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医史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将及时报道医史界、科技史界、文史界、医史爱好者的医史研究成果,以医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医学临床工作者、医学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教育工作者、医政管理工作者、卫生政策制定者、医药产业经营者、科技史和文史研究工作者、广大医史爱好者等为读者对象,传播古为今用的医疗保健知识、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的医史常识、关于医学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为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科学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自1980年起,被美国、英国出版的索引刊物Current Work i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收录;美国出版的《史学文摘》登载本刊文章摘要。本刊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Extra MED收录,并被其图书馆收藏;1996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1998年、1999年相继加入Chinalnfo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和中国期刊网;2001年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栏目设置】
设有述评、论著(古代近代现代医学史、专科史、疾病史、药学史、少数民族医学史、地方医学史、文献研究、医学人物、外国医学史、中外医学交流史、中外医学比较史)、文物与考古、争鸣与论坛、史料与文献、当代名医、书评、医林散叶、短篇论述、简讯、新书消息、读者作者编者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医经络学说对脏腑学说发展的影响 王振瑞,WANG Zhen-rui
汉唐时期丹参应用考探及古今认识差异反思 张亮亮,ZHANG Liang-liang
从理学家窦克勤看清代士人的病痛与治疗 张博,ZHANG Bo
1949年之前天目山中药文化 章鹏飞,朱德明,ZHANG Peng-fei,ZHU De-ming
伪满时期中医的生存状况与抗争 李磊,赵艳平,LI Lei,ZHAO Yan-ping
从收容到科学治疗:魏毓麟与北平精神病疗养院的创建 范庭卫,FAN Ting-wei
西医传入对中医脏腑学说演变的影响 向延卫,李文伟,黄建华,朱敏,刘毅
神经内镜外科简史 王龙,宋志斌,高建伟,李旭光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2位女护士 赵晓云,ZHAO Xiao-yun
经眼《易筋经》传本的避讳与抄刻年考 张志斌,ZHANG Zhi-bin
中国大陆馆藏《药征》刻本稽考 陆翔,王旭光,郜峦,邓勇,许仕海
上海近代中西医汇通医院概述 陆明,杨杏林
黄子方与20世纪30年代京沪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 黄华平
李约瑟与伍连德的诚挚友谊 金东英,马学博
近代广东针灸名家周仲房 李乃奇,刘小斌
护理实践与研究投稿: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妇科肿瘤术患者,分析导致其完成手术后出现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针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手术时间、是否患有高血压疾病以及糖尿病疾病、完成手术后有无留置胃管以及有无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等有关因素实施临床分析。结果:针对本次研究的150例妇科感染患者,完成手术后出现盆腔感染的患者30例,临床疾病感染率20.00%。患者临床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合并患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疾病、完成手术后留置胃管以及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导致患者患有盆腔感染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导致妇科肿瘤患者完成手术后出现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最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妇科肿瘤术,盆腔感染,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中华医史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雪糕”文献考证————作者:曾妮;施庆武;吴承艳;王梓禾;
摘要:《婴童百问》消乳丸是儿科常用的经典名方之一, 用于治疗小儿乳食不化。消乳丸用法为"泡雪糕丸如黍米大", 其中"雪糕"一物尚不明晰。经文献考证, "雪糕"为宋代常见糕类食品, 应是糯米和粳米打粉加水调和后蒸熟所成, 颜色雪白, 质轻。中医常以"雪糕"制丸, 又将其称为"白糕""雪膏"。因"汤泡雪糕丸"用法与"汤泡蒸饼丸"类似, 均是制为成品, 以汤泡开后糊丸, 故推断制丸之"雪糕"是经风干后的陈年米...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对中医药的报道探析中医药社会形象————作者:章林;丁翰怡;梁尚华;任宏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日报》对中医药有关话题进行了持续、长久和深入的报道, 相关报道对于宣扬和塑造中医药社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社会形象是多维度的, 最易通过中医医院和中医药从业者得以体现。《人民日报》通过特定内容和话语, 对中医院和中医药从业者的形象品质、工作成绩等进行了全方位构建与阐释, 进而为传播中医药科学知识、巩固中医药社会地位、支持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作出了贡献
孤本医书《万氏纂要》考————作者:何佶姝;赵艳;
摘要:孤本医书《万氏纂要》是明代医家徐之沂的著作, 系其在儿科名医万全《痘疹心法》的基础上, 汲取明代其他优秀儿科医著的思想编写而成。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相关条目的研究, 认为该书条目下所载订补者郑应娄或为误列。关于《万氏纂要》的内容来源, 经比较分析, 其所用底本应为《痘疹心法》郧阳本基础上再修订后的版本, 旁参的他本还有《博爱心鉴》《保赤全书》等儿科医著。对《万氏纂要》的编纂和选方特点进行了...
吴门未刊医籍《合药总簿》考述————作者:刘昊辉;金庆江;陈仁寿;金庆雷;王鑫;
摘要:从文献学角度出发, 首次就未刊孤本《合药总簿》之作者信息、抄本内容、著作价值进行探究。其一, 通过考证医家生年、居住地、交游情况、书写字迹等信息, 可以确定抄本作者为清代吴门医派士材学派名医杨寿山, 《合药总簿》为目前可考的2种杨氏传世手稿之一。其二, 《合药总簿》主体内容为杨寿山抄辑之近400种吴地前贤医家外科方及相应的修合方法。全书体例简洁, 载方丰富, 为后世研习吴门医派外科证治特色及总结外...
日本汉方医家冈田昌春及其学术成就————作者:刘媛媛;宋咏梅;
摘要:冈田昌春(1827—1897)是日本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著名的汉方医家, 也是最后的幕府医官之一。他继承了多纪氏正统医学的文脉, 参与《医心方》校勘, 明治时期为日本汉方医学谋求出路, 被称为日本汉方界"六贤人"之一。一生当中参与创立温知社, 开设汉方医院, 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出任和汉医学讲习所教授, 在日本汉方医学存续运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冈田昌春医儒兼通, 其著作《跻寿馆医籍...
秦汉医学的方术化改造————作者:王晟兴;刘阳;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 方术理论打破了早期巫术系统的垄断地位, 并依托社会上层的喜好被统治者所接受而得以推广。秦汉时期, 方术理论逐步发展成为认知宇宙、自然、社会一切现象的主流理论, 进而影响了几乎所有领域学术理论的构建。对于医学也是如此, 当时医学辨治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 迫切需要新的系统理论支撑。方术的一些理论由此为中医学所吸收和改造, 其相关内容可见于人体生理、药物理论、病因病机和疾病治疗等多个方面...
阿育吠陀医典《百医方》梵文-龟兹文残片PK AS 2A 考释——以第一颂药方为中心————作者:张李赢;王兴伊;康萍;
摘要:《百医方》是一部阿育吠陀医典, 曾被译为藏文、龟兹文和回鹘文, 流传于西域、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区。聚焦《百医方》梵文-龟兹文文书PK AS 2A的第一颂药方, 汉译药方内容, 考释药物与疾病名, 分析双语药方特点, 发现龟兹文译者在梵文原方的基础上增译了药方具体使用信息, 但也存在译者识错或抄错梵文原文的情况。PK AS 2A所载的"治经血过多"方在古印度及西域广为流传, 揭示《百医方》在西域不...
宋代医家对“三虚致疫”理论的传承发展————作者:李董男;马利潮;陈曦;
摘要:宋代医家在继承《素问遗篇》《伤寒例》等基础上, 发展了"天、人、邪"三虚致疫理论,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思路。韩祗和、庞安时、朱肱、郭雍、陈言等关注疫病发病的时空因素, 系统探讨了天时、地理等对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阐明疫病的季节性规律, 指出致疫之"邪"主要包括寒邪、异气、温气等, 预防疫病需正气存内、避其毒气。在诊治疫病时, 宋代医家强调辨别寒温, 根据天时、地域、病势等加减, 重视清热解...
北京市当代中医药学位教育大事记————作者:张乐;李雅婧;廖星;王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位教育成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作为较早成立中医药院校的地区之一, 北京市当代的中医药学位教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通过梳理北京市当代中医药学位教育的历史大事件, 以大事记的形式, 记录学位教育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70余年来北京市中医药学位教育兴起与发展的相关成果, 为未来及各地区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同时为中国当代医学史相...
西域和中原对葡萄药用认知的比较研究————作者:张治芳;成莉;
摘要:葡萄起源于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细亚、南高加索等地。公元前600年左右葡萄经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等地传入我国新疆地区。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葡萄从西域传至中原。具有药食两用功效的葡萄在古代西方医学典籍中就有药用记载, 其东传之后, 西域医家与中原医家在吸收外来医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医学实践, 不断深化对葡萄药用知识的认识, 最终将其纳入本土医学体系, 完成了药物本土化的进程。西域与中原医家对葡萄的...
秦汉简帛文献所见甘草“疗外伤金创”功效及其在东汉晋唐的传承————作者:李奇;罗琼;
摘要:对秦汉简帛文献所见的甘草功效进行研究, 发现出土文献中, 甘草经常用于"疗外伤金创"。沿至东汉晋唐亦有大量甘草"疗外伤金创"功效的相关记载, 而且药物配伍、制法、用法、用量均与秦汉简帛文献一脉相承, 可证甘草"疗外伤金创"功效从先秦开始一直到唐代都广泛流传。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佐证了甘草具有"疗外伤金创"的功效。然而, 当今临床把甘草的功效主要定位在"调和诸药", 忽视了甘草"疗外伤金创"这一重要功...
《中医人名大辞典》补正————作者:李文武;
摘要:中医人物辞典的编纂工作极为重要。《中医人名大辞典》共收录18 000余名医学家, 资料丰富, 条目清晰, 对研究医家医史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 该辞典在收录及编纂方面仍然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主要有错收漏收、医家资料不全、人物关系误考失考、前后不统一等问题。因而, 未来在修订该辞典或编纂中医相关辞典时需要做到:一是可利用数据库等多方面收集史料, 二是对史料要加以详细考证, 三是要前后一致, 四是著...
香港中华国医学会史略————作者:苗慧君;杨静云;李乃奇;
摘要:香港中华国医学会是香港近代历史上成立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组织较健全、影响较大的中医社团。通过收集整理学会原主席卢觉非手稿、通信、公函等资料, 对学会成立背景、机构沿革、主要工作、关键人物等进行梳理研究, 发现学会的成立和发展贯穿于整个民国时期的中医抗争求存与革新运动中, 为维护香港中医权益与地位, 促进中医学发展, 作出过卓越贡献。但同时也受限于殖民统治下的中医药话语权和管理制度的缺失, 近代香港...
《荆楚岁时记》“敷于散”解义————作者:张干;
摘要:《荆楚岁时记》由南朝萧梁宗懔撰, 隋代杜公瞻注, 中国南北朝至隋代的南北节令民俗荟萃于此书之中[1]。"敷于散"为南北朝时人于新春节令所服的一种药散。《荆楚岁时记》曰:"长幼悉正衣冠, 以次拜贺。进椒柏酒, 饮桃汤。进屠苏酒, 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 服却鬼丸。"[2]8隋杜公瞻注"敷于散"为:"敷于散出葛洪《炼化篇》, 方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分为散, 井华水服之。"[2]9此...
针灸学的第四象限首届中国针灸人文论坛述要————作者:刘熠斐;张树剑;
摘要:针灸学本身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人文针灸学"是医学、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新领域。首届中国针灸人文论坛从"技术与器具""概念与理论""方法与视角""针灸人文学科建设"4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汇报与讨论, 内容辐射广博, 研究视角丰富, 与会学者就各自领域涉及的重要针灸人文命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有力推动了针灸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民国时期天花的流行与诊治以《民国日报》(1916—1949)为中心————作者:吴佳敏;吴文清;
摘要:整理《民国日报》(1916—1949)上与天花相关的史料, 对其中记载的天花流行情况、诊治方法、社会应对措施进行浅析。报纸上涉及的天花别名众多, 名称多与其所表现的症状和流行性有关。在《民国日报》的记录中, 每年均有天花流行, 其中有6次较严重的暴发, 分别在1918年、1921—1922年、1926年、1929—1930年、1932—1936年、1946年。冬春季为天花流行严重的季节。报上所载天...
《医学纲目》征引《证类本草》考————作者:宋白杨;陈婷;
摘要:《医学纲目》40卷, 明代楼英编纂。其以脏腑为纲, 以治法为目, 选取"上自《内经》, 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 辑录了大量明以前的医学资料, 具有独特的文献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医学纲目》和《证类本草》发现, 《医学纲目》转引自《证类本草》的文献有577条, 其中涉及到的文献或者医家简称78个, 涵盖了66种古籍或医家的著述。《医学纲目》中共有220个简称, 从《证类本草》中找到的有78个。...
《天回医简》中“容刑之数”的内涵与意义————作者:张雅楠;刘欣怡;张树剑;
摘要:"容刑之数"见于出土医学文献的《天回医简·犮理》, 由于传世文献中罕见而未有专门研究。依据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与同墓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之互证, 认为"容刑之数"是先秦两汉时期一种关于身体知识的理论。通过考释"容刑"相关身体术语, 分析"容刑之数"的涵义, 发现其中蕴含着形体分类观与治疗观。古老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已失传, 但古人对身体部位的分类认知, 以及顺应生理特性的治法观念, 仍渗透在后世以《黄帝内...
“百部”名义疏证————作者:杨明明;
摘要:"百部"之"部"可读为"棓", 指根, 而"棓"之初文实为"不"字, "不"字本义为植物的根, "棓"乃"不"之后起形声字。"百部"即"百不", 以其根多而簇生的特征得名。百部植物以及同名异物的天门冬的根部形态与甲骨文"不"字的字形十分相近, 亦可证"不"字本义为根之说,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证实百部之名义。"百部"别名中的"婆妇草", 及《本草纲目》在"百部"后所附的"白并", 从语音关系来看, 可...
晚清武进岳昶与《药性集要便读》————作者:王露凝;薛昊;王进;陈仁寿;
摘要:《药性集要便读》为清道光年间江苏武进县医学家岳昶编撰的本草著作, 首刊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现存3种版本, 分别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陶氏嵩阳书屋活字本、清道光三十年(1850)嵩阳书屋重镌本、咸丰元年(1851)艺海堂刻本。《药性集要便读》载药374种, 每药以五言或七言歌诀简述形色、性味、归经, 另列主治、功用、发明。歌诀后引录诸家本草, 并附"医学便览", 内蕴药性机理, 外...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省级口腔医学
- 北大核心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国家级《校园心理》
- 北大核心《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 北大核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华放射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肛肠病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省级《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 北大核心《现代仪器与医疗》
- 省级《中外医学研究》
- 国家级《河北中医》
- 北大核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省级四川生理科学
- 省级安徽医药
- 国家级《心理医生》
- 省级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 省级健康与营养
- 国家级《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北大核心《广西医学》
- 省级《中国社区医师》
- 北大核心《临床儿科杂志》
- 省级《皖南医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国家级《数理医药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省级《社区医学杂志》
- 省级《哈尔滨医药》
- 省级《药物评价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