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434/R
国际标准刊号:1673-5765
主办单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医学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医生评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卒中杂志》为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系中国核心期刊,中国卒中学界临床及基础相结合的专业性高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诊疗技术及临床指南。本刊旨在加强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医学学术水平,服务广大医药科技卫生工作者。适合从事脑血管病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预防工作者以及基础医学科人员阅读,脑血管病患者亦可从中吸取有益知识。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介绍:

  主编手记:主编与您分享工作及生活情趣,畅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共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述评: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最新动态进行权威评论和深入的分析,了解研究的真实价值;

  专题:集中报道临床热点话题,多角度分析同一主题内容,是拓展知识面的良好渠道;

  指南与规范:快速追踪国际上最新、最权威的指南和规范,做您临床诊疗的得力助手。

  论著:展示国内研究精华,记录最精彩的研究成果;

  综述:汇总大量原始数据及资料,让你轻松掌握国内外最新进展;

  经典­病例:选取临床典型病例,在实战中提高您的临床诊疗水平;

  会议热点:报道重大会议主要内容,如同亲临会场,让您追踪实时国际研究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春天真的来了吗? 缪中荣

  SolitaireTM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研究 高峰,孙瑄,莫大鹏,马宁,刘恋,霍晓川,缪中荣,GAO Feng,SUN Xuan,MO Da-Peng,MA Ning,LIU Lian,HUO Xiao-Chuan,MIAO Zhong-Rong

  缺血性卒中慢性期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张宁,杨洋,王铄,李菁晶,王春雪,王拥军,ZHANG Ning,YANG Yang,WANG Shuo,LI Jing-Jing,WANG Chun-Xue,WANG Yong-Jun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中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研究 曹群,刘长喜,宋程光,CAO Qun,LIU Chang-Xi,SONG Cheng-Guang

  脑静脉窦血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55例病例回顾性研究 彭圣威,李子孝,宋田,郑华光,赵性泉,王春雪,董可辉,王拥军,PENG Sheng-Wei,LI Zi-Xiao,SONG Tian,ZHENG Hua-Guang,ZHAO Xing-Quan,WANG Chun-Xue,DONG Ke-Hui,WANG Yong-Jun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陈晓霖,马力,王书磊,赵元立,CHEN Xiao-Lin,MA Li,WANG Shu-Lei,ZHAO Yuan-Li

  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研究 李伟,李少武,王晶,张在强,LI Wei,LI Shao-Wu,WANG Jing,ZHANG Zai-Qiang

  自发性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杜万良,荆京,王伊龙,王拥军

  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患者视野缺损恢复1例 刘恋,莫大鹏,宋立刚,缪中荣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高峰,徐安定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致医疗专业者的声明(第六部分) 译者吴昊,高文超,徐胜媛,许保磊,王婧冉,毕齐

  医学核心论文发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的各项指标,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同期选取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 200例体检确认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200例,将高尿酸血症患者组命名为观察组,将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组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心血管危险 因素水平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P)、体质量指数(BMI)等。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 性。结果:观察组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BP)水平、平均舒张压(DBP)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例健康人员的平均水平。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危险的征兆,并且为心血管病致病增加风险,科学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并采取合理有效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减小致病风险。

  关键词:医学核心论文,高尿酸血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照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200例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查结果,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临床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价值和意义,希望可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经验,现做报道如下。

  中国卒中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医防融合背景下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策略优化与体系建设————作者:刘昭;陈敏霞;申斗;池枫;YU Monica;刘跃华;杨燕绥;

摘要:卒中作为一种高发性疾病,其显著特点包括较高的发病率、严重的致残后果、较高的死亡风险及沉重的经济压力。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亟需实施医防融合下的防治管理工作,以应对疾病挑战,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卒中防治策略及体系建设情况,立足医防融合理念和政策发展,厘清了当下卒中防治工作中协调联动不足、筹资激励错位、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重构组织管理关...

我国非专科医师对卒中的认识现状、挑战及对策————作者:夏润禹;曹黎明;任力杰;

摘要: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卒中防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医师是卒中防治中关键的一线工作者,其中非专科医师在卒中的院前急救、基层预防和长期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专科医师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卒中患者的早期识别、规范转诊及预防效果,进而对整体救治质量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非专科医师对卒中的认识现状尚不明确,卒中规...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急救医疗服务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作者:黄旭明;曹黎明;雷尤珍;任力杰;

摘要:卒中急救不仅是重要的医学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及时利用到院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对改善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尽管我国EMS可及性较以往有所提高,但EMS使用率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公众对EMS的认知及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患者采用EMS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患者的经济状况、对EMS的认知、EMS的可及性及效率等。未来应努力提高公众对卒中发病后利用...

基于社区的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进展————作者:常丹凤;申斗;曹欣;马可菲;杨燕绥;张玉哲;池枫;刘跃华;高月霞;

摘要:我国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提出卒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致力于将卒中防治工作从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模式。本文立足于社区在卒中防治中的独特优势,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基层社区卒中防治的服务实践、实施模式及干预策略,旨在为构建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基于社区的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可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在动员社区参与、营造健康环境、早期预防与筛查、急...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作者:王艳新;易晓平;李曼;袁媛;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SAH患者。入院后,采用统一化标准方案收集患者人口学、疾病情况、手术治疗等临床信息。根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on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预测量表构建————作者:李传游;盛蕾;郭雪艳;刘元月;

摘要:目的 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预测量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部麻醉/监测麻醉管理组和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

后循环症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斑块的HR-VWI分析————作者:钟丽玲;徐棣豪;宋建勋;林国辉;符念霞;

摘要: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研究后循环症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斑块的发生、分布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2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基于TCD和默读刺激的评估————作者:陈松伟;陈虹秀;段建钢;崔柳平;刘然;邢英琦;

摘要:目的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可能会损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CA)功能。本研究探讨CVST对MCA的dCA和默读期间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dCA及...

血清IL-6、CysC、T3水平和影像学总负荷评分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作者:于世林;郝春波;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IL-6、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水平以及影像学总负荷评分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CSVD患者,根据住院期间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完全再通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作者:刘然;王平平;陈虹秀;李娜;周福波;赵文博;马青峰;邢英琦;

摘要: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dC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3—9月因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导致的AIS患者,所有...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伴海马损伤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分析————作者:王为森;杜冰滢;李丙翰;张馨元;彭雯佳;毕晓莹;

摘要:目的 探究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伴海马损伤患者的临床、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4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GA患者,统计TGA伴海马损伤的部位及发病至完成头颅MRI的时间。根据是否伴有海马损伤将TGA患者分为TGA伴海马损伤组和TGA不伴海马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血管危险因素、小血管...

人工智能在提升神经科住院医师脑血管病诊治能力中的应用与挑战————作者:张淋源;沈翔;吕海燕;王国栋;吴云成;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发展为神经科住院医师培训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脑血管病是神经科学中应用AI最早、最成熟的领域之一,将AI有机融入传统的神经科住院医师培训中,有助于夯实神经科基本功、优化神经影像分析、辅助疾病个体化诊疗,从而加速青年医师的成长,对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体系建设大有裨益。然而,AI的应用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医师对AI过度依赖、“AI...

本期缩略语表

摘要:<正>我刊要求文中尽量少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如必须使用,在首次出现时应标注中英文全称,如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下表缩略语在本期出现时可以直接使用

赋能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作者:石海燕;

摘要:<正>卒中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患者在发病后面临着功能障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诸多问题。传统护理模式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和基本生活护理,而赋能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强调患者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患者内在潜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在卒中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阐述赋能护理在改善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促进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优化卒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赋能护理是指...

高级卒中中心急诊快速通道建设经验————作者:李福坤;

摘要:<正>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因此,缩短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果的关键。急诊快速通道是卒中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优化流程、多学科协作和信息化支持,可以显著缩短快速通道救治卒中的院内延误,提高再灌注治疗的有效实施率。近年来,国内卒中中心建设逐步完善。高级卒中中心具备全面的卒中救治能力,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

社区卒中防治地图的构建与展望————作者:甘清月;曹黎明;池枫;任力杰;

摘要:卒中作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以院内救治为主的医疗模式虽不断完善,但卒中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为此,我国正积极推进卒中防治策略转型,构建预防干预与临床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体系。通过强化全民健康教育网络、优化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枢纽的高危人群筛查管理机制、创新社区卒中防治地图体系,形成未发病时、疾病早期和中后期三级预防闭环管理。这一体系已成为降低卒中发病率、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预防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作者:刘超;池枫;覃立芬;李艳蕾;任力杰;

摘要: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预防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小组讨论和文献研究,并结合深圳市神经系统疾病医防融合项目组专家意见,初步拟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预防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邀请参与过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或卒中预防地图建设的专家作为函询对象,根据函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经过两轮函询及小组讨论最终...

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作者:李秋菊;尹金风;王春娟;杨昕;任添华;李子孝;谷鸿秋;姜勇;

摘要:目的 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复发、院内死亡、院内并发症(肺栓塞、肺炎等)及出院回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纳入109 366例脑...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研究进展————作者:陈云娜;霍发荣;赵龙;谭亚芳;张晓燕;

摘要: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其变化能反映颅内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成人平卧位的颅内压持续维持在1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即为颅内高压。目前,颅内压的监测方法以有创的脑室外引流和实质内探针为“金标准”,然而该方法存在感染风险高、易导致脑损伤和出血等缺陷,且成本高昂。鉴于此,探寻一种安全、精确的无创颅内压监测手段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综述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卒中患者全周期康复策略————作者:曹晓丽;

摘要:<正>卒中幸存者常面临长期的康复挑战。本文对卒中患者的全周期康复策略进行总结。一、卒中急性期康复对康复治疗而言,卒中的急性期一般指发病4周内。急性期康复的目标是稳定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和保护残存功能,为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打下基础。主要康复策略:(1)体位管理。注意变换体位,避免压疮。为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避免关节活动受限,可指导或辅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具体活动形式、频率和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确定...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