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1-1331/R
国际标准刊号:1005-2208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查看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医生评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杂志于1981年创刊,当年出版6期,1985年改为月刊。1994年被卫生部接纳,并报请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实用外科杂志》更名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由国家卫生部医政司、辽宁省卫生厅主办。编委会由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166位有影响的专家组成,并聘请国内28位资深的专家和40位年轻学者为顾问和特约编辑,以指导和协助编委会工作。办刊宗旨为: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广大临床外科医生诊治水平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辟有述评、专题笔谈、讲座与综述、论著、术式讨论、技术改进、病例讨论、病案报告、国外学术动态与新进展及教训分析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乳腺肿瘤外科治疗策略与进展 陈盛,邵志敏,CHEN Sheng,SHAO Zhi-min

  乳腺癌治疗决策:从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学 江泽飞,JIANG Ze-fei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年第8期重点内容介绍本期重点选题:胰瘘

  乳腺癌多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马榕,王建丽,MA Rong,WANG Jian-li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治疗策略 赵毅,邓鑫,ZHAO Yi,DENG Xin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几个热点问题 王玮,吴佳毅,沈坤炜,WANG Wei,WU Jia-yi,SHEN Kun-wei

  Ⅳ期乳腺癌局部外科治疗策略 赵妍,郑新宇,ZHAO Yan,ZHENG Xin-yu

  转移性乳腺癌外科手术应用价值及选择 刘荫华,高国璇,LIU Yin-hua,GAO Guo-xuan

  腔镜技术在乳腺癌治疗应用及评价 骆成玉,LUO Cheng-yu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 张保宁,ZHANG Bao-ning

  应激性黏膜病变预防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专家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第七届胃癌外科规范化治疗高峰论坛(福州·2015)"通知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5年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手术治疗部分解读 吴克瑾,陆云姝,UWe.K(O)hler,WU Ke-jin,LU Yun-shu,UWe. K(O)hler

  2015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关于Ⅳ期、转移复发乳腺癌部分解读 郑新宇,Xin-yu,ZHENG,Xin-yu

  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皮瓣血管危象相关因素分析 陈颖,黄乃思,曹阿勇,张莹莹,胡震,柳光宇,沈镇宙,邵志敏,吴炅

  本期主要审稿专家

  医学职称论文:熏蒸药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察看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熏蒸方(独活、威灵仙、鸡血藤、桂枝、附子、艾叶、海桐皮、海风藤、木瓜、五加皮、红花、乳香、没药、防风、牛膝、杜仲)治疗本病41例,并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O.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湿,蠲痹止痛的功效。

  主题词 骨关节炎,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医学职称论文

  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由于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治疗费用较高,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药物治疗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中医中药在该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IHPBA-APHPBA临床实践指南:国际德尔菲胆囊癌共识推荐》解读————作者:何开举;吴向嵩;龚伟;

摘要:《IHPBA-APHPBA临床实践指南:国际德尔菲胆囊癌共识推荐》由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与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组织全球45位专家通过德尔菲共识法制定,旨在为胆囊癌的临床实践提供统一规范。该指南重点围绕胆囊癌外科治疗争议、术语标准化及可切除性评估提出指导意见,并与国内外现有指南进行对比。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中,该指南强调膳食因素、环境污染物及胆石病的作用,但明确胆囊腺肌症并非风险因素,...

直肠阴道瘘诊治进展————作者:唐景彤;周建平;

摘要:直肠阴道瘘是指直肠和阴道之间出现病理性通道,可导致直肠中的气体、黏液和粪便通过瘘管进入阴道。其发生率占肛门直肠瘘的1%~5%,常见病因包括产科创伤、手术损伤、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肿瘤、放射性损伤等。直肠阴道瘘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其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多种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结肠镜、肛门指诊、超声、MRI等。直肠阴道...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血液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手术质量控制与评价专家工作组 ;刘颖斌 ;楼文晖 ;杨尹默 ;刘昌 ;陈亚进 ;徐泽宽 ;姜可伟 ;周杰 ;杨欣荣 ;田利国 ;李茂岚;

摘要:<正>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数量的逐年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问题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以往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主要集中在如何应对手术中的血液丢失和输血需求。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输血本身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如增加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住院时间等。因此,合理的血液管理不仅是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病人血液管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 ;杨连粤;白雪莉;

摘要:<正>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相继编制、发布了2015年版及2019年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治共识”[1-2],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本规范。在过去5年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管理,已取得了...

乳腺Paget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高品 ;李嗣杰 ;范志民 ;刘荫华;

摘要:<正>乳腺Paget病(mammary Paget disease,MPD)是一种累及乳头乳晕区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单纯型MPD较为少见,目前缺乏前瞻性研究和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大分歧。为了给M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织了国内部分专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数据及各位专家的实践经验,采用德尔菲法通过投票的形式形成本专家共识。投票结果>70...

可单手操作肝蒂阻断钳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研究————作者:沈正超;储鸿鹏;蒋彬;王冠男;方小三;王杰;王小明;

摘要:目的 评估可单手操作的肝蒂阻断钳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手术流程优化及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43例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临床资料。手术中均采用自制的肝蒂阻断钳进行第一肝门阻断,记录术中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须中转开放手术。术中使用肝蒂...

本期主要审稿专家————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5年第4期重点内容介绍 重点选题:胃癌治疗进展————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关于文章基金项目标注的要求————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

肠瘘诊治若干焦点问题————作者:王革非;吴磊;任建安;

摘要:肠瘘是胃肠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发生通常由于消化液外漏,导致腹腔感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肠瘘的病理生理特征与其治疗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肠瘘可分为危重型和稳定型。危重型肠瘘通常发生在病程早期,死亡率较高,而稳定型肠瘘则为经过初步控制的病情,主要面临消化液丧失等相关问题。肠瘘的发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腹腔压力升高、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合并腹腔干狭窄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多学科干预策略————作者:卫积书;

摘要:腹腔干狭窄(CAS)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CAS与PD术后胰瘘、胆漏、肝缺血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显著相关,甚至有可能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CAS的诊断主要依赖CT、MRI或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可明确诊断。其病因分为腔外压迫(如膈肌正中弓状韧带压迫)和腔内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CAS占比显著升高。由于腹腔干(CA)与肠系...

放射性肠损伤合并肠瘘的治疗原则与策略————作者:秦启元;李至杰;马腾辉;

摘要: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放射剂量的积累可能导致放射性肠损伤(RII)。肠瘘是RII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RII在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理生理差异,针对不同阶段的肠瘘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急性RII合并肠瘘,应以“损伤控制”为主要指导原则,采用创伤较小的治疗方法尽可能迅速地控制感染。对于慢性RII合并肠瘘,应力争进行放射性损伤“责任病灶”的确定性切除。RII合并肠...

切口疝修补术后肠瘘处理————作者:朱彤;刘雨辰;朱熠林;王明刚;

摘要:肠瘘是切口疝修补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壁及腹腔感染。后续继发的脓毒血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感染性休克等情况,严重威胁着病人生命安全。与普通肠瘘的处理不同,切口疝修补术中留置的人工合成补片增加了肠瘘后续处理的难度。肠瘘引发的腹腔感染是病人高死亡率的始动因素,尽早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是降低病人死亡率的关键。切口疝术后肠瘘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基于损伤控制...

营养治疗在肠外瘘病人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作者:杨帆;王新颖;

摘要:肠外瘘是胃肠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通常由手术创伤、感染、炎性肠病或恶性肿瘤等引发。该病症的进展常伴随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及电解质失衡,严重影响病人的临床预后并加重病死率。精确的营养治疗能够满足病人的能量与营养需求,并调节全身代谢状态,促进组织修复与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治疗的阶段性支持对病人恢复至关重要,分为感染期、带瘘生存期和围手术期三大阶段。各阶段的营养策略分别聚焦于感染控制、电解质平衡修...

胃癌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风险: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作者:苗儒林;任双义;张涛;田艳涛;曲建军;潘源;王权;梁品;于文滨;李子禹;

摘要:目的 探讨当前手术条件下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DSL)的发生率,评估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术后引流液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国内9家诊疗中心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胃癌手术的1036例病人。术后第1、3、5、7天动态监测引流液淀粉酶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主要研究终点为DSL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Clavien-Dindo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及引流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后近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作者:董月伦;王燕;李冰;杜嫣妘;阿依木克地斯·亚力孔;齐志鹏;章娴;叶乐驰;王健;许剑民;钟芸诗;贺东黎;

摘要:目的 评估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在新辅助治疗后近临床完全缓解(ncCR)直肠癌病人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筛选其中经再评估达到ncCR并接受EFTR的病人纳入研究。主要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病理结果及短期随访数据。研究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评分(Wex...

肝内胆管癌术后生存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预后评估效能研究————作者:韩智强;尹毅青;王凯元;宋天强;黄纪伟;陈璐;

摘要:目的 基于多中心临床数据,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术后生存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32例接受ICC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人资料,将之分为建模队列(131例)和验证队列(201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

“双主刀”模式在高难度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作者:高淼;孟凡征;宋华传;张珅瑜;王永帅;刘连新;王继洲;宋瑞鹏;

摘要:目的 比较“双主刀”与“单主刀”模式在行高难度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CC)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模式分为“双主刀”组(35例)和“单主刀”组(39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肝门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在高难度手术中,“双...

腹腔粘连的评估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作者:李思澄;任华建;任建安;

摘要:腹腔粘连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90%,尤其在肠瘘等复杂腹部疾病中更易形成广泛而致密的粘连。精准评估腹腔粘连对优化治疗和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当前腹腔粘连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影像学评估、生物标记物检测及手术探查。临床评估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提供粘连线索,但难以准确判断粘连部位和严重程度。影像学评估中,超声可显示腹腔内器官运动状态及内脏滑动征,但对深部粘连显示效果较差;常规计算...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肠瘘的外科治疗策略————作者:黄骞;孙冉;

摘要:肠瘘通过引起腹腔感染、加剧内稳态失衡及增加营养风险等途径增加了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死率,是SAP晚期较为棘手的并发症。肠瘘的发生机制与胰周组织压迫侵蚀、肠道血运障碍和医源性操作密切相关。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肠瘘的警惕性,灵活运用CT、消化道及窦道造影和胃肠镜等技术明确瘘口位置。SAP继发肠瘘的外科治疗策略遵循分阶段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阶段强调以感染源控制为核心,联合肠内营养、器官功能支...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