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是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律失常学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杂志。内容包括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其衍生的无创检查、心电生理检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技术、国内外学术动态、流行病学研究成果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2年影响因子为1.0,在全国1 447种科技期刊中,排序第26位,被批准列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栏目主要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论著摘要、病例报告、建议和指南、学术争鸣、继续教育园地、新视野新技术、信息高速公路、述评、综述、讲座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张澍,朱俊,杨艳敏,李小鹰,刘梅林,李虹伟,史旭波,杨明
代谢综合征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风险分层的附加效应 谢双伦,陈煜阳,刘淇,张颖君,舒晓蓉,苏子焯,林永青,聂如琼,王景峰
左心耳解剖形态与CHADS2评分≤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齐淑媛,田颖,石亮,王彦江,卢晓英,陈汝明,尹先东,刘小青,徐琳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王璇,王祖禄,杨桂棠,金志清,梁明,梁延春,韩雅玲,Wang Xuan,Wang Zulu,Yang Guitang,Jin Zhiqing,Liang Ming,Liang Yanchun,Han Yaling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消融围术期的应用 潘文麒,胡文瑛,林长坚,张凝,凌天佑,吴立群,Pan Wenqi,Hu Wenying,Lin Changjian,Zhang Ning,Ling Tianyou,Wu Liqun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乔宇,姚焰
老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一例 李玉秋,陈柯萍,樊晓寒
保留导丝技术对起搏导线的影响 林若薇,李晓宏,吉文庆,徐伟,Lin Ruowei,Li Xiaohong,Ji Wenqing,Xu Wei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凌天佑,潘文麒,金奇,张凝,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吴立群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李根林,江华,李菊香,俞建华,陈琦,鲍慧慧,胡建新,洪葵,吴延庆
核心医学论文范文: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心医学论文范文,脑卒中,奥拉西坦,临床疗效
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奥拉西坦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6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脑卒中病情以及入院时间间隔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心脏神经消融术的应用及进展————作者:胡锋;姚焰;
摘要:心脏神经消融术(CNA)是1项快速发展的心脏介入技术, 主要用于治疗由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和缓慢性心律失常。CNA通过靶向心脏内自主神经节丛, 有效改善迷走神经过度激活所致的心动过缓和晕厥症状。研究表明, CNA对VVS和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显著的长期疗效, 尤其在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接受起搏器植入的年轻患者中更具潜力。随着影像导航和电解剖标测技术的进步, CNA的精确性...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作者:瞿宗泽;孟泓;黄鹤;
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亚型之一是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 并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脑卒中和心衰的风险。HFpEF合并房颤在人群中广泛存在, 是HFpEF的关键亚型,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已有初步研究结果, 但仍需深入研究和解决诸多问题。本文就HFpEF与房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精彩2024: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回顾————作者:张澍;
摘要:2024年度"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的发布迎来了第13个年度。编辑部再次与国内专家携手, 经过逐层筛选及最终讨论, 甄选出202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律失常领域10项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心律失常的新机制, 解锁了治疗的新靶点, 还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器械及药物治疗方面开辟了新途径;在起搏疗法方面也展示了新器械、新进展及新证据。13载春秋, 我们初心如...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靶点————作者:吴灵敏;
摘要:自主神经系统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蓝海。心脏自主神经干预为临床许多难题如心房颤动、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血管迷走性晕厥、肺动脉高压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确定最佳适应证、规范操作流程、长期有效性评估等, 亟待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迷走神经消融治疗高强度训练患者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作者:罗涛;史成龙;戴颖;陈炳伟;
摘要:目的探究右心房改良迷走神经消融治疗因高强度训练导致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因高强度训练导致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就诊的患者(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紊乱)。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 在解剖学定位+碎裂电位指导下的消融上间隔旁迷走神经丛和/或下间隔旁迷走神经丛, 通过电生理参数[如心率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
环肺静脉隔离附加选择性神经节丛消融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远期疗效————作者:李宗师;白瑾;孙丽杰;刘书旺;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6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隔离(CPVI)附加选择性右前神经节丛(RAGP)及左上神经节丛(LSGP)消融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长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进行首次射频消融治疗的10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CPVI组和CPVI附加RAGP及LSGP消融组(CPVI+G...
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术中迷走神经反射的预测及防治————作者:沈利水;卢小华;阿塔吾拉·艾力;董珍珍;许小朋;汤岐梅;李云红;唐恺;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迷走反射)的预测因素及处理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药物难治性房颤患者, 根据是否发生迷走反射, 分为迷走反射组和非迷走反射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冷冻消融术中消融部位等的差异, 分析和总结发生术中迷走反射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朱明琪;商鲁翔;侯应龙;
摘要:导管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房颤)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 然而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相关预测模型可以提早筛查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高危人群, 优化导管消融的适宜人群, 实现早期干预, 进而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目前国内外针对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研究已逐渐成熟, 本文从不同预测模型的建立、验证、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心房神经节丛消融术对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效果————作者:汪师逸;宋子良;刘洋;吴绍辉;姜伟峰;张宇;刘旭;秦牧;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神经节丛(GP)消融对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的所有出现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通过连续或简化方法对GP进行消融, GP消融术前均接受窦房结功能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2年, 评估患者的心率、症状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纳入73例患者, 其中男38例, 年龄(51...
心房自主神经节丛改良治疗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作者:张奇;蒋惠昀;张道阳;李云浩;闫玉来;张颖;张萍;梁明;
摘要:目的探讨消融心房自主神经节丛(GP)治疗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组试验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9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心房GP消融的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2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的24 h动态心电图, 分析患者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 并随访患者出院情况。结果共入选12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26.7岁。8例患者术前24 ...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倾斜试验转阴的因素分析————作者:陈斌;段一超;王璟;王瑞;郑鑫;薛仙军;崔洺植;杨叶;张博;王媛;许戈;许岭平;侯军龙;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直立倾斜试验(HUTT)转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VVS患者107例, 根据HUTT结果将患者分为转阴组和未转阴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与HUTT转阴相关的...
医师对心房颤动患者处方低于推荐剂量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经验及理由————作者:张天齐;刘俊鹏;张亚同;赵紫楠;赵飞;孔应利;那一凡;曾敏;孙宁;武程;王珺;杨杰孚;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处方低于推荐剂量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经验及理由。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对北京地区19家不同级别医院的270名医师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医师对NVAF患者处方低于推荐剂量NOAC的经验和理由。对该两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并从医院等级、职称等级、临床专业的角度...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高密度脂蛋白与心房颤动关系————作者:魏爱军;李槿瑶;谢萍;李燕玲;王博雯;张天成;温华知;
摘要:目的探索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的方法, 利用HDL(暴露)的遗传数据, 总样本量为400 754例, 来自54项研究, 共314 876个单核苷酸多样性(SNP)。房颤(结局)的遗传数据, 总样本量1 030 836例, 其中病例60 620例, 对照970 216例, 共有314 876个SNP;同时纳入芬兰基因库中房颤数据, 总样...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作者:彭黎;李雅萌;赵海霞;王婷;金超;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 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史等基线资料,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根据入选患者在STEMI后1个月内是否新发房颤, 将其分为新发房颤组和无房颤组。分...
血管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1例————作者:李耀东;贾索尔·肖克热提;霍强;周贤惠;张疆华;邢强;祖克拉·吐尔洪;芦颜美;王生平;汤宝鹏;
摘要:心脏性猝死(SCD)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SCD的主要措施之一。血管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EV-ICD)为1种新型的非静脉ICD, 为高猝死风险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报道1例成功植入EV-ICD的病例, 在6个月的随访中未见并发症, 参数检测良好
心房颤动综合管理的临床现状及未来————作者:刘海雷;杨刚;陈明龙;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致死、致残率较高的常见心律失常之一, 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由于房颤存在发病隐匿等特点, 如何做好综合管理至关重要却又充满挑战。本文旨在对目前房颤综合管理的现状进行总结, 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节律控制用药安全性探讨————作者:白剑;徐伟;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临床证据的积累, 早期节律控制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优选。本文评述了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在房颤节律控制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并初步探讨了联合应用AAD的优势及未来AAD研究的方向
新型脉冲电场消融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效果————作者:杨刚;居维竹;亓树莹;智昱;王海雄;周贤惠;蒋晨阳;钟敬泉;杨平珍;周纬;刘启明;李述峰;贾秀月;陈明龙;
摘要:目的观察法拉普尔赛(FARAPULSE)脉冲电场消融(PFA)系统在中国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观察性研究。分析2023年2月至7月在博鳌超级医院首次接受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 术中使用PFA系统(FARAPULSE)完成肺静脉电隔离(PVI)。研究共涉及来自11家中心的15例患者。主要有效性终点为即刻手术成功率, 即仅使用PFA完成PVI...
脉冲电场消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探————作者:戴嘉挺;储慧民;丰明俊;郁一波;杜先锋;傅国华;俞理璞;蒋永兴;金河;吴涛;陈思;卓韦东;王彬浩;高昉;方任远;贾振宇;孙一钧;卢亦琦;沈才杰;
摘要:目的探究单中心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观察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22年3月至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接受PFA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 经过电生理检查, 排除了明确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25例患者, 最终纳入了15例AVRT患者。在三维电标测系统和X线指导下...
新型环形导管行脉冲电场消融隔离猪肺静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陈世权;蒋汝红;刘强;蒋晨阳;
摘要:目的评估国产脉冲电场消融(PFA)系统在活体猪心脏模型中的消融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使用14头成年健康猪, 体重(56.0±2.7) kg, 按顺序分为急性期组(8头)和长期组(6头), 消融靶点包括左心房的肺静脉和右心房的上腔静脉。使用微秒级的双极双相脉冲波(输出电压范围1 500~1 800 V, 单次消融时间<0.2 s)进行PFA, 并在术后立即评估电隔离效果。长期组90 d后再次...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家庭护士》
- 北大核心《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国家级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 省级《山西中医》
- 北大核心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国家级《中国临床研究》
- 省级《亚太传统医药》
- 北大核心《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省级药物分析学报
- 省级《中国口腔医学信息》
- 省级《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杂志
- 北大核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省级《云南医药》
- 北大核心颈腰痛
- 省级中医儿科杂志
- 省级《实验与检验医学》
- 北大核心《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病理学杂志》
- 国家级《卫生软科学》
- 北大核心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省级四川生理科学
- 省级《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医师杂志》
- 北大核心《介入放射学杂志》
- 省级《卫生经济分册》
- 北大核心《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北大核心《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