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临床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医药临床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4-1268/R
国际标准刊号:1672-7134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上一本期杂志:《安徽医学》省级医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针灸》国家级医学期刊

    
《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简介
  
  
  《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创刊于1988年,目前为双月刊,A4国际开本,96页。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713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4-1268/R。邮发代号:26-131。国外代号:BM6656。广告许可证号:3400000000039。
  
  本刊以报道最新中医临床药研究成果为主,以传播新方法、新成果、新思路、新进展为己任,注重创新性、实用性、指导性和科学性。本刊设有名医精粹、专家论坛、专病证治、临床研究、临床经纬、临床报道、调查报告、医案医话、方药纵横、临床药学、药理实验、中药研究、针推骨伤、学术探讨、创新思路、百家园、中医药研究进展等栏目,并不断根据读者、作者需求调整栏目。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第06期目录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患者后的围手术期护理..................王守静;周琼等
  生肌玉红膏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临床报告及护理体会..............刘欣;孟芊
  中医辨证分型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胡莉莉;詹杏梅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整体护理体会................................程建红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陈幸生;胡培佳等
  加强《金匮要略》教学,强化经典临床功底.....................张晓军;刘兰林
  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建设体会................................孙奎;刘广霞等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现代研究及思路探讨......................兰崴;唐巍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及思考........................吴凡;陈雪功
  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探讨..........................郭向东;王小琴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孙培养;储浩然
  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郭庆军;李佩芳
  血管性痴呆针刺研究进展......................................曾智;李佩芳
  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黄露;张波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近况..................................秦晓凤;蔡圣朝
  
  
  搜论文知识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论文发表、写作指导、文献参考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网站,为客户提供了权威、专业的服务。用心服务是我们的运行宗旨,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站与国内上几百种权威期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已拥有大批的固定客户群,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

  
  
  
  
  
  

  中医药临床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鲍远程运用羌葛治眩方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作者:马守亮;王睿;鲍远程;

摘要:鲍远程教授(1945年至今),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徽省首届国医名师,从事脑病方面的医教研工作已经50余年。鲍教授认为,颈性眩晕多是由于久劳积损、年老体衰,卫气不固,风寒湿等外邪袭表,导致颈部经气不利、气血运行受阻,脑髓失养而发病。鲍教授根据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以《伤寒论》中葛根汤为依据,创立了羌葛治眩方治疗颈性眩晕,并将其分成痰湿阻络、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及肾阳虚辨证论治,效果甚佳

朱庆军运用毛刺法配合谭氏平衡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浅析————作者:任明莉;丁桂园;朱槿;杨文凤;朱庆军;

摘要:顽固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疾病,又称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患者面部症状显著,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产生心理问题。西医治疗此病多选用抗病毒﹑神经营养类药物,疗效一般。中医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但对于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尚未成定论,多数针灸医生治疗此病仅在局部取穴﹑强刺激手法,疗效甚微。朱庆军主任临床诊病时常以阴阳为大纲,在“平衡阴阳”的基础上再辩证施治。朱师基于二十余年顽固性面瘫治疗经验,认为阴...

基于“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理论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与郁证的关系————作者:王卓;吕冠华;范颖;

摘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胃脘痛篇与郁证篇,从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对胃脘痛与郁证的脉因证治均有详细记载。“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理论是中医特色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古今医家医籍多有其研究与论述。基于此理论,从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胃脘痛与郁证的辨证论治中可总结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胃脘痛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未必会出现明显的郁证症状,而在郁证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胃脘部相关症状;胃...

基于rs-fMRI技术针刺治疗慢性疼痛脑中枢重建机制研究概况————作者:邢倩菲;王鹏琴;

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针刺治疗慢性疼痛脑中枢重建机制的概况。方法:以“慢性疼痛”“针刺”“rs-fMRI”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利用rs-fMRI研究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机制文献,分析其脑中枢重建机制。结果:针刺镇...

基于奇经八脉论针灸治疗腰痛————作者:李欢;陈松;张颖杰;石炎萍;郭文媛;宋慧媛;肖丹单;余欢;陈琴;

摘要:腰痛病症在针灸科非常多见,临床多着手于风寒、湿热、瘀血、肾虚等论治,然鲜有医者以奇经八脉为宗着手治疗。通过讨论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主治、腰痛取穴等方面,论述针灸治疗腰痛的新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腰痛提供指导意义

胡顺金分期分型辨治IgA肾病经验————作者:刘润楠;胡顺金;王乐;

摘要:胡顺金主任认为IgA肾病(IgAN)病位在肾, 并可涉及脾、肺等脏腑。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慢性持续期以本虚为主。胡师主张根据病情分期分型辨治,包括急性发作期的风热犯肺证和湿热内蕴证,以及慢性持续期的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脾肾亏虚证等五种证候,以此为临床辨治提供指导

基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讨中医治疗不寐病思路————作者:马鹤鸣;孙善斌;

摘要:清代黄元御认为人体升降的核心是五脏六腑的升降运动。肝肾居下焦而主乎升,遂其升发之权;心肺居上焦而主乎降,行其肃降之令;脾胃居于中焦,左旋右转,为升降之枢纽,传化精微以溉四旁。而“一气”分阴阳,阳出于阴则作,入于阴则眠,阴阳平衡被打破或结合位点异常是不寐发生的根本病因病机。阴阳本是相对而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可以理解为左路为阳起到“兴奋”的作用,而右路为阴起到“抑制”的作用。对于“不寐”的临...

基于“卫出下焦”探讨从肾论治不寐理论与应用————作者:刘赛雅;鞠宝兆;

摘要:近年来,失眠患者日益增多,给公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药治疗效果有限并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中医药对于不寐(失眠)的治疗确实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确切的疗效。以往关于不寐病大多从心去论述,但肾的功能出现失调对于不寐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者在分析不寐和肾生理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了经典文献,基于“卫出下焦”从肾去探讨不寐诊治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基于“上实下虚”理论探讨脑卒中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作者:李朝阳;王鹏琴;

摘要:文章详细论述了“上实下虚”理论,认为脑卒中的形成特点与“上实下虚”理论相似。肾精亏虚,肾气固摄失司,阴阳失衡,形成“下虚”之势。肾气不固,气血逆乱。肾阳亏虚或脾气虚弱,津液运化失常,泛液成痰。肾阴不足,津亏液乏,不能充盈脉络,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日久痰瘀化热成毒,气血挟热毒,痰毒、瘀毒上逆直冲脑腑,损伤脑神。形成“上实”之态,急性起病。以“上实下虚”的角度论治脑卒中,可分为补髓填精,滋阴补肾;重镇...

基于中医“肾主骨”理论探讨高催乳素血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作者:张凤玲;杨青峰;张翔;刘耀忠;

摘要:催乳素是由催乳细胞分泌的一种诱导泌乳激素,与哺乳期无关的高催乳素血症是育龄妇女闭经的常见原因,高催乳素水平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下降,可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矿物质密度和质量下降,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中医认为,高催乳素血症和OP均与肾脏密切相关。因此文章以中医“肾主骨”理论为出发点,通过总结分析这两种疾病的相关研究,就高催乳素血...

国医大师韩明向治疗肺癌术后经验————作者:洪燕;李泽庚;

摘要:肺癌是中国常见癌症。早期肺癌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西医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预防术后复发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韩明向教授是第四届国医大师,同时也是首届安徽省国医名师、全国名中医。长期从事肺系相关疾病的诊疗,巧用中药,效专力宏,屡获奇效。韩老认为肺癌术后病机为气阴两伤,痰毒瘀互结,郁滞于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宜治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之法。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诊疗特...

蔡小平从舌象论治食管癌经验总结————作者:胡皓;王鑫荣;赵晶晶;蔡小平;

摘要:中医理论认为,舌为脾之外候,舌体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器官,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内外对舌象的研究成果,主要对研究舌苔、舌质呈现的意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综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而对舌苔、舌质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并综述了食管癌的理论基础,为论文的展开奠定了根基。其次,系统阐述了舌苔、舌质对于食管癌辨证论治的作用及临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蔡小平教授治疗食管癌的用药经验。然后结合临床实...

国医大师李业甫“柔中寓刚,一拨见应”学术思想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经验撷菁————作者:施露艳;吴以诚;

摘要:学习与归纳李业甫国医大师“柔中寓刚,一拨见应”学术思想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经验。李业甫教授认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核心病机在于肾虚,肾虚乃是发病的根源所在,而风寒湿邪的侵袭及外伤劳损等因素,则是诱发此病的外在原因。治疗上遵循“经络循行、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注重祛邪扶正,其“一指禅”推拿手法的“柔中寓刚”独特之处分别可以用巧、准、量、效来概括,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不适,临...

周正新从“肾虚、血瘀”论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经验————作者:白浪;周正新;朱磊;杨建澳;张宗逸;

摘要:总结周正新教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临床经验。周教授认为SANFH的发病以肝肾亏虚、筋骨痿弱为本,气滞血瘀、筋骨失养为标,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分析该病的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擅长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局部结合整体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周教授指出血瘀是贯穿SANFH全过程的病理因素,遵循“散结、攻留”的理念,依照“活血、祛瘀、生新”的立法原则,提出了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的治疗大法,另结合中药外治...

李思康运用子母补泻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作者:王雨晴;伍文平;李思康;

摘要:文章主要总结李思康主任运用子母补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李主任从肝、脾、肾三脏为出发点,认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膝骨关节病变与此三脏密切相关;且髌骨内侧为此三经所过之处,故运用子母补泻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对临床选穴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注重补泻手法,为膝骨关节炎的针刺治疗提供新思路

基于“益气养阴“法论治肺癌————作者:陈娟;李崇慧;

摘要:肺癌是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多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远期生存时间,但存在易耐药等问题,且长期使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徐经世教授作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在恶性肿瘤的术后中医治疗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徐教授认为,正气不足,外邪侵犯是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气阴亏虚是病机关键。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治则,并确立了扶正安中汤为临床...

浅析“黄帝内针”的临床应用————作者:申定坤;钟星怡;刘畅;王玥;雷思聪;马界;

摘要:黄帝内针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流传久远,黄帝内针在各类疾病中常用取穴各异,多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其现代临床广泛用于在治疗失眠、眩晕、头痛、颈肩腰部疾病、膝骨关节炎、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等方面,相比于常规针刺优势包括取穴精简、安全易用、即时见效,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多中心大样本试验提高临床可信度,建议更多的研究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增强循证医学效力,便于今后在临床的大力推广

宋若会治疗鼻鼽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作者:杨溢;宋若会;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宋若会主任治疗鼻鼽谴方用药规律。以期丰富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11月宋主任治疗鼻鼽患者病案183例,提取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功效及性味归经分析、四气五味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处方183首,涉及中药79味,其中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共22味,最为常用的有羌活、山药、牡丹皮、白术、牡蛎等;归肺、肝、...

COPD患者抑郁状态危险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张锦梅;胡丹丹;颜一琴;项丽涵;张安安;李亚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抑郁状态危险因素,以及抑郁状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2年5月1日—2024年4月31日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14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口腔菌群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孙梦莹;张爱琴;陈卓;

摘要:目的:研究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探讨口腔菌群与肝郁气滞型TNBC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纳入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组,分别收集唾液标本,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2组人群口腔菌群的丰度和分布情况,通过组间差异分析寻找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属。结...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