颌复合体、上颌牙列及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矫治器分为组1(牵引扣位于侧切牙远中)及组2(牵引扣位于尖牙远中),每组分别设置前牵引方向为与??平面呈向前下0°、10°、20°、30°的4组工况,并加载单侧500 g牵引力。分析加载工况后各组颌骨及牙列的应力及位移差异。结果 当牵引方向为30°时...

不同运动方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作者:刘东斐;姜昱成;戴兵剑;李宝国;

摘要: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贯穿幼儿期至成年期的活动,对个体的认知功能具有持续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出了体育运动多方面的健康效益,还为运动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提供了坚实的生理学依据。虽然多项研究已涉及体育运动与ADHD儿童工作记忆的关系,但关于运动干预的实际效果仍存在争议。这一现象可能源于现有研究多将工作记忆作为整体进...

骨质量差异对单髁膝关节置换假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作者:马张稳;许敬亭;樊一鸣;张静;陈瑱贤;

摘要:目的 研究患者骨质量差异对单髁膝关节置换假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建立UKA有限元模型,以个体化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预测的膝关节内侧力和关节运动作为边界条件,量化研究5种不同骨质量情况对胫骨近端von Mises应力、骨-假体固定界面接触应力以及骨-假体固定界面微动的影响。结果 骨质量差异对胫骨近端von Mises应力和骨-假体固定界面接触应力的影响并不明显,骨质量强度相差最大的两组模...

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作者:林伟民;林小龙;王盈盈;林俊;郭卫中;林成寿;林旺;

摘要: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股骨普通逆行髓内针、股骨内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研究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的优势。方法 设计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CT扫描1名男性志愿者下肢骨,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分割,建立股骨远端A2、A3型骨折模型。建立内固定物三维模型。A2骨折采用股骨内髁逆行小型髓内针(小型组)和标准型髓内针(标准组),普通逆行髓内针(普通组),...

太极拳锻炼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肌肉力量、皮肤触觉、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作者:张藤;毛德伟;宋祺鹏;

摘要:目的 探究16周太极拳锻炼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足底皮肤触觉、本体感觉运动觉和姿势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39名老年人按照年龄分为60~75岁组(n=24)和76~90岁组(n=15),两组均接受16周太极拳锻炼。在锻炼前后分别测量了肌肉力量、足底皮肤触觉、本体感觉运动觉和压力中心均方根(CoP-RMS)。结果 16周太极拳锻炼后,76~90岁组的第五跖骨头皮肤触觉、踝关节背屈/跖屈本体感觉运...

蜗壳断面面积变化对离心式血泵流动特性和溶血性能的影响————作者:曹展硕;段欢欢;连起龙;肖义平;崔国民;王金阳;

摘要:目的 通过设计6种不同蜗壳结构,探究蜗壳断面面积变化对离心式血泵流动特性和溶血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及拉格朗日法对不同蜗壳结构的血泵进行流动特性研究及溶血预测。结果 在流动特性方面,环型蜗壳血泵水力性能最差,S型蜗壳水力性能最佳,比环型蜗壳提升35.29%。部分蜗壳在螺旋起始段(0°~90°)出现了滞止区;出口处(270°~360°)较大的滞止区中存在回流。在溶血方面,下凹型蜗壳血泵的...

一种基于流固耦合并考虑主动脉残余应力与超弹性的血压预测方法————作者:张跃凡;郭宝磊;孙翠茹;戴向晨;刘浩飞;

摘要:目的 考虑主动脉壁超弹性和残余应力,提出一种基于血管顺应性预测主动脉血压的数值模拟方法。方法 基于闭合张开角的三维残余应力求解方法和超弹性本构理论,实现理想化双层厚壁主动脉模型压力-半径关系的解析求解。计算血管顺应性,并将压力-半径关系施加于流体域的移动壁面边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血管顺应性与脉压的关系。对比有无残余应力、是否考虑血管超弹性以及不同年龄对血管顺应性和主动脉血压的影响。考虑覆膜支架...

足底筋膜刚度对绞盘机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作者:张峭霖;孙冬;宋杨;陈海荣;岑炫震;BíRó István;顾耀东;

摘要:目的 探究足底筋膜刚度与绞盘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足弓的影响,为足底筋膜及足弓相关疾病提供生物力学机制解释。方法 构建跖趾关节屈曲角度为30°足-板模型,采用肌骨建模联合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双平面荧光立体骨透视运动分析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 DFIS)获取5 km/h速度走路状态下足部的动态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探究足底筋膜刚度对绞盘机制及...

髌骨下极骨折不同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对比————作者:许玉林;唐元贵;崔永康;刘豫川;王涛;漆万银;刘晋珲;梁成;

摘要:目的 对采用不同缝线缝合方法修复髌骨下极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正常髌骨(A组)结构对比,采用Krackow缝合法固定(B组)、Kessler缝合法固定(C组)、“8字”网兜法(D组)、改良缝线桥(E组)4种修复方式。测量髌骨下极骨折各种修复方式下屈膝30°、60°和90°时静态刚度和动态稳定性。结果 E组在各屈膝角度的刚度相比其他修复组更接近正常组,其次为B组,然后为D组,最后为...

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作者:李娅;吴云成;吴昭昭;马寻君;刘家齐;蒋拥军;王金武;

摘要:目的 评估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患者在使用枕头前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同时,纳入慢性颈痛患者20例,分析使用枕头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压痛阈值、Borden值、颈椎前凸、T1倾斜角、颈部斜率和胸廓入口角。结果 有限元分析表明,枕后的椎体最大应力上升64.35%,软骨组织最大应力5.09%,Borden值改善4...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后协同颈椎旋转扳法的生物力学分析————作者:王逸松;王辉昊;俞仲翔;张敏;郑昱新;詹红生;

摘要: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协同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正常C0~T1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颈椎C5~6节段ACDF术后模型,在两种模型C4、C7节段分别模拟颈椎旋转扳法,并分析比较两种模型在C4、C7节段手法加载下椎...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估算步行中的地面反作用力和压力中心————作者:冯茹;杨辰;刘卉;

摘要:目的 应用两类神经网络算法估算步行中双足三维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和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并对比两种算法模型的估算效果,为无测力台条件下的步态动力学数据获取提供解决方案。方法 筛选1 384人次步态数据。采用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

鞋跟高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女性平地行走时踝关节运动控制的影响————作者:赵春燕;闫晓芹;王疆娜;程静静;孙威;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女性(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AI)穿着不同高度高跟鞋行走时对踝关节运动控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20名健康女性和20名CAI女性穿着4种高度(1、3、5、7 cm)高跟鞋平地行走时足着地前后200 ms内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应用双因素重复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足着地时内翻峰值角速度以及...

中脑导水管狭窄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作者:祝续;吴保鹏;郭晓远;陈强;

摘要:目的 探究中脑导水管狭窄不同程度对颅内脑脊液流场的影响。方法 基于1名志愿者的临床磁共振影像序列,利用半自动图像分割方法,重建完整的正常脑脊液循环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8个理想的中脑导水管狭窄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9个模型的脑脊液流场。结果 随着中脑导水管狭窄度增加,其上、下游最大压力差也相应增加,且脑脊液的流速加快。正常模型中,中脑导水管上、下游最大压力差为0.84 Pa,最大流速为1...

人体有限元模型在柔性防护产品中的应用————作者:孙玥;牛文鑫;陈馨蔚;陈祺垲;顾冰菲;刘瑜希;

摘要:为确保产品功能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和运动机制,基于生物力学反馈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在“以人为本”的健康防护产品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利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防护类产品,探讨人体有限元模型在该类防护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总结近年来关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有限元模型构建过程。其次,从人体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部位与防护设备建立的接触模型,梳理有限元法在健康...

生物力学理论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作者:李隽丽;安春兰;杜娟;

摘要:<正>将生物力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是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由吉姆·理查兹(Jim Richards)编著,吴广亮、阳煜华、肖军翻译的《运动康复力学应用:生物力学基础与临床(第2版)》一书,重点介绍了临床医学实践中运动康复所需的生物力学知识,对于相关学科专业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运动康复力学应用:生物力学基础与临床(第2版)》一书共分为3个部分,13个章节。第1部分主要介绍力学和生物...

生物力学视角下对眼耳鼻咽喉的生理功能研究————作者:唐磊磊;邵敏;

摘要:<正>眼耳鼻咽喉是人类用于感知外界相关信息的重要器官。其中,耳鼻咽喉要完成气流传导,眼睛要不断接受外界光刺激,都是比较容易发生病变的器官。运用生物力学对眼耳鼻咽喉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诠释其生理功能。由陈维毅、孙秀珍编著的《眼耳鼻咽喉生物力学》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多元角度探讨眼耳鼻咽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理功能实现。《眼耳鼻咽喉生物力学》一书共包括15个章节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