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友》(季刊)1983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是文艺娱乐杂志,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戏友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知网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戏友栏目设置
娱乐大点兵、绝对在线、秀逗茶吧、暗流、星闻快报、晓薇信箱、心仪明星、偶像密档。
戏友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戏友》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阅读推荐:音乐生活
《音乐生活》刊物一直坚持学术性、价值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办刊方向,以专业音乐家、专业院团为主要服务对象,扶持、鼓励专业音乐家的创作与表演,培养并提高业余作者及音乐爱好者的音乐修养。以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等特色,为全国的专业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提供各类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是广大读者的知心朋友和工作学习上的得力助手。
戏友最新期刊目录
拾遗与重塑:山西傩舞数字化创作的原则与路径研究————作者:薛莉;
摘要:<正>“5000年中华文明都可以在古老三晋大地上找到印记,整个山西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诗。”这句话不但适用于山西“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博物馆”的物质文化遗产定位,也适用于山西“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活态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位。而在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最能代表“中华文明史诗”属性的一类遗产就是傩舞和傩戏。他们是中华5000年文明印记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也在不断抒写和佐证着山西的文化底蕴和历史...
诗画杏花村 写意栖息地——评舞剧《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李雪馨;
摘要:<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这句人人都会说的七言古诗为切入点,打开由舞剧艺术形式展现的诗书画卷。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联合出品了舞剧《牧童遥指杏花村》。该剧共有六幕,分别是“相识”“相知”“相濡”“相别”“相忘”“相思”,共有16个精心编排舞段,以山西汾阳杏花村深厚的汾酒文化为底蕴,娓娓道...
自学成才典范 一专多能全才——“文化小百科”韩长荣艺术人生掠影————作者:王思恭;
摘要:<正>时有佳作问世,在各部门、各行业、各社区、各厂矿学校文艺演出中频频出境,在市、省、国家级汇演中屡获奖励,使广大观众的视线聚焦到了作者韩长荣身上。一些戏迷朋友好奇地打听韩长荣的情况,笔者告诉他们,韩长荣是二级演奏员,山西省剧协、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是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三团(原运城市文工团)的退休干部,是自学成才的榜样,一专多能的全才,亦称“四荣”干部,即“万荣县荣河镇荣张村韩长荣”
浅谈现代戏创作中“双重体验”的运用————作者:席凯;
摘要:<正>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艺术形态也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如何在戏曲舞台上利用戏曲歌舞手段表现现代生活,是一个新课题。当然,也是一个已经有着成功先例的话题,比如样板戏中的各种歌舞形态,创作出了既有“戏”又有“技”的“双重表现”的精美戏曲歌舞、武打身段。那怎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双重表现”的现代戏技术表演呢?我们先从戏曲的“双重体验”谈起
蒲剧《儿媳保姆》导演手记————作者:王晓彤;
摘要:<正>蒲剧《儿媳保姆》围绕焦家父子的矛盾展开故事。讲述新婚之夜,公爹突发疾病,儿媳张玉莲毅然走出洞房,奔赴病房。假借“保姆”之名,数十年如一日,用真情化解了焦守义与焦解放的父子矛盾,父子冰释前嫌,阖家团圆。一、剧作主题及意义人间有亲情、友情、爱情三大真情。蒲剧《儿媳保姆》正关乎这人间三大真情,它用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中演绎了人间真情所在。该剧聚焦焦家父子的情感冲突,展现了人性善...
战龙城————作者:于宁;
摘要:<正>时间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地点常州城。人物刘铭传须生。陈坤书净。鲍超净。盘仙须生。马倌丑。第一场[幕启。[台中设一座椅。[(合唱)五千年战鼓响彻,至清末又起干戈。创天国洪王首义,十四载烽烟几何?[马倌上。马倌(念)我原是常州城布衣百姓,入府衙做杂役养马为生。突遭逢太平军攻城陷地,进常州斩清妖尸骨纵横。统兵官单姓陈双名坤书,封护王守此地拱卫京城。他见我通兽语御马有术,又命我管马厩执缰...
新编晋剧 望海楼台
摘要:<正>晋剧《望海楼台》根据晋剧传统戏《打神告庙》进行改编。剧情结构利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古琴贯穿全剧,通过“抚琴遥祭”“飞书落琴”“弹琴表情”“泪别赠琴”“逃路丢琴”“罗袖打琴”“香魂断琴”“抱琴探情”“琴讨浪鸣”等情节,将敫桂英雪路救起书生王魁,赠琴送银赴考,真情不变苦熬苦等,却等来王魁一纸休书,依然抱琴上京、以琴续情的悲惨命运和既善良又可怜的行为凸显在舞台上。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深化到一定的...
上党梆子 大漢母子
摘要:<正>上党梆子《大汉母子》是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重点打造、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指导、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精心创排的一部彰显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守正创新佳作,一部近年来中国戏曲新编历史剧的扛鼎力作,一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新作。该剧定位于新编历史故事剧,以吕雉、刘盈母子为故事主线,多侧面展现吕后母子在生离死别中的情感交锋和心理变化,用浓郁和厚重的历史笔调深刻书写西汉初年逐步强大的国家形象...
戏曲脸谱 北路梆子《古城会》张飞
摘要:<正>~
晋剧舞台的新探索——评晋剧现代戏《眷恋的土地》————作者:汪鹏;
摘要:<正>由晋剧名家苗洁导演并领衔主演的晋剧《眷恋的土地》是一部立足当下、展示农村、讴歌盛世的佳作。作为“薪火相传”第十八届山西省“杏花奖”展演作品,举行了盛大演出,展现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苗洁工作室对晋剧舞台艺术的最新探索。《荀子·致士》曰:“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眷恋的土地》中,土地承载着女主角葵花的“爱恋、依恋、眷恋”及村民们的“坚守、离去、回归”
一部讴歌土地的散文诗剧——晋剧现代戏《眷恋的土地》观后————作者:王亮鹏;
摘要:<正>晋剧《眷恋的土地》是现代戏,又是年代剧,更是一部讴歌土地的散文诗剧。其中,“现代”“年代”是该剧剧情展开与行进的逻辑支点,“讴歌土地”展现了该剧的价值取向,“散文诗剧”则鲜明地反映出该剧的审美趋向。关于晋剧现代戏的创作,作为该剧总导演、领衔主演的苗洁是有着十分自觉的创作意识的。在其口述、笔者撰文的《晋剧表演艺术家苗洁:因热爱而坚持于传承中创新》一文中,苗洁曾自述: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学习,我听到...
越剧“黄龙洞教学风格”论析——以《白蛇传·断桥》为例————作者:杨斯奕;
摘要:<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曲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师徒传承向学校教育的转型。20世纪50年代,随着上海戏曲学校与浙江艺术学校(以下简称浙艺)①的先后成立,越剧教育逐步迈入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特别是浙艺,在其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在越剧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黄龙洞教学风格”,对越剧乃至整个戏曲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叙事变奏——以《五朵金花》为例————作者:赵远;
摘要:<正>《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完成的,由王家乙执导,编剧赵季康、王公浦。影片讲述了剑川白族男青年阿鹏寻找自己心上人金花的故事。阿鹏与金花在白族歌会“三月街”节一见倾心,当时两人未能留下联系方式,约定来年再见。阿鹏只知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叫“金花”。等到第二年阿鹏来到大理寻找自己的心上人。没有想到,在大理“金花”是很常见的女孩子名字。阿鹏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一乡一乡地寻找
千古一塔————作者:李成丽;殷红;
摘要:<正>人物梁思成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林徽因梁思成之妻。杨延辉(在辽国更名为木易)佘太君的第四子。林素梅杨延辉的宋朝妻子。耶律金娥杨延辉的辽国妻子。萧太后耶律金娥之母。佘太君杨延辉和杨延昭之母。杨延昭佘太君的第六子。序幕[20世纪30年代。[北京,四合院。[夏天。梁思成与林徽因坐在院内藤椅上,他们正在一棵柿子树下看书。梁思成手摇蒲扇,林徽因团扇拂面之。知了和蛐蛐的声音此起彼落,院外京二...
生命的沃土 执着的坚守——晋剧现代戏《眷恋的土地》评述————作者:于小军;
摘要:<正>晋剧《眷恋的土地》是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倾力打造的一部反映农村沧桑变化的现代戏,参加了第十八届山西省“杏花奖”评比展演,并获得新剧目奖。该剧演绎了主人公葵花扎根农村,数十年坚守在热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懈奋斗的人生故事:20世纪60年代末,向阳村的女青年葵花与地主的儿子长礼相恋,但遭到父亲满仓的极力反对。终使长礼无望离村。后葵花嫁给了爱慕她的青年农民有田,夫妻二人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日子终是有...
跷————作者:郭少华;
摘要:<正>时间20世纪80年代。地点县剧团的排练舞台。人物袁忆梅女,55岁,从小练习跷功的县剧团演员,在当地颇有名气。林红女,20岁,10岁起跟袁忆梅学戏,也在县剧团工作。黑妮女,15岁,额头上有一块黑痣。8岁时父母双亡,被下乡演出的袁忆梅收留,在剧团打杂。[幕启。[舞台上一桌二椅,旁边架子上搭着一排戏曲服装。[林红愁眉苦脸地上。林红唉——家里给介绍了个男朋友,在深圳开一家演艺公司,这人长得靓,也有钱...
从《眷恋的土地》看晋剧的创新发展————作者:王加昕;
摘要:<正>晋剧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地方特色显著、艺术风格独特、历史底蕴深厚的山西晋剧是中国地方戏曲的代表,是传统文化宝库的一颗明星。晋剧作为文化遗产,记载着山西省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充分展现了三晋儿女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特有的风貌。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不同,它孕育于乡土,诞生于民间。因此地方戏的根本特性就是乡土性和民间性。这就决定了地方戏更贴近乡村和农民的思想与生活
耕耘七十载 桃李满梨园——记吕梁人民艺术家文井先生————作者:褚建安;
摘要:<正>文井,笔名集思,1940年6月生,中共党员,山西交城人。曾任吕梁地区戏研室主任,吕梁地区艺术学校副校长,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艺术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吕梁市文联委员,吕梁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吕梁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1997年被中共吕梁地委、吕梁行署授予“吕梁人民艺术家”称号
让爱回家————作者:宋慧晶;
摘要:<正>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违法犯罪形势严峻复杂,案发数仍在高位运行,骗术手法翻新极快,隐蔽性更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实践证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宣传防范是压降发案的重要手段。谨以此剧献给国家反诈中心工作人员。让我们携手,共同反诈,守护人民财产安全
高职院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研究————作者:梁美玲;
摘要:<正>一、引言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率先踏上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之路。从2005年的“两纲教育”,到2010年的“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再到2014年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历时十年,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随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国家人文历史
- 省级民间文学
- 省级紫禁城
- 省级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文物》
- 北大核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省级美文
- 省级《兰台内外》
- 省级现代青年(细节版)
- 省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省级客家研究辑刊
- 北大核心齐鲁学刊
- 省级汉字文化
- 国家级《雕塑》
- 省级三联爱乐
- 省级《世界家苑》文学期刊
- 国家级中国报道
- 省级档案与史学
- 国家级《文献》
- 北大核心《新闻爱好者》文学期刊
- 省级草原文物
- 省级《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敦煌学辑刊》
- 省级《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文化研究
- 北大核心史林
- 省级《上海采风》
- 北大核心《民族文学研究》
- 省级《理论界》
核心期刊推荐