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辽宁中医学大学主办的核心医学期刊。自创刊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及作者好评。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基层实用为根本,及时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思路、新成果。重点为中医药高中等院校教师、学生及医药人员服务,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栏目新颖,切合实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2期目录
中西医结合救治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经验.............................周宝宽
“三元疗法”治肾病.................................................卢立新
暑热宁合剂中葛根素HPLC测定条件的优化...............................吴娇
论中医体质与冠心病发病.............................................侯攀
基于博弈论的基本药物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分析...........................杨坚
经前期综合征脏腑精气血津液病机分析.................................耿凤燕
论《保婴撮要》对中医小儿伤科的贡献.................................王培荣
《喻昌医学三书》主要特点之探讨.....................................龙奉玺
论《黄帝内经》与护理...............................................王秋琴
民国期刊《中国医学月刊》研究.......................................任宏丽
中化联合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评价.........................荣震
复方雷公藤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邢海燕
养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验撷菁.............................陈会君
许叔微论治消渴病经验及理论探析.....................................李翠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淫羊藿有效成分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雷文婷;王亚丽;赵珊珊;师荣;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脑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症状。我国P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PD的临床治疗以化学药物为主,但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化学药物的疗效往往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因此急需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淫羊藿具有补益肾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作用,近年来研究...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作者:曾昭璐;郭思佳;魏媛;郭安;孙露颜;孙增涛;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较重的问题。中医药在IPF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基于络病理论的虫类药物应用。IPF多因外邪诱发,形成虚、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络病理论认为“肺络瘀阻”是IPF的主要病机,而...
中西医对慢性压力引起肿瘤转移机制的共同认识及思考————作者:何沛玥;杨秀岩;施怡;陈菲;万书润;罗玮伯;崔换天;温伟波;朱陵群;
摘要:慢性压力可以引起人的焦虑和抑郁,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肿瘤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人群,这一发现对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众多研究已证实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可以导致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诱发昼夜节律因子失调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因此,情绪的治疗对肿瘤患者必不可少。目前中医在抗焦虑与抗抑郁方面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改善肿瘤相关焦虑、抑郁中具有独特优势。运用中医缓解肿瘤...
中医药治疗对椎间盘退变血清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马伯骞;赵继荣;杨正汉;刘俊豪;陈志伟;
摘要:椎间盘退变作为脊柱疾患发病的基础环节,关于治疗主要包括手术疗法以及非手术疗法两种,其中非手术疗法凭借价美物优的优势,在广大患者中信赖度逐年递增。随着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信息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优势更加明显,这为中医药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椎间盘血清水平含量常作为椎间盘病变的观察指标,正常状况下椎间盘血清水平的稳定不仅可以维持椎间盘内外微环境,而且还可以保持椎...
基于“汤液经法”药理刍论姜树民教授“辛开苦降”药物新用————作者:孙明祎;官蜀钧;李京;姜树民;
摘要:“辛开苦降”是治疗脾胃的大法之一。姜树民教授熟稔中医经典,精通本草。拓宽了“辛开苦降”用药思路和范围,临证应用出神入化,效如桴鼓。笔者不揣鄙陋,深研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及所载的“汤液经法”及相关图式,以其五味用药之理诠释吾师姜树民教授“辛开苦降”药物新用。“汤液经法图”以左升右降的顺序展示了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互关系,这与自界阴阳变化产生的五种象态相吻合属自然之律。“汤液经法”及图...
中药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作者:韩立超;马艺嘉;倪乾越;吴伟东;张杨;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CAG对于胃癌的早期防控意义非凡。中药药对作为中药复方的核心,在防治CAG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药理研究发现,药对配伍后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途径发挥治疗CAG的作用...
红霉素梯度增量诱导小儿厌食大鼠模型的构建探索研究————作者:梁莉婷;王瑞麒;杨卫东;王颖莉;王艳;郭冉冉;燕小宁;孙亚娟;
摘要:目的:构建可稳定复制的小儿厌食动物模型新方法,探究红霉素梯度增量灌胃造模的可行性。方法: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运脾消食颗粒治疗组,采用红霉素定期梯度增量灌胃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进行健脾和胃干预治疗以反向验证该模型病证的临床相似性。观察大鼠的一般体征,定期记录进食量和体质量;检测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尿素氮 (BUN)、丙氨酸转移酶 (...
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对照研究————作者:孙蓬远;齐庆;王国茗;邓天野;武艳梅;高明利;
摘要:目的 评价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goutyarthritis,AG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AG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方,共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分值、中...
基于“调其虚实,以通其道”探讨冠心病合并失眠病机与治则————作者:刘佳宁;宁博;刘晓梅;周育平;范新发;宋红莉;
摘要:冠心病(CHD)合并失眠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居高不下。西医治疗多以保护心血管系统药物联合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为主,但患者普遍存在药物依赖性、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且无法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中医药治疗CHD合并失眠具有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优势,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胸痹”“不寐”等范畴,其病位在心,累及肝、脾、肾,病理因素以虚、郁、痰、瘀等为主,病因病机多以心脾肾亏虚...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药复方联合ICIs治疗肺癌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作者:周思瑶;张可睿;尹强;杨婕;孙韬;
摘要: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中药复方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9月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或医案报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 V2.3.9) 软件对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舌象脉象、症状、证型等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
经典名方甘草泻心汤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作者:刘克成;王小英;张晶;刘坦;
摘要:甘草泻心汤被《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具有益气和胃、消痞除满、调和寒热、平衡燥湿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相关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泻心汤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黏膜、调节菌群和调节免疫等诸多功能,可用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以及肿瘤化疗后多种不良反应的治疗,但对其药效活性成分研究有限。本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三个方面总结归纳甘草泻心汤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探讨...
铁死亡GSH/GPX4视角下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作者:杨涵翔;杨宏杰;唐锐;董逸波;雷富豪;谢一舟;樊效鸿;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老年生存质量的影响日益显著。中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32.0%,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铁代谢紊乱与铁死亡是近期代谢领域热点研究方向,大量文献阐明了铁死亡的基本机制和关键通路。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疾病,从铁死亡视角下研究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文献逐渐增多。独活寄生汤作为传统中医汤剂,在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骨密度、炎症因子等多...
经典名方保和丸关键信息考证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作者:赵扬;梁绿圆;曹佳蕾;邱闹;李维笑;陈金雨;魏炳琦;李玉杰;周雪倩;岳静宇;徐立然;
摘要:保和丸为历代流传的经典名方,如今依然作为消导剂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开发多种中成药方便患者服用。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了保和丸的古今文献,考证其源流、药物基原、炮制工艺及剂量用法。保和丸源于《丹溪心法》,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保和丸源自《医方集解》,相较于《丹溪心法》原方增入麦芽一味,且方中莱菔子需炒制,今各大药厂及临床、实验室研究也以《集解》保和丸研究为主,通过梳理各药...
基于“燥热怫郁”理论探讨炎症和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作者:马杰;刘军彤;周莹;张涵;张文顺;石岩;李慧;杨宇峰;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刘完素在《三消论》中针对消渴病机提出的“燥热怫郁”理论,强调了燥热与怫郁互为因果,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DN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燥热怫郁理论具有相似之处。本文认为,DN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消渴肾病”...
川陈皮素通过PAF/PLC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的研究————作者:郭思冉;仝森;崔吉;陈佳欣;张锦佳;武俊紫;石安华;杨榆青;
摘要:目的 探讨川陈皮素(Nobiletin)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及相应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85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饮用含有5%红糖的水;喂养6周后糖尿病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mg/kg)构建DN模型,之后在造模组及正常组随机各取5只大鼠验模。DN造模成功后,共分为6组,...
“邵氏五针法”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L-4、IL-6及肺组织中TGF-β1、Smad2 mRNA的影响————作者:张淑宁;王培育;张雪琳;李胜男;朱芷欣;邓云鹏;魏腾腾;何广帅;靳诺佳;刘高飞;杨旭光;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肺俞”“大椎”“风门”对哮喘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6及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家族成员(Sma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地塞米松组,共4组每组各10只。通过腹腔注射卵蛋白加氢氧化铝混合物并用卵蛋白滴鼻激发的方法来制备慢性哮喘大鼠模型,空白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针刺组每周针刺“肺俞”“大椎”“风门”...
耳穴联合中药干预乳腺癌术后失眠及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作者:刘舒月;史有阳;高阳;王函;周静远;宋晓耘;周细秋;
摘要:目的:耳穴联合中药干预乳腺癌术后失眠及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乳腺癌术后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中药治疗,试验组耳穴压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9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中医症状证候评分、贝克焦虑量表评分(BAI)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3%...
中医外治法调控细胞因子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研究进展————作者:甘丽琰;白星富;范琨悦;劳日玲;李杰辉;
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footulcer,DFU)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攀升。正常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炎症阶段、增殖阶段和组织重塑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重叠,共同促进伤口的愈合。然而,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在愈合过程中的表现却常常显得异常。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FU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在局部创面处理上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然而,尽管中医外治...
百合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张君成;刘馨瑶;马雪宁;潘富珍;罗雪;张冉;王静滨;
摘要:百合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含有甾体皂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赋予其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百合及其提取物的药理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其在抑菌、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抑郁、抗疲劳、耐缺氧、止咳祛痰、镇静催眠、抗肿瘤、抗纤维化及保肝利胆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百合多糖、皂苷类、黄酮类...
中医药临床人员文化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作者:李飞燕;段玉红;李慧;林秋艳;黄宁宇;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德尔菲法,通过对23位中医药专家的两轮函询,构建了中医药临床人员文化能力评价体系,形成了文化知识、临床技能、文化自信、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创新六个维度的21个指标。该指标体系科学可靠,为中医药临床人员文化能力的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省级《科学养生》
- 北大核心《中国医师杂志》
- 北大核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省级《医药工程设计》
- 南大核心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 国家级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 国家级《基础医学与临床》
- 省级中华产科急救电子
- 北大核心《实用癌症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国家级农垦医学
- 省级保健文汇
- 省级《滨州医学院学报》
- 省级《内科》
- 北大核心《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国家级《中国药物经济学》
- 国家级《健康之路》
- 省级《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 省级局解手术学
- 北大核心《西北药学杂志》
- 省级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眼科杂志》
- 国家级《求医问药》
- 国家级中国民政医学杂志杂志
- 省级《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 国家级放射免疫学杂志
- 省级医食参考杂志
- 省级健康世界
- 国家级《黑龙江护理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