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157/R
国际标准刊号:1000-5048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查看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药学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核心医学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类综合刊物,1956年创刊,双月刊,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原始研究论著。本刊分别被国内权威检索机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列为药学类核心期刊。同时进入“CA千种表”、“国际药学文摘”、Elsevier数据库等国外权威检索数据库。屡获国家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教育部等各种奖项。据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3-2004)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的影响因子为0.844,2004年的影响因子为0.810,分别位居高校学报(医药卫生)第1位和第2位。在药学学术期刊中也是名列前茅(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8位),在药学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本刊突出创新成果、前导预测、科研跟踪、权威评述,具有“药学前沿”、“获奖成果”,“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交流”,“综述”等品牌栏目,因此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发行数量大、出版周期短的特点。本刊坚持以高学术品味示人,为医药科技人员报道新成果、提供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开拓新视野架起了科技交流的桥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4年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药学前沿、论文、简报、技术交流、综述、论坛、快报、获奖成果、文摘、书讯、国内外会讯、新药之窗、学术交流活动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中药调节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 周华娜;姜楠;韩雨薇;寇俊萍; 385-392

  2 代谢调控技术在放线菌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应用进展 张亚;周长林; 393-399

  3 药物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文柳静;王晨; 400-405

  4 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魏强强;段文虎;周金培;张惠斌; 406-415

  5 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Ⅷ).均三唑硫醚酮缩氨基硫脲衍生物 谢玉锁;高留州;闫强;吴书敏;倪礼礼;黄文龙;赵辉;胡国强; 416-420

  6 一种改进的卡巴拉汀制备工艺 吴家权;周平;刘洋;接传明;曹焕岩;彭涛;李晓红;张海军; 421-425

  7 柳叶白前中非C21甾体类化学成分 余舒乐;马林;吴正凤;赵守训;王磊;叶文才;张健;殷志琦; 426-430

  8 2015年获批的11个重磅炸弹药物 430+443

  9 含聚多价适配体的长链DNA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输 张志庆;王芳;周亭;张国栋;王秀凤;李昀泽; 431-435

  10 粒径差异化的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和表征 李会鹏;苏志桂;陈明磊;孟凡飞;孙敏捷;王岩;张灿;平其能; 436-443

  11 一种快速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 周琳;刘巍;狄斌;陈金龙; 444-449

  12 LC-MS法鉴定利伐沙班有关物质 刘超逸;张戈;杭太俊;王磊;张晓飞;宋敏; 450-457

  13 槲皮素、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黄敬群;王军;尹中信;郭瑞峰;陈健;梁化印;刘艺; 458-463

  14 2015年16月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 463

  15 黄酮类化合物GL-V9对人胃低分化黏液腺癌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李国君;赵凯;姚彧远;申乐;郭青龙; 464-468

  16 2015新版《中国药典》发布 共收载药品5608种 468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论疗养院里的康复医学的发展

  论文导读:定期开展科室民主生活会,使科室在和谐的氛围中持续发展。医院应从临床、教学、科研、政策导向、资金扶持上加以引导,在科研立项、设备引进、资金投入、学术交流等方面向康复或与之相关的专科、专病倾斜。使科室的空间布局更趋合理,仪器设备更趋完备,人员配置更加科学。在不断激发内涵建设活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院际间、学科间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学术氛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第二代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者:胡浙棋;尹春香;毛慧欢;常艺清;朱启华;徐云根;龚国清;邹毅;

摘要: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近年来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靶标。然而,第一代PRMT5抑制剂缺乏选择性,导致显著的血液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第二代PRMT5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靶向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缺失的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从而显著提高了安全性和疗效。总结了PRMT5在MTAP缺失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机制,系统回顾了当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五款第二代PRMT...

基于人工智能的艾叶活性成分多维药理活性及分子机制系统研究————作者:张洪榕;许奇;马忠民;方朝晖;

摘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艾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检索HIT、TCMSP、TCMIO数据库获取199种艾叶的活性成分。综合K最近邻、多层感知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基于Lipinski规则及Veber规则的算法模型对艾叶化合物成分进行毒性和口服利用度预测,发现其中14种成分满足无毒性且口服利用度较好。采用合成可行性分数(SAscore)模型对以上14种成分进行可合成性分析,并通过...

老年人群疫苗研发及应用————作者:刘一凡;杨盛然;周振歆;汤洋;王佑春;

摘要:作为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老龄化问题对于社会各个层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给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卫生健康体系造成了严峻挑战。面对人类与疾病将长期共存的客观现实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保障需求,疫苗产品的成功研发为有效应对传染性疾病提供了可靠的预防手段。本文通过对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4种适用于老年人群的疫苗研发及应用进行概述,旨在为我国相关疫苗的研发和普及提供...

T5MHCII:基于深度学习的MHC-Ⅱ类蛋白质与多肽的亲和力预测模型————作者:高正;高向东;姚文兵;田浤;

摘要:为解决抗原肽与特定MHC-Ⅱ类分子的结合亲和力预测模型性能较低,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MHC-Ⅱ类分子与多肽亲和力的预测模型T5MHCII。该模型通过迁移学习的方法,利用蛋白质语言模型ProtT5已学习到的知识对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提取,生成高质量的表征,并结合深度学习强大的学习能力,得到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新模型。五折交叉验证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9...

HPLC-MS/MS法测定米力农中米力农氮氧化物————作者:张岚;李洁丽;施柯;纪顺利;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测定米力农中米力农氮氧化物含量的HPLC-MS/MS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使用ACCHROM XCharge-C18色谱柱(100 mm × 2.1 mm × 5 μm),以甲醇(A相)和5 mmol/L NH4FA(用甲酸调至pH3,B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Agilent 6410三重四极杆质谱...

钩藤网络药理学多靶点效应价值研究进展————作者:张雯昕;张春霞;韩凌飞;柳文媛;

摘要: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所含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用。网络药理学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能够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群与疾病标志物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靶点、疾病三者的关系。本综述总结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钩藤干预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等病症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钩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以传统优势学科赋能潜力/新兴学科发展————作者:丁佐奇;汤真;罗杰文;孙劲楠;

摘要:如何科学评价高校学科建设发展情况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难点。本研究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持续一年对江苏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进行观测分析,聚焦新兴/潜力学科发展态势,并尝试探究传统优势学科对新兴/潜力学科发展的影响及其路径,从而为江苏高校的学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相关高校总体学科发展成熟度高、发展态势好、部分学科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且受到传统优势学科的强有力支持,但同时...

甲硫氨酸代谢重塑肿瘤代谢-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者:黄瑶;陈真;吴红茜;

摘要:肿瘤代谢重编程与免疫逃逸协同促进肿瘤进展,其中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代谢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和免疫微环境重塑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Met代谢异常导致肿瘤细胞“甲硫氨酸成瘾”及维持恶性表型的机制,并阐述其对免疫系统的多重调控:诱导T细胞耗竭、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NK细胞活性及增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功能。同时,探讨靶向Met代谢治疗策略,包括甲硫氨酸限制性饮食、代谢酶(MA...

肝脏器官芯片在成药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作者:涂远博;徐晨;王译羽;王尧龙;张峻颖;吴春勇;

摘要:成药性评价是新药研发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中体外肝脏模型的不准确性与高成本是限制成药性评价的重要技术瓶颈之一,制药行业愈发需要可靠的肝脏体外模型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由于传统动物模型和体外2D培养模型在模拟体内生理和病理上存在着局限性,近年来,借助微流控技术、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的进步,肝脏器官芯片(liver-on-a-chip, LOC)在新药研发领域日益得到关注,有望成为解决成药性评价...

基于滚环扩增的核酸载体靶向递送化疗药物的研究————作者:张如燕;张子辰;张国栋;张志庆;

摘要:化疗药物普遍缺乏特异性,开发一种可主动靶向递送化疗药物、对生物体无免疫原性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将合成的具有串联重复序列的DNA长单链与几条包含适配体AS1411的短链DNA杂交来构筑含有多价适配体的核酸载体(multivalent aptamer, Multi-Apt),利用其双螺旋结构大量负载抗肿...

水飞蓟宾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作者:李雁;高磊;张朝会;孟艳秋;

摘要:以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宾为母体,通过氧化脱氢、烷基化、选择性去甲基、酰化等反应共合成了16个水飞蓟宾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MS确证,确定均为未经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选用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LN-229,采用MTT法,以拉帕替尼为阳性对照药测定新型水飞蓟宾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

线粒体内质网相关膜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高丹妮;杨悦;金亮;

摘要:线粒体内质网相关膜(mitochondrial 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MAM)是连接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和线粒体的动态膜结构,在维持细胞器功能和信号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引发的慢性肾脏疾病,MAM可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钙离子(...

UHPLC-Q-Orbitrap/MS技术鉴定阿哌沙班片的有关物质————作者:吕广云;姚奕然;徐丹洋;王舒;肖蓓;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MS)技术研究阿哌沙班片中的有关物质。采用Waters Xbridge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3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4.5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阿哌沙班片有关物质进行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有关物质的...

通络生骨胶囊原粉化学成分鉴定及牡荆苷含量测定————作者:吴革林;范瑞鑫;梁楚玲;邢冷;谢永建;龚平;周鹏;李博;

摘要:采用UPLC-MS/MS对通络生骨胶囊原粉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牡荆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0.2%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0.3 mL/min,进样量1 μL;通过ESI质谱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数据,成功鉴定出通络生骨胶囊原粉中...

三类基于香豆素母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作者:赵秀娟;杨恒俐;吴金叶;郑晓琦;张耀苹;林玉萍;虎春艳;

摘要:以4-羟基香豆素为原料出发,合成得到3个系列共22个香豆素衍生物,其中8个衍生物未见文献报道,并采用小鼠巨噬细胞模型对其体外抗炎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衍生物均可显著抑制促炎因子NO的生成,其中化合物2e、2f、2g、2h、2i、2j、4e和4f的抗炎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物地塞米松。进一步实验发现,化合物2h和4f可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内促炎因子IL-6、TNF-α和...

叶酸有关物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与鉴定————作者:宁曼如;徐柯卉;杭太俊;宋敏;

摘要:用ODS色谱柱和10 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甲醇流动相(pH 6.3)将叶酸有关物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高分辨测定各有关物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通过质谱解析、有机反应机制分析、或对照品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在所建立的LC-ESI-Q-TOF/MS条件下,叶酸及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并鉴定叶酸及其强制降解试验...

黄芩素外用制剂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作者:王登;孙中英;郭青龙;李晰;白宇杰;魏立彬;何远;

摘要:为评价黄芩素外用制剂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构建了卡泊三醇及2,4-二硝基-1-氟苯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利用皮肤组织染色等实验确定了黄芩素外用制剂的疗效。结果显示,其可缓解病变皮肤组织表皮增厚、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蛋白,并抑制病变组织辅助性T细胞2 (Th2)浸润及肥大细胞浸润和活化。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了黄芩素可通过干预多条特应性皮炎致病相关信号通路从而治疗特应性皮炎。随后,通过细胞机制实验...

黄芩苷纳米药物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作者:莫欣荷;万有琼;汪巳卜;马琴;张俊;陈英;

摘要:为了探讨负载黄芩苷(BAI)的交联硫辛酸纳米胶囊(BAI@cLANC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采用MTT法考察BAI@cLANCs的HUVECs毒性;MTT法、细胞核染色法、SA-β-gal染色法确定H2O2诱导HUVECs衰老的最佳浓度;荧光显微镜成像法、...

《中國药科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摘要:<正>《中國药科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药学学术刊物,被国内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主要报道药学学科创新性科研成果,登载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工程、药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脂质代谢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海岚;朱紫含;李月;肖梦雪;张媛媛;寇俊萍;

摘要: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全球发病率高,影响超过30%的人口,病程漫长,且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脂质代谢在MAS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脂质代谢以改善MASLD,由于其具有多靶点调控且副作用较少的优势,显...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