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食品安全导刊

《食品安全导刊》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CN11-5478/R
国际标准刊号:1674-0270
主办单位: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与北京肉类食品协会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上一本期杂志:《检验医学与临床》核心医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海南医学院学报》统计源医学核心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为客户提供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渠道的中介服务。本站是《食品安全导》杂志的依托网站,《食品安全导》杂志是本站的主体杂志,直接负责该杂志的的推荐、征稿、信息整理收录等工作。网站本着用心为客户服务的原则,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推荐最适合您的论文栏目,帮助客户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论文发表的成功率。
  
  
《食品安全导》期刊简介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与北京肉类食品协会联合主办,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一本全面关注食品安全技术、知识的专业食品安全杂志。国内刊号为:CN11-5478/R;国际刊号为:ISSN1674-0270。邮发代号:80-702。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期刊。
  
  复合影响因子:0.030综合影响因子:0.015
  
《食品安全导》2012年第Z1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控制与检测..............................李梦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概论................................韩琰旭
  用测试片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孙霞
  食用合成色素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赵飞
  灵活性包装设备成近年来发展重点............................申海鹏
  机器人重要性日益凸显......................................迈克·威尔森
  芦荟的特殊功能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张启东
  海藻糖的生产及市场应用....................................徐娟
  明治创造属于自己的糖果之家................................宋俊杰
  治理食品安全管控源头是关键................................袁野
  家禽多段致昏屠宰方法......................................张奎彪
  浅谈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郭红云
  
     
  1.期刊推荐
  网站所有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正规刊物,具有国内国外双刊号。凡增刊、假刊、各类专刊、版权有争议的未经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非法刊物均谢绝合作与发表。
  
  2.写作指导
  我们拥有众多来自各领域专业知识过硬、写作经验丰富的的论文编辑团队,并拥有一批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您的论文发表把脉献策。如果您有需要,我们将以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标准竭诚为您服务,直到您满意为止。
  
  3.投稿保证
  对于收到的论文稿件,本公司会有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处理,保证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意见,并根据发表要求以及您的需要负责审核、润笔等工作!
  
  4.客户投诉及建议
  鸣网专门设立了客户投诉电话,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不满之处,或有相关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本站客服人员,我们的相关负责人会第一时间为您解决和答复。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服务人员满意,请转告你身边的同事和朋友。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食品安全导》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食品安全导刊最新期刊目录

食品添加剂在餐饮菜品中的合理使用与监管研究————作者:吴成华;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食品添加剂在餐饮菜品中的使用现状,探讨合理使用与监管面临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监管经验,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升餐饮行业的自律意识以及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的优化策略,探究了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监管的实施路径,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框架,确保食品添加剂在餐饮中的安全合理应用,保障公众饮食健康,促进餐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抽样过程中现场控制原则和方法————作者:许兰伟;徐爱民;冯琦;

摘要:食品质量检验检测过程中的抽样环节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步骤。本文探讨了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抽样过程中现场的控制原则和方法,旨在通过严格的现场控制和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食品理化检验全流程探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作者:邵贵红;

摘要:为助力食品行业稳健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深入食品理化检验全流程,从实验室实施食品理化检测前的充分准备、检测中的严格控制、检测后的资料完善与自我反思这3个层面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为严格把控每个环节,全方位提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要点与策略,以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理化实验室参考

小麦比容对面粉性质及加工性能的影响————作者:张艳;王伟;王海荣;潘凤丽;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小麦的比容值,分析其与面粉蛋白质含量、面团流变特性及最终制品品质的关系。实验选取5个不同品种小麦样品,采用标准容重器法测定比容,运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面团分析仪测定面团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小麦比容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2,P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追踪与治理策略研究————作者:伍世杰;

摘要: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本文研究了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追踪与治理策略,重点介绍了化学分析方法、同位素追踪技术以及大数据和环境监测系统在污染源追溯中的应用,并针对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了源头控制、检测技术升级、生态修复及法律法规等综合治理策略,旨在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药食同源食品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蔡柱山;孙敏;

摘要:本文探讨药食同源食品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梳理药食同源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分析其在调节机体功能、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结合现代健康管理理念,阐述其在不同健康管理场景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药食同源食品凭借天然、安全、营养等优势,在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标准规范不完善、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展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药食同源食品有望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得到更广泛、更科学...

食品安全背景下乳制品中果粒颗粒风味营养保存技术研究————作者:张方方;冯利青;李爱华;姜波;

摘要:本文从消费者对风味与营养的需求、果粒风味与营养对乳制品品质的提升、果粒预处理技术、加工工艺对风味的影响、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保鲜包装技术、低温储存、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保护等方面对食品安全背景下对乳制品中果粒颗粒风味及营养保持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食品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陈梦瑶;郭国桥;刘东楷;桑哲;欧帅;

摘要:新烟碱类农药(Neonicotinoid Pesticides,NPs)是一类具有神经活性的杀虫剂,因其杀虫谱广、无交互抗性、药效高、内吸性好以及低残留等优点,已成为全球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食品的影响常常被忽视,因此开发相关检测技术以及了解其残留状态十分必要。基于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技术中,检测项目往往局限于一种或一类农药,且在大批量进样时适应性差,难以实现精准定量。随着纳...

甜味剂在饮料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张东方;班楠;高尚;高飞;

摘要:甜味是饮料深受大众喜爱的重要特性之一。蔗糖作为传统饮料中主要的甜味来源,其高热量特性可能导致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甜味剂来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同时有效控制热量摄入。本文通过阐述甜味剂的化学结构、类型及其特性,探讨甜味剂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推动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祥云地区非遗文化产品食用土碱品质研究————作者:赵倩辉;

摘要:以祥云地区5个不同批次土碱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土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批次土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总含量最高可达36.7%,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土碱样品中含有7种主要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特别是每人每日经土碱摄入的铁元素含量为16.074 mg·d-1,满足男性推荐摄入量需求;而重金属砷元素平均含量为2.5...

腐乳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形成与微生物调控————作者:姜俊屹;

摘要:腐乳发酵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中风味形成与微生物调控是关键环节。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大豆蛋白和脂肪被分解为酯类、醇类、酸类等多种风味物质,共同构成腐乳的独特风味。微生物调控则通过优化菌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确保发酵稳定性。本文深入探讨了腐乳发酵中风味形成的机制及微生物调控策略,为提升腐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辣椒粉中4种苏丹红含量————作者:赖青龙;肖海燕;文斌;

摘要:目的:建立红辣椒粉中苏丹红Ⅰ、Ⅱ、Ⅲ、Ⅳ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丙酮转移定容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苏丹红染料Ⅰ、Ⅱ、Ⅲ、Ⅳ在0.10~5.00μg·mL-1线性良好(R≥0.999 5),检出限分别为0.355、0.275、0.365、0.305 mg·kg-1;加标回收率为68.8%~92.1%,相对标准偏差为1.6%~3.8%。结论...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作者:张艳晨;

摘要:食品安全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滥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及微生物污染等,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分析化学技术能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从而确保食品安全。本文基于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概述了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食品酸价变化与脂肪酸组成关系的研究————作者:莫雅卓;

摘要:酸价作为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在食品保存及风味、营养保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食品中酸价变化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脂肪酸氧化对酸价升高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氧化过程中对酸价变化的主导作用。本研究旨在为食品油脂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优化食品加工与存储条件提供建议

莱阳梨的营养价值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作者:赵雅琪;王乔琦;陈军;

摘要:莱阳梨富含多种有效成分,营养丰富,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改善肠道健康等作用。本文阐述了莱阳梨的营养成分,总结了莱阳梨相关加工产品的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并对莱阳梨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莱阳梨精深加工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刘佳丽;桑爽;王海玉;鲁丽花;

摘要:肉制品风味是衡量其品质的关键要素,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本文介绍了肉制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种类,同时针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子鼻、离子迁移谱等,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肉制品风味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贮存时间对九龙藤蜂蜜水分含量的影响研究————作者:陈燕燕;

摘要:以不同贮存时间下的广西九龙藤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折光率法对其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5批九龙藤蜂蜜样品在贮存时间<1年的水分含量为17.2%~22.9%,贮存时间在1~<2年的水分含量在18.8%~23.5%,贮存时间在2~<3年的水分含量在18.8%~24.0%,其水分含量均符合规定;贮存时间越长,对九龙藤蜂蜜水分含量的影响越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贮存时间对广西九龙藤蜂蜜水分含量的影响,为其...

一起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分析————作者:杨爱青;徐一凡;武玉平;汪洋;

摘要:目的:对一起饭店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该起事件的暴露因素与感染来源,为该类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当日当餐次在该饭店进食的病例和未发病进餐者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做队列研究,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查找危险因素。结果:累计报告病例21个,罹患率为40.4%;9个采集肛拭子的患者中有5个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6%。可疑暴露...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作者:朱蕾;

摘要:目的: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及污染来源,为防控此类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共调查疑似病例22例,罹患率为18.33%(22/120),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最短潜伏期为3.5 h,最长潜伏期为24.5 h,平...

比色法在食品中总糖含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婷;

摘要:比色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总糖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率高,受到众多研究与生产领域的青睐。该方法通过糖类与显色试剂的特定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征吸光度的产物,实现对糖含量的快速测定。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灵敏性不足、受食品基质干扰影响较大等。基于此,本文提出改进显色试剂、优化反应条件以及引入高通量检测技术等对策,以期提升该方法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食品安全导刊》国家级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yixue/450.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