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7-1348/R
国际标准刊号:1009-1157
主办单位: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上一本期杂志:《国外医学情报》医生评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医生评职称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遵循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防治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侧重实际应用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提倡百家争鸣,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面向全国麻风与皮肤病和性病防治、临床、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者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为促进疾病防治、学科发展与人才成长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与编译、继续医学教育、经验交流、中医中药、临床护理,实验室技术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麻风复发1例 杨昌明,赵廷方,周成勇

  白藜芦醇对UVA照射人成纤维细胞的光保护作用 雷卫,陈凰,徐学刚,李远宏,吴严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 Mohs 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 孙峰,周锟,姜晓玲,李强

  巨大肢端纤维角皮瘤1例 杨小英,张玲,辜转荣,简峰,黄长征

  光泽苔藓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 李巧飞,曾抗,王智琴,曹光玲,陈小红,韩建德,后桂荣

  13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丽,吴超,苏飞,马东来,刘跃华,左亚刚

  常见医学真菌 DNA 条形码 BLAST 数据库的建立 刘沐桑,张莉莉,吕桂霞,沈永年,胡素泉,刘维达

  泛发性巨大寻常疣1例 王小霞,张衍国,王欢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房小凯,何月希,FANG Xiao-kai,HE Yue-xi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张琛,高炳爱,陈玉欣,徐钧,刘岩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评价 顾永,毕鸣晔,黄海峰,胡君,张美华

  Sox10单抗免疫组化检测脂溢性角化病和皮肤纤维瘤中黑素细胞的增殖 杨欢,张美华,苏忠兰,YANG Huan,ZHANG Mei-hua,SU Zhong-lan

  射频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评价 徐纲,XU Gang

  咪喹莫特联合90 Sr-90 Y敷贴治疗跖疣的疗效评价 曹春育,帅茂圣,丁忠旗,陈斯泰,赵建林

  康复医学论文:运动对药物治疗白癜风患者血浆及组织液内皮素—1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结合药物治疗对白癜风患者皮损区面积,以及血浆和组织液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选取白癜风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安静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中等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药物治疗)、大强度运动组(大强度运动+药物治疗),每组15例。中等强度运动组采取跑步运动,运动强度维持在心率120~140次/min,每次1h;大强度运动组采取跳绳运动,心率为160~170次/min,1d累计1h。每周运动5d,共进行16周的运动。16周运动干预前后,采取患者血液及组织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质量浓度。通过对血浆微量元素的检测判断铜离子的变化;通过肢端血管微循环检测血管侧枝及管径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使血浆、组织液ET-1质量浓度明显增加,其中以大强度运动组增加最为显著;2)16周运动前后,安静对照组与两个运动强度组的血铜离子均增加,安静对照组增加显著,而运动组只是出现微量增加;3)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增加了患者血管侧枝及管径,促进了血液循环;4)实验后3组患者皮损区缩小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实验后3组之间皮损区缩小面积差异没有显著性,但运动组比安静对照组缩小面积大。结果说明,运动可作为白癜风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中以大强度运动效果较佳。

  关键词:康复医学论文,运动医学,白癜风,内皮素-1,运动辅助治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误诊为血管炎伴周围神经损害的瘤型麻风一例————作者:柯常彬;

摘要:<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双上肢疼痛伴全身皮肤红斑、丘疹、结节5年”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麻木,伴有疼痛,自行给予止痛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足底破溃以及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曾在北京、武汉以及本地多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及皮肤科多次就诊检查,疑诊为血管炎伴多发周围神经损害,经治疗效果差。3年前在本地某三甲医院曾两次行躯干皮疹组织病理检查,均诊...

密接者调查发现麻风一例————作者:陆胜清;余秀峰;尹丽娇;周丽娟;张春雨;

摘要:<正>临床资料患者,女,苗族,44岁,云南省文山市人。左外踝关节无痛性暗红斑2个月余。患者自诉2023年1月,无明显诱因于左外踝关节皮肤出现鸡蛋大小暗红斑,无自觉症状,自行采草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皮损未消退,未再予处理。随后,皮损面积逐渐扩大,2023年2月19日,文山市组织开展麻风密切接触者检查发现而就诊。患者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瘤型麻风一例————作者:黎静;刘晖;蒋豆蔻;许宗严;薛浩泽;蔡于茂;

摘要:<正>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长期定居惠州市惠阳区。因面部结节、眉毛脱落伴皮肤麻木1年余加重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约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结节、眉毛脱落,麻木感由右面部逐渐扩大到左面部,双上肢皮肤偶有麻木感和痛觉异常,面部麻木感一直持续,最近1个月麻木感加重。曾于惠州市某医院就诊,具体诊断治疗不明,效果不明显。2022年8月由我院愈后麻风患者推荐前来排查麻风,二人...

树枝划伤后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作者:张鲁;魏艳杰;张佩莲;

摘要:患者,男,50岁。树枝划伤后左上臂出现红褐色斑块、结节5年。多次被误诊致迁延不愈,后通过病理和MetaCAP病原微生物核酸高通量测序确诊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给予口服克拉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疗4个月皮损明显好转

鱼刺伤后嗜血分枝杆菌感染一例————作者:刘雯慧;陈声利;刘红;

摘要:嗜血分枝杆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发生在免疫正常者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健康成年男性被鱼刺扎伤后手指出现肿胀,通过皮肤组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序技术诊断为嗜血分枝杆菌感染。予以利福喷丁、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皮损消退

嗜血分枝杆菌皮肤感染一例————作者:茹颖莹;周开华;邹晴;李卫峰;

摘要:患者,男,65岁。无明显诱因右手背部丘疹、结节伴破溃6个月余。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及口服头孢克肟治疗,效果欠佳。皮肤科查体见右手背部水肿性红斑及丘疱疹,部分破溃形成溃疡。组织病理提示炎性肉芽组织增生,组织抗酸染色阳性,高通量基因检查提示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利福平联合治疗,并行局部清创术。治疗2个月后皮损基本消退,6个月后皮损愈合且未复发

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一例报道并基因检测————作者:关羽;付青贤;王荣;

摘要:本文报道一例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AHO)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患儿,男,8月龄,以皮肤骨瘤为首发表现,伴有早发性肥胖、圆脸、短颈、双手短等临床特征。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发现患儿GNAS基因外显子5存在杂合变异(c.348dup),其父母未发现该变异

12例重症麻风反应患者临床分析————作者:黄天福;王国春;李兴敏;杨莉水;周继巧;龙恒;宗祥广;

摘要:目的:总结重症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例重症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6.08岁,均为中间界线类偏瘤型麻风,其中Ⅰ型麻风反应2例,Ⅱ型麻风反应6例,混合型麻风反应4例。11例伴有神经炎表现(91.67%),发生2级畸残4例,1级畸残3例,畸残比为58.33%...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局限性硬皮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作者:张宏志;于咏梅;李洪达;王秀环;刘鑫洲;陈声利;刘红;

摘要:目的:评价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在局限性硬皮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经组织病理证实为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治疗随访期间(治疗前、治疗后4~6个月和12~15个月)RCM图像特征,并与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2~15个月,14例患者中13例病情好转,mLoSSI和LoSDI评分均下降,1例病情恶化,mLoSSI评分无变化,LoSDI评分升高。13例好转患...

双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翼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疗效评价————作者:王琨;张俊;

摘要:目的:评价双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翼基底细胞癌(BCC)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院的50例鼻翼BCC患者进行双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术前根据肿瘤复发风险确定切除范围,设计双皮下蒂岛状皮瓣。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依次形成皮瓣并旋转推进修复缺损,精细缝合。结果:50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和局部缺血水疱,伤口Ⅰ期愈合。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皮瓣色泽与周边皮肤接...

古塞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合并艾滋病、丙肝一例————作者:胡宏香;高靖雅;周兴丽;李薇;

摘要:患者,男,41岁。斑块状银屑病合并艾滋病9年。患者先后接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效果不佳。2019年改用古塞奇尤单抗治疗,2023年患者确诊丙肝,加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古塞奇尤单抗治疗4年余,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后轻度反复,PASI、BSA、DLQI评分显著改善。实验室检查显示CD4+ T细胞计数由405个/μL增至702个/μL,HIV RNA阴性...

表现为环状肉芽肿的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一例并文献复习————作者:陈伟权;黄敬然;王蕾;方零露;周英;

摘要: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DLBCL-LT)是一种罕见的皮肤B细胞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复发风险,本文报道一例。患者,男,47岁,右侧腰部环状红斑1个月。组织病理示大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20、CD79a、Bcl-2阳性,Ki-67增殖指数达80%。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五程后,皮损完全消退,随访2年半未见复发。本病例提示PCDLBCL-LT可能以环状肉芽肿样皮...

面部多发表皮囊肿一例————作者:王静;燕鹏荣;毕晓清;赵国伟;

摘要:表皮囊肿常为孤立单发皮损,多发皮损较少见。本文报道一例面部多发表皮囊肿。患者,女,63岁,面部结节2个月。该患者经病理确诊后较大皮损行手术切除,随访半年无复发

JAK抑制剂成功治疗血管炎三例————作者:孙建林;张颖琦;韩建文;乌日嘎;

摘要:有文献报道JAK抑制剂治疗血管炎有效。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使用JAK抑制剂治疗皮肤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1,女,32岁,诊断为网状青斑样血管炎,给予阿布昔替尼100 mg/d治疗后,瘀斑和溃疡在1周内明显缓解,4周后皮损得到控制且无复发;患者2,男,48岁,诊断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给予乌帕替尼缓释片15 mg/d治疗,12周后皮损显著改善且停药后无复发;患者3,女,39岁,诊断为皮肤变应性血管...

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在儿童白癜风表皮移植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王雪玲;吴爱华;赵春杰;王燕雪;李玉萍;王海霞;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在白癜风表皮移植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2024年实施自体表皮移植日间手术的白癜风患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入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手术前后收缩压、脉搏、术后苏醒期躁动评分、术前焦虑评分以及患儿麻醉诱导期依从性。结果:共选取患儿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手术前患儿焦虑评分...

JAK抑制剂在皮肤病领域的超说明书使用————作者:赵安琪;刘红;

摘要:JAK抑制剂最早被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其适应症逐渐扩大至皮肤病领域。目前我国已批准了JAK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斑秃、特应性皮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皮肤病。临床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皮肤病对JAK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性。我们总结了当前JAK抑制剂在皮肤病领域的超说明书使用相关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毛囊干细胞衰老与脱发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刘慧慧;王千;牛旭平;

摘要:近年来研究表明毛囊干细胞及其微环境在维护组织稳态和调控毛发生长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脱发治疗开辟了新的视角和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毛囊干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会逐渐降低,毛囊的自我修复与再生能力随之下降。本文综述了毛囊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相关内容以及毛囊干细胞衰老的内外机制,以期为脱发治疗带来新的启发

晚期艾滋病合并猴痘七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作者:杨慧勤;曾谋;郑海鹏;陈旭丹;陈劲峰;张坚生;李凌华;王建;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艾滋病合并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7例晚期AIDS合并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同性恋,中位年龄30岁,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90个/μL。7例患者皮疹以焦痂、溃疡为主。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皮肤软组织感染和以肛瘘为主的肛周并发症。3例合并机会性感染,以巨细胞病毒(CMV)血...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进展————作者:周思婕;周培媚;

摘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发病机制复杂,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是其治疗首选。近年来,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病情。随着对CSU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靶点不断涌现,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IgE单克隆抗体、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8抗体等。此外,辅助治疗手段如自体血清治疗、光疗和粪便菌群移植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这些新药和治疗方法为CSU的治疗提供...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病中的作用————作者:关则璞;佘昕妍;林俊杰;李阳;蔡丽婷;王晓华;

摘要: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健康状态受到多种细胞的共同影响,其中成纤维细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成纤维细胞在皮肤疾病中的功能,涵盖其在纤维化、免疫调控、肿瘤发展、色素调节、毛囊发育及皮肤衰老中的作用。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以成纤维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策略,为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