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生物技术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药物生物技术

《药物生物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488/R
国际标准刊号:1005-8915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药学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上一本期杂志:《中南药学》核心药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药师》职称评审论文发表期刊

  杂志简介

  《药物生物技术》1994年创刊,是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双月刊,A4开本96页,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2-1488/R,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5-8915。系中国药学和生物学核心期刊。

  本刊主要刊登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化学和食品工业、农业等相关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方面的文章,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创新研究进行国内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刊物体现了学术性,科学性,权威性,前沿性,可读性的特点。

  本刊是国内唯一的一本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药物领域研究和产业化的专业性刊物,对引导新生物技术在药学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对推动全球生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先锋作用。本刊从1994年创刊到现在,敏锐地、适时地以其全新的药物生物技术的内容和概念,引领国内药学学科向生物技术领域渗透发展,是其它传统医药学刊物所不能包含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刊物文章已被CA、BA和《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收摘,并列为药学、生物学核心期刊之一,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

  栏目设置

  刊物栏目内容:研究论文、综述及专论、质量标准及分析检定、药学教育、药理试验、临床应用、新生物药物介绍,生产及经营管理、公司介绍、人才交流及供求、市场动态、国内外最新介绍等。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WHO疫苗预认证及我国疫苗预认证的相关考虑 李敏;杨焕; 189-192

  2 文摘和文题 192+197+232+236+242+252+263+268+278

  3 一种全人源IgG样抗EGFR/抗KDR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与表达 陈治国;邢黎军;徐孟怀;张娟;王旻; 193-197

  4 家蚕的蜕皮激素受体和超气门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和纯化 唐诗蕊;王涛;王旻; 198-202

  5 人复制蛋白变体胶乳增强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曹娅;华子春;徐根兴; 203-206

  6 γ-聚谷氨酸-顺铂复合物的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张梦泽;熊晔蓉;刘凯双;谢佳蓉;孙春萌;蒋薇薇;涂家生; 207-212

  7 固定化肌酸激酶柱连续合成磷酸肌酸工艺 杨志雄;周小华;赵春花;蒋小琴;王江; 213-217

  8 rhFGF-21的高效表达及其纯化工艺的优化 于聪;李剑;周长林; 218-221

  9 一种海胆黄多糖组分SEP-S的纯化及体外活性的初步研究 张敏;郁洁;柯梦云;刘洋;李婧文;王慧;周长林; 222-225

  10 马尾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张杰;李俊峰;张贝贝;范真真;叶志青;刘文洪; 226-228

  11 玛卡复方醇提物对改善小鼠性功能及抗疲劳功能的影响 李诗;阚红金;华玉祥;魏伟坤;倪孟祥;乐龙; 229-232

  12 淡水珍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杨安全;王菁;骆建芬;张丽华;莫家欢;沈玥琦; 233-236

  13 响应面法优化贝母花中生物碱的提取 牛犇;陈瑶;杨性民;刘青梅;高娟; 237-242

  14 三叶木通果皮总黄酮微波提取法工艺优化研究 俞信光;马俞燕;冯亚斌;陶道侃;徐可可;王忠华; 243-247

  15 不同功能保健食品致病菌检测方法问题探讨 杨晓莉;李翠;李辉; 248-252

  16 新型抗体-化疗药物偶联物研究进展 陶丽丽;高明珠;周海燕; 253-258

  药学论文投稿:社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12年1-12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3 400张,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对社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使用级别、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为13.42%,二联抗菌药使用率为5.91%,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为0.06%;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10.47%。结论:社区医生在抗菌药的用法用量、适应证的掌握方面需要改进,加强社区医师业务学习和增强居民合理用药意识是主要途径。

  关键词 药学论文投稿,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1]。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们对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12月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药物生物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枸杞多糖抑制Fas/FasL途径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炎症损伤及凋亡的机制研究————作者:赵明军;夏炎军;刘晶晶;

摘要:探究枸杞多糖通过调控脂肪酸合酶(Fas)/脂肪酸合酶配体(FasL)信号通路对D-葡萄糖诱导的人肾小球足细胞炎症和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细胞系,将实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预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低/中/高浓度组;正式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组、枸杞多糖组、ZB4组、抑制剂组、激活剂组,干预24 h。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率、白细胞介素-6(IL-6...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作者:詹旭莉;汤建华;蒲洁琨;徐鹭;刘洋;

摘要: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耐药性。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患者送检样本中分离的309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临床分布分析,并开展体外药敏试验和MLST研究,以揭示铜绿假单胞菌流行趋势。各样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09株:其中痰液和咽拭子占比分别为51.13%、23.30%,样本主要来源呼吸道感染;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及脓液,占比为11.97%。309株铜绿假单胞...

硫酸软骨素寡糖治疗骨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作者:叶雨心;王杰;刘一乔;李家琪;杨桃;方伟蓉;

摘要:研究硫酸软骨素寡糖在治疗骨关节炎体内外模型中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联合使用LPS和IFN-γ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体外炎症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NOS和COX-2表达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IL-1β浓度;通过IL-1β刺激小鼠成软骨细胞ATDC5建立骨关节炎细胞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NOS、ADAMTS5和SOX9表达情况;摘除小鼠膝关节内侧半月板以构建...

m6A甲基化修饰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黎燕珊;王淑珍;

摘要:m6A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mRNA转录后修饰,指mRNA上腺嘌呤6位上的氨基发生甲基化修饰的过程。m6A甲基化修饰反应是可逆的,相关调控因子包括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阅读蛋白。其中,甲基化转移酶催化m6A甲基化修饰的发生,去甲基化酶负责去除m6A甲基化修饰,甲基化阅读蛋白负责特异性识别m6A甲基化修饰基序。m6A甲基化修饰可通过影响mRNA的剪切、成熟、核输出、翻译...

硫酸软骨素及其寡糖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作者:王杰;戴启杰;杨桃;孟俊东;孙建国;

摘要:考察不同给药方式下,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和硫酸软骨素寡糖(chondroitin sulfate oligosaccharide, CSO)在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及各自绝对生物利用度。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设置CS 30 mg/kg静脉注射给药组、CS 1 000 mg/kg灌胃给药组、CSO 2 mg/kg静脉...

乙醇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作者:程子明;薛雪;

摘要:本实验探究不同条件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栀子黄色素在储存、运输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乙醇法从栀子中提取栀子黄色素,并通过测定440 nm波长下栀子黄色素的吸光度,分析了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还原剂无水亚硫酸钠和氧化剂高碘酸钠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栀子黄色素在动物体内的肝毒性作用进行了观察,为栀子黄色素的储存、运输及应用上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可知,栀子黄色素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期的影响分析————作者:把一飞;陶肖馨;

摘要:分析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期的影响。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医生建议将入组患者分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n=54)和单纯化疗组(n=54),两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患者肿瘤缩小率、生存期的差异,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经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作者:李亚茹;韩亚光;李亚贝;高振林;梁欢;

摘要: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经治的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探讨血清CD137浓度变化。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20年01月至2023年02月期间收治的65例局晚期或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给予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血液学参数动态监测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及预测价值————作者:王晗晶;王艳辉;余小红;

摘要:探讨动态监测相关血液学参数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及预测价值。选择2023年8月—2024年08月本院收治的183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并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在入院当天及进行抗炎、补液和止泻等常规治疗后进行静脉采血作为样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样本中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和...

基底细胞黏附分子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作者:曹敏;叶慧;李文蕾;李剑;黄瑞晶;

摘要:基底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人类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且与肿瘤进展和转移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有关,包括细胞的黏附、运动、迁移和侵袭。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基底细胞黏附分子显示出致癌或抑癌的作用,可被用作癌症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目标。文章旨在综述基底细胞黏附分子在癌症研究和靶向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其开发癌症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微生物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者:俞卓成;孙德森;袁清清;李通;卿艳平;

摘要: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在我国具有很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消化道微生物在维持肠道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众多研究证据表明一些有害微生物,如幽门螺杆菌、具核梭杆菌、产毒素脆弱拟杆菌、粪肠球菌等具有促进消化道肿瘤发生的作用,其机制涉及细胞增殖信号通路激活、诱发炎症反应或引起DNA损伤突变等。本综述根据近期消化道肿瘤相关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性地总结...

多肽蛋白类生殖激素对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治疗作用————作者:李甜甜;李梦玮;徐寒梅;

摘要: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受复杂因素影响,其中激素分泌异常是其临床症状或病因之一。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对于克服性腺功能减退症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价格、治疗手段均限制了其应用。多肽蛋白类生殖激素作为生殖激素的一大类别,在睾丸不同发育阶段中发挥着不同却极为重要的作用。多肽蛋白类生殖激素替代疗法对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多肽蛋白类生殖激素对睾丸发育的影响,探讨了多肽蛋白类生殖激素的不同类型...

大黄提取物调控JAK2/STAT6通路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作者:周甜;蒋婷;华丰;刘产明;朱月琴;张晓鸣;戴亦娴;

摘要:探讨大黄提取物(RE)调控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取融合度达到70%的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RE-L组、RE-M组、RE-H组、RE-H+AG490(JAK2阻断剂)组。采用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CD86、CD206表达,qRT-PCR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作者:高静;郝淼旺;及月茹;严学倩;陈怡;肖方;李瑗春;

摘要: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中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35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同时采集患者的标本(包括外周血、痰液、肺泡灌洗液及其他体液)同步进行mNGS和常规微生物培养,比较两者的检验效能。本次研究对象中,男性84例,女性51例,中位年龄为53岁,平均年龄(49.1±18.1)岁...

柴胡皂甙-d调控ECM微环境抑制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作者:徐云聪;郑金旭;

摘要:探究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 SSd),对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调控及作用机制。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四组(每组n=20):空白对照(control, Cont)组,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组、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 SSd)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XM)组。通过气...

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高产菌株发酵中试放大研究————作者:林仙菊;张祝兰;温耀明;严凌斌;邱观荣;黄洪祥;连云阳;

摘要: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产环孢菌素A高产菌株雪白白僵菌FIM-1809-7为研究对象,确定其中试发酵放大工艺及生产水平。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环孢菌素A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通过中试放大100 L及1吨发酵罐验证其发酵生产水平。结果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种子菌龄72 h,种子装料系数250 mL每2 L,二级种子接种量0.2%~0.4%,发酵接种量10~15%,发酵pH 5.6,消泡剂泡敌添加量0.05%,发...

阿莫西林酰化酶发酵工艺的研究————作者:李希平;王娟;

摘要:阿莫西林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菌类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首选口服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1972年上市以来,阿莫西林因其抗菌高效广谱且毒副作用小,在临床医学被广泛应用,2023年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全球阿莫西林原料药年需求约30 000吨,市场巨大。在其应用长达半个世纪后仍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因此优化阿莫西林的制备技术有重要意义。目前阿莫西林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工业化生产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仑司特中的有关物质————作者:权方方;江静;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仑司特中的有关物质。采用研创C8(4.6 mm×150 mm, 5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甲醇(5∶5∶1),波长: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5μL,溶剂:乙腈-二甲基亚砜。杂质Ⅰ在0.255 4~0.766 2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3);杂质Ⅱ在0.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郑氏当归散加减方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作者:康亚兰;王明建;周凌;郭俊江;周怡;夏静;

摘要:郑氏当归散是郑怀贤教授的经典骨伤方剂,广泛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其行气活血止痛效果极佳但药理机制不明,此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医院制剂研发奠定基础。通过TCMSP平台获取郑氏当归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获取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靶点;利用R软件获取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研究————作者:金珂;

摘要:老年营养风险指数是反映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新型评估工具,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应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评估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患者预后中的作用。102例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并计算患者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依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和非营养不良风险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效及生存情况之间的差异。纳入患者...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