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办的文史刊物。
《文史杂志》积极评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以及优秀文化遗产;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普及宣传,进行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启发教育,包含文学,历史,艺术三个范畴。
《文史杂志》获得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
文史杂志栏目设置
巴蜀文化、文化透视、文苑漫步、人物春秋、艺术长廊、论语说文、文史杂谈抗战史研究、西部开发史坛纵论
文史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安徽文学
《安徽文学》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创办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推动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发表了大量的有影响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为安徽文学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反映农村改革、开创新时期文学新局面等方面,曾以思想解放、大胆。泼辣、犀利、富有洞察力而享誉全国。
文史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从摩尼教“白衣师”到苯教的“白帽巫师”——兼论摩尼教传入吐蕃时间————作者:杨铭;
摘要:记载吐蕃苯教“白帽巫师”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的古藏文文书P.T.1285,名为《古藏文苯波为小邦王禳灾故事》。其中在对比黑衣女巫师的背景下,苯教的“白帽巫师”的形象特别突出。笔者经过比较苯教某些元素与摩尼教原理,认为“白帽巫师”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在西亚、中亚传播的摩尼教“白衣师”
妙笔生花绘愁情——古代咏愁诗词浅赏————作者:徐志福;
摘要:在“以悲为美”的古代文学审美影响下,写愁是古代文人诗词创作最多的主旨之一。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忧国伤世、怀古感今、思亲怀旧,各时代的文人以生花妙笔诉说着不同人的万般愁绪,其表现手法异彩纷呈,各尽其妙
江苏将军崖岩画来自古羌人的一些考证————作者:黄立温;
摘要:金丝猴是古羌人的保护神,将军崖岩画中长尾巴的面具表现的是祭司释比的金丝猴皮法帽,双圆圈代表金丝猴头颅崇拜,簇状毛丛代表释比的头翎。其画就是巫神施法图。这或许可以证明江苏将军崖岩画来自古羌人
浅谈四川方言俗语“X+A+八+A”————作者:凌艺桓;
摘要:四川话中有“X+A+八+A”结构,形容某物/某事程度深,能附带言者的主观感情色彩,长久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特色俗语。该结构中标记程度的副词“八”由数词发展而来,其演变基础是数量范畴与程度范畴的认知相似性,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不过,四川话“八”的语法化尚不彻底,其副词用法具有临时性,只限进入“X+A+八+A”结构才能实现
《宋史·职官志》勘误一则————作者:崔成彦;
摘要:《宋史·职官志》所载“罢南、北外都水丞司”为误。考其实际,当为文臣都大官之职被裁撤,而非南、北外都水丞司之设被废止。同时,都大提举河事官之任频繁更迭,既涉人选性质之文武变换,又及员额配置之单双调整,变动显著
《蜀宫乐舞》(版画)————作者:王明月;
摘要:<正>~
鲁迅与影戏及傀儡戏————作者:江玉祥;
摘要:鲁迅《书苑折枝》中的一则读书札记,引宋张耒《明道杂志》“京师有富家子”看弄影戏一则笔记,提出现在戏曲表演故事的动作与神情以及勾脸谱可能都与古代影灯戏有关。其后学界衍生出近代戏曲出自傀儡戏影戏的观点,王国维、孙楷第、任二北、周贻白等学者各抒己见,引发了20世纪50年代戏剧界的学术辩论。鲁迅先生提出的戏曲起源猜想,今日“博览者”尚有继续探索的必要和空间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佛寺楹联匾额题记释读————作者:张瑞;
摘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寺曾被称作石佛寺、三教道场、后周文王神祠、北周文王庙等,其背后“天落石”上镌刻有北周文王碑,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大佛寺殿内现存巨型坐佛为唐大历六年刻凿摩崖“丈六弥勒”大佛,高4.24米;现存匾额一块、楹联三副、宋代庆历四年题记三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佛国仙山——峨眉山————作者:秦福荣;
摘要:<正>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的第20届全委会,将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使其成为世界第十八个、中国第三个、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核心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3079米,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宋朝的“相权”————作者:丁辉;
摘要:宋朝的相权之强悍不仅超过唐朝,甚至也为汉朝所不及。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公开宣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正是在有宋一代,士大夫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才真正走上历史舞台。而宰相集团无疑是这一阶层的优秀分子,或者说中坚力量,这是宋朝的相权所以如此强悍的社会基础
书苏东坡词《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代跃;
摘要:<正>~
省政府文史馆举办2024年馆员履职培训班暨馆员第六次集中学习会————作者:杨龙;
摘要:<正>2024年12月3日,省政府文史馆2024年馆员履职培训班暨馆员第六次集中学习会在成都举行。省政府文史馆馆长王元勇出席并讲话,副馆长熊运高,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特约馆员(特约研究员)等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战略意义
冲古寺————作者:伍文;
摘要:<正>~
落霞·孤鹜及其他————作者:李凤能;
摘要:由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出的“落霞”“孤鹜”之辨延续至今。持“落霞”是飞蛾或绯羽鸟等观点的人,都错在没有从《滕王阁序》的用语规范、意象选择、抒情基调去分析,故这些异说经不起推敲
《雪霁初晴》————作者:张跃进;
摘要:<正>~
《世说新语》评鉴(六)————作者:徐康;
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主持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记录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名士的逸闻趣事及嘉言懿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士林风貌和社会面相。魏晋士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往往能认识自我,将生命视为最高的价值,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世间万物持有一种超乎功利色彩的人文情怀。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所以“魏晋时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学的,因为是最解放的,最自由的”。本文选...
晚清报刊诗作特色之辨————作者:张文青;
摘要:晚清时期,报刊成为文学传播的新媒介,为传统诗词提供了现代化载体。报载诗歌的发展淡化了诗词传播的地域特质,突破了传统诗词的题材领域,拓宽了诗词创作的受众群体,革新了传统诗词的创作与传播方式,使诗歌创作更多关注时事与新思潮
论扬雄对圣人神秘性的消解————作者:伦凯升;
摘要:汉代谶纬神学盛行,圣人本身的面貌被掩盖,甚至赋予神秘化的倾向。扬雄通过多种方式为圣人正名:著《法言》以学正统的圣道;以孔子为师,学圣人之经;崇圣道
德政碑所书元代州县官吏的三张面孔————作者:高宝钰;
摘要:元代德政碑盛行,是地方文化的一种实物表现。德政碑的描述对象主要为州县官吏,参与群体主要为朝廷、学院和百姓。在德政碑当中,元代州县官吏是“五事”兼具的朝廷良吏;是正一邑之风的儒家循吏;还是公正廉明、为民请命的父母官。德政碑塑造了元代州县官吏的三张面孔。这一方面表现出立碑活动参与各方对于州县官员形象的理解和期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德政碑文化在元代地方社会流行
“輶轩之使”与汉代蜀地文人的学术自觉————作者:李奥;
摘要:“輶轩之使”被概括为一种自周秦以来负责搜求全国各地方言、风俗、歌谣的职官。秦亡以后,此类官职不复存在。蜀地文人严君平、林闾翁孺和扬雄,以个人身份承担起“輶轩之使”的部分职责。三人中以扬雄的成就最高。他通过撰著诸如《方言》之类的小学书籍,参与到注解汉代官方经典的基础性工作中。此举不仅为汉代主流学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代表蜀人完成了自身文化形象的转变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时代人物
- 省级北方文学(下旬)
- 省级《粤海风》
- 省级国外文学
- 国家级国学学刊
- 省级图书馆研究
- 国家级集邮
- 国家级写作(上旬刊)
- 省级《世纪桥》
- 国家级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省级《四川省情》
- 省级《体育时空》
- 省级历史文献研究
- 省级《当代传播》
- 省级中国文字研究
- 北大核心戏曲艺术
- 省级南京史志
- 省级延河
- 学报《温州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舞蹈》
- 南大核心当代中国史研究
- 国家级吉他平方
- 省级音乐世界
- 省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北大核心《韶关学院学报》
- 省级乡音
- 国家级民间文学(故事)
- 省级创作与评论杂志
- 省级《编辑学报》
- 省级西藏人文地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