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学刊》Chuanshan Journal(季刊)曾用刊名:船山学报,1915年创刊,是我国现存办刊时间最久的思想文化学术期刊。该刊一直以船山思想研究为核心,以倡扬湖湘文化为主旨,同时兼容儒、佛、道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船山学刊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086;总被引频次:224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195;综合影响因子:0.076
4、船山学刊杂志荣誉:
1995年获湖南省十佳优秀报刊
2002年曾获第二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大奖
2007年为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船山学刊栏目设置
专家特稿、船山思想研究、船山研究综述、传统文化研究、湖湘人物研究、湖湘文化研究、传统与现代化、文学与史学。
阅读推荐: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厅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份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263/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4828。1988年创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际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题写刊名,著名专家学者陆学艺、郑杭生、卢谋华、王思斌、王青争、孙士杰等担任学术顾问。创办以来,得到国内社会学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关怀和支持,得到了全国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和广大民政、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
船山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康有为、谭嗣同视界中的王夫之————作者:魏义霞;
摘要:中国近代是西学大量东渐,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时代;也是挺立中华民族精神,第一次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审视、解读和创新的时代。在近代学人中,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章炳麟等都对王夫之加以关注。其中,在文化思想立场等方面最为接近的当数康有为、谭嗣同,然而他们在对待王夫之的态度上却大有不同。比较康有为、谭嗣同视界中的王夫之并剖析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既可以窥探两人对王夫之思想的不同解读和态度,又可以感受王夫之以...
源于家庭亲情的儒家生活艺术——论《大学》的“家庭情理结构”————作者:刘悦笛;
摘要: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发展中的儒家伦理与其从伦理规范的“尊尊”视角彰显家庭价值,不如以家庭亲情(family affections)为“亲亲”源泉塑造出一种生活的艺术。《大学》乃成“大人”之学,而大人却是从家里生长起来的,这就有赖于“家庭情理结构”。这种从情论家的思路,在王阳明以自下而上的“亲民”取代自上而下的“新民”那里就被彰显了出来。家并不是道德理性化的存在,而是一种情理合一的所在,其中“亲情”...
雷锋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人格典范————作者:蔡志栋;
摘要: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关乎中国当代理想人格的建设,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人格典范。雷锋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也会遇到人生的根本问题:个体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雷锋认为,在群体中化解个体的有限性是解决因这一追问而产生的焦虑的一个根本途径。要做到这点,必须具备忠诚、勤俭、坚韧等优秀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劳动实践既是一个重要的道德价值,又是道德价值的源泉。为了在群体中实现个体的永恒,雷锋还强...
征稿启事
摘要:<正>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成长。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学刊》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学津梁。...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新探————作者:崔治忠;
摘要:为纠正朱熹“知先行后”说造成的流弊,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并作了详细阐发。对于“知行合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批评者认为王阳明消弭了知行之间的差别,支持者则通过不同论证为其提供辩护。作为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当代捍卫者,郑宗义将知行合一解释为知行本一,董平将其解释为知行同一。如果要为“知行合一”说提供更有效的辩护,则不能把知行等同起来,也不能把知行合一视为本然状态,而是要将知行合一视为应然要求...
国学——一种活在当下的古典学————作者:李景林;
摘要:近年“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兴起,与学界对百年来中国学术和文化现状的反思相关。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总汇结穴于“六经”。“六经”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母体,既是中国思想文化的诞生地,亦是诸子学“哲学突破”的精神产品。以“六经”为核心经典辅以古史学、诸子学,构成了中国文明的古典系统。与西方古典和古典学研究多次的中断与复兴不同,中国的古典系统和研究传统,具有一种稳定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中国的经学和经典诠释传统源...
“实事求是”之学源流考————作者:吴飞;
摘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语出自《汉书·景十三王传》,本来是描述河间献王搜集古书的态度。至宋代,此语始脱离“修学好古”的语境,被当作一种普遍的治学态度,推尊理学的王应麟以“实事求是,多闻阙疑”来概括这种态度。清代学者惩于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追尊汉儒学风,推崇“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之学。乾嘉汉学还将“实事求是”推展到实践与西学领域,桐城派学者主张以“格物穷理”来理解“实事求是”。到清代后期的汉宋兼采之...
“相知不贵早”:王夫之怀方以智诗释读————作者:张永义;
摘要:王夫之寄怀方以智的诗一共八首。这八首诗对我们了解两人的交游及思想联系至关重要。品读其内容,可以得到如下几条结论:第一,方、王二人并非一见如故,他们的相识相知有一个过程,两人差不多到晚年才真正理解对方,是谓“相知不贵早”。第二,说他们晚年因对儒佛态度不同而产生了裂痕,是不能成立的。第三,王夫之最推崇方以智的,不是他的学说,而是他的人品,包括气节和操守等。王夫之笔下的方以智,是忠臣,是志士,是有本之人...
马克思抑或黑格尔——张岱年、唐君毅关于船山气学阐释之异同————作者:孙钦香;
摘要:张岱年的船山气学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诠释范式的代表之一,而唐君毅是港台新儒家中对船山气学颇为关注的学人。马克思主义学者以“物”解“气”,唐君毅则主“理气合一论”。张岱年的“物质”概念与马克思的“Sache”概念不同,后者与黑格尔“事情本身”有极深的渊源,二者同属人事,是人之实践活动。可以说,马克思的“Sache”概念具有鲜明的实践哲学特征。实践哲学在船山气学诠释中,既表现为张岱年的“事学”,认为...
论钱穆诠释朱子理气论的学思历程及其义理嬗变————作者:李亚奇;
摘要:不囿于史学与文化学,钱穆的哲学思想逐渐受到关注。但余英时从史学层面否认钱穆的现代新儒家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钱穆在哲学义理层面对宋明儒学的理论重构和现代转化。以往学者多以《朱子新学案》为基础,论述钱穆对朱子理气论的诠释,而忽视了钱穆的原始文本和佚文。通过文献考证,明晰钱穆“批评—反思—归宗”朱子理气论的学思历程,总结钱穆由批评“理气二元”到反思理与气的体用关系再到肯定“理气混合一元”的义理嬗变,...
“新子学”研究之反思————作者:华云刚;
摘要:自2012年方勇提出“新子学”概念,对这一概念的接受、质疑也不断激发学者反思“新子学”的内涵及其价值。事实上,“新子学”甫一提出,就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并获得诸多反馈建议和意见。一方面,学界开始反思和总结目前诸子研究的优长及问题,促进“新子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界也呼唤更多基于“新子学”理念的研究案例和学术成果,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或理论探讨阶段。虽然也有一些论文开始从“新子学”角度切入诸子研究,...
儒家伦理视域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现代性”问题审思————作者:张自慧;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等重要使命。面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浪潮,我们需要在儒家伦理视域下对其“现代性”问题进行伦理维度的审思。要警惕“教育现代化”的隐蔽“陷阱”,厘定教育技术“可化”与“不可化”的边界,避免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立德树人“虚无化”、德性化育“技术化”和教育伦理“紊乱化”的问题;要“以学生为本”...
儒家平等观的现代阐释————作者:韩星;
摘要:对儒家平等观的认识不能简单化、极端化,矫枉过正。儒家主流认为善性是人共同的本质,提出圣凡同类、异业同道;财富方面藏富于民、均无贫、官不与民争利;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伦理方面伦理本位、互为尊重、等差互补;礼制方面礼尚往来、自卑尊人;待人方面忠恕之道、人格平等;交友方面以道相交、以礼相待。儒家平等观在中国传统社会未能得到很好的诠释和发扬,未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还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
王夫之的易象思想及其诠释————作者:张学智;
摘要:象数是王夫之易学的重要方面。象在展现易学各方面的深刻含蕴上作用非凡,数在则图画卦、揲蓍成卦及刻画卦爻的数量方面意义重大。王夫之的易象思想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观象玩辞方法中象的基础地位;其二,由数生象的筮得之卦与模拟万物所成的自然之卦的不同成象原理,及两者在卜测和刻画事物中的不同功用;其三,由事物的向背隐显和上下往来的不同视角而造成的三十六象,代表了王夫之易学的重要思想,即乾坤并建为体,错综合一为...
历史理性与文化意识: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及其对船山哲学的定位————作者:陈赟;
摘要:萧萐父一生学术之用力在早期启蒙说,以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寻求革命性突破点和连续性接合点,而明清之际正是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性纪元。上述学术努力是萧萐父回应古今中西之争的方式。萧萐父将王船山哲学定位为早期启蒙思潮的中坚力量,即便是在早期启蒙思潮内部,王船山也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从宋明理学到早期启蒙的古今转型,值得重视的是两个层面:一是从形上学的道德意识到历史中以分殊化展现的文化意识的转型;二是从崇...
嵇文甫对船山历史哲学的比较研究————作者:刘骏勃;
摘要:嵇文甫是我国著名思想史家,在船山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36年出版的《船山哲学》一书是嵇文甫船山研究的代表作,比较研究的眼光与方法是该书分析船山历史哲学时的一个显著特点。嵇文甫通过对中国传统史学中三类史观的演进比较,指出船山“新天理史观”相较于“神意史观”“气数史观”和程朱纯粹的“天理史观”的进步,阐发了船山历史哲学中“贞一之理”与“相乘之几”的丰富内涵;又通过和西方波舒哀、赫尔德、黑格...
作为论说方式的“或问”————作者:陈少明;
摘要:《四书或问》可以当作朱熹问题意识鲜明的四书学讲义,其意义不在于它是通向理解《四书章句集注》的阶梯,而是关于四书的一种“理在解语内”的论说方式。借“或问”一词,可以追溯孔孟以来儒家对异端的态度及其从不辩到好辩的策略演变的线索。理学家拒释老、卫道统的立场循此而来。不过,朱熹辩论的对手已经不是释老的直接主张者,而是理学内部自觉或不自觉隐蔽着的异端观念。其说服的对象则是缺乏自觉道统意识的经典阅读者。此外,...
本体、工夫与境界——蒋信的慎独说————作者:周丰堇;
摘要:蒋信是湖湘地区王门的代表,其思想是明代心学与湖湘文化交集的集中体现。慎独是蒋信工夫论的核心。蒋信的慎独说蕴含了本体、工夫、境界三个维度,体现了本体、工夫与境界相即的特点。慎独的本体是独体,也就是生生之几。慎独工夫以诚意为本,以精一为基础,以扩充致曲为运用,循序渐进达到道心或仁的理想境界。蒋信的慎独说体现了楚中王门的思想特色,是心学在湖湘地区的重要发展
“丧己于物”与“顺物自然”——人、物关系视域下《庄子》哲学的生存方式论析————作者:高凯;
摘要:人与物的关系显示了人的生存状态,庄子通过考察人与物的关系,揭示了“丧己于物”的生存困境。而对于解除这种生存困境,庄子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拓展生存的视域;一是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展开人与物的关系。庄子哲学选择了后者。因为,在庄子看来,生存视域的拓展不能摆脱对确定性的执着,违背了“物”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本质,从而无法彻底解除“丧己于物”的困境。而“顺物自然”则是在体认天道的基础上展开人与物的...
许苏民的学思历程与学术贡献————作者:朱光磊;
摘要:许苏民(1952—2024)是中国哲学家与中西思想史家。他的人生经历了如皋时期、湖北时期与南京时期,学术思想上受到萧萐父与王荫庭的影响,最终做出了“一论二史”的学术成绩。许苏民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精神现象学,梳理了中西文化比较史、中西哲学比较史,确立了明清启蒙的精神特征与本体范式。这些学术成就解释了人类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确立了世界各民族文明对话的理论机制,凸显了明清启蒙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乐府新声》
- 北大核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国家级晚报文萃
- 北大核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百花洲
- 省级新科幻
- 省级《东吴学术》
- 省级新闻窗杂志
- 省级《文化学刊》
- 北大核心《戏剧文学》
- 省级电影画刊
- 省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省级多浪龟兹
- 省级度假旅游
- 省级《美术向导》
- 北大核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 省级苏州
- 省级漫画月刊
- 省级中华瑰宝
- 省级青春风
- 北大核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北大核心《新东方》
- 省级《侨园》
- 北大核心收获
- 省级民族音乐
- 省级摄影之友
- 省级《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北大核心敦煌研究
- 省级《唐山文学》
- 省级《浙江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