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刊)1979年创刊,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并一向以引领思潮闻名全国。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大都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读书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读书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5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629;综合影响因子:0.378
4、读书杂志荣誉:
社科双百期刊
阅读推荐:读书文摘
《读书文摘》湖北省文学期刊,由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湖北人民出版社协办,是一本以思想性为指导、明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刊物,基本思路是“古今中外,天下妙文”,尤其注重对国内各出版社最新书籍内容的推介。刊物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特别是在文化发达的地区和各大省会城市等地已经形成了广泛而固定的读者群。
读书最新期刊目录
虚构与纪实之间————作者:赵增韬 ;佟金丹;
摘要:<正>马伯庸的历史小说素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史料功底见长,凭借精准的历史考据,把大量虚构的、微观的细节注入真实历史的间隙中去,创造出虚实结合、真假难辨的精彩历史故事,正如他对所写历史小说的自我总结与评价:“其实,每一部我都希望写一个以前没碰过的题材。如果一定要找共同点的话,它们都是一种‘历史可能性写作’,在真实历史的夹缝中去寻找空间,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以一个全新的现代视角去诠释。”(陈娟:《...
中版好书 引领阅读 中版好书2024年度榜
摘要:<正>~
法律、发展与权力下放————作者:徐申;
摘要:<正>“二战”以后,去殖民化运动如火如荼,传统殖民帝国纷纷解体,民族国家这一源自欧洲的特殊国家形态,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在取得独立后的数十年间,许多问题和灾难也与之伴生,这些新兴国家的实际运转并不完全符合韦伯对现代国家的定义,出现了经济停滞、民主崩溃、社会失序等现象,纷纷陷入国家失败的泥泞之中
万斯:《乡下人的悲歌》与《魔戒》————作者:左亦鲁;
摘要:<正>二〇二五年一月二十日,卷土重来的特朗普就任第四十七任美国总统,他的竞选搭档詹姆斯·戴维·万斯也由此成为副总统。在出版于二〇一六年的现象级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中,三十一岁的万斯曾说:“我还没有取得什么伟大的成就……我所做过最棒的事,就是从耶鲁法学院毕业……我不是参议员,没当过哪个州的州长,更没担任过内阁部长。”五年后,“八〇后”的万斯不仅实现了当上参议员的“小目标”,并最终成为美国副总统
“饶宗颐现象”:一个知识学命题————作者:刘洪一;
摘要:<正>知识界曾有“南饶北钱”之说,“南饶”指香港的饶宗颐,“北钱”指北京的钱锺书。钱锺书过世后,又有“南饶北季”之说,“北季”指北大季羡林。“南饶北钱”“南饶北季”都是喻指钱锺书、季羡林、饶宗颐三位先生在中国学界的崇高威望和公认地位。三位先生过世后,中国学界再无此类说法了。饶宗颐先生的学术经历和贡献颇多特例,学界有称“饶宗颐现象”
何以成为法律生态学——评《法律简史》————作者:李昊林;
摘要:<正>在我们惯常的预设和理解中,“简史”作为历史的一种呈现方式,通常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而桑本谦的《法律简史》虽名“简史”,其关注的重点却并非具体的法律制度如何在历史时空中更迭变换。它其实是一部脱胎于课堂教学的专著,讲述的是一套分析法律或制度问题的理论。这套理论的灵魂是三个词:还原、联结、演化
亲美与反美之间的大江健三郎————作者:熊淑娥;
摘要:<正>二〇二三年三月三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走完了他八十八年的生命历程。写作之于大江,“宛如被时代赋予的某种使命”,其创作始终在回应日本、世界和时代关切。大江尤为关注日本人的精神状况,一九七六年甚至还在墨西哥学院开设了“日本战后思想史”讲座。日本人的对美认知是日本思想领域的核心议题,亦是近代以来日美关系历史的缩影,见诸大江思想中的亲美与反美意识,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矛盾性
一位独特的“助译者”————作者:马敏;
摘要:<正>一十九世纪初,随着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等新教传教士浮槎来华,中国沿海和南洋地区曾经活跃着一个“助译者”群体,或曰“秉笔华士”(Chinese assistants)。这批文人在士人圈子中地位不高,多未考取功名(或仅为秀才),但对中国古代典籍较为熟稔,常以助手身份协助传教士翻译《圣经》或编纂词典,在近代中西跨文化传播史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过,其社会地位颇为尴尬:传统士...
王国维式的尊孔————作者:李零 ;范艺宝;
摘要:<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孔子盛美西周是为了挽救东周,目标很现实。王国维尊孔亦出类似考虑。王氏尊孔是制度尊孔,而非宗教尊孔。他批康有为,称康氏“以元统天之说大有泛神之臭味,其崇拜孔子也,颇摹仿基督教”(《论近年之学术界》),并不赞同把孔学立为孔教
重访传统——从傅斯年的反思说起————作者:罗志田;
摘要:<正>当人们开始思考和言说“传统”之时,其实已经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新的时代(如当代、现代或近代),而把过去界定为与“我们的时代”不一样的“古代”。从清末到今天,很多人心目中的西方,并非今日学人所说的抽象“他者”,而是意图模仿以成为理想“我们”的具体对象。与此相对应,在不少近代读书人的心目中,“传统”才是一个已逝的“他者”,需要冷静而理性地“观察”。包括被视为“保守”的梁漱溟在内,一些人便曾把传统视为...
何炳棣:“西洋史与中国史并重”理念的成功实践————作者:杨钊;
摘要:<正>一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的蒋廷黻提出了著名的“历史与社会科学并重;历史之中西洋史与中国史并重;中国史内考据与综合并重”的办系理念。他非常重视对清华历史系本科生的培养,为中国史学界贡献了一大批出色的后备人才,后来负笈美国并留美任教的何炳棣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困顿中的阅读与人生————作者:黄艳红;
摘要:<正>“历史在加速”“时间在加速”,这是近年来时常听到的说法。对时代变迁稍有敏感的人都会意识到,历史或时间加速最直接的效应是面对过去时产生的陌生感。例如,今天数字媒体时代的读者,已经很难想象十九世纪法国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工人或农家妇女的阅读生活。幸运的是,英国阅读史研究者马丁·里昂以其独特细致的触角和晓畅的叙述,为读者展示了那个已然逝去时代的普通民众的读书生活
张公子————作者:张宗子;
摘要:<正>杜牧赠张祜诗:“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这里称公子,不是一般的客套,张公子是有典故的。这是我在读仇注杜诗时才知道的。老杜送张参军赴蜀州诗曰:“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吕祖谦说:“凡诗人于张姓者,称为张公子,盖因汉成帝时童谣曰:张公子,时相见。”老杜还有赠张垍诗曰“天上张公子”。张垍是张说的次子,驸马,老杜曾求其引荐
如果康熙活得更久————作者:梁小民;
摘要:<正>什么是康熙的红票?一七〇六和一七〇八年,康熙派出两个由传教士组成的团去西洋,但一直未收到他们的任何信息。一七一六年在第一个团出国的第十年,内务府印出一份粉红色公文,或称公开信、寻人启事。这封公文宽三十九厘米,长九十三厘米,用红色印刷,四周有龙纹,印有满文、汉文和拉丁文三种文字。英文称为“Red Manifesto”,中文就称为“康熙的红票”。红票印了三百份,让广东官员交给欧洲商船,由他们带回...
鲁迅与日本
摘要:<正>潘世圣著定价:68.00元本书聚焦鲁迅留日的时代脉络与话语空间,在还原鲁迅寄身之日本语境的基础上,追索鲁迅与明治日本教育制度、知识转型以及思想文艺新潮的关联交涉,诠释鲁迅对异域新兴思想文化资源的判断、选择和改创,进而呈现留日时期鲁迅的人生及精神历程,明确其果敢独创的思想与实践结构
室内的故事————作者:唐克扬;
摘要:<正>这辈子,我对“室内”这个词的第一印象,得是两三岁时候的事了。那一晚是什么样的古怪,能让这么小的孩子也有如此深刻的记忆?时间要回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太阳落山好一会儿了,可血红的晚霞还在窗口徘徊——突然间,迷迷糊糊的我,被大人的疾呼声惊醒了,电灯线止不住地晃动,旧家楼道里的木地板上,很快就有了咚咚的奔走声。家人一把将我从床上抱起,急匆匆地向外跑去,跑了几步,又因为别的什么缘故,把我暂时“搁置”在...
阳明的炉、霞谷的盾和藤树的矛————作者:周菲菲;
摘要:<正>阳明学在明代中叶的兴起,是思想觉醒与社会变革相互交织的产物。在十五世纪的欧洲见证文艺复兴浪潮引发的思想活力与文化创新时,中国的工商业蓬勃发展,王阳明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理念,建立了一种激发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他主张“人人皆可为圣贤”,“良知”如“万古一日”,不分贵贱地外化为人的“日用常行”。他还提倡“亲民”的理念,主张朝廷应关注百姓的生计与尊严,在“安民”的基础上“化民”...
《和文汉读法》初刊本复原记————作者:夏晓虹;
摘要:<正>一九九九年一月,我完成了一篇短文《和文汉读法》,那是我在编辑《〈饮冰室合集〉集外文》过程中的副产品。没想到的是,此文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日后不断有新的论述与探寻出现。尤其是在《梁启超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八年版)已然出版六年后,我又对《集外文》做最后的增补,《和文汉读法》再一次让我注目萦心。好在这次总算达成初愿。但本文标题既谓之“复原”,则其间经历的曲折与甘苦亦值得一述,故有此...
“乐只”“乐旨”解————作者:傅刚;
摘要:<正>襄十一年《传》载魏绛引《诗·小雅·采菽》:“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两“只”字,宋《经注》本:兴国军学本、江阴郡刻本、抚州公使库本、岳刻本均同。《注疏》本如刘叔刚本、阮元《十三经》本亦同《经注》本。但金泽文库卷子本及宋庆元沈作宾本作“旨”。案,此句杜《注》:“谓诸侯有乐美之德。”杜以“美”为训也。《说文》:“旨,美也。”则见其底本作“旨”。又,二十四年《传》引《南山有台》...
寻古中国
摘要:<正>《寻古中国》节目组编著定价:99.00元陈星灿、单霁翔、王巍、刘国祥、赵辉、高崇文、张弛联袂推荐。《寻古中国》置身历史、博物馆和考古现场的交汇处,以总台同名纪录片为框架,以前沿考古成果为依托。《玉石记》《稻谷记》《河洛记》《寻夏记》《云梦记》《古蜀记》《古滇记》七个篇章,呈现早期中国文明从“启明初升”到“满天星斗”的格局,记录“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探源历程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百师文摘
- 省级老年博览
- 省级今古传奇
- 国家级连环画报
- 南大核心《文史哲》
- 北大核心《俄罗斯文艺》
- 国家级文化纵横
- 省级《和平与发展》
- 国家级《人像摄影》
- 省级文艺风象
- 省级《东南传播》
- 省级牡丹
- 省级《当代人》
- 省级文化与诗学
- 省级祝你幸福
- 省级《图书馆界》
- 国家级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省级《绥化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
- 北大核心天涯
- 省级《河西学院学报》
- 国家级《国家图书馆学刊》
- 省级《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国家级《当代青年研究》
- 省级摄影之友
- 省级闽都文化
- 省级东坡赤壁诗词杂志
- 国家级中国美术馆
- 国家级《百姓》
- 省级《体育科技》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