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635/R
国际标准刊号:1674-1307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主管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上一本期杂志:《中医药信息》药学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医药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北京中医药》(原《北京中医》)是具有北京特色并面向全国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创刊于1951年5月,由北京中医学会主办,为北京市地方性学术刊物。读者对象以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医药企业和国家主管机关管理人员为主。

  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突出北京地区中医药特色,重视并发挥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前沿科技和临床应用成果,关注重大科技问题和理论研究创新,结合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水平及实际工作需要,鼓励学术争鸣,引导并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知网,万方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开设了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学术争鸣、文献综述、讲座、短篇报道、医史研究、病案讨论、学术讨论侧记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353)开胃进食汤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厌食临床研究 崔艺馨;张印;任芳;王海明;冯宇;李绍旦

  (356)儿童鼻鼽发病特点及中医体质特征调查 范愈燕[1];娜琪[2];王向东[3];支楠[1];阴伟[2];张罗[3,4]

  (359)电针刺激听宫穴治疗暴聋临床疗效观察 姜辉[1];丁雷[1];张丽[1];黄丽贤[2];刘大新[1]

  信息窗

  (361)“悦读改变人生,悦读助我成长”征文通知

  学验传承

  (362)杜怀棠胃病临证经验 王双;黄瑞音;贾玫;李雁;杜怀棠

  (364)韩臣子调中法治疗胆石病经验 韩丽霞;王晴;董秀敏;梁云蕾

  (366)王寅健脾和胃法临床经验 聂文彬[1];王寅[2]

  学术探讨

  (368)基于LSC特性对RAML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 张宇;田劭丹;陈信义

  信息窗

  (371)关于举办“中医药临床科研设计与高质量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培训班”的通知

  核心期刊论文: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特点

  摘要:要知道,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作为教育教学评估的一部分,对高等教育的工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分析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高等教育逐渐国际化的环境下,呈现出来的某些具体特点,也就是现代工程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具体的人才需求相符合、最低的工程教育准入标准是重点以及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这三个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在设计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时,务必要综合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念、高等教育的管理与控制体系、社会的具体需求这几个方面,使得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特点

  我们知道,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点就是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过专业认证标准可以充分体现其科学理念,更好地实施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度。因此,本篇文章对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并且从中得出在进行修订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时应当注意的三大问题。

  北京中医药最新期刊目录

益肾活血方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李宜真;王栋范;吴建伟;

摘要: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方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源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18226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益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其余各组给予RPM18226细胞接种制备多发性骨髓瘤小鼠模型。益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益...

“以筋代骨”点穴法对膝骨关节炎慢性痛伴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作者:刘志凤;于长禾;王锡友;张洋;李凤林;王彦华;张明阳;孙博奥;

摘要:目的 探讨“以筋代骨”点穴法对膝骨关节炎(KOA)慢性痛伴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点穴组各6只。模型组和点穴组采用关节腔注射单碘乙酸钠(MIA)造模,空白组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入50μL生理盐水。点穴组用智能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以筋代骨”点穴,造模后第28天开始干预,连续干预7天。分别于造模前1天、干预前及干预后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进行强迫...

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研究进展————作者:刘宝利;赵启涵;

摘要:自身免疫性肾脏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肾脏损伤,包括膜性肾病、IgA肾病等,涵盖临床中大多数原发性肾脏病病理类型。中医药对于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的认识和诊疗一直在不断发展,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在诊断方面,由于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的诊断高度依赖肾脏病理,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在发病机制方面,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的免疫反应过程和脏腑风湿病高度相似,以其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有利于把握病传变化;在治疗方面,...

国医大师薛伯寿辨治乳腺结节经验————作者:谢铮;吴华芹;薛燕星;薄海;

摘要:乳腺结节是目前女性最常见和多发的乳腺疾病之一,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情志不畅是导致乳腺结节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脾、肝、肾三脏密切相关,提出乳腺结节的发生发展“源在脾,枢在肝,本在肾”;在临证辨治方面,提出了“以通为健、三脏为重、以法治病、以小治大、以情解结”的治疗原则,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唐启盛从心肝火旺论治拔毛癖经验————作者:李艺;杨歆科;郑琴;唐启盛;曲淼;

摘要:唐启盛教授认为,拔毛癖的发病主要责之于心、肝两脏,若情志刺激,或学习与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压抑,导致肝气不舒,郁而化火,心火燔炎,扰动神魂,筋脉约束失司,轻则爪甲不宁,重则躁扰拔毛。日久耗伤肾精阴液,水不济火,毛发失于固托,加重拔毛所致脱发。本病虚实夹杂,以肾虚为本、心肝火旺为标。治疗上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基本原则,初期以清心平肝、镇静安神为主;待病情缓解后,中期以清心平肝法为主、补肾滋...

杨燕从“风、痰、瘀、虚”辨治儿童感染后咳嗽经验————作者:申慧贞;邵亚新;李素静;杨燕;

摘要:感染后咳嗽位居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第三位,不仅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且对患儿及家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但西药尚无统一、有效治疗方法。杨燕教授认为该病以“风邪留伏”为主要病因,导致痰瘀阻络、气阴两虚;针对此病因病机提出“治咳四法”,即疏风宣肺、理气化痰、补血化瘀、益气养阴;临证中用药少而精,根据患儿风、痰、瘀、虚程度不同,调整用药比例,随证加减,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基于“态靶辨治”探析活血化瘀法在改善肺癌转移微环境中的作用————作者:袁梦琪;郑瑛瑛;刘梓燊;张甘霖;杨国旺;

摘要: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由于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就处于晚期,因此积极防治肺癌的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瘀毒内停是晚期肺癌的主要病理特征。“态靶辨治”理论是仝小林院士基于现代医学背景下提出的中医诊疗新模式,基于此理论体系从晚期肺癌的“瘀态”病靶”“症靶”和“标靶”四个方面对晚期肺癌肿瘤微环境进行阐释,临床可运用活血化瘀法调晚期肺癌之“瘀态”,温阳化瘀打晚期肺癌之“靶标”

基于“热气怫郁,玄府闭密”病机辨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作者:徐明君;魏军平;

摘要:玄府具有通利的特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以糖尿病为基础发展而来,“热气怫郁”是糖尿病的基础病机,“玄府闭密”是糖尿病进展为DOP的核心病机。治疗DOP应以开通玄府为治法总纲,去除玄府郁闭之因,“复其开合,贵于通利”,使脉络得通,糖毒得祛,恢复精气血津液通畅。糖尿病病久脏腑失养,玄府亏虚,故疾病后期应当注重充养玄府,用补虚之法濡养精气血津液,从而强健骨骼。临床可用风药辛散宣通开玄、虫类药破血祛瘀开玄、...

腹式呼吸在振腹推拿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者:唐志岚;戴晓晖;杨靖颐;付国兵;

摘要:振腹推拿是宫廷推拿流派的独特技法,腹式呼吸与振腹推拿结合应用是振腹推拿特色之一。腹式呼吸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影响心率变异性和增强核心肌群力度,与振腹推拿协同应用可提高其手法的深透性,促进脏腑气血运行,增强手法补泻功能及便于“治神”与“守神”,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症、小儿自闭等疾病

脐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疗效观察————作者:刘伟花;赵蓉;娄艳芳;秦娜;曹蓉;霍萌;祁爱风;刘素芳;张艳霞;邢峰丽;白雪艳;

摘要:目的 探讨脐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234例气虚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脐灸组、汤药组,各78例。脐灸组给予常规治疗+脐灸治疗,汤药组给予常规治疗+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脐灸+补中益气汤治疗。3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血清血管活性肠...

免疫性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专题执行编委导读————作者:刘宝利;董兆珵;

摘要:<正>慢性肾脏病是目前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并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加,大大加剧了国家医疗费用负担,也让患者和其家庭面临巨额的医疗支出。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机制与免疫平衡的破坏密切相关,西医学在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药物不良反应和疾病的反复复发也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结合目前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肾脏病有以下方面内容需要关注

基于津液链气化失调论治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体会————作者:刘先利;刘宝利;贾英民;

摘要: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而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本文基于临床实践,以中医津液链为理论基础,对其概念及运行规律进行阐述,重点梳理津液链气化失调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则治法,并结合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特点,详细阐述从津液链气化失调论治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为进一步深入规范研究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诊治体系奠定基础

《北京中医药》杂志对数字用法描述的要求————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处,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表示。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

麻附益肾方治疗中、高风险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黄淑贤;芮宏亮;戴浩然;赵启涵;张乃芊;王晴;丁倩;刘宝利;

摘要:目的 通过真实世界研究,评估麻附益肾方治疗中、高风险膜性肾病(MN)外寒内虚、寒凝癥积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2022年间在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接受麻附益肾方治疗的中、高风险MN患者的资料,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患者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标准的复合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肾病综合征的其他表现。结果...

《北京中医药》杂志2025年征稿、征订启事————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北京中医药》杂志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科技期刊。杂志为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胡元会从“肺主治节”论治高血压经验————作者:栾玉洁;陈子真;杜宜航;刘奕君;吴华芹;魏艺;胡元会;

摘要:肺主治节相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胡元会教授认为,高血压病及血压变化均与肺主治节功能密切相关。肺主治节包括调节玄府开阖,抵御外邪侵袭;调肺气之宣降,行营卫应刻数;通调水道于身,输津达液至微;调节百脉运行,濡养脏腑经络。胡教授提出从肺论治高血压六法,分别为化痰降肺,调畅脾胃;滋肺养心,滋阴养血;肝肺同治,平衡升降;化痰祛瘀,调和气血;补益肺肾,养阴安神;泻肺行水,健脾除湿

从“肾络”“伏邪”“三焦”综合认识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理论探讨————作者:于宗业;王婉懿;谢晋;刘梦超;赵文景;刘宝利;王悦芬;

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王悦芬教授认为,DKD为本虚标实之证,总结长期诊疗DKD的经验,提出从“肾络”“伏邪”“三焦”体系论治。肾络亏虚、邪伏后发、三焦气化失司为该病病因,贯穿始终,并以填精通络、通畅三焦为治则治法拟定DKD经验方,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文章总结王教授DKD论治经验,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基于“甘守津还”浅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思路————作者:龚卓之;钟卓泰;李腾;闫贺;倪克中;田芸;魏玮;刘涛;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属中医学“食管瘅”“吞酸”等范畴,其核心病机为津亏致使胃燥失润。“甘守津还”理论源于叶天士的《温热论》,强调甘味药在补气行气、温阳滋阴、生津润燥中的作用,甘味药治疗GERD可补气行气以输布津液、滋阴养血以生津补液、温煦阳气以化生津液等,其治疗GERD的机制包括抑制幽门螺杆菌、调节反流物、促进胃肠动力,为GER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欢迎关注《北京中医药》杂志微信公众号

摘要:<正>为提升杂志学术影响力,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北京中医药》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平台。登录微信,查找“北京中医药杂志”服务号,添加“关注”后,即可成为本刊的微信平台用户。届时,您将及时收到本刊定期发布的“最新目录”“专题推荐”“文章推荐”等学术前沿消息,并可通过链接登录本刊官网完成投稿、查稿等操作。欢迎各位读者、作者及专家关注

从冲脉论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作者:武玉泽;郭伶俐;杨志飞;齐葭;林谦;万洁;

摘要: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其循行所过覆盖范围广泛,对脏腑经络的气血起到蓄藏、调摄的作用。冲脉的动力源于肾间动气,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若下焦失于封藏,冲气上逆引起人体气血分布呈现“上盛下虚”的状态。高血压临床表现多有头晕、头痛、腿软、踩棉感等“上盛下虚”的表现,与冲气上逆引起气血分布不均的表现有相似之处。因此,高血压诊治亦可从冲脉入手,引冲脉之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虚的状态,恢复人体气血的...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北京中医药》核心医学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yixue/356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