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心血管病学进展》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主办,其宗旨是反映本专业领域内最新、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成果与展望,为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相关工作者提供快速、准确、客观、便捷的医学信息,主线由国内权威专家综述与评论,致力于促进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和研究认识水平的提高。刊物的宗旨矢志如一,坚持以综述、编译、节译、消息为主要内容,力求为本专业领域的临床工作者搭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桥梁。杂志自创刊以来,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经过编辑部门的不懈努力,逐渐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在业界也颇受好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各家数据库收录情况
(1)198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国家科技出版社选入全国科技资料目录。
(2)1984年被收入“国家卫生年鉴”。
(3)1991年被美国Urich’s国际期刊目录(Urich’s Intem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
(4)1996年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收录并发行。
(5)1999年为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据化期刊群”收录并发行。
(6)2001年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收录。
(7)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8)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将《心血管病学进展》作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mal Full-Text Database)全文收录期刊。被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学卫生”收录。
历年受到上级部门好评与奖励
(1)1992年《心血管病学进展》被选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类中文核心期刊”。
(2)1990—1993年获“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加工奖”;“四川省第二届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加工奖”。
(3)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优秀期刊,并获“优秀期刊奖”。
(4)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编辑学会向刘运德同志颁发“优秀编辑金牛奖”。
(5)1999年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委联合领导小组按国家“五类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的要求,对《心血管病学进展》的考评结果为:学术质量一级期刊,评分91分。
(6)2000年获四川省优秀期刊三等奖。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科技厅联合向主编杜传礼,编辑部主任刘运德颁发了表彰荣誉证书。
(7)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并获“优秀期刊奖”。
(8)2001年被成都市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奖”。
(9)2004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设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高密度脂蛋白组分: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新靶点 赵慧,刘红(综述),李一石(审校)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进展 章伟,陈亮(综述),秦永文(审校),ZHANG Wei,CHEN Liang,QIN Yongwen
胚胎发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李晨(综述),王宏宇(审校),LI Chen,WANG Hongyu
QRS波时限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的研究进展 李承治(综述),殷跃辉(审校),LI Chengzhi,YIN Yuehui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及无创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段雪飞(综述),曾智(审校),DUAN Xuefei,ZENG Zhi
冠心病药物支架术后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王洁(综述),苏立(审校),WANG Jie,SU Li
高甲状腺素与心房肌细胞凋亡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郑甲林(综述),郭涛(审校),ZHENG Jialin,GUO Tao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何超杰(综述),殷跃辉(审校),HE Chaojie,YIN Yuehui
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应用 皮强中(综述),罗素新(审校),PI Qiangzhong,LUO Suxin
肺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萍芳,周伟英(综述),姜衡(审校),XU Pingfang,ZHOU Weiying,JIANG Heng
Kv1.5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唐雪娇(综述),肖骅(审校),TANG Xuejiao,XIAO Hua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研究进展及疗效 徐莉(综述),马依彤(审校),XU Li,MA Yitong
溶栓治疗在现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阚通(综述),陈亮,秦永文(审校),KAN Tong,CHEN Liang,QIN Yongwen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莉(综述),陈明(审校),HE Li,CHEN Ming
核因子 E2相关因子2内皮功能与心血管保护 赵然尊(综述),何国祥(审校),ZHAO Ranzun,HE Guoxiang
破碎 QRS波在心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庆(综述),赵玲(校审),LI Qing,ZHAO Ling
心房总传导时间研究进展 范建华(综述),陈弹(审校),FAN Jianhua,CHEN Tan
心血管病学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能量代谢紊乱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文智颖;何雪纯;郑颖颖;
摘要: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编码肌小节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但在疾病早期可见到钙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异常及代谢重构。现综述肥厚型心肌病中能量代谢紊乱的最新研究及治疗进展,为探究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变化的研究进展————作者:张能;邢强;汤宝鹏;
摘要: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会缩短起搏器寿命或使设备无法运行。文献表明,固定牢靠是获得良好阈值的前提条件,炎症和纤维化可能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是定量和定性心肌瘢痕和纤维化的非侵入性金标准,研究显示使用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可以改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有望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过程相结合,指导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最佳部位,避免植于瘢痕及纤...
多重共存病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及影响————作者:梁欣;韩江莉;
摘要:心房颤动(AF)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与许多其他共存病存在关联,这些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导致AF合并多重共存病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准确识别AF的共存病,探讨多重共存病与AF的关系及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AF管理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合并多重共存病的AF患者属于高危复杂患者,为了给予这类患者良好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应采用着眼于多重共存病整体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管理策略。再者,对这类患者制定的预后评估方案中,要注...
睡眠障碍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者:苏冠菲;薄雅坤;周贤惠;
摘要: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心血管事件,尽管治疗方式改进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但其仍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和大脑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睡眠质量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现系统阐述睡眠障碍与心肌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意义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预康复的研究进展————作者:廖芳;张米莉;吴民俊;罗勇;
摘要:预康复是在加速康复外科基础上提出的术前管理新理念,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身体、心理以及营养方面的综合干预,改善患者的术前状态,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术后恢复。目前已在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多个学科开展,但在心血管疾病外科领域研究较少。现综述预康复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预康复在心血管领域推广的影响因素等,以期为中国医护人员通过开展预康复来改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进展————作者:郭银吉;孙永红;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高患病率、严重致残和相当大的经济成本而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大量研究报告称,卵圆孔未闭在有偏头痛的患者中更为普遍,而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卵圆孔未闭发病率更高,但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虽然已经在临床大量应用,但其改善偏头痛症状的作用仍存争议。现主要围绕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妊娠相关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研究进展————作者:傅姝环;冯达应;
摘要:妊娠相关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血管事件,是妊娠相关自发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多见于无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患者。其并发症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母体和胎儿的预后。因包括产妇年龄增加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升高,其发病率正在日益上升。由于妊娠特有的生理变化,其病因与一般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相比有特殊之处。现综述目前关于妊...
微RNA——主动脉夹层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作者:李天宇;郁志明;
摘要:主动脉夹层(AD),亦称AD动脉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微RNA(miRNA)与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关于miRNA与AD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这限制了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药物的潜力。现旨在探讨miRNA与A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发现能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并为AD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微RNA-细胞焦亡信号轴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于超;许文胜;贾小娥;刘锦龙;刘友;王艳芳;王崴;徐宏蕊;张涛;
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由于缺血心肌血流恢复,导致再灌注区心肌细胞及周围血管显著的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氧自由基、细胞焦亡、凋亡等息息相关,其中,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特征为细胞膨胀至破裂,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触发炎症反应。微RNA(miRNA)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打乱目标信使RNA(mRNA)的稳定性、抑制靶mRNA的翻译来对靶m...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活性氧在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俞成云;芦秀燕;张铭;杜招娜;夏伟;
摘要: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特征,通常被定义为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降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作为一氧化氮合成的天然抑制剂,其血浆浓度升高近些年一直被视为内皮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生理状况下,活性氧与一氧化氮保持合成平衡,共同参与内皮屏障维护,其平衡破坏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现主要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活性氧在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及争议进行综述,以期为...
米波默森对降低Lp(a)水平疗效的meta分析————作者:刘柯;赵金河;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反义寡核苷酸(ASO)类药物米波默森(mipomersen)对降低心血管风险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的疗效。方法 所纳入研究中共包括1 101例患者,其中mipomersen组660例,对照组441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mipomersen可显著降低Lp(a)水平[MD=-24.08,95%CI(-28.02,-20.14),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
HLTF调控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作者:刘双;张博方;陈静;
摘要:目的 探究解旋酶样转录因子(HLTF)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中纤维化功能和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小鼠CF,用浓度为1μmol/L的AngⅡ处理CF,分为正常组和AngⅡ组。同时分别用腺病毒转染下调或上调HLTF的表达,将细胞进一步分为下调对照+AngⅡ组和下调HLTF+AngⅡ组及上调对照+AngⅡ组和上调HLTF+AngⅡ组。采用CCK-8法和细...
CA125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动脉收缩压的线性关联————作者:汪登利;张艺文;汪汉;秦地茂;
摘要:目的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一个临床少见却很重要的问题。现主要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pSS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的关系,并评估CA125作为pSS的PASP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08—2020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成年pS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并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PASP。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
lncRNA SNHG6通过调节miR-26a-5p/CTGF轴影响心房颤动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作者:袁孝伟;宣学习;周芃;刘魁智;王豪;朱自强;
摘要: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RNA(lnc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6(SNHG6)通过调节miR-26a-5p/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轴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验证lncRNA SNHG6与miR-26a-5p、miR-26a-5p与CTGF的关系。构建AF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AF组、sh-NC组、sh-lncRNA SNHG6组、sh-lncRNA SN...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血栓的研究进展————作者:杜明亮;王泊然;惠慧;
摘要: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血栓复杂的形成机制及特殊的临床背景,该疾病的管理对临床医师仍然充满着挑战。现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梳理了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包括血流瘀滞、心内膜损伤、炎症以及体内的高凝状态;简要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诊断中的应用;尤其是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包括药物的选择、治疗的时长等观点做一阐明。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及管理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分子细胞机制与非编码RNA干预————作者:于冰;郝春华;刘杰;张津溢;王维亭;
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不可逆的临床过程。临床前动物模型的疾病机制研究可为心力衰竭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撑。现按照病因对导致心肌损伤与负荷异常两大方面心力衰竭模型发生的分子细胞机制进行综述,并就新型非编码RNA对其干预进行阐述,为心力衰竭新型先进疗法产品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Kiss-10通过调控GPR54/NF-κB通路改善尿毒症毒素吲哚-3-乙酸诱导的心肌损伤————作者:张炜;杨海龙;谢润阳;
摘要:目的 探究亲吻促动素-10(Kiss-10)通过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尿毒症毒素吲哚-3-乙酸(IAA)诱导的心肌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 培养H9c2心肌细胞,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活性筛选IAA与Kiss-10干预浓度,分为对照组、IAA组与Kiss-10组。将30只小鼠分为如上所述3组,每组10只。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实时荧光定量...
炎症在主动脉夹层发病及预后作用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汪小娣;赵新艳;周涛;
摘要: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发病迅速,死亡率极高。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现将深度探讨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在主动脉夹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基于单细胞质谱流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免疫细胞的变化及性别差异————作者:周游;卓杨;张侃迪;赵倩;许左隽;范例;张俊峰;张绘莉;
摘要:目的 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免疫细胞图谱及其变化特征。方法 研究收集了19例AMI患者(男性11例,女性8例)和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男女各5例)的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不同金属耦联的4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标记,通过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进行精细分群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将免疫细胞精细分为8个大亚群和53个小亚群(C1~C53)。在大亚群的层面,...
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斑块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赵璐;庞蒙蒙;宋庆桥;吴华芹;
摘要: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对于CHD的无创和有创诊疗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缺血功能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同时由于斑块特征与缺血密切相关,采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进行斑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总结FFRCT联合斑块分析在CH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FFRCT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