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杂志本着服务社会、贴近读者、关注“影”事作为办刊宗旨,已成为广大摄影人的“知心朋友”。《中国摄影家》杂志一贯坚持权威性、学术性、综合性,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提升其前沿性、普及性和可读性,为读者着想,急“影者”所需,传播影像文化,普及摄影知识,时时将一个个精美的瞬间,一幅幅动人的图片呈现给广大读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贡献于中国的摄影事业,以其特殊的语言记录和书写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目前,杂志共辟有10余个专栏,其中包括在摄影界颇具影响力的“中国摄影家”专栏,每期推出1—2位或风格独特或成绩卓著的摄影家,展示其作品的风格及特色,并讲述其成长的心路历程,这将使广大摄影者感同身受并从中获益;杂志还辟出一定版面发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摄影作品及其赏析,同时及时准确地反映海内外摄影界的发展与动态、传播影像文化理念、介绍最新的摄影器材。
中国摄影家杂志栏目设置
《中国摄影家》主要栏目:摄影艺术、国际交流、摄影器材、人像摄影、广告摄影、专题讨论、市场信息、专家论坛、读者园地。
阅读推荐:大众摄影上半月
《大众摄影上半月》创刊于1958年,在1960年困难时期休刊,1979年复刊。2005年,《大众摄影》创办了姊妹刊《大众DV》,并将大众摄影网站的发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对业界新信息的独到评述,读取鲜活的摄影观点和拍摄经验,领略一个个摄影家的独特经历和切身体会,品味一幅幅精彩的摄影佳作,您更可以通过本刊“月赛”、“数码排行榜”、“演兵场”和各种摄影比赛展示才艺、大显身手;同时,本刊注重知识性、实用性、用大量篇幅评测摄影器材,介绍器材知识、使用经验及拍摄、制作技艺,并通过问答形式帮助摄影者排疑解难。
中国摄影家最新期刊目录
从摄影学科建设到专业设置的问题思考————作者:王川;
摘要:<正>作为从教者,我们所经历的大多是从一线教学逐步涉足专业建设,进而参与学科建设的过程,与之同步的是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教学层级递进。由此我们形成了“课程承载专业,专业支撑学科”的认知。这种模式在摄影这个极具特殊性的学科和专业中体现得更为典型。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关口。在这里,我们需要对高等教育中与摄影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重新审视,再次评估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摄影教学思考——从摄影唯美教育到摄影语言符号教育————作者:史鹏飞;
摘要:<正>一、中国摄影教育课程设置的现存问题(一)教育部在专业目录设置中对“摄影”的调整,反映出其对时代变化下的摄影属性的片面认识1998年至今,教育部分别于1998年、2008年、2011年和2020年先后四次颁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其中,摄影专业的学科设置变化如下:(1)在1998年与2008年两个目录版本中,“摄影”属于“文学”一级学科目录下的“艺术学类”二级学科之下
国外高校摄影专业教育理念探析————作者:刘晓霞;
摘要:<正>摄影作为一种媒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如媒体、科技、建筑、商业、医疗、法律、教育等,如今已很难举出一个完全不用摄影的行业。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手机摄影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下,摄影教育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意义,跨越了更多的学科。从语言学角度看,技术是影像表达的基础,而摄影语言的获得和输出,又以技术和人文修养的结合为依托。摄影所涉及的技术永远在更新和发...
韩志光:第一位用国产相纸印放相片的人————作者:韩志光 ;谢伟明 ;蔡育青;
摘要:<正>汕头公元厂长期展出的制作精良的摄影作品,散发着胶片独有的魅力,为参观者所赞叹。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公元厂原样本室负责人韩志光创作的。纪实摄影家韩志光(1917-2011)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了摄影事业。他15岁进入照相馆当学徒,19岁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摄影师,后来创办自己的照相馆,受聘兼任《星华日报》摄影记者,进入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后,任样品拍摄和制作摄影师。他立志用镜头观照社会,所以他的...
摄影脚步不停歇——访摄影家蔡焕松————作者:蔡焕松;李树峰 ;杨越峦 ;李志良 ;阳丽君 ;李德林;
摘要:<正>在照片的平面空间里呈现一个时代特有的符号与审美,带给观众更多遐想与思考。阳丽君:你出道很早,当初因何开始了摄影?蔡焕松:我与摄影有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我从小住在汕头公元胶片老厂门口,天天闻着胶片、相纸和药水的味道。童年时期,这家中国最早的胶片厂就把这种味道刻在了我的记忆之中。1968年11月22号,我下乡做知青,因农活干得好,成了标兵。1971年,公社准备成立电影队
专题:摄影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
摘要:<正>编者按:摄影学科建设关乎摄影人才队伍培养,是影响中国摄影未来发展的根本议题之一。一年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和《中国摄影家》杂志社通过举办论坛与策划杂志专题的方式,对这一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关注与挖掘,为这一议题提供了实践交流与理论探讨的契机与平台。2021年6月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以“摄影的学科建设”为主题,举办了首场摄影与数字艺术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
跨学科背景下的摄影教育思考————作者:吴毅强;
摘要:<正>摄影的历史很短,不到两百年。但是,摄影如今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摄影师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Moholy-Nagy)在1932年曾说:“未来的文盲将是对摄影一无所知的人,而不是不懂书写的人。”这句话已经得到证实,如果谁今天还不会拍照,恐怕就意味着他和这个时代缺乏密切的关联。不过,我们也发现,尽管摄影与生活的关系如此紧密,但一提起摄影教育,大家都会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以至于有种使不上...
丹尼尔·戈登——纸上切割术————作者:丹尼尔·戈登 ;赵倩男;
摘要:<正>艺术家丹尼尔·戈登(Daniel Gordon)1980年出生于波士顿,在巴德学院学习摄影,又取得了耶鲁大学艺术硕士学位。从早期开始,他的作品就备受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青睐,被许多重要展览收录。丹尼尔的作品色彩浓烈,充满活力。他搜寻网络图片并打印出来,从马蒂斯的画作和经典肖像中汲取灵感
摄影的疗愈与侵入——访青年摄影师魏皓亮————作者:魏皓亮 ;郑家伦 ;田相洁;
摘要:<正>郑家伦(以下简称“郑”):你是如何开始摄影创作的?魏皓亮(以下简称“魏”):我小时候很喜欢观察身边的各类事物,也很容易感知到周遭事物的细微变化,并存储在脑海里。无论是对新鲜事物还是随处可见的日常事物,我都时刻保持一份强烈的好奇心。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思考具有一种较强的延伸性,是一个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2008年,家里有了第一台单反相机,我开始用它拍照。虽然当时只是直觉性地观看与记录...
风的旅程————作者:王子豪;
摘要:<正>我拍摄的对象为生活在乌拉特中旗牧区内的牧民。中旗紧邻边境,人烟稀少,大片地域被草原和戈壁覆盖,空旷的地域可以让我离土地更近,不断地唤醒内心深处的自己,心无旁骛地去思考生命,思考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伊粟一家一生守在这片土地上,鲜少离开牧区,对于他们来说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养了成群的牛和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我怀揣着一股“流浪”的精神扎根于此,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
瑶都江华美——知名摄影家走进湖南江华采风作品选
摘要:2022年7月下旬,本刊组织全国知名摄影家走进神州瑶都(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采风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越峦、本刊常务副社长兼主编阳丽君、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何东安以及摄影家蔡焕松、朱洪宇、康泰森、翟东风、李志良、李德林、李建民及当地摄影爱好者参加了活动。江华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南岭腹地,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这里风光旖旎,瑶族风俗古朴醇厚,优美的自...
44年前拍《茶馆》——纪念北京人艺70周年————作者:吴钢;
摘要:<正>今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北京人总是把这个“最北京”的剧团称为“人艺”,显得亲切、熟识、不生分。人艺70年的北京文化演绎,总离不开老舍先生的剧作,不信您看,即使是在演出淡季,人艺只要一贴出老舍先生剧作的广告,戏票立马销售一空。说起来我与人艺的缘分也有70年了。小时候家住在北京王府井旁边的马家庙胡同,出了胡同口就是金鱼胡同,往北一拐弯就是灯市口的老舍先生家,北面过马路就是文联大楼,再...
湖湘风采——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到人民中去”创作培训活动剪影————作者:蒋瑛;
摘要:<正>由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组织开展的“到人民中去”全省艺术摄影家采风创作活动,从2018年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成为省一级社团组织以来,共开展了艺术摄影家走进溪瑶族乡、七里坪镇、槎溪村、雪峰村、永兴县、泸溪县、华容县、东安县、通道县、益阳市、江永县等地采风创作活动10余场次。活动立足队伍建设,聚焦精品创作,着力用影像讲好湖南故事,助推当地文旅融合,为基层摄影工作者提供了学习机会,搭建了交...
旅途·风景——《中国摄影家》读者俱乐部湖北站会员作品
摘要:<正>~
感光度:新时代 新风尚——第十一届“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启事
摘要:<正>一、展览主题2022第十一届“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以“感光度:新时代新风尚“为主题。感光新时代,感光新风尚。摄影用光的通道建立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而感光度是能否建立起这种联系的关键参数。感光度不但指胶片和感应器对光的敏感度,也可以延伸摄影者对现实存在的敏感度。新时代、新征程、新风尚,摄影人要到自然的深处去,到社会生活的深处去,到心灵的深处去,以灵敏的视觉,用主客观相遇的光刻方式,去阅读生...
“田园松阳 有机茶乡”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征稿
摘要:<正>浙江松阳拥有秀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庞大的古村落群和淳朴的民俗风情等资源,是艺术创作、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近年来,松阳以打造“中国有机茶乡”为目标,努力打通践行生态文明的“两山”通道,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展示松阳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特举办“田园松阳有机茶乡”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看什么?拍什么?————作者:阳丽君;
摘要:<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交流。受持续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影响,大家囿于一地,见面的机会减少,一块儿拍照,一块儿坐在一起品评照片的机会也不多。在一处交流,容易吸收对方的长处,在你来我往的切磋中,常有人会改变自己的拍摄方式和路径。一般来讲,摄影名家去到某地拍摄,当地的摄影爱好者会慕名而来,跟着名家拍摄,看名家如何看、如何拍,与名家交流,吸收他们的摄影理念和方法。在遍及全国的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先进...
神龙风采————作者:冯根锁 ;杨运芳;
摘要:<正>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不仅仅是文如其人,诗、书、画、音乐、摄影亦如其人,无不体现着创作者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艺术追求。我和冯根锁都生长在秦岭山脉,他家在秦岭山脉东段,我家在秦岭山脉东段的余脉——伏牛山山脉,相距不足450公里,生活习俗、为人秉性颇为相似,因此比较了解他的性格与为人。在我看来,他具有秦岭般的刚毅、厚道,直率、坦诚,崇尚阳刚之气、酷爱刀光剑影的同时
“田园松阳 有机茶乡”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征稿启事
摘要:<正>浙江松阳拥有秀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庞大的古村落群和淳朴的民俗风情等资源,是艺术创作、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近年来,松阳以打造“中国有机茶乡”为目标,努力打通践行生态文明的“两山”通道,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展示松阳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特举办“田园松阳有机茶乡”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记录的力量————作者:阳丽君;
摘要:<正>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知兴替、明得失、鉴古今。这里的读,不一定是读文字,也可以是读图像、观影像。摄影术(包括摄像)诞生之前,能够记录或承载历史的,以语言文字为主,历史遗迹、绘画、音乐、习俗为辅。摄影术诞生之后,在历史遗迹之外,又多了一种也许称得上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工具,以及绘画之外另一种视觉记录工具。记录工具的进步,必然会改变历史的叙事方式,这就是记录的力量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旅游新报
- 北大核心《南方文坛》
- 省级中国广播
- 省级《社会观察》
- 北大核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民族画报
- 省级军事文摘
- 省级娱乐无限
- 省级新闻论坛
- 省级《昌吉学院学报》
- 省级《新乡学院学报》
- 省级《黄山学院学报》
- 省级《河池学院学报》
- 省级客家研究辑刊
- 省级电影画刊(上半月刊)
- 省级新闻天地
- 省级文学与文化
- 北大核心《汉语学报》
- 省级中国文化
- 省级《文艺生活》
- 省级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 省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传媒观察》
- 省级东方文化周刊
- 省级《中国作家》
- 省级连云港文学校园美文
- 省级《文博》
- 省级青海学刊
- 省级青年博览
- 省级中国摄影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