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红岩春秋

红岩春秋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0-1009/D
国际标准刊号:1007-4686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钢笔书法绿芽书法艺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世界哲学国家级期刊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红岩春秋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收录情况: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红岩春秋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红岩春秋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阅读推荐:新闻论坛

  《新闻论坛》News Tribune(双月刊)1986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业务综合刊物。1986年创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把握传媒脉搏探寻新闻真谛”为办刊宗旨,面向报纸、广播、电视、网上媒体、新闻教学、新闻研究及广大通讯员,探讨新闻理论,交流新闻实践经验,推荐优秀新闻人物、作品,传递新闻改革和媒体发展信息,介绍最新新闻研究成果和新闻业务知识。目前,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新闻战线采编人员及各界企事业单位宣传干事的良师益友。

  红岩春秋最新期刊目录

刘伯承杨闇公的革命故事————作者:刘发科;

摘要:<正>1923年秋,在讨伐吴佩孚的战斗中,刘伯承腿部受伤到成都治疗休养。其间,经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吴玉章介绍,他与杨闇公相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杨闇公从日本留学归国后,一直进行着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同时寻找革命同志。刘伯承与杨闇公志同道合,在交流过程中,对救国救民理念、社会变革方向等诸多重要事务进行探讨。他们都怀揣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抱负

卢作孚的抗战岁月————作者:杨莲;

摘要:<正>抗日战争时期,卢作孚担任嘉陵江三峡地区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简称峡防局)局长、四川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二部副部长、军委会下设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主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等职。他为开发和建设四川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组织宜昌大撤退,为抢运抗战物资

周恩来旅日期间践行家国情怀的三个向度————作者:曹晋丽;

摘要:旅日期间,周恩来密切关注国内时局,同时对日本国情进行详细考察,在提升自身的同时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他广泛学习新文化思想,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立志修身;通过书信与亲人保持联系,以个人奋斗回应家族期许;考察对比先进国家政治,探索救国道路。文章研究周恩来旅日期间践行家国情怀的行动与表现,将其行为总结为三个向度:个人向度上,求学与立志体现了他追求个人进步的家国情怀;家庭向度上,思亲与报恩体现了他重视家庭亲情...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路径与实践研究————作者:李曹泽世;

摘要:红色文化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以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为依托,探索区域内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工作的路径与实践:通过构建多维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课堂教学;以红色文献编撰与历史脉络梳理为抓手,强化学生历史认知与价值认同;创新开展情境教学、场馆研学等沉浸式实践活动,促进红色文化的情感内化与行为转化;建立校地协同机制与数字化平台,推动育人资源系统整合与创新转化,最终形成“课...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赵艳芳;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具有学科内容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引领性和课程实施实践性等特征,易受课程内容难度和教学时间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政治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以学生为主体,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文章研究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通过分析中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教师...

从“相加”走向“相融”——AI赋能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作者:邵广;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AI技术迅猛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研究探讨了AI技术在智能化党务管理、精准化服务群众、个性化活动组织与创新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从“相加”到“相融”的AI赋能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通过研究分析上海与大连两所高校的实践案例,展示了AI赋能党建的显著成效。同时,研究也指出了AI赋能党建面临的技术安全、人员匹配、资金投入与资源配置等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本研究丰富了...

红色记忆的时代回响 历史文献纪录片《莲华丹心——红岩英烈王朴》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

摘要:<正>由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制作的历史文献纪录片《莲华丹心——红岩英烈王朴》(简称《莲华丹心》)在重庆卫视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该作品通过档案文献、历史影像和亲历者口述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再现了王朴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红色地标 曾家岩50号(周公馆)————作者:李野;

摘要:<正>~

资讯

摘要:<正>“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启动3月26日,由重庆市总工会、沙坪坝区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启动仪式举行。来自全市的600余名劳模工匠、产业工人、青年职工代表参加启动仪式。现场还发布并推介了重庆首条红色工运研学线路。线路从《重庆·1949》红色剧场启程,串联起渣滓洞、白公馆、渝中贺龙广场、綦江王奇岳事迹陈列厅、酉阳赵世炎故居、涪陵816工程、长寿狮子滩水电站

荐书

摘要:<正>《来路:中共党史中的伟大细节》本书立足于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挖掘中共党史上一系列处在历史关键时刻、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而又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分卷铺陈,卷一聚焦中共一大至中共七大等代表大会细节,卷二深挖党史印记由来,通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等,助力全方位洞察党史

新闻史志的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研究——以肖鸣锵编修重庆新闻史志为例————作者:刘远军;赵婉婷;

摘要:重庆地方新闻史和新闻志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编修重庆新闻史志既是对重庆新闻事业规律的总结,也是践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具体实践。文章以肖鸣锵编修重庆新闻史志为例,研究其基于历史事实和历史记忆,融合修史者、新闻人、革命者三重身份,从过去、现在、未来三重维度寻求真实、真相、真理,秉承“三重求真”方法论处理复杂历史资料,展现了革命浪漫主义、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等历史心性特点,实现...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的历史特征与现实启示————作者:李海威;李延武;

摘要:延安时期,为改变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党和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极大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开展的背景及历史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在服务战时需求与群众需要的基础上,呈现出政治性、军事化、地方性和普及化等鲜明特征。文章进一步探讨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建设对新形势下学校...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及当代启示————作者:刘铠铭;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先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论教育、业务与文化教育及劳动实践教育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话语方式主要有结合式、比较式、探讨式、疏导式;教育话语特征呈现出单一到多元、精英到大众、知识到实践、学理与实践结合等特点。文章分析了党在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构建以及形成的经验,得出新形势下...

筑牢高校红色堡垒: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索————作者:刘馨宇;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在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密切党群联系等方面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认为,可从强化思想教育、优化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学習金句

摘要:<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毛泽东同志在全国抗战开始后就明确提出:“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红岩丰碑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②

摘要:<正>全民族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大后方成功领导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文化运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条隐秘而坚韧的红色交通线,穿越层层破坏与封锁,从重庆蜿蜒至延安。其传递情报、运送物资、输送干部,还促进思想文化交流,加强党与国统区人民联系,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热情

数智技术赋能地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价值与路径探析——以湘鄂川黔苏区为例————作者:姚慧;苏同欢;

摘要:地方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历史价值,但其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难题。文章以湘鄂川黔苏区为例,通过考察该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和不足,揭示地方红色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数智技术赋能地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价值。从技术赋能角度来看,数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包括可强化地方红色资源的保护修复、打造地方...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红岩精神研究可视化分析————作者:叶建均;

摘要:红岩精神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党中央领导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民党统治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文章以1979—202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刊载的389篇红岩精神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时区分...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时代红岩精神有效性传播中的运用研究————作者:董志慧;刘莹;陈艳飞;

摘要: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一脉,新时代有效传播红岩精神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文章梳理了红岩精神70余年的传播历程,厘清不同阶段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为新时代红岩精神的有效性传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受众的“使用”和“满足”两个维度出发,研究新时代受众接触红岩精神传播的心理动机,提出相应的传播优化策略

长征中壮烈的遵义之战————作者:彭苏;

摘要:<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随后,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三万余红军四渡赤水,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重围。其中,在二渡赤水后重占遵义战役(又称桐遵战役)的遵义之战中,红军在遵义新旧两城及老鸦山、红花岗的战斗中英勇作战,付出了极大牺牲,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赞歌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