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主办。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
《汉字文化》主要研究汉语汉字文化,探讨汉语教学,并对汉语文与其他语文作比较研究。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高等院校语文专业师生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有英文目次。
汉字文化杂志栏目设置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汉语文教学研究、讨论与争鸣、语文大家谈
汉字文化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曾用名:文艺生活·精品故事文艺生活·精品小小说文艺生活·智慧幽默2009年1月正式改版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文艺生活·文艺理论;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汉字文化最新期刊目录
“享”“亨”“烹”三字记词的发展————作者:朱渝;
摘要:“享”字的造字笔意为“祭祀场所”,本义为“祭祀”。在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中,“享”“亨”“烹”三字记词职务的变化过程包含了词音借用、字形借用、词音分化、字形分化环节,其中词音借用可能先于字形借用发生,也可能与字形借用同时发生。为了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精确性,出现词音分化、字形分化的情况,“亨”字由“享”字分化出来,承担“亨通”义,“烹”字由“享”字或“亨”字分化出来,承担“烹饪”义,最后音、形、义的...
敦煌写本《史记集解》俗字研究————作者:贺知章;李雅迪;
摘要:敦煌写本保留了大量刻本与字样类书籍出现后便逐渐弃用的俗字原貌。其中P.2627《史记集解》包含的《燕召公世家》《伯夷列传》和《管蔡世家》等三卷皆为残卷,所用字体虽为楷书但使用了大量俗字,分析这些俗字的类型、特色并对其中的疑难俗字进行考释是敦煌俗字研究的有益补充
“和”的构形理据考证及其词义引申路径分析————作者:刘小雅;
摘要:文章依据现有出土文献和CCL古汉语语料库所收录的古籍文献考证了“和”的最早字形与本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和”字的构形理据,并分析出了目前《古汉语字典》与《现代汉语字典》中所收录义项的词义引申路径
义素变化与量词“条”指称好汉的理据探析————作者:黄敏;
摘要:汉语量词“条”用于指称好汉,其搭配不符合量词“条”搭配的事物具备的细长弯曲的特点。从语义学义素分析角度出发,解析量词“条”与名词搭配的内涵。追溯名词“条”的中心义素与边缘义素的发展变化,在义素运动变化中获得量词的词性。名词“条”边缘义素与好汉的义素具有交叉性,实现量词“条”与“好汉”的组合
试析江永的“转纽”————作者:高琳晗;
摘要:“转纽”一词由江永在《四声切韵表》中随“数韵共一入”一同提出,反复出现在江永的音韵学著作中,与音韵学术语“纽”紧密相关,内涵广泛。逐一分析江永著作中的“转纽”用例后发现:江永以“入声转纽”来指称韵文与谐声材料中入声与平上去三声的相押相转,“纽”在此指声调有异的平上去三声字与它们声及韵的前半部分皆同的字构成的一个声纽;以“谐声转纽”来称代同组谐声字分属江永古音体系中不同韵部的现象,“纽”在此指江永归...
从类型学的作格语言看古汉语的作格性————作者:向贤文;
摘要:语言类型学上的作格和通格是形式术语,与此相关的作格布局是从形式上划分出来的格布局之一。具有作格布局的语言为类型学上的作格语言,具有鲜明的形态句法特点。从古代汉语仅有的几种形态看,均不能呈现作格语言的形态句法特点,因此古代汉语不是类型学上的作格语言而是中性语言
网络流行语“划水”探析————作者:张妍妮;
摘要:“划水”原多用作“用桨拨水,使船前进”或“游泳”义,近些年来,“划水”在网络语境下发展出了“偷懒,出工不出力”的新义。“划水”的传播和使用与其语用功能有关,也与语言的经济原则、隐喻机制和社会文化、使用者心理、网络媒体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新文科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困境与改革实践————作者:冯利华;
摘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古代汉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现实困境,如学生对课程的疏离感、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教学互动单一且不充分等。解决教学“痛点”,可采取以下措施:如改革教学模式、采取学练行创逐层推进的任务设计及探索多模态的教学互动等
安徽淮南方言“熊”的用法及其语法化特点————作者:刘心怡;
摘要:安徽淮南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文章探讨了淮南方言中与“熊”相关的五种方言用法:“熊”作为动词表斥骂、构成话语标记“也熊/耶熊(吧)”表否定性评价、带轻微贬义的修饰名词、用于加强程度的程度副词、带有贬义色彩的詈词后缀。“熊”族词的使用丰富了方言词汇,也为语言接触、主观性表达等语法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包X(的)”语法、语义与语用研究————作者:付思颖;
摘要:文章基于CCL语料库及网络语料对“包X(的)”结构进行语法、语义与语用分析,研究发现“包X(的)”中“包”语义虚化带来了其句法功能的变化,“包X(的)”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独立语,具有表达一定情感、语外含义及话语标记等语用功能
“已读乱回”现象的会话分析及语用功能————作者:郭一博;石微;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语言交流的方式和内容愈发多样化和复杂化。一种名为“已读乱回”的沟通现象在年轻人群体中逐渐兴起并流传开来,“已读乱回”成为他们应对不便直接回答或尴尬问题的独特沟通方式。“已读乱回”作为一种会话策略,一定程度上是对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中的某些准则的违背,但在具体语境中可推导出其隐含的会话含义,同时在言语交流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
基于汉语口语课的“融合式”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作者:杨海涛;
摘要:对外汉语听说课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听说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和不断的实践探索,以初级汉语口语课为基础,探索出一种兼顾听力和口语训练的“融合式”听说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分为生词学习、课文学习和拓展练习三阶段。在生词学习阶段,加入认读生词和听音指认的环节;在课文学习阶段,加入听课文做练习的环节;在拓展练习阶段,加入听后复述的练习环节。听力训练的补充,使学生在口语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
试论基于语料库的聋生汉语句式习得研究————作者:黄自然;
摘要:在回顾聋生汉语书面语语料库建设和句式习得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讨论聋生汉语书面语句式语料库的研制和聋生书面语句式习得研究的程序和内容,最后指出本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现代汉语动词“考”题元结构及题元角色分析————作者:范云山;
摘要:文章探讨了现代汉语动词“考”的题元结构及题元角色类型,通过分析其不同释义和句法表现,揭示了“考”字句在汉语中的复杂性。借助移位理论、空语类理论和题元理论,文章解释了看似不符合语义要求的“考”字句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成立,并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分析,归纳了“考”字的题元角色类型
湖南嘉禾珠泉土话词缀研究————作者:李梦君;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湖南嘉禾珠泉土话中的词缀类型及构词形式,并归纳出前缀和后缀的共同性特征。研究发现,前缀数量少,后缀数量多,语音弱化,成词现象明显,词根与词缀成词后,词性发生变化,具有表义功能。通过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珠泉土话的词汇系统,还能为不同方言间词缀的类型学研究和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依据
韩国汉语教育文献《初学时文必读》(1923)研究————作者:李春红;张梦亚;
摘要:《初学时文必读》(1923)作为面向韩国初学者的海外“时文”类文献,其语体风格及语言特点有别于同时期韩国汉语会话书系列,其文体涵括了“论、说、记、辩、释、原”六类;话题具有时代性、普适性与经典性,其记录的中文熟语承载了丰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与韩国本土契合度较高。作为100年前域外汉语教育的特殊文献,其在韩国近现代汉语教育的长河中具有“史”的意义,也为当下汉语应用文教学及高级HSK写作等提供了启示...
埃及中小学中文教学、教材资源研发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黄潇潇;李婉;
摘要:中埃两国经贸合作日益深入,亟需大量中文人才。在此背景下,两国政府签署协议推动中文教育纳入埃及主流教育体系。文章研究埃及中文教学的外部环境、语言政策对埃及中文教学的影响,梳理埃及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埃及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材和教学资源研发使用中的问题,并对埃及中小学中文教学提出发展对策
韩语汉字词研究动向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作者:张文广;董玉生;刘文明;
摘要: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毗邻,历史上文化交流密切,使得汉字在朝鲜半岛广泛传播,汉字词在韩语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正式书面场合中广泛使用。此外,汉字词作为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传播,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当代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频繁交流,也使得汉字词的研究对于促进两国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近30年以来对韩语汉字词研究积累了丰富的...
去熟语化的界定及表达形式分类————作者:李洋;
摘要:文章提出“去熟语化”概念,认为是改变熟语的结构形式,在表达熟语原有规约化意义的基础上赋予某种主观化浮现意义的言语过程。根据结构层面的语序是否变化,将去熟语化表达形式分为扩缩类去熟语化形式和变序类去熟语化形式。扩缩类去熟语化形式不涉及语序变化,根据结构长度的不同分为扩充类去熟语化形式、替换类和新解类去熟语化形式、省缩类去熟语化形式;变序类去熟语化形式根据变序之后是否添加其他成分,分为单纯变序类去熟语...
海南闽语疑问代词探析————作者:徐辉丽;毕燕娟;
摘要:海南闽方言作为闽语的一个次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文章以海南闽语疑问代词(语素)为研究对象,发现海南闽语的疑问代词(语素)表面上纷繁复杂,但实际上都是由“乜[mi33]”“底[ti31]”“□[?diɑ?42]”“夥[ua33]”“几[kui42]”“□[tai33...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文学界》
- 省级俄罗斯学刊
- 省级广告档案
- 省级诗选刊
- 省级《文学与人生》
- 省级《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省级《杜甫研究学刊》
- 省级《淮海工学院学报》
- 省级《艺术研究》
- 北大核心北京文学
- 省级人文天下
- 北大核心《中国穆斯林》
- 省级小演奏家
- 北大核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河北科技图苑》
- 省级凤凰都市
- 国家级《网友世界》
- 省级醒狮国学
- 北大核心《河北大学学报》
- 省级媒体时代
- 省级奋斗
- 省级《包装学报》
- 省级西南古籍研究
- 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省级当代小说(上半月)
- 北大核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国家级艺术广角
- 省级客家文博
- 国家级文物天地
- 北大核心《中国文学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