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医研究

《中医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1-1124/R
国际标准刊号:1001-6910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管单位:河南省卫生厅
上一本期杂志:《中医文献杂志》医学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医生评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医研究》杂志2004年改刊。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适宜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及各医疗、医学研究单位、医学院校师生订阅珍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证书编号:ZR471),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证书编号:QB471)。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学术探讨"、"发展论坛"、"经典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医史研究"、"临床报道"、"临床经验"、"针灸经络"、"综述"、"专题研究"、"方药纵横"等栏目。

  杂志目录参考:

  1 中医现象学———传统中医哲学理念的重新构建 王瑞祥 1-2

  2 基于脑肠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研究思路 刘俊宏 汪龙德 3-5

  3 《伤寒论》中生半夏在治疗痰证的运用及研究思路 陈务华 罗仁瀚 李宝国 潘宗奇 谢雅苑 5-7

  4 疏肝解郁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与价值 周立华 崔圆圆 李娇娇 刁邵敏 刘庆乐 孙笑卫 7-9

  5 中医五行学说属性与本质探析 陈吉全 10-12

  6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 杨会举 孙现鹏 12-14

  7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Th17 / Treg 失衡 60 例 何冬梅 李江滨 14-16

  8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60 例 拜永宁 16-18

  9 67 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杨兰生 18-22

  10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 31 例 王亚宽 罗清菊 徐晓雯 丁志欣 23-25

  11 糖肾宁胶囊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30 例 杨辰华 张社峰 25-27

  12 中风参芪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40 例 张志军 王宝亮 冯来会 27-29

  13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24 例 窦晨辉 王松珍 29-31

  14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 28 例 郭国兴 陈 亮 31-33

  15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6 例 李先锋 33-34

  16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 例 王守伟 35-37

  17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30 例 陈 曦 37-38

  18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 例 张惠生 郭建强 何昌研 39-40

  19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 42 例 赵志强 仝允辉 40-41

  20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运用和法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经验 韩景辉 42-43

  药学论文投稿:社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12年1-12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3 400张,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对社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使用级别、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为13.42%,二联抗菌药使用率为5.91%,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为0.06%;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10.47%。结论:社区医生在抗菌药的用法用量、适应证的掌握方面需要改进,加强社区医师业务学习和增强居民合理用药意识是主要途径。

  关键词 药学论文投稿,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1]。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们对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12月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中医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肝肾不足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刘小宁;王丽敏;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西医学认为,RA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肠道菌群、内分泌系统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足型RA的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虚,肾精不足,肝血亏虚,筋骨失于充养,不荣则痛。RA的患病率可能与疾病认识程度不足、地方经济建设及医疗水平有关;该病高发于老年女性,RA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肝肾不...

辛甘化阳法论治小儿杂病————作者:崔晓宇;杜泽宇;刘爽;郭亦男;

摘要:辛甘化阳法是运用性味合化理论调整阴阳盛衰的典型治法。通过查阅梳理与性味合化理论相关的文献,分别总结论述辛甘化阳法在小儿杂病中的运用,旨在进一步完善辛甘化阳的理化内涵,认识和拓展临床诊治小儿杂病的治则治法,从而指导临床与科学研究,为各医家提供诊疗思路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中的医方初探————作者:郑玲玲;周登威;张晓青;张阳;于靖;

摘要:《平三关病候并治宜》出自王叔和《脉经》,是论述脉证论治的文献,现存于5种医学文献内,涉及脉证52条,收载医方65首。其中寸部脉证17条,涉及医方36首;关部脉证18条,涉及医方36首;尺部脉证17条,涉及医方27首。所载医方中,桂枝汤、葛根汤、摩风膏、前胡汤、平胃丸、瞿麦汤、滑石散、芍药汤保留药物组成,且与出土秦汉医方有着一定传承关系。《平三关病候并治宜》所体现的用方模式主要是凭脉用方与以法统方,...

基于顺通理论探析《伤寒杂病论》药物外治法————作者:冷婧漪;任昕昕;汪洋;马丁;刘应科;

摘要:基于顺通理论探讨《伤寒杂病论》药物外治法的原理与应用。从阳部促升出、阴部促降入,中焦气机升降出入同调,药性寒热调气机升降,顺势通邪气以出表四个角度分析药物外治法的原理,提出温热升出、寒凉升出、温热降入、寒凉降入、通调气机五种治疗方法。深入探讨张仲景外治思想的内涵,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指导临床

从五脏“脏气不治”论腹部动悸证治————作者:胡铭臻;赵健;

摘要:腹部动悸是临床常见腹证,历代医家虽对其多有论述,但内容零散,尚不成体系。总结历代医著中关于腹部动悸的论述,发现五脏“脏气不治”是腹部动悸的主要病机。“脏气不治”最早见于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释为五脏真气虚。腹部动悸病因包括“五邪中人”和“正经自病”;病机以五脏“脏气不治”为本,水邪泛滥为标;治疗应根据动悸部位及五脏兼证分别论治,或疏肝活血以利水,或温补心阳以镇水,或温胃健脾以化水,或温肺祛风以散...

基于中医梦诊理论探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作者:赵璧卿;张彪;袁思成;李姗珊;郭少博;李文龙;赵天赐;冀绪政;

摘要:基于对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的特征性症状梦境演绎的认识,阐明梦、梦境与梦象的定义,并说明梦诊理论概况。梦境易受日常生活、情志因素及个人禀赋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中医梦诊理论为核心,从阴阳盛衰、脏腑虚实、邪气侵袭等角度分析引起病理梦象的病因病机,结合诊梦三要素,探讨RBD的治疗。中医梦诊理论统辖于中医学,针对...

基于脑-肠轴探讨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制————作者:王威;柏强;

摘要:便秘是中风发生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后期恢复。基于脑-肠轴探讨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制,分析脑-肠轴对中风后便秘的影响,指出中风后会影响神经系统、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而导致排便障碍。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便秘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功能而促进排便。结合西医学和中医学理论提出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新方案及独特优势,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郭艳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作者:刘源;李峰;马江涛;史鹏博;胡笑燊;郭珈宜;

摘要:探寻平乐郭氏正骨传承人郭艳幸教授的学术渊源,归纳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学术思想、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郭艳幸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是筋骨共病、痿痹共存的复杂病证,根本原因是机体平衡失调,具体表现为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筋骨系统和动静平衡的失衡。治疗以气血共调、五脏兼顾,肝肾并举、筋骨互用,标本兼治、动静互补为原则,以促进平衡、维持平衡为核心。郭艳幸教授在治疗过程中重视病史、体格检查和个体化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

王其美论治结直肠癌体寒瘤热证经验————作者:黄婕;王其美;

摘要: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学科带头人王其美教授提出结直肠癌体寒瘤热证,认为该病以体寒为本、瘤热为标,体寒阳虚和瘤热阴郁相互影响。治疗方面,清热邪以抒发阴郁为主,药用枳壳、厚朴等,辅以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扶阳气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石见穿、鸡血藤等通脉化瘀。针对术后无需化学治疗者,治以清瘤热为主;术后辅助化学治疗者,治以扶助阳气、通脉化瘀为主;晚期姑息化学治疗者,治以扶阳气、调气血为主。从体寒瘤热角...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辨治子宫内膜息肉经验————作者:郑雅萍;史佳玉;刘银姣;杨孟洁;

摘要: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病机及治疗方法。认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该病的核心病机,宜从扶阳化阴着手治疗,采用甘温扶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法,旨在固本治标,消除阴邪,促进子宫藏泻及生殖功能的恢复。举验案1则

气机升降理论临床运用心得体会————作者:牛媛媛;刘磊;

摘要:人体生命活动中,气机升降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机升降异常会导致各种复杂的病证。根据各脏腑的升降特点及病理状态,结合临床实践,辨证治疗肝气上逆、胃气上逆、胆火上炎、冲气上逆、肺气上逆、清气不升、大气下陷等异常状态。对气升降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温阳益肾通络方加颗粒型皮内针联合西药治疗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作者:李朝阳;马庆立;王妍琦;李满意;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益肾通络方加颗粒型皮内针联合西药治疗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口服甲氨蝶呤片,15 mg/次,1次/周;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益肾通络方(药物组成:杜仲、附子、怀牛膝、续断、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秦艽、独活、细辛、桂枝、炙甘草),1剂/d,水煎,每...

中医儿童健康管理方案联合基础治疗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作者:郭嘉成;李娟;周方园;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儿童健康管理方案联合基础治疗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坚持皮肤清洁和保湿润肤;采用地奈德乳膏适量涂抹患处,2~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建立中医儿童健康管理方案:(1)建立患儿的中医健康管理档案;(2)建立微信群;(3)膳食管理方案;(4)推拿方法及注意事项。两组均干预7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

《辨证录》痰证辨治思路探颐————作者:刘会军;钱仁义;沈晓明;兰瑞;许玉珉;

摘要:目的:研究《辨证录》痰证辨治思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辨证录·痰证门二十一则》中的病例进行逐条梳理,从治法规律、五行生克、脏腑特点、治疗侧重、选方用药、服药周期、饮食和情志方面总结陈士铎辨治痰证的经验;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痰证相关病例的处方用药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陈士铎从脏腑虚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居处等方面辨痰证病因,以五行生克、邪正盛衰、三因制宜等为立论依据辨...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白芍和赤芍差异分析————作者:吴延娆;张明亮;温瀑;唐进法;

摘要: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研究白芍和赤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白芍和赤芍的有效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相似性集成方法数据库录入并获取有效成分作用靶标蛋白,采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标蛋白名称转换为基因Symbol;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白芍、赤芍有效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的可视化网络,进行生物拓扑学分析;采用STRING数...

益肾祛痰汤联合来曲唑片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作者:张瑞湘;刘莉萍;张瑞青;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祛痰汤联合来曲唑片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肾虚痰湿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于月经周期(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来曲唑片,2.5 mg/次,1次/d,连服5 d停药,下个月经周期继续按此方法服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祛痰汤(药物组成:熟地黄、党参、山...

健脾养血方敷脐疗法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神经症的研究————作者:巩伟玲;张振丽;于伟;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养血方敷脐疗法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神经症(cardiac neurosis, CN)的疗效。方法:将94例心脾两虚型C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50 mg/次,2次/d;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嘱患者适当安排工作、生活,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适度户外运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养血方(药物组成:黄芪、人参、当归、茯神、远志、缬草、木香、冰片...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作者:郑彩霞;聂伟;汪严;于盼;韩金花;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焦虑抑郁发病率较高,且易被临床忽视。基于国内外治疗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成果,主要对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进行研究。首先,综述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病因病机。其次,根据COPD不同分期对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药治疗及非药物特色治疗进行文献回顾,系统阐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以期为COPD合...

开天门联合耳穴压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眩晕的影响————作者:胡冬蓉;杨莹珠;潘思敏;李苑红;陈晓英;刘兰苑;

摘要:目的:观察开天门联合耳穴压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眩晕的影响。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180 mg,加入9 g/L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静脉滴注,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早饭前空腹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

中西医干预措施治疗性早熟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作者:钟欣然;黄伟;

摘要:目的:基于频率学的网状meta分析对比临床常见中西医干预措施治疗性早熟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进行文献资料检索,收集整理国内医学期刊近五年发表的有关中西医干预措施治疗性早熟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文献,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Stata ...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