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4-1364/R
国际标准刊号:2095-1450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主管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医刊杂志2018年09期论文目录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2018年06期论文目录查询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简介

  《基础医学教育》Basic Medical Education(月刊)曾用刊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1999年创刊,在山西医科大学和中国高等医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学会的领导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历经多年的发展,本刊由季刊、双月刊发展为目前的月刊,年载文量约400篇,学术影响力居同类期刊之首。恰逢国家绘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历史时刻,《基础医学教育》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的发展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基础医学教育》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基础医学教育》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91;总被引频次:2258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45;综合影响因子:0.525

  《基础医学教育》栏目设置

  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实验教学与改革、教育理论与管理、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 。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投稿须知: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2018年《基础医学教育》杂志08期投稿论文目录:

  少数民族学生临床病理学CPPT教学模式探讨牛犁;曹宏;余方;李跃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子病理学相关知识现况调查王哲;张莹;李晓晗;杨向红;

  Sandwich教学法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彭湘萍;李先辉;田荣波;贾薇;

  思维导图式案例教学在酸碱平衡紊乱章节中的应用徐芳;王蔚琛;刘巍;胡业佳;

  主题式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闫小飞;杨旭东;蒋晓刚;武丽涛;

  PBL型科研小组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探讨齐世美;戚之琳;凌烈锋;

  诺贝尔奖案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李小琼;詹剑;冯赞杰;

  医学院校蛋白质与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唐王刚;吕静竹;连超群;王文锐;

  收录论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子病理学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子病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未来临床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满足临床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需求,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文章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作者:李梦瑶;武丽涛;蓝茜;宁启兰;朱文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不断普适,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数字化改革对培养适应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中主要体现在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复习的平台;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模拟线下实验操作,从而强化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和掌握;其次,可以为学生提供智能导师,使其随时可以针对性提问来得到指导和建议;最后,会对学生的实验报...

OBE教育理念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作者:李洁;朱怡卿;徐婷婷;刘永达;林森;袁继行;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究OBE教育理念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创新实践路径。阐述了OBE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核心内涵,分析其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在目标导向性、教学灵活性与评价多元性等方面的优势,并剖析该理念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基于此,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设计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目标,针对课程特性提出教学改革举措,包括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体系优化,解决了传统教...

医学遗传学“1核6翼”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作者:寻慧;修江帆;杨明;张迎春;张晶;高晗;刘家宇;

摘要:在贵州医科大学本科2020-2022级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专业,教师利用雨课堂和学习通平台融合线上和线下课程,实践医学遗传学“1核6翼”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该模式秉持以培养具有扎实遗传基础的临床医生为核心,融合6种教学策略(交融式课程思政、个性化自学微课、集中式课堂讲解、推荐式拓展阅读、研讨式专题汇告和过程式形成考核),实施数据驱动下的新型教学。师生利用混合式教学有效增强课内外互动,3个年级的研究班课程...

解剖教学中死亡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与评价————作者:杨志鸿;刘承杏;罗明英;孟步亮;尹赛格;叶频;

摘要:为探讨在医学教育早期阶段开展死亡教育的可行性,该研究基于解剖实习课设计体验式死亡教育课程,通过队列对照研究和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研究对象为12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研究组(体验式教学)和对照组(常规教学)。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课程初期对死亡态度、积极情绪和压力应激的应对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时研究组在死亡认知、积极情绪和情感钝化维度表现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

“一境到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陆合;涂增;邹晓毅;武卫华;刘佳;柳静;古天乐;

摘要:临床综合思维是医师必备的基本思维方法,不断提升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是医学院校教育培养的关键目标。文章提出采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将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情境中,引导学生把病原生物学基本知识点与临床情境紧密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碎片化以及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协助学生构建解析不同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一般诊疗方法,促进了学生知识转化的效率,强化了学生临床综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教学改革探索————作者:李凌;姚静然;黄健;李文娟;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对外开放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了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的重要性,并着力加强国际前沿学科与薄弱学科的建设。在此大环境下,电子科技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携手,共同打造了“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双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医学与工程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跨学科能力和专业特色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文章开篇即表明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必要性,继而深...

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思考————作者:刘向华;韩春红;袁栎;贾恩志;吴昊;

摘要:医学长学制教育旨在培养兼具临床技能和科研思维的现代精英医学人才。南京医科大学在“5+3”及本硕博一体化长学制医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深度整合基础研究和临床病例优势资源,有效衔接基础-临床双导师制,积极构建科研启智、科研精研和医研结合三阶段递进式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并对该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思考和展望,以期探索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BOPPPS下多层次信息化技术在生物化学蛋白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夏峰;裴丽丽;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融合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文章针对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复杂、学生参与度不够等问题,研究在BOPPPS教学模式下通过融合图文视频-3D打印-数据库-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多层次信息化技术,以学习通为媒介,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以期为生物化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导学关系对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作者:李海超;肖杰文;覃小洁;杨帆;

摘要: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导学关系是连接导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对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生对导学关系的评价及其科研创新能力的表现数据,探讨导学关系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导学关系的多个维度(导师指导方式、沟通频率、沟通质量等)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均表现出显著影响,和谐的导学关系...

神经科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者:张佳琳;金珠;童小萍;徐天乐;徐楠杰;

摘要:神经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神经科学基础知识,也需要具备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以及临床相关知识背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神经科学学科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革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创“交叉融合、创新育人”神经科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通过实施跨学科课程建设、跨学科培养平台、跨学科学术活动三方面的举措,从夯实基础、培育创新、拓展思维三个层面有效促进研究生创...

智慧实验室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应用与展望————作者:彭慧琴;方瑜;危晓莉;朱朝阳;叶小康;霍朝霞;姜华东;

摘要:在医学教育领域,智慧实验室的引入不仅显著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还推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向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医学教育的未来开辟新的路径。文章首先明晰了智慧实验室的建设,其次分析了智慧实验室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就智慧实验室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VR技术模拟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用于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作者:宋利娜;赵善民;杨文静;张倩倩;王君阳;崔淑芳;

摘要:文章详细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vitual reality,VR)在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实验课中的应用,梳理了该模型在当前实验课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探讨了VR在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实验课中的应用途径,详细介绍了VR技术模拟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构建过程、生理病理变化的实时呈现、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并对VR技术在未来实验课中的应用做出了展望,旨在提升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推动实验动物学实...

人工智能背景下VR在法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作者:肖世维;范帆;叶懿;钱小钦;梁伟波;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和虚拟仿真技术(VR)的迅猛发展,法医学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依托虚拟仿真技术,课程团队构建了虚拟犯罪现场,开展法医现场教学。文章通过调研问卷,分析了现阶段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医学课程改革应用的效果,总结了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虚拟仿真在法医学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新途径,为面向未来需求的法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科学教学领域的融合展望————作者:刘泽;曹莉;袁一旻;林森;浦颖艳;张悦;

摘要: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脑机接口(BCI)技术是一种直接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通信系统,旨在实现大脑与设备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脑机接口技术为医学神经学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学习与应用实例的引入,这一领域正朝着更加多元、创新和实用的方向发展。教师应及时把握这些机遇,将其转化为教学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出更具创新力和实际能力的神经科学领域人才

人工智能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作者:陈辉莹;丁莹莹;董昊炜;丁玥;芮冰;李翔宇;

摘要:医学寄生虫学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传统讲授与实体操作模式,存在标本质量参差不齐、高危操作风险及学生实践频次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现有教学模式中个性化学习路径缺失与过程性评价机制薄弱的现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构建AI驱动的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寄生虫形态结构的多维度观察与高危实验场景的数字化模拟,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并降低操作风险。智能评估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实时记录实验轨迹,结合...

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提升医学本科生医研能力————作者:韩艳芳;童学红;崔艳秋;董晓敏;梁雪;李利生;

摘要:临床医生普遍面临“医研”能力不足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构建医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分层、递进的医学生“医研”能力培养模式,加强数字化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并以开展第二课堂科研实践为抓手,切实促进本科生“医研”能力提升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药理实验教学探索————作者:李冰艳;顾霞飞;韩小飞;徐敏钦;周露;

摘要:实验教学作为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医学本科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不能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探索性。文章通过将传统的验证性药理实验向探究性转换,构建问题导向、探究学习、实践检验的实验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作用,并通过其他多种渠道如开放实验室、科研平台、整合实验室、科研活动和项目等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新医科背景下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作者:曹思思;黄菊阳;张少宝;苏向东;黄怀义;

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文章基于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人机交互虚拟仿真系统教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尝试,极大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

新医科背景下翻转课堂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莎;朱俊萍;潘晋;秦啸峰;马雨杰;陈辉;顾园;

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模式,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深度思考。文章旨在探索基于人体寄生虫感染病例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中的应用。通过在前期实验课布置教学案例,学生和教师同时在课前进行学习准备,课上实施翻转课堂并进行形成性评价,课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药物化学“5E”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王茹;张帆;袁春玲;

摘要:为探讨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五步教学即“5E”教学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课题组以2021级和2022级药学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药物化学期中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新教学模式的指标,考察“5E”教学模式应用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